济南市内多山,且全是石头山。这些山头固然都不高,却与周边的流水相唱和,把济南分割得美好而调和,古人冠之以“齐烟九点”。 同是小山头,却各有所长,济南小清河南黄岗左近的匡山,就以石色之不同寻常活出自己的特征。 这座山真实安定常,以至能够用丑来形容。山不高,常登山的人,上到山顶,三步并作两步就完活。山体由大块大块条纹奇特又颗粒粗糙的麻沙岩构成。其中杂糅灰黑色石粒,极易风化成黑黄相间的细沙,散落在巨石周围。初观之,误以美国白蛾肆虐林木产生的”便便”。 从山的正北门牌坊处拾阶而上,很快就发现灌木丛中一块书有“李白读书堂”的巨石。旁侧,葱翠的林木掩映着一座观景亭。不闻李白读书声,却传悠扬的萨克斯曲。一位大哥,正在亭中专注地吹奏萨克斯风经典名曲《回家》。吹得不孬,居然被下山的两位姐姐误以为景区在播放乐曲呢。 李白来过匡山读书?我是不大置信的。哈哈,一查资料,还真是乌龙。话说这匡山原名筐山,由于形似竹筐而得名,然后来改名匡山,是为了附会一首杜甫与李白有关的诗作。熟读历史者,都知杜甫与李白相交甚好,固然杜甫比李白小了十多岁,但不时很敬重李白,后来如愿意与李白交结为朋友。而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两人聚少离多。为表白对李白的怀念,杜甫曾赋诗《不见》:“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矫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杜甫诗中所提到的匡山,其实指的李白暮年隐居的江西匡庐(即庐山)。济南一些祟尚文学的雅士以此诗为灵感,把济南的筐山改为“匡山”,为匡山增涂些许文化气息,并在山上建筑读书堂以示对诗人的留念。 和济南华山、鹊山相比较,匡山的石头比较奇特。听一位老济南讲,山上还有一个很深的洞穴,他小时侯经常钻进去玩。 山上也有很多巨石,或卧或立于阳刚的山体上,很是突兀。常见的树种有酸枣树、栾树、柏树、黄栌、荊柯等。登顶,冷风阵阵。北望,小清河秀丽东去。北望,北园高架桥车流不息,如时光穿越。世纪金榜大楼中规中矩, 耸立于黄岗中心肠带。匡山汽车大世界静卧西南角,闷声发大财。周围还有多处己经拆迁还未熟化的地块掩盖着绿色防尘网,有些丑陋。 登山匡山,有个疑问,为何这儿的石头杂有青色颗粒呢?希望有地质专家能有比较权威的回答。 匡山,依然保存着它的天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静观泉城沧海沧海变更,成为济南历史更迭变更中的亘古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