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奢网 名表 名表日报 查看内容

【我们读世界】品海棠、品芭蕉、品七夕——龚元秀品红楼

2022-12-31 12:24| 发布者: 夏梦飞雨| 查看: 105| 评论: 6

放大 缩小
简介:龚元秀,笔名漪禾渡江,1977年出生于江西南昌,湖北大学文学硕士,不时在湖北武汉生活工作。曾任大学语文教员,发表过几十篇论文,参与过辞章书籍的编撰,往常主要从事历史文化类文章的自由写作,在简书、今日头条、 ...

龚元秀,笔名漪禾渡江,1977年出生于江西南昌,湖北大学文学硕士,不时在湖北武汉生活工作。曾任大学语文教员,发表过几十篇论文,参与过辞章书籍的编撰,往常主要从事历史文化类文章的自由写作,在简书、今日头条、百家等平台写作。


读《红楼》品海棠:红楼遗梦花睡去,海棠艳影云逝水


一座奇园,百样奇花,一部奇书,百位奇女。说不尽的红楼梦影,道不完的痴儿怨女,且来看那浮沉梦海的海棠花。


——题记


春困葳蕤拥绣衾,幻境迷离卧海棠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因赏梅花,众人入得宁府。宝玉小儿春困,秦氏引他午睡。


宝玉来至上房,眼见一幅画,“画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也不看系何人所画,心中便有些不快。”


《燃藜图》取自《刘向外传》的典故。刘向幼时家贫,无钱点灯,黑夜独坐记诵。仙人感他勤奋,点燃一枝青藜杖,亲身教他读书。


宝玉最不喜读书,自是厌弃刘向这类勤学苦读的学霸,也就一并厌弃那幅画得相当好的《燃藜图》。


以贾家气势,悬于正堂的画作,必是名家之作,定然价值连城,却敌不外一颗憎厌之心。


更何况,画旁还配得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更把痴儿些许的不快引向断然的厌弃。


最是厌恶这些“混帐话”的宝玉,忙不迭地说:“快进来、快进来!”恍若白日见鬼。


既然不喜欢“室宇精巧、铺陈华美”的正房,宝玉只能去往秦氏的内屋。刚一进门,宝玉便闻得一股细细甜香,连说“好香!”


更有一幅好画迎人,这便是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脂评:“妙图!”这图,恰与那《燃藜图》构成鲜明对比。


世间正统学子,最喜欢仕途经济,天天讲说什么学而优则仕的。而这宝玉心性,最是憎厌这些,偏生洗砦筅那脂粉队里寻觅清净乐土,喜红爱红护红恋红。


这《海棠春睡图》,却是有典有诗之作。旧时明皇,登临沉香亭,召太真伴驾。偏生杨妃宿醉未醒,侍儿扶掖而至,“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爱其娇痴,笑说:“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


有明一代,风流才子唐伯虎,逞才使气,画出《海棠美人图》,并写了一首诗,《题海棠美人》。诗云:“褪尽东风满面妆,不幸蝶粉与蜂狂。自今意义谁能说,一片春心付海棠。”


清朝蒋景祁写过一阙《临江仙》的词,题目是《为曹子清题唐寅美人图》。这曹子清,就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可见,曹家真的珍藏过一幅唐伯虎画的美人图,只是不知能否便是《海棠美人图》。


书归正传,宝玉大爱其图,更爱秦太虚题写的一副香艳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


“秦太虚”即“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他曾创制过“海棠春”词调,留有“试问海棠花,昨夜开多少”的词句。这副对联,听说只是雪芹的拟作,并不见传。


脂评“嫩寒锁梦因春冷”句——艳极,淫极!又评“芳气笼人是酒香”句——艳极淫极,已入梦境矣!可见,这芳气笼人的海棠便是引人入梦的端倪。


怡红公子题匾额,泛彩海棠话女儿


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大观园成,独缺匾额。贾政自度陈腐,恰遇宝玉,特令其展才品题,以慰元妃望念之情。


穿花过柳,依泉越坡,行得半日,歇在一处院落,这便是后来的宝玉寝处——怡红院。入得门中,数本芭蕉,一棵海棠。


这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其名曰“女儿棠”,系出“女儿国”中,端的是大观园“女儿国”中的奇卉名花,后更得那怡红公子昼夜护持,真真是含蕴深化之笔。


宝玉闻之便悟,解曰:“红晕若施脂,轻弱似扶病,大近乎闺阁风度,所以以‘女儿’命名。”


题匾之时,一客说出“崇光泛彩”四字。话说那苏轼,有感于杨妃“海棠春睡”旧事,曾写得一首《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崇光泛彩”恰恰引出海棠花的典故,既有名花更有美人。


最喜欢“谈论人家好歹”宝玉,一会说“泻玉”二字“粗陋不雅”,一会嫌“淇水”“睢园”太过“板腐”,一会嫌“杏花”村名“俗陋不堪”,一会又厌“秦人旧舍”“越发过露”,此时难得说个“妙极”。


这宝玉最是求全贪多,不肯遗爱的人,可惜这词里“有棠无蕉”,题作“红香绿玉”,有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指说“蕉棠两植”。


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中,元妃将“红香绿玉”改作“怡红快绿”,赐名“怡红院”,端的正了名色。


宝玉应诏题诗,宝钗教他体悟元妃心意,改了“绿玉”二字,用了韩翊“冷烛无烟绿蜡干”的典故。


宝玉最后写成怡红快绿诗,诗中有言“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套的仍是苏轼《海棠》诗中“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句子。


爱花惜花之怡红公子,最是不忍错过红妆艳美之春光。这海棠,袅袅婷婷,令人耽溺梦境不肯稍离片刻。


群芳夜饮开寿宴,香梦沉酣了花事


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贾母一众恰在外面,借着宝玉的寿辰,没了拘管的小儿女们,切肤之痛,闹了一天。


怡红公子还嫌缺乏,夜里又把宝钗黛玉探春李纨宝琴香菱尽皆请来,遂成大观园一时之盛举。小儿女们饮酒行令,好不快意!


宝钗掣的牡丹,探春掣的红杏,李纨掣的老梅,花似解语,恰如人意。却说这湘云,“揎拳掳袖的伸手掣了一根出来。”


签上却是一枝海棠,题着“香梦沉酣”四字,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黛玉点出六十二回湘云醉眠芍药荫的故事。三十七回中,海棠诗做得最好的也是湘云。


亦真亦幻,亦花亦人,令人感念,“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注云:“既云‘香梦沉酣’,掣此签者不便饮酒,只令上下二家各饮一杯。”上下二家恰是黛玉和宝玉,这二人恰是入梦最深、用情最苦之人。


正像《枉凝眉》中唱的,“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思虑至此,当真是字字泣血。偏生梦中人并不自知,只想着逃酒。宝玉看空让芳官代饮了半杯,黛玉说话之间折在漱盂之内。酒虽可逃命难逃,令人怅惘良久。


接下来却是麝月,掣出荼蘼花,签上题着“韶华胜极”,诗云:“开到荼蘼花事了”,注云:“在席各饮三杯送春。”


果真,盛极必衰,夜宴之后,众芳凋残。大观园不再是荫庇小儿女们的乐园,“苦尤娘赚入大观园”,“惑奸谗抄检大观园”,“风刀霜剑严相逼”,“一朝流浪难寻觅”。海棠开罢是荼蘼,香梦沉酣终有时。掩卷长叹!

【我们读世界】品海棠、品芭蕉、品七夕——龚元秀品红楼


读《红楼》品芭蕉: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一、阴雨绵绵入幻境,芭蕉冉冉破迷梦


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第一回,《甄士隐梦境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故事起自姑苏阊门。阊门虽好,奈何有十里街,街内有仁清巷。十里谐音势利,仁清谐音人情。红尘人物,多是势利眼睛;人情面目,考究均衡往来。


郑板桥有言:难得懵懂,却是从这炎凉世态间活出的一腔真性情!凉薄的世界里,不惮于深情地活这一世。


于是有那葫芦庙,隐懵懂义。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友。真看破了红尘,便只需出家一途。既在这世间,何妨先懵懂些个!


开篇人物即是甄费,字士隐,真情废去,事迹藏匿之意。作者处处着意,煞费苦心写成此书,确乎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这甄士隐既在开篇呈现,自然是贯串首尾的人物。且不说由他引出的贾雨村(假语村言),且不说他的三岁女儿甄英莲(真应怜惜),单说这日“炎夏永昼”,这位整日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的人物,抛书伏几,入得幻境。


一僧一道,远远走来,闲话那木石前盟,点明那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前世今生,一个灌溉留情,一个痴心还泪,男主女主虽未出场,却隐隐是万艳同悲、千红一醉的悲情故事。


这甄士隐本就“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确乎是“神仙一流人品”,不只有缘入梦,听得一番痴话,更有缘亲见那“通灵宝玉”、“太虚幻境”。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处处点醒世人。奈何庄生晓梦迷蝴蝶,众生颠倒,只需那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谁又识得真假有无。


士隐意欲也跟了过去,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士隐大叫一声,定睛一看,只见阴雨绵绵,芭蕉冉冉,所梦之事便忘了大半。


世态炎炎,有如暑夏烈日,令人寸步难行、愁眉不展。幸有芭蕉冉冉,可清凉心性,略可破愁解闷,让人有了心力在这尘世行走。作者不写他物,独写这芭蕉,确乎是心头大爱!


二、潇湘红妆夜未眠,怡红绿蜡春犹卷


面前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进来就是后国,有大株梨花,阔叶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


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贾政听闻代儒称誉宝玉专能对对,特命他随往题匾。进得园门,过“曲径通幽”,经“沁芳”之亭,迎面便是一个绝好所在——潇湘馆,宝玉当时便题写了四字——“有凤来仪”。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宝玉心中,最是魂牵梦萦的女主可不就是潇湘馆的未来主人——林黛玉么?


众人多数记得潇湘馆内翠竹森森、龙吟细细,却少有人记得后院的梨花和芭蕉。这芭蕉,端的就是怡红公子的化身。不信,请移步同往怡红院。


贾政与众人进了门,两边尽是游廊相接,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几本芭蕉,那一边是一树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金缕,葩吐丹砂。


这怡红院中,几本芭蕉和一树海棠最是打眼。客人有偏好芭蕉和仙鹤的,题曰“蕉鹤”。客人有偏好东坡海棠诗句的,题曰“崇光泛彩”。这宝玉爱这“崇光泛彩”四字,却不肯舍下芭蕉,定要题写“红香绿玉”,方觉得“一箭双雕”。


二十六回,《蜂腰桥设言传心事,潇湘馆春困发幽情》,借贾芸的眼睛,“只见院内略略有几点山石,种着芭蕉,那边有两只仙鹤,在松树下剔翎。”


三十六回,《绣鸳鸯梦兆绛芸轩,识分定情悟梨香院》,宝钗眼中,夏日午时,鸦雀无闻的怡红院内,“两只仙鹤在芭蕉下都睡着了”。


可见,这怡红院的芭蕉,长势极好,再加上仙鹤徜徉其间,颇为引人注目。事实上,除了十七回中提到的芭蕉坞,大观园内还有一处也长了芭蕉。


探春笑道:“我就是‘秋爽居士’罢。”宝玉道:“‘居士’‘主人’,到底不雅,又担负。这里梧桐芭蕉尽有,或指桐蕉起个,倒好。”探春笑道:“有了,我却爱这芭蕉,就称‘蕉下客’罢。”众人都道:“别致有趣!”


名义来看,是探春爱这芭蕉,自称“蕉下客”。仔细揣度,分明是借这秋爽斋主人的声口,道出宝玉内心对这芭蕉的喜欢。


三、怡红公子空挂牵,奈何元妃憎绿玉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凭栏垂绛袖,倚石护清烟。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怡红快绿》


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宝玉心心念念,将那芭蕉写在诗中。只是,此芭蕉非彼芭蕉,非其本意,而是宝钗代拟的两字。


彼时宝玉尚未作完,只刚做了“潇湘馆”与“蘅芜院”二首,正做“怡红院”一首,起稿内有“绿玉春犹卷”一句。宝钗转眼瞥见,便趁众人不理论,推他道:“贵人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才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分驰了?”


宝玉爱的是“绿玉”,元妃却并不喜欢。作者借这宝钗之口点破其中的奇妙,当真颇有深意。“绿玉”,不只是芭蕉的代称,也是竹子的代称。


只见林黛玉正在那里,宝玉便问他:“你住那一处好?”黛玉正算计这事,忽见宝玉一问,便笑道:“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我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幽静些。”宝玉听了,拍手笑道:“合了我的主见了!我也要叫你那里住。我就住怡红院。我们两个又近,又都清幽。——第二十三回


两个小儿女,两小无猜,情味相投,又兼郎才女貌,本是天造地设的良配,自然巴望着就近住下。


辛弃疾有一阙《踏莎行》,词中有云:“萱草斋阶,芭蕉弄叶。乱红点点团香蝶。过墙一阵海棠风,隔帘几处梨花雪。”


这怡红院既与潇湘馆相邻,自有海棠香风透帘而入,更兼后院芭蕉弄叶、梨花飞雪,风光如画,似在目前。或者,这作者便是由词造景而出的,否则,如何这般妥贴传神。


再说这元妃,并非不爱芭蕉,而是不爱“绿玉”的另一层寓意——竹子,不爱那个隐在竹子后面的林妹妹,因而才有年节赐物的分别以及高鹗本中的指婚一说。


只是宝玉愚痴,并不置信,只在年节赐礼时纳罕,笑着说:“这是怎样个原故?怎样林姑娘的倒不和我的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罢?”


宝玉这梦中人,不知这满府里传遍的金玉良缘之说,一定要倾覆他的木石前盟。他端出一切恩赏之物,一心让黛玉挑拣。


黛玉却回说:“我没这么大福气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哪‘玉’的!我们不外是个草木人儿而已!”


黛玉早就动了狐疑,虽是气话,却也是真话。这宝玉发誓发誓,自称“要有这个想头,天诛地灭,万世不得人身”。


但是,到第三十六回,便是懵懂如宝玉,也在梦中喊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姻缘’,我偏说‘木石姻缘’。”“宝钗听了这话,不觉怔了。”


二十六回里,借晴雯的口,我们明白了宝钗的苦心,“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深夜的不得睡觉!”


在宝钗心中,皇宫选妃无望,这宝玉便是门当户对的佳婿。虽眼见得宝黛情深,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期,她料定自己是最后的赢家。


宝玉衔玉而生,她便有金锁去配他。宝玉玉上镌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宝钗锁上便錾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也不知是那癞头和尚造的孽,还是势利晚辈布的局,故意把那一对有情人两下里拆。到头来,“茜纱窗下,公子无缘。黄土垅中,卿何薄命。”怎不令人伤感悲叹。


风刀霜剑严相逼,鸡鸣暮暮与朝朝。


芭蕉难展黛眉愁,春风不解西子娇。


肩披孤月竹影动,叶落苍苔红颜老。


伤心枕上薄衫冷,漏迟帘外雨潇潇。

【我们读世界】品海棠、品芭蕉、品七夕——龚元秀品红楼


读《红楼》品七夕——草蛇灰线描七夕,白首双星乞神针


一、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18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元妃游幸大观园,诸姐妹和宝玉奉旨题咏终了,元妃亲点了四出戏。第二出《乞巧》,脂评,在“《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唐·张祜《集灵台二首·其二


却说这《长生殿》,写的是玄宗贪看虢国夫人的清雅淡妆,又私自召约旧日溺爱的梅妃,惹起杨妃的泼天醋意。玄宗一气之下,将杨妃送回娘家。


本可自由寻欢的玄宗,却在杨妃走后,朝思暮想、茶饭不思。杨妃剪下青丝,托高力士带给玄宗,两人和好如初。


七夕之夜,长生殿内,二人对着牛郎织女双星共同盟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安史之乱后,马嵬兵变,杨妃自尽。


织女原谅了死去的杨妃,以为她“既悔前非,诸愆可释”,又见玄宗日夜思慕追怀,便成全他们做了月宫里的神仙眷侣。


据脂评来看,元妃像杨妃一样寿终正寝。探亲之夜,元妃品赏戏文,却不知,闹哄哄你方唱罢我退场,各自皆是戏中人。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令人怅惘。


二、白首双星证麟麟,织女牛郎会七夕


再说第三十一回的回目,《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双星”,说的正是牛郎织女二星。


据《述异记》所言,河东织女,本为天帝之女,勤于织作,无暇他顾,天帝将她嫁给河西的牵牛星。二人伉俪情深,织女留恋夫君,废弃了纺织之事,天帝不满,责令织女返回河东。从此一在河西,一在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在尔后的版本里,牛郎只是一位凡人,织女成了天帝的外孙女,也就是天孙。王母娘娘划银河为界,牛郎织女天各一方。喜鹊同情二人,每逢七夕,便搭桥让他们夫妇聚会。更有董永七仙女故事杂糅其中,情节日趋丰厚,传布颇为久远。


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鸳鸯行令,薛姨妈应口答出“织女牛郎会七夕”。可见,即便是不通文墨的薛姨妈,也很熟习织女牛郎故事。


织女牛郎两地相隔,七夕方得一会。这“白首”二字,一说是白头偕老长相伴,一说是恩恋情侣不到头。


第一层,“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脂评,湘云后来遇见若兰,厮配得如意郎君,以为终生有靠。不想这人英年早逝,湘云年轻守寡。


第二层,白首双星。暗指湘云和宝玉因麒麟而结缘,最后厮守终身。


第三层,隔窗有耳。这黛玉一心在这宝玉身上,担忧宝玉湘云二人因这麒麟生出故事来,不顾天热身弱,特特赶来,无意听到宝玉知己之论,心下百感交集。既忧“金玉之论”,担忧宝钗夺爱;又愁气弱血亏,惧怕薄命短寿。这对知心之人,一定了不能白头偕老,令人悲悼伤感。


第四层,金玉良缘。宝玉念念不忘林妹妹,最后遁入空门,宝钗只得着宝二奶奶的虚名。


或许,《红楼》就是要通知我们,结果并不重要,不外是痴梦一场。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坏和好之间,不外隔着顽固二字而已。


三、七夕巧姐巧遇恩,芙蓉女儿巧遭怨


前面提到,元妃点了一出《乞巧》,事实上,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孩子们在这一天乞巧、斗巧。巧姐生在七夕,刘姥姥给她取了个名字,就叫巧姐。


七月初七是单月单日,并不吉利。正如凤姐说的,“正是养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


一来,七月是鬼月。传说从七月初一七月三十,鬼门大开。七月十五是中元节,又称鬼节,各家要祭拜祖先。


二来,丧事讲“烧七”。从死者逝世算起,每七天一祭,分别称为“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听说,人有七魄,人死之后,七天去一魄,所以要经过七七四十九天。


秦可卿丧事,停灵七七四十九日,请一百零八众僧人超度亡魂,又请九十九位全真道士解冤洗业。


三来,牛郎织女天各一方。虽说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世无数”,但总不如朝朝暮暮常伴左右。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从第五回的判词上看,这巧姐由于母亲的一点慈心,被这刘氏救了下来,果真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都从这‘巧’字儿来”。


同样与巧结缘的晴雯,可就没有巧姐的好运气。她虽生得好容貌,口齿爽利痛快,女红技压众人,又深得贾母喜欢。只可惜蛾眉历来遭人嫉,她被平白赶出怡红院,急病交集,竟葬送了小命。


宝玉闻听晴雯做了芙蓉神,亲做一篇诔文。思及勇晴雯病补孔雀裘,宝玉写道:“楼空鳷雀,徒悬七夕之针;带断鸳鸯,谁续五丝之缕。”《红楼梦》里并没有正面描写过七夕过节的场景,从这诔文里依稀看到了女孩子七夕穿针的画面。


在汉代,少女们每逢七夕之夜,便群集于开襟楼上。她们就着朦胧的月色,手拿五色丝线,接连穿过一顺排列的七孔针,看谁愈加眼明手快。


对月穿针之后,女孩们还要摆好瓜果祭拜“织女”,祈求织女让自己变得心灵手巧。假如有蜘蛛在瓜果上结网,就意味着织女允许了姑娘的祈祷。也有的中央,直接捉来小蜘蛛,放在密闭的小盒里,假如结出圆满端正的珠丝,就叫“得巧”。还有一种习俗叫“丢针”,将绣花针悄然地丢在装水的碗里,针若浮出水面,便称“大吉”。


除了乞巧斗巧,汉朝还有七夕登楼晒衣的民俗,魏晋时期便演化为炫富斗富的恶俗。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厌弃这种“纱罗锦绮”的比拼,索性用竹竿挑了一条大裤衩,大晒特晒起来,号称“不能免俗”。


普通的读书人,既没财力晒些绫罗绸缎,又没阮咸的胆量剑走偏锋,只能晒书晒学问。偏有郝隆这个分歧时宜的家伙,特地晾晒他的大肚腹,却美其名曰在晒书,显然是讪笑他人有书不看书、看书不懂书,只会随声附和、空晒其书。


有唐以来,女子们在七夕之夜,登高楼,设筵会,“饘饵芳香,蔬果交罗,插竹垂绥,剖瓜大牙,且拜且祈”。柳宗元虽是男子,看着眼馋,嫌自己笨嘴拙舌,跟着一同“乞巧”、乞颜值、乞仕途平顺,结果在梦中被织女派来的天使一顿好骂,以为他是自食其果、一派胡言,详见他的《乞巧文》。


宋朝称七夕为“女儿节”,妇女们除了乞巧,还会用巾帕蒙面,默祷终身大事。男子们也不肯闲着,既然织女不肯护佑男子,他们就请出了生于七夕的“魁星”。七夕这天,女子拜织女,祈祷心灵手巧;男子拜魁星,祈求科场自得。


妇有四德,德言容功。七夕节里,少女们比拼的就是妇功,也就是女红,浅显点讲,就是针线活。


第四十二回,宝钗曾经功诫黛玉说,“我们女孩儿家不认字的倒好……至于你我,只该做些针线纺绩的事才是”。古代重男轻女,女子无才便是德,书能够不读少读,女红却是必备技艺。


抚今追昔,女性终于能够随意看书和自由恋爱了,不用和他人死磕女红,喜欢的另说。朋友圈里,美女们大大方方地晒美衣、晒好书、晒美食、晒恩爱、晒七夕礼物。每一个七夕,每一个当下,都是最好的日子。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已有 6 人参与

会员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文章排行

  • 阅读
  • 评论

最新文章

文章列表

 名表回收网手机版

官网微博:名表回收网服务平台

今日头条二维码 1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1 抖音小程序二维码 1
浙江速典奢贸易有限公司 网站经营许可证 备案号:浙ICP备19051835号2012-2022
名表回收网主要专注于手表回收,二手名表回收/销售业务,可免费鉴定(手表真假),评估手表回收价格,正规手表回收公司,浙江实体店,支持全国范围上门回收手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