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文为九曲先生对杜月笙先生命运的解读,本系列文章一共九篇. 根据杜月笙先生人生跌宕起伏的变化,从出生,少年,青年,中年,晚年,直至离世等六个阶段 正文: 16-20岁,是杜月笙在上海处于最底层的五年,这步运气上,印星高透,印主学习,主单位,主居住环境,结交的人四个大方面,而杜月笙原本命局中就有财坏印,印被破坏了,是残破的,所以他在这五年内学非正道(赌与嫖),去的工作单位也是小地方(水果行),居住地也是简陋不堪,接触的人也是三教九流。 每当回想起这段时光,杜月笙感言道:“坏人不坏,小人不小”,怎么去理解这句话呢,坏人是不会认为自己干的是坏事情,小人是不会认为自己所做是小人之举,人最难的就是自知之明,二十岁的时候,荷尔蒙战胜了理智,在面对赌和色这两件事情上,我的确没有控制好度,这也是普天下男人共同的难题,最好就是一辈子都别碰。 杜月笙:初到上海滩,一切从底层开始,睡地铺,打杂,倒马桶,伺候人....... 打从八字桥和外婆分别,悲欣交集之际的杜月笙,一路奔走,穿过洋泾镇,身轻如燕,不多久,滚滚浊流的黄浦江便躺在杜月笙脚下。 彼时的上海仅是一座方圆十里的残破小城,一江之水将浦东浦西分隔两岸,日常过江需要坐摆渡船,不像现在,跨江大桥与地下隧道那么便捷。沿黄浦江建有太古,怡和,招商,宁绍等轮船公司码头. 杜月笙随众人上了摆渡船,缩在渡船的一角,望着滚滚而去的江水,内心百感交集,有喜悦,也有忧愁,尽管浦东浦西只有一江之隔,在家乡的高桥人,却多的是一辈子都不曾到过上海,想到自己能够走出高桥乡,杜月笙心中因憧憬而又产生了丝丝喜悦与得意 杜月笙在外滩下了船,折往西走,转眼之间便到了十六铺,当年的十六铺码头是上海水陆交通的要冲,南来北往,贸易商船都在此停泊,各大码头附近车水马龙,商家货栈鳞次栉比。 浦东来的乡下小孩,犹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何曾见过这等喧嚣的场面,杜月笙目迷五色,随波逐流,恍若走进了一个大世界,一切都是新奇的,看见街边一连串的水果店,才猛然想起此行的目的,找到了鸿元盛水果行,拿出外婆托人写的推荐函给到水果行的老板,老板收留了杜月笙,安排他从学徒开始做起。 十六铺码头对比图 初期的杜月笙,跟当年十几岁刚去杭州城讨生活的胡雪岩一样,都是从学徒开始干起,打杂,跑街,端茶倒水,倒马桶,什么杂碎琐事都干,晚上睡觉打地铺。 凭着自己的聪明,机灵,踏实,勤奋,尽心尽力,任劳任怨,渐渐的赢得了老板的赏识和信任。 当时的上海,被认为是淘金者的天堂,各路绿林好汉,中外豪杰,云集于此,花花世界,光怪陆离,敢想敢闯的人认为这里是冒险家的乐园,三教九流,赌徒,骗子,盗贼,扒窃,他们找到了大显身手的理想国,巧取豪夺,揩油掉包,坑蒙拐骗,令人防不胜防。 俗话说,乱世造英雄,杜月笙混迹于大街上,年纪尚轻,没文化又心无城府,昏天暗地,瞎摸乱闯,难免吃亏上当,碰的鼻青脸肿,跑街的时候也难免上当受骗,损失了钱财,被老板打骂,伙伴嘲笑,而后他开始思考,要想在这上海街道和码头上混的如鱼得水,不再吃亏,就得多交结一些朋友,找个靠山才能安稳立足。 1904年,甲辰年,比劫透出,交朋结友,拉帮结派。 光绪三十年(1904),新旧势力冲突,中西文化激荡,上海也爆发出革命的火花,全国各地爆发民族觉醒运动,人人热血沸腾,风云际会,杜月笙得以扮演一个摇旗呐喊的小角色,参与群众活动,对于时艰毫无补益,但对于杜月笙个人确实意义重大的精神鼓舞。 杜月笙心情无比振奋,他终于交结上许多朋友,一帮热血青年,成群结队,自以为在参与国家大事,可是在鸿元盛的老板眼里,却认为杜月笙,不务正业,好管闲事,老板不希望自己的水果店里出一位先进的革命政治人才,于是当众下了逐客令,给杜月笙泼了盆冷水,把兴高采烈,渐入佳境的杜月笙彻底浇了个透心凉,打回了原形。 人靠衣装马靠鞍,脱胎换骨,再世为人 光绪三十三年(1907) 杜月笙二十岁,丁未年,食神生财年。食神到来,人开心愉快,换新装,有钱了。 落魄潦倒之际,杜月笙碰到了昔日在鸿元盛一起当学徒的王国生,王国生熬出了头,如今自立门户,自己开了一间水果店,叫潘源盛水果行。 王国生也是个非常重情义之人,见昔日的老友三年来了无寸进,依旧潦倒如昔,于是拉杜月笙入伙,平起平坐,对杜月笙敬礼有加,待遇优厚,杜月笙也感恩知己,帮着王国生把水果行的生意做得蒸蒸日上。 在潘源盛水果行颇受王国生的重视,有了固定的月薪,一年三节还有花红银钱分,有了进账,杜月笙开始给自己改头换面,如同佛像渡金身一般,二十岁的杜月笙,眉清目秀,长身玉立,丰神如玉,一扫往昔那般憔悴潦倒的模样,看着镜中的自己,杜月笙颇有点洋洋得意。 由于耳濡目染,加上平时又肯虚心学习,十里洋场混迹五年的杜月笙仿佛已经脱胎换骨,不再是昔日高桥乡人人看不起的小瘪三,有了丰厚的收入,加上他一向待人热心诚恳,善于察言观色,临机应变,左领右舍,但凡和他相交的人,个个都对他好,称赞他会做人 ,能够吃苦耐劳,将来一定会有出息。 血气方刚,沉溺赌色,入了清帮,剥极而复 年纪轻轻,身上有了银钱的杜月笙,经不住几个年纪较大的同行教唆诱惑,在他们夸夸其谈赌经和嫖经的时候,杜月笙起先还能把持得住,警告自己,那种地方不能去,搞不好身败名裂 终有一天,经不起激,有人存心想拉他下水,挑衅道:“喂,杜月笙,你要是有种,跟我一道白相去,倘若你能过赌档不下注,看见姑娘不动心,那才算你狠”。 杜月笙年轻气盛,心想:“这算的了什么呢,去就去”,于是坦然跟着他们去了,也想测试自己是否真有志气,结果,杜月笙不但下了注,而且赌性越来越深,不但动了心,甚至越陷越深,走马章台,浪迹平康,险些送了自己的性命。 正所谓赌诛人心,色刮人骨。自从杜月笙情迷风花雪月,便和陈世昌结下了不解之缘。陈世昌慧眼识人,很看重杜月笙,此时的杜月笙也想在阴阳地界找个稳妥的靠山,免得以后吃亏上当,于是二人一拍即合,由陈世昌开香堂,收杜月笙为门徒。 陈世昌只能算是清帮“通”字辈的小角色,干的是赌和嫖两档营生,清帮,仅次于洪门,是我国第二大帮会,已有三百余年历史,祖师是罗祖,创始人为翁 潘 钱 三位同门兄弟,他们分别收徒,立下三堂六部二十四辈,以及十大帮规。 二十四辈犹如家族制订的辈行,计为“清静道德,文成佛法,仁伦智慧,本来自信,元明兴礼,大通悟学”。初出茅庐的杜月笙拜了陈世昌为师,成了清帮悟字辈弟子。 1907年,丁未年, 未冲丑,丑为阴暗之地,冲开丑库,开了帮派之门,杜月笙加入了清帮。 杜月笙八字日主乙木坐下是丑土,丑土,为金墓库,阴中至阴,代表黑暗,阴暗等事物,乙木是长在阴暗潮湿的泥土里,正好官杀(他的事业)又是从丑库中生出来的,也注定了杜月笙与帮派不解之缘。 拜了陈世昌之后,近墨者黑,杜月笙吃喝嫖赌,无所不为,于是乎,原先在水果行的薪水,根本不够他在欢场挥霍,经济问题暴露,每当两手空空,奇痒难熬的时候,他比任何人更感到痛苦烦恼。 杜月笙赌性浓厚,年轻精力旺盛,他天天去赌钱,通常是三天两夜,鏖战在麻将桌上,王国生时常三天两头见不到杜月笙的身影。 每每回来杜月笙都是双目红肿,哈欠连天,念在同门师兄弟的情分上,王国生隐忍不发,婉言规劝:“凡事要有个限度” 一连几天都不出现,生意都得停下了没人做。 朋友的苦口相劝并未换回杜月笙的回心转意,他像是着魔了一样,非但不收敛,旷工次数与日俱增,入不敷出之后,他开始挪用店里的款项,怀着侥幸的心理,谁知越陷越深,亏空越来越大,整日混迹于花船赌场,欠了不少债,整日东躲西藏,又回到了以前饥寒交迫的时光。 原本过上了光鲜的小日子,楞是被自己豪赌一通,作回到了解放前,晚上只能和一个不知名的算命先生,合租在一间密不透风的亭子间里,不可谓不落魄,当然这位算命先生不是九曲。 有一日,杜月笙跟着师傅陈世昌沿街兜赌,偶然在八仙桥遇见同参师弟袁珊宝,原本想躲过去,袁珊宝看见师父和师兄,便上前来打招呼,开口便问杜月笙,怎么长时间不回水果行,并转告杜月笙,王国生天天都在惦记他,丝毫没有提起钱的事情,希望他早日回去。 正在苦闷,彷徨,几近绝望之际的杜月笙,听了袁珊宝这几句话,一股暖流从冰封的心底涌起,打开了他的心扉,杜月笙是一个幼失怙恃,无家可归的“孤儿”,年少时期不曾受过感情的滋润,因此感情对他构成了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只要有人对他动之以情,他会死心塌地,报答别人。 为了不辜负珍贵的友情,杜月笙重新回到水果行,王国生听说杜月笙又回来了,欢天喜地的从店里迎出来。杜月笙也下定决心,戒赌戒嫖,摒绝外务,重新把精力投入到水果行的生意去了。 但终归杜月笙还是初出茅庐,二十几岁的小伙子,道心不坚,耐不住寂寞,定力不足,一段时间之后,又觉得寂寞无聊,于是又故态复萌,浪迹烟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重新回到了草原,赌博冶游,日夜颠倒,眠食无常,身体终究是扛不住,有一天,头重脚轻,发现自己再也爬不起床了,病来如山倒,这一病很是严重。 得亏姑母从乡下远道而来,尽心伺候他一百天,才把他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 易卦有云:“剥极而复”,否极泰来,杜袁二人在十六铺码头混到山穷水尽,走投无路之时,贵人出现了。 九曲看着杜月笙二人的窘迫遭遇,也是心酸不已,掐指一算,接下来应该是苦尽甘来,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纵观杜月笙这五年,由于财坏印的组合,他沉溺赌博,女色,工作也是断断续续,他的内心是焦虑的,煎熬的,浮浮沉沉,跌跌撞撞,一路走得蛮辛酸。 一场大病似乎是人生的转折点,是一场告别仪式,告别那段诙谐但却愉快的时光。接下来他即将遇见自己人生中第一个大贵人,由此开启逆袭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