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1 月 28 日,古典乐媒体评价这天拥有“一生一次的夜晚”: 来自中国的“钢琴魔女”王羽佳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Carnegie Hall)与指挥家雅尼克·涅杰-瑟贡(Yannick Nézet-Séguin)所带领的费城交响乐团,向全世界施展着她的“魔力”: 一场音乐会通常情况都在两个小时内,但这场音乐会整整持续了四小时三十分钟:演奏拉赫玛尼诺夫创作的四部钢琴协奏曲与《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有乐团与钢琴家在一个晚上完成全部五部作品的演出,并且还没有一个错音。 当王羽佳敲响最后一个音符,全场彻底沸腾,指挥雅尼克更是直接以“五体投地”来表达对她的佩服。 在此之前,已经有观众在中途没熬住晕厥了过去,被送往医院抢救;卡内基音乐厅后来用“超级巨星”来形容王羽佳,而作为音乐会的发起人,雅尼克更是将难度比作攀登珠穆朗玛峰。 一次性挑战拉赫的五部钢琴作品,几乎是前所未闻的。《纽约时报》直接发文感叹:
《纽约古典乐评》献上赞美:“演奏四首协奏曲外加《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简直超出了人类的极限。” 而《洛杉矶时报》更是直接用“Virtuoso”(演奏大师)这个形容李斯特与肖邦等世界级大师的词语,来形容王羽佳。 这场古典音乐界的“马拉松登珠峰”演出,也很快在全世界的社交网站上被疯传。 其实这并不是王羽佳第一次爆火了,她的实力是圈内公认的强,不仅拿国际大奖拿到手软,演出足迹也轻松绕地球 n 圈。 不过,对于不熟悉王羽佳的朋友们来说,显然还有一些疑问尚未得到解答: 这场弹晕观众、弹跪指挥的音乐会到底有何特别之处? 作为郎朗的同门师妹,被誉为“钢琴魔女”享誉全球的王羽佳究竟是什么来头? 她的实力,真的有传言中那么“深不可测”吗? 今日就带着诸位走进“魔女”的音乐世界。 弹钢琴,也可以“性感” 先让我们把目光重新转向这场举世瞩目的音乐会。 -1.28 卡内基音乐厅- 这场音乐会,原本是为了纪念拉赫玛尼诺夫诞辰 150 周年。 拉赫玛尼诺夫是一个技艺高超的俄国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四部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贯穿了他的一生,风格跨度极大,对钢琴家的技巧要求极高。 而且,身材高大的拉赫玛尼诺夫得天独厚长着一双巨手,弹琴能轻易按到跨 12 度的琴键,因此他的钢琴曲还并非所有人都可演奏。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 那么这场纪念音乐会究竟特别在哪里? 先来说说这个惊人的时长。 一般来说,两个小时的连续演奏已经到很多演奏者耐力、体力、精神力的极限了。 然而这场纪念音乐会“续航”了四个半小时,光是乐谱就超四百页,同时还要保证高水平的持续输出,这就要求了演奏者必须具备极强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记忆力、爆发力和持续力等,并且这些能力缺一不可。 换句话说,这场音乐会需要的不仅是一个钢琴家,它还需要这个“钢琴家”能彻底变身“钢铁侠”或者“超级赛亚人”。 再来说说音乐会演奏的曲目。 一般的音乐只会演奏两套大型作品,而王羽佳一共演奏了拉赫玛尼诺夫的五部钢琴和乐队作品,其中包括了被誉为世界上最难的《第三钢琴协奏曲》。 在场音乐会,王羽佳踩着五寸高跟鞋身着多彩的裙子,依然衣鲜靓丽、时尚动人,技艺非凡。 这一次,媒体们评价道:她站在舞台中心,仿佛永远都是那个自信大胆的女王。 但你可能也很难想象到,就在几年前,同样是这样一批媒体,曾对王羽佳“重拳出击”:他们批判她的裙子太短“少儿不宜”,嘲笑她犀利的造型没有丝毫古典的气质。 -图源:bostonclassicalreview- 在这帮保守派眼中,男钢琴家应该是燕尾服配领花,女钢琴家必须是温文尔雅的晚礼服。 然而王羽佳打破了这个刻板印象,她留着短发,踩着恨天高,穿着漂亮的裙子,就那样随性的坐上了音乐厅的首席位置。 她还偏爱色彩饱和度极高的套装,奔放的黄、鲜艳的绿、忧郁的蓝,就没有她驾驭不了的风格。 有人说她犹如爵士钢琴界的上原广美,有人说她是古典音乐世界里的 Lady Gaga,而王羽佳个人则受到了多个时尚品牌的喜爱——2009 年成为了劳力士代言人,也是《VOGUE》、《ELLE》和《嘉人》等国际知名杂志的专访封面人物和时尚宠儿。 -王羽佳曾获《美国音乐年鉴》2017年度艺术家- 这可把一些人给气坏了,他们急着在文章里放出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大多数都挺冒犯的,甚至有毒舌的媒体称她的装扮像“脱衣舞娘的衣服”。 -2019年在卡内基音乐厅 图源:feastofmusic- 但王羽佳不在乎那些恶评,她把社交平台的简介改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外界评论的首席女王”。 在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她表示:“如果一个漂亮的男钢琴家穿了紧身裤,我不会关心衣服之下有什么。如果音乐是美丽而感性的,为什么不能为它穿上同样美丽的衣服?” 闲暇时间,她甚至亲自设计自己的短裙,一有空就给裁缝师画图,发消息和他们讨论自己的想法。 可能在这位女王的眼中,这些短裙像极了“战斗服”,贴身、紧致、方便,至少比那些松松垮垮的晚礼服穿着更方便挥洒汗水。 -图源:Fanpage.it-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王羽佳之所以抛弃传统礼服,属于无奈。 她的身材娇小,曾经为了穿上礼服,怎么改衣服都不合适,就算勉强穿上也很不舒服,有时候还会被长长的裙摆绊倒…… 而在换上短裙后,从此就能在舞台上挥洒自如了。时间久了,大家也就渐渐习惯了她的穿搭风格,正如她所言: 「我不想装,也不想改变,人们会慢慢适应的。」 她不是“女版郎朗” 「犀利」—「大胆」—「有个性」 这三个词一般很难同时放在一个钢琴家的身上,但王羽佳做到了。 唱 Rap、玩街舞、设计衣服......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她做不到。作为一个时尚弄潮儿,她永远年轻,永远精力旺盛。 与王羽佳合作的都是全球前几大天团,而作为古典钢琴界的“流量密码”,只要她一出场,就轻松吸引了全场的目光。 不过她也有一个很多人不知道的隐藏身份—— 郎朗的同门师妹。 王羽佳、郎朗以及中国青年钢琴家张昊辰都师从同一人,这位大名鼎鼎的老师正是柯蒂斯音乐学院院长,以左手演奏出名的钢琴教授加里·格拉夫曼。 -Gary Graffman- 王羽佳 15 岁考上柯蒂斯音乐学院后,被院长格拉夫曼直接收为学生。也因拥有同一个老师,王羽佳总是被拿来和郎朗做对比,甚至有人觉得她和郎朗的演奏风格类似,因此称呼她为“女版郎朗”。 然而这只是一个傲慢的刻板印象。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如不可复制的艺术品,艺术家也是各有特色的。 谈到自己的三个中国得意门生,老师格拉夫曼表示: “他们非常不一样,听他们弹琴,根本听不出是同出一门。他们的性格、经历各异,对音乐的理解认识不同,但都在用有说服力的方式来表现音乐。” -Graffman与王羽佳 图源:interlude- 这位钢琴老师在教授学生时,也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 比如他并不认可教学时对初学者过度强调“手型”的重要性,格拉夫曼认为: 手型对于钢琴演奏来说并不重要,强调手型是传统的俄式教育方式。
老师的话很好理解,就像郎朗的手型也经常被古典音乐圈黑出翔,但这并不影响他因演奏而举世闻名。 当然在教学中,格拉夫曼也格外强调学生要培养自己的个性: “教学没有固定的程式,老师要做的,是启发他们,沿着自己的风格走下去。” 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格拉夫曼表示自己从未强制灌输过演奏的理念,如何去演奏、用什么情绪演奏都要靠学生去发挥想象。 而王羽佳在几岁的时候就已经是国内名师凌远教授的高徒,在国内外两位老师的指导下,她从很小的时候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演奏风格。 -Graffman与王羽佳 图源:interlude- 关于自己和钢琴的关系,王羽佳曾说: 钢琴家非常独立,练琴时也只有你和钢琴。听起来是挺孤单的,但其实也不是,算是一个自我了解的机会,令自己可以很喜欢自己。独奏的这种“隔离感”能让我感受自我,同时这种“孤独感”也令我更想与别人交流,无论是从音乐上,还是从生活上。 几年前换经纪人时,新经纪人还大惊王羽佳一年的行程里,竟然全是演出,只有三天休假期。 现在,她不仅可以驾驭拉赫玛尼诺夫般的狂妄炫技,又拥有内田光子(女钢琴家,因擅长诠释莫扎特出名)式的深邃细腻,可以说是刚柔并济。 音乐记忆力超强的她,能随时演奏出 200 多首钢琴曲和 30 多首协奏曲。与她合作的指挥经常不经她商量直接点歌,仿佛她就是个音乐播放器。 这位“魔女”还能轻松降服李斯特改编的舒伯特的《魔王》,在她诠释的版本中,魔王也不再“面目可憎”,它变得浪漫缱绻,就算有恶魔在你耳边低语,也让人觉得神情恍惚。 这样的演奏是有灵魂的,魔女弹魔王,当真恐怖如斯。看看现场乐手的痴笑你就知道了(bushi) 除音乐之外,格拉夫曼还希望学生学习一些文学、历史方面的课程,比如他曾要求学生阅读莎士比亚的著作、俄罗斯的文学著作,因为这“可以帮助音乐家理解作品”。 王羽佳是酷爱阅读的,她在飞机上看完了伍尔芙的《海浪》,也读过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甚至爱看一些科学类的书籍。她也爱读严肃书籍,但本人并不严肃。 当有记者评价王羽佳“读的书都很有思想性”时,她俏皮地回应:“不,我也爱读快餐小说。” -图源:philharmonie- 总的来说,你很难用一些具体的词汇去描述或者定义这个神奇的女钢琴家。 她会穿着花花绿绿的短裙,踩着恨天高出现在音乐厅,也会捧着一本严肃文学出现在机场,而在她公寓的床上,甚至还放着可爱玩偶。 这一切都只会让她更加迷人,而不是成为“女版郎朗”。 -图源:philharmonie- 指尖“狂飙”女神 与很多在大型比赛中获奖而成名的钢琴家不同,王羽佳是因为一场“代打”而一战成名的: 2007年,喜欢临时取消音乐会的“钢琴女皇”阿格丽希(Martha Argerich)又忽然不想弹了准备取消,但这时王羽佳接手了演出,惊艳全场。 而很多人关注王羽佳,是关心她的造型与身材。但就是关注外在,也常常忽略了关注她的手。 直到今天,王羽佳都还保持每天摸琴至少 8 小时。长久的练习带来了异于常人的发达程度,她的手已经“进化”了。 这五根手指哪像普通人的手一样瘫软无力,它更像运动员的四肢,一动起来就是赏心悦目。 当这双“无影手”在钢琴键盘上翻飞时,带来的不仅是无与伦比的视听体验,还有“快”。 王羽佳的“快”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体现在她高超精湛的演奏技巧中,不论多艰难的段落,她都能以电光火石般的速度弹得稳狠准,指尖在琴键上飞速“狂飙”,干净利索,令人咂舌; 至于观众的体验嘛,有网友感慨:“我感觉这群人手指数目有点不对...” 另一方面的“快”就是她超强的识谱能力。 王羽佳的两位老师都提到过这一点,凌远老师曾说王羽佳在小时候识谱能力就已很强: “她练琴的效率很高,视谱、背谱既快又准,没有一点错误。” -动图为幼年王羽佳在演奏《C大调回旋曲》,教材车尔尼系列示范视频就是她演绎的- 而格拉夫曼老师也半开玩笑说王羽佳学新曲目实在太快,有时他都会“嫉妒”。 当然王羽佳也为这些“快”付出过超出常人想象的努力,她嗜琴如命,就算是去休息的时候去公园遛弯,也会掏出本子记谱子。 所以说,天才不可怕,可怕的是天才比你更努力。 当然仅仅是“快”也并不能代表什么,毕竟人的手再快也有极限,光凭一个“快”字没法让你坐进音乐厅的首席。 而能让王佳羽脱颖而出的还有她超强的乐感。 对于王羽佳的粉丝来说,她弹奏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必定是非听不可的爆款曲目。 演奏这首曲目时,她展现了她惊人的天赋,她如梦如醉如痴如狂的演奏正好对应上了这部作品明朗、真挚、完整而深刻的特质,音乐中洋溢的激情和力量,让人眼眶含泪。 即便说不出乐理,不懂韵律的人,在听到王羽佳的演奏时还是无一例外地被征服,这就是钢琴家的音乐审美和素养给人带去的直观感受,无关技巧。 超凡的技巧、出众的乐感让王羽佳拿奖拿到手软。 她曾两度提名格莱美之最年轻钢琴家,2010 年获得英国《留声机》杂志“年度青年艺术家”,2011 年德国回声大奖(ECHO Award)年度新秀。 2019 年,她红到发紫,轻松斩获“古典音乐界的奥斯卡”留声机大奖。 着装只是个人主观感受。对于钢琴家来说,最本职的事情就是演奏是否精彩。 对于着装,她曾有过一次回应: “说实话,争论这件事有点蠢,因为我只是在做我自己。” 当时大家都在猜,她下一场演出,究竟会穿长裙还是短裙。结果她想到一个解决方法:“我找了一条裙子,它前面短,后面长。” “ 你看,大家都在想着法子来定义我,但我啊,要由自己定义。” 说完,她咧嘴大笑起来,任性又潇洒。 -图源:sfchronicle- 在很多次,王羽佳都会特別提到自己钦佩的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
本文作者:柚子 / 编辑:周北树 参考资料:澎湃新闻《指挥家雅尼克“跪服”,王羽佳点燃卡内基音乐厅》/纽约客《王羽佳,以及表演的艺术》/新外滩《穿最短的裙子,弹最难的曲,这个中国魔女让外国人跪服》/纪录片《钢琴家王羽佳访谈:“谈谈我眼中的音乐”》/音频应用《郎朗、王羽佳的这位老师是怎么看待音乐教育的?》 讨论 |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民谣音乐? 哎呀音乐长期征稿 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