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为台风取了 独特又好听的名字?全球范围内台风的名字都一样吗? 热带气旋是一种发生在热带或亚热带海洋表面的低压涡旋,其中心附近风力很大,并且会在洋面上持续移动甚至登陆,直至因能量不足而减弱消散。台风就是热带气旋的一种。每当台风袭来,必然伴随着呼啸狂风与倾盆大雨,还会造成风暴潮(非海啸)、城市内涝、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2011年,超强台风“梅花”导致我国遭受62.5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2018年,超强台风“山竹”在菲律宾肆虐,造成超过150人遇难或失踪、500万以上居民受灾;2022年,强台风“梅花”多次在中国登陆,创造了1950年以来登陆上海的最强台风、2000年以来首个登陆辽宁的台风等多项纪录 2013年,超强台风“海燕”在菲律宾造成超过4000人死亡,数万人家园被毁,流离 失所,还造成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面对台风我们有许多问题要问。为什么台风都有个好听的名字?谁为台风起名?这些名字是全球统一的吗?是一次性的吗?这就要谈到台风的命名规则。 01 台风命名的历史 人类对台风并不陌生,根据气象史学者的研究,早在中国古代就曾以文字形式记载过台风。不过,为台风命名却是近几个世纪才出现的。19世纪末,一位澳大利亚天气预报员以他讨厌的政客的名字指代台风,借此讽刺其为社会带来了灾难。而在1941年美国的畅销书《风暴》中,袭击美国的风暴被取名“玛莉亚”,随后,以女性名字命名台风的做法流行开来。二战末期,美国确定了一个名称表,其中共有84个女性名字,并循环使用,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对台风进行系统命名。二战后,受女性主义思潮影响,台风的名称表变更为一半男性名字,一半女性名字。 海洋上每年都会产生很多个热带气旋,但并不是每个热带气旋都拥有名字。从预报天气的角度出发,为了便于预警和记录,只有那些达到一定强度的热带气旋才会被气象部门冠名。从1959年起,我国采用“年代+出现顺序”的方法为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中国海,并且风力达到8级的热带气旋命名。如1960年第一个达到标准的热带气旋被命名为“6001”号,1961年的第二个则是“6102”号,以此类推。但各国气象部门对台风的命名规则差别很大,常出现同一台风不同称呼的情况,给国际交流带来不小的阻碍,统一台风的命名规则迫在眉睫。 02 台风的现代命名 1997年底,由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简称“亚太经社”)和世界气象组织联合主持的台风委员会第30届会议在中国香港召开。与会各方认为,应当对西北太平洋和南中国海的热带气旋按亚洲风格的名字进行统一命名,并指派了一个台风研究协调小组研究细节问题。由于台风委员会各成员在文化、宗教等方面存在差异,对台风名字的含义、发音、拼写等问题也比较敏感,协调小组首先制定了命名的原则:名字应当具有亚洲风格;最长不超过9个英文字母或3个汉字;发音简单;在各成员的语言中没有不好的含义;不会引发歧义;不是商业机构的名字;得到全体一致同意。在此原则下,台风委员会在1998年的第31届会议上,通过了协调小组提出的西北太平洋和南中国海的热带气旋命名方案。这个方案由亚太地区14个国家或地区各提供的10个名字,共计140个名字组成。各方提出的名字都独具特色,如“电母”“玉兔”来自中国的传统神话,“三巴”是中国澳门著名的旅游景点“大三巴牌坊”,“榴莲”则是泰国热带水果的代表之一。 对于那些“闹得太凶”的台风,也会将他们从命名方案中除名,以示“惩罚”。如果某个热带气旋给台风委员会的成员国造成了严重损失,该国可以申请将这一名字从命名表中删去,并由原提名成员重新提交一个新的命名。比如,“榴莲”在2006年升级为超强台风,造成菲律宾与越南逾800人遇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3亿美元。当年,台风委员会就决定将“榴莲”除名,泰国则提出以“山竹”替代。然而,超强台风“山竹”在2018年也造成了严重灾害,这一名字在2019年的台风委员会会议上被除名,泰国在2020年提出了另一种热带水果“山陀儿”补缺。 2018年,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海域,超强台风“康妮”引发风暴潮,海面掀起巨浪。 201年,强台风“烟花”导致江苏省扬州市城区多处路段严重内涝。 2022年11月2日,受台风“尼格”影响,广东省东莞市一棵大树树干断裂,砸到树下停放的几辆汽车。 除了造成严重损失外,台风委员会成员还可以主动更换自己的提名。截至目前,只有中国香港认为“婷婷”和“欣欣”缺乏特色,申请更换成了“狮子山”与“白海豚”,前者是香港著名山峰,后者是香港的吉祥物。 在确定了命名方案后,台风委员会将140个名称制成了一个5列28行的命名表,并自2000年起,按台风的出现顺序,从第一列开始使用,然后开启第二列。因此,除非某一个台风名称被除名,否则时隔几年就会有相同命名的台风出现。上文提到的“梅花”就是如此:2004年第25号台风、2011年第9号超强台风、2017年第1号热带风暴和2022年第12号台风都被命名为“梅花”。 03 台风的强度 强,还是超强?这是一个问题。根据中国气象局的划分方法,对发生于西北太平洋和南中国海的热带气旋,以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为标准,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6个等级。其中,风速达到10.8~17.1米/秒(风力6~7级)的为热带低压,32.7~41.4米/秒(风力12~13级)的就达到了台风标准,而达到或大于51.0 米/秒(风力16级或以上)的被称为超强台风。 同样是热带气旋,如果发生在中北太平洋、东北太平洋及北大西洋地区,可能会被冠以“飓风”的称号,其他地区也有各自的分级方法。对同一个热带气旋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强度也会产生变化。我们在天气预报中听到“升级为强台风”或者“减弱为热带风暴”的说法,就是热带气旋的强度在发生变化。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热带气旋都能发展为台风,也不是所有的热带气旋都能影响到陆地。 2018年超强台风“玉兔”的卫星云图。台风是一种强力的热带气旋,最中心处为风暴眼,风速低,较为平静。 本文选自《世界知识画报》2023年2期 ▲点击图片可立即购买2月新刊▲ 2023年《世界知识画报》 公众号ID:wap-1983 关注我们,更多原创内容 有『阅界』 你与画报 始终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