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奢网 名表 最新资讯 查看内容

中国香港:筹谋金融业多元化

2025-1-10 16:22| 发布者: 挖安琥| 查看: 52|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从务实的细节层面出发,通过改革创新寻求经济增长点,正成为中国香港特区施政特点之一。例如将巩固提升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纳入统一框架,从微观层面搭建连通机制,以求协同发展文 | 《财经》特派香港记者 焦建编辑 ...

中国香港:筹谋金融业多元化

中国香港:筹谋金融业多元化



中国香港:筹谋金融业多元化






从务实的细节层面出发,通过改革创新寻求经济增长点,正成为中国香港特区施政特点之一。例如将巩固提升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纳入统一框架,从微观层面搭建连通机制,以求协同发展



文 | 《财经》特派香港记者 焦建

编辑 | 苏琦


在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中国香港特区正迎来一系列新机遇。其中既包括巩固提升原有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等基础方面,亦包括中央对其提出的“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等新措施、新表述。
对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期的中国香港特区而言,为将前述中央要求细化落地,亦为在改革求变过程中发掘新增长点,整体性筹划思路正日渐清晰。以作为其产业根基的金融业为例,在10月下旬香港特首李家超公布的其任内第三份《施政报告》中,相当一部分章节便被用来阐述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为在国家对外开放中更好发挥作用,近年来的一系列构想在宏观层面上有着类似的关注点,例如强化作为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优化和扩大与内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等。近年来的新内容,则与强化其财富管理中心地位等构想有关。
在推动相关措施落地过程中,从务实的细节出发,通过改革或创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正成为中国香港特区施政的特点之一。正如李家超所言:改革起点可能不高,但要有长远目标。政府主要责任是指明方向,集中大家的力量。改革虽有很长、不容易的路要走,“但我相信以香港人的机遇加能力,可以实现目标”。

中国香港:筹谋金融业多元化宏观:清晰整体框架

受益于“一国两制”等制度安排优势,中国香港特区近年来的发展仍然独具特色。
在近日公布的一项涉及165个经济体的权威评估中,中国香港特区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在9月公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中,中国香港特区的总排名则上升一位,重回全球第三位,成为亚太区排名第一的金融中心。
但受地缘政治及相关产业分化等影响,当地经济发展仍难言轻松:因金融、房地产市场波动性较强,受制于股市及楼市成交减量,相关税收下降正给财政带来一定赤字压力。此外,当地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少数几类行业,也使其经济发展受外围环境影响较大,内生动力不足导致可调控程度不高。
近年来,随着全球资本市场出现一系列新变化,如多元化、数字化及绿色转型等。为把握机遇,中国香港需要持续改革与创新。在前述《施政报告》等相关规划中,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内容,大致包括以下三类:
首先,继续助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近年来,中国香港一直保持着作为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的地位。截至2024年7月底,香港有约1.19万亿元人民币存款总额,为离岸市场全球第一;2024年1月至7月,其处理全球约80%的离岸人民币结算。
在助力其强化相关地位背后,是国家财政部已连续16年在港发行人民币国债。在此基础上,广东省、海南省以及深圳市政府,近日都传出了在港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的消息。
所谓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在中国香港金融语境中,可被简称为“离岸人民币地方债”或“离岸债”,指内地地方政府在境外市场(目前主要是港澳)以人民币计价发行的债券。从整体角度看,内地在香港等地发行的离岸人民币债券,其实也被统称为“点心债”。
通过发债主体及发债种类不断“上新”,不仅提升了地方债国际化的程度,也丰富了中国香港特区的人民币金融产品。此举对提振债券市场活力从而促进人民币国际化颇具意义。在其持续发行后,既可以扩大离岸人民币收益率曲线,也可以增加市场离岸人民币产品供应范围。
为针对性增强离岸人民币流动性,香港将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即时支付清算系统夜间跨境服务能力,便利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全球结算。此外,还将探讨提供更多元化的离岸人民币融资渠道。
“持有多元化的货币资产组合能够降低投资者资产波动风险。本次施政报告所提出的相关措施能够巩固香港离岸人民币枢纽的地位,为投资者带来多元化的投资产品。”香港立法会金融界别议员李惟宏认为。
其次,持续优化和扩大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截至2024年9月,沪深港通北向交易的总成交额,已超过21万亿元人民币,南向交易的总成交额也已超过6万亿港元。在此基础上,香港将会持续优化互联互通机制,争取更多内地和国际企业在香港首次公开募股(IPO),服务内地资本市场面向全球双向开放发展。
香港近年来的“焦虑”部分源于其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及不确定性增加。受限于企业上市总数及额度降低,其IPO规模已从2018年的超过2800亿港元,降至2023年的73家、462亿港元左右。
事实上,为持续增加对香港金融市场的支持,近年来中央也在持续出台多种相关措施,包括推进沪港通、深港通,放宽沪深港通合资格产品范围,支持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优化基金互认安排,支持内地企业赴香港上市,推动港股市场优化机制安排等。在这一过程中,中国香港的经济发展角色,也正由以往广为人知的“超级联系人”拓展至“超级增值人”。
为进一步优化金融市场,中国香港目前的整体思路是积极拓展和深化海外网络。例如,为增加资金来源,其将落实追踪香港股票指数的ETF(交易所买卖基金)在中东上市,吸纳当地资金等;此外的改革措施,还包括进一步优化上市批核流程等。相关措施有望于2025年时初步取得成效。
第三,进一步强化国际财富及风险管理中心地位。按照相关估算:2023年至2030年期间,亚太地区跨世代的财富传承总金额将达5.8万亿美元。而截至2023年底,中国香港的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总值接近31.2万亿港元,净资金流入同比增长超过3.4倍。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香港的私募基金管理的资本额超过2339亿美元,位列亚洲第二,中国香港亦是亚洲区内最大的对冲基金中心和跨境财富管理中心。
在发展相关产业方面,香港拥有一系列优势。按照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的分析,这些优势可被划分为“多元化红利”“传承红利”“银发红利”。
以传承红利为例,“香港有超过2700家单一家族办公室和12500名超高净值人士。这证明了香港对有意让资产组合更多元化,和让财富代代相传的家族办公室和资产拥有人甚具竞争力。为缔造有利财富管理和传承规划的环境,我们推出了一系列措施,让投资机会更趋多元化。”许正宇在2024年9月举办的《财经》香港财富管理论坛上如此分析。
10月下旬,许正宇在相关撰文中亦透露了相关措施的进一步改革方向。以多方面优化面向资产及财富管理业提供的税务优惠为例,具体将会包括拓宽基金定义、扩展合资格资产类别,及优化执行安排三方面。相关措施有望于2025年落地,而这也被认为将加强建设在港的“耐心资本”力量,以及带动整体行业的正向循环发展。

中国香港:筹谋金融业多元化微观:串联产业逻辑

纵观2024年香港特区《施政报告》中与金融产业发展有关的内容,一个被认为较为突出的亮点,便是将巩固提升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三者合而为一,并从微观层面筹谋一系列能实现连通性的体制、机制建设。
“金融、航运、贸易三者牵引相扣。贸易会有货物,货物需要航运,航运需要资金,资金需要金融,金融再推动贸易,所以这三者(的关系)是牵引相扣,可以协同发展、相辅相成。”李家超在解析其相关改革思路时称。
作为宏观思考的落地政策,香港将进行的一系列与以往不同的微观层面改革措施,则包括构建国际级黄金仓储设施、建立国际黄金交易市场、建立大宗商品交易生态圈、建立国际认可有色金属产品仓库,加快绿色航运中心建设等。
建立相关市场,亦有内在微观逻辑。以建立大宗商品交易生态圈为例:所谓大宗商品,包括金属、矿产等内容,其相关运输占全球航运交易量的一半以上。因其规模巨大,香港希望通过推出税务优惠和配套、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交易所在香港设立认可仓库等,一方面带动海运服务,吸引内地和海外企业在香港进行大宗商品贸易;另一方面也助力期货对冲等相关金融和专业服务的发展。
“值得留意的是,建立这个生态圈,也会与建立国际黄金交易市场的目标相辅相成。”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则如此点明指出。
黄金是近些年来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市场对黄金的投资、消费等需求不断提升。在此方面,香港近年来的黄金进出口量虽位居全球前列,但往往“货如轮转”,亦即快进快出,只停留于贸易、转口等少数方面。
从产业链延展的优势角度来看,香港具备稳定、安全性高加国际化特征,本身亦是亚洲范围内的黄金交易重点。而香港所准备的一系列相关筹划,也建立在其现有的黄金仓储设施已接近饱和基础上(该设施位于机场禁区,容量约150吨)。
近年来积极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的李惟宏便对《财经》解析称:香港从事黄金商品期货衍生工具等交易已有较长历史。香港机场金库在2009年开设,港交所亦在2012年收购了伦敦金属交易所。但也有观点认为在整体层面的推动力度不太够,所以使得有些香港行家将业务推动至海外。
在特区政府目前构想中,如能将香港发展成国际黄金交易中心,国际黄金现货可以在当地储存,并进行交易、清算和交割,则可带动投资交易、衍生产品、保险、物流服务等产业链的发展。
因特区政府有计划将容量倍增,财库局将成立工作小组,工作内容便是如何将容量翻倍至300吨及进行选址等。据《财经》获悉,该小组也将研究黄金交易机制,并参考纽约、伦敦的国际标准建立交易框架,同时研究黄金远期、掉期等新产品。在此基础上,将黄金交易产品纳入互联互通可能也在初步构想当中。
整体而言,香港目前的金融等产业多元化破局思路正变得相对成型:首先是作为黄金储备和实金交易中心。在此基础上发展黄金期货交易乃至其他有色金属和大宗商品的期货交易,从而实现香港金融业期货市场的更大提升。
对于当地金融业发展来说,通过发展一系列新商品期货交易市场,一方面可以协助国家提高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定价的话语权,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香港在股票市场外,培育出新的金融业增长点。
为发展大宗商品产业,中国香港特区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消费国和进口国,中国目前在上海、郑州、大连三个城市发展了期货交易市场。但其与海外国际市场相对分割,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定价话语权方面,仍显不足。
背靠祖国的香港特区,同样拥有庞大的市场,但因商品期货最终需要进行实物交割,而大宗商品用户则主要在内地,这会衍生出如何设置交割仓库等一系列相关问题。
在过去十余年时间,港交所等机构曾围绕这些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准备工作。例如其在2012年收购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时,就被指出有出于相关方面的考虑。而香港此前虽也有发展相关交易所的消息传出,但最终往往因交割仓库等问题无法解决而未能成真。
在此方面,“如果在未来相对较短的时间内,香港能够更好地发展起黄金和大宗商品市场,将对香港自身和国家都有很大益处,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妙棋。”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指出。他对前述问题的解决思路则包括:香港可考虑和内地合作,譬如在港深边界的特定区域成立特殊合作区,于区内设立指定的交割仓库等。
在此基础上,亦有相关业内人士指出:香港在发展相关市场时,还特别需要考虑与内地几个已有的市场协调处理好分工,在发展方向和策略上形成协同互补。

中国香港:筹谋金融业多元化

责编|王祎

中国香港:筹谋金融业多元化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最新文章

文章列表

 名表回收网手机版

官网微博:名表回收网服务平台

今日头条二维码 1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1 抖音小程序二维码 1
浙江速典奢贸易有限公司 网站经营许可证 备案号:浙ICP备19051835号2012-2022
名表回收网主要专注于手表回收,二手名表回收/销售业务,可免费鉴定(手表真假),评估手表回收价格,正规手表回收公司,浙江实体店,支持全国范围上门回收手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