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电影手册》2022年度十佳发布,西班牙导演阿尔伯特·塞拉入围戛纳主竞赛的《岛屿上的煎熬》登顶,本片曾在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展映。 作为《电影手册》最钟爱美国导演之一的保罗·托马斯·安德森新作《甘草披萨》取得第二,美国共3部作品上榜,是入围最多的国度。 亚洲方面,日本导演滨口龙介继去年的《驾驶我的车》后连续两年上榜,韩国导演洪常秀也是再次入围十佳。 1、《岛屿上的煎熬》阿尔伯特·塞拉 2、《甘草披萨》保罗·托马斯·安德森 3、《不》乔丹·皮尔 4、《驴叫》杰兹·斯科利莫夫斯基 5、《偶尔与想象》滨口龙介 6、《土星保龄球》帕特里西亚·玛佐 7、《阿波罗10号》理查德·林克莱特 8、《引见》洪常秀 9、《跟我走吧》阿兰·吉罗迪 10、《谁能阻挠我们》 霍纳斯·特鲁埃瓦 往届回想: 《电影手册》2021年11月刊 阿彼察邦执导,贾樟柯担任制片的《记忆》女主蒂尔达·斯文顿登上封面 法国《电影手册》发布 20 21年 度十佳, 美国 女导演 凯莉·雷查德 《第一头牛》登顶, 雷查德 也是十佳作品中唯逐一位女性导演,阿彼察邦和滨口龙介两位亚洲导演入选,今年无华语片接力去年的《春江水暖》入围十佳。 法国电影杂志《电影手册》发布2021年度十佳影片: 1. 《第一头牛》,凯莉·雷查德 2. 《安妮特》,莱奥·卡拉克斯 3. 《记忆》,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 4. 《驾驶我的车》,滨口龙介 5. 《法兰西》,布鲁诺·杜蒙 6. 《法兰西特派》,韦斯·安德森 7. 《南法撩妹记》,吉约姆·布哈克 8. 《女孩与蜘蛛》,拉蒙·佐尔彻 9. 《算牌人》,保罗·施拉德 10. 《圣母》,保罗·范霍文 2020年法国电影手册十佳回想:中国导演顾晓刚的《春江水暖》辅佐华语片时隔7年再次入选手册,上一次入选是贾樟柯的《天一定》,顾晓刚也成为侯孝贤、王家卫、杨德昌、蔡明亮、吴宇森、徐克、贾樟柯、王兵、李安之后第十位上榜的华人导演。 1《波士顿市政厅》 2《逃窜的女人》 3《原钻》 4《马尔姆克罗格庄园》 5《所言所行》 6《江边旅馆》 7《春江水暖》 导筒专访顾晓刚: 从泥泞的沼泽中走出,用影像翻开漫漫长卷 8《眼泪之盐》 9《太棒了》 10《八月处子》 《电影手册》之后,再无媚骨 我们曾经有很多极好的电影杂志了,但是只需这样一本杂志:既是艺术方式脉络里的主力,又是持续存在的文化基因,那就是《电影手册》(Cahiers du Cinéma)。这份兴办于1951年的法国月刊杂志,送给世界三件至关重要的事物: 1.“作者”一词; 2.对希区柯克和其他好莱坞电影人的认可(视他们为巨大的艺术家); 3.“法国新浪潮“(这些电影人以影评人身份自《手册》发端)。 法国电影杂志《电影手册》(Cahiers du Cinéma)1951年由安德烈·巴赞等人兴办,其在电影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每年都会评选在法国上映电影的“年度十大”佳片名单。曾任杂志的影评包含艾力克·侯麦(曾任编辑)、弗朗索瓦·特吕弗、让·吕克·戈达尔、贾克·希维特、克劳德·夏布洛等,这些人后来亦自己执导拍摄电影,并成为法国电影新浪潮重要导演。 这本杂志(“cahier”意为“笔记本”或“练习册”,课堂用品)依然存在,并且不时是丰厚多样的电影信息和评价的重要来源(包含法国电影和世界电影在内)。(我收到的最新一期,二月刊,刊载了一篇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的重磅访谈)但是,显然,《手册》的历史乃至电影史的一个篇章,行将终了:二月初,这本不时在亏钱的杂志(不外听说曾经接近收支均衡),被前东家英国出版商理查德·施拉格曼(Richard Schlagman)卖给了由二十个法国商人和公司组成的财团,其中包含几个最著名的法国电影制片人和制片公司。新任总经理朱莉·莱蒂普(Julie Lethiphu)是法国导演协会(SRF)的担任人。2月27日,杂志全体编辑辞职;在共同声明中,编辑们这样解释他们的决议:新股东中八位制片人的存在势必会给编辑和影评人制造利益抵触。此外,编辑还指出,杂志的一些政治性文章,例如,对媒体关于黄马甲抗议者的描画、教育文化政策的变更和现任文化部长的批判,新股东都公开反对。 《电影手册》2020年2月刊封面 弗里茨·朗在看《电影手册》 简而言之,《手册》均衡了法国电影和世界电影,均衡了电影制造的艺术、经济以及图像政治,均衡了电影史的主流和无名——并坦诚地努力于推行与争辩。这是一种巧妙的均衡,以写作、报道的质量来完成。(完整公开:2014年我曾为这本杂志撰稿,2019年在那里接受采访。)但是,它也显然处于法国电影主流(法国艺术片,产业重要输出品)的逆流处,这就是新股东一开端就在施压的中央。 在收购音讯宣布不久后,财团担任人埃里克·勒努瓦(ric Lenoir,一家消费公交车长椅、售货亭等公共设备的公司的CEO)宣布,新股东计划将杂志带入新方向:他希望《手册》重获“位置”(法语同样如此),印刷更多库存,采用更“时兴”的新版面。固然(他说的)改头换面和行话很容易被讪笑,不外都是无害的想法;他的计划不止于此。勒努瓦谈到与杂志“开放、争鸣、协作传统”的“重新衔接“。当然,开放不意味着沉闷,也能够在没有共识的基础上变得友好,在不冒犯的状况下批判。 1959年,克洛德·夏布洛尔与让·吕克·戈达尔在《电影手册》编辑部 勒努瓦的细致计划包含,认真思索“协作”,“与戛纳电影节、协会、电影教学、电影思家协作”。更重要的是,法国商业杂志Les chos报道称,新股东还有其他打算:“买家希望《手册》恢复其在法国作者电影界的中心位置。这不会障碍杂志报道世界电影,但是会约请法国导演来撰稿、受访,或者会有专刊来特地报道他们。”这听起来像是一份让《手册》变成法国艺术电影主流的宣传杂志的计划。固然新股东表示这样能够重新衔接杂志遗产,但在我看来,这是对过去的背离,至于缘由,分离历史就会分明。 《手册》兴办于1951年,很大水平上仰赖于巨大的批判家、理论家安德烈·巴赞的指导,随后便被法国电影的新肉体鼓舞。第一年,编辑请来了莫里斯·谢勒(Maurice Schére),又名埃里克·侯麦,当时三十一岁,是一位高中教员、小说家、影评人和独立电影人,还运营一个电影协会,出版小型期刊《电影公报》(La Gazette du Cinéma),刊载了一些不到二十岁的年轻影迷的文章,其中引人注目的就是:戈达尔、特吕弗、里维特。侯麦将这些才气横溢、充溢热情、富有远见的影评人(他们曾经在瞻望自己的导演生活)带入《手册》。 埃里克·侯麦Jean-Marie Maurice Schérer (本名)与让·吕克·戈达尔 这本杂志的分水岭是1954年1月特吕弗的一篇文章《论法国电影的某种倾向》,实践上他视整个法国电影业为索多玛和蛾摩拉,以至放过的导演连十位都没有——特吕弗提出只需八位能够逃脱抨击。他不只仅是在应战主流;他愤恨地谴责在国际上受尊崇的所谓法国“优质电影传统”和“心理理想主义”,以令人毛骨悚然的愤恨断言,他预想到那种电影不可能跟“作者电影”“战争共存”。他认可的八位真正的“作者”——让·雷诺阿、罗伯特·布列松、让·科克托、雅克·贝克、阿尔贝·冈斯、马克斯·奥菲尔斯、雅克·塔蒂、罗热·莱昂阿特——大多都是局外人,被批判界权威忽视或讪笑。这篇文章古怪、散乱,有点过时,却洞察了当时最好的法国导演,同时预见了代际与艺术反动——作为电影人,他在几年后辅佐完成了这场反动。(有趣的是,在同一期杂志中,有一篇反对法国主流电影的评论,由特吕弗年长的同事、《手册》编辑雅克·多尼奥-瓦克罗兹撰写,谈及到女性描画:“假如不留意,法国电影只会很快变成一个对着赤身裸体的风骚女人淫笑的色老头。”) 罗伯特·布列松&弗朗索瓦·特吕弗 特吕弗的文章让他一鸣惊人——毁誉参半——也让他受雇于一本盛行周刊《艺术奇迹》(Arts Spectacles),他在那里继续抨击(还完善了他对作者电影的想法)。他对戛纳电影节的公开谴责过于猛烈,所以,1958年,电影节拒绝给他媒体通行证。第二年,他的第一部长片《四百击》入围戛纳,取得最佳导演奖,这让他、法国新浪潮和《手册》在世界声名远扬。(这部电影还提名了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 弗朗索瓦·特吕弗1957年第10届戛纳电影节的记者证,当年的金棕榈由威廉·惠勒《四海一家》 Friendly Persuasion 摘的,最佳导演颁给了罗伯特·布列松 (《死囚越狱》) 同时,他、戈达尔、里维特以及其他《手册》圈子里的人都忙着写真正有树立性的评论:他们在构建艺术方式的未来,并且勾勒出独立、以导演为中心(以年轻人为中心)的电影愿景。他们还树立了能够提供养料的另类经典,一座仍受祭拜的导演万神殿,其中包含好莱坞导演,例如希区柯克、霍华德·霍克斯(他们以至戏称“希区柯克-霍克斯星人”)、道格拉斯·塞克、艾达·卢皮诺、尼古拉斯·雷、奥拓·普雷明格、弗里茨·朗;还有其他来自不同国度的导演,好比罗伯特·罗西里尼、英格玛·伯格曼、沟口健二、查理·卓别林和卡尔·西奥多·德莱叶;很快,让·鲁什、阿涅斯·瓦尔达、阿伦·雷乃等重生代法国电影人呈现——他们电影知名了,其中戈达尔和特吕弗最突出,其他人紧随其后。这证明了《手册》对法国电影和世界电影厚此薄彼的态度。固然这些电影人和评论人,他们的电影和他们的热情,在电影世界掀起风暴,但是他们和《手册》却在法国电影工业内遭受普遍憎恶,成了主流媒体歹意攻击的对象。 1962年,弗朗索瓦·特吕弗与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矛盾的是,新浪潮的崛起让位给新的正统,一种新的官方电影。当法国重生代导演成了有价值的输出时,政府开端了培育后继者的项目。结果各异。很大水平上,老牌、资深导演的职业生活对商业可行性的依赖较低——这有助于最自省的导演发明出异质杰作,而另一些则自鸣得意地自我重复。另一方面,固然法国新浪潮是由独立电影人发起的,他们一路以来自己设计制造措施,但是他们大部分的艺术电影后继者——特别是那些在过去几十年里脱颖而出的——被推入主流,除了少数例外,内置的设定和惯例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示出来。随着野心家经过像温室普通的电影学校La Fémis进一步引导,这场危机愈发严重。(2016年,克莱尔·西蒙那部关于选择过程的别致的纪录片《入学考试》是对这一体制及其结果的尖利批判。)《手册》的新股东希望以杂志的包庇和遗产来推进和反对的,正是矛盾的这一面、新官场和新“优质电影传统”。 LaFémis(法国国度高级影像学院,前身为法国电影高等电影研讨所) 多年来,在一切权、成员、编辑观方面,《手册》阅历了各种各样的内部抵触和更迭——六十年代初的一次,争辩热情被打压之后,编辑和政策的调整又恢复了这一热情。还有,特吕弗对杂志巨额投资的故事,自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初,这的确引发了利益抵触和个人恩怨。(《手册》前编辑安托万·德·贝克(Antoine de Baecque)于1991年出版的两卷本《杂志的历史》(Histoire d’une revue)中以敏锐的细节披露了这段历史。)值得留意的是,这不是《手册》第一次自电影工业内部取得资金和管理:《手册》的开创投资人和总经理莱昂内德·凯格尔(Léonide Keigel)是电影发行商和电影院一切者,他不只投资了这本杂志,还把自己在香榭丽舍大街上的办公室分出一间给编辑。不外1951年和2020年的区别是明显的:首先,凯格尔非局内人,他只是行业内的小人物,特地做相对默默无闻的好莱坞电影;而且,《手册》在创建之时和成立初期,简直没有给代理人权益,没什么可应用的影响力,也没有面向市场的品牌名气。 安德烈·巴赞(AndréBazin)在《手册》办公室 往常的状况就不同了;《手册》新的管理层中有一些业界最有权力的玩家,他们对杂志的控制有点敌意收购的觉得。每一本久负盛名的期刊遗产都是复杂的,很可能难以承担,关于杂志的生存来说,知道何时改动方向至关重要,就像知道何时该坚持到底一样。(举个例子,新股东计划开发网站、创建播客很可能是有益的。)但与此同时,新股东的其他计划则与《手册》传统和当下不时展开的理念与论争相抵触。与戛纳电影节协作的想法自身就相当于为其代言,这背离了过去与往常对电影节设置的批判,与电影学校(也是国度机构)协作也同理。在一本以国际主义为前提的杂志里,约请法国主流电影人入驻并接纳的观念分发着民族主义宣传的恶臭。《手册》历来不会是“时兴”的;它是朴素的;当它最具寻衅、最擅争辩之时,它受世界敬佩而且是文化的中枢,是的,它有时是冒犯的——总体来说,它与法国电影工业及其最崇敬的导演格格不入。 简约的《手册》网站 上周,我写信给斯蒂芬·德洛姆(Stéphane Delorme),他从2009年到这次全体辞职,不时担任《手册》主编。经过邮件,我问他,基于《手册》历史,编辑拒绝与新股东协作的最主要缘由,仅仅是由于新股东中很多制片人的存在,还是由于股东表白的某个观念引发了抵触。他的回答很分明:他不时都“拒绝制片人成为《手册》股东”。他细致引见了二十位新股东中八位制片人的存在(有一些很老牌,年轻的往常也“合理红”、“正攀升”),其中还包含了《手册》给过差评的主流电影人的制片人。德洛姆的深度回应(我从法语翻译过来)自问题的细节上升至更大的编辑、艺术、历史和政治维度: 是的,制片人的存在自身就会使评论作出妥协,无论评论是正面的(冒着偏袒的风险)还是负面的(风险:人们会觉得这是对股东的报复)。我们必须坚持评论空间的完好。 我们出版的《手册》令人们不快。往常很多人将评论视作电影宣传流水线的最后一步:我们应该“辅佐“作者电影”。那是由于作者电影在影院的衰落。导演和制片人以为媒体应该辅佐他们,发布电影人阐释自己电影的访谈等等。但是,这种思绪会扼杀评论。由于评论难以预料、不可控制。不属于受支配的传播范畴。 但是还有一些关于法国电影很重要的事需求了解。我们曾经为法国电影做了很多!特别是为年轻电影人。我跟你说这些,是由于我知道你在《纽约客》(The New Yorker )也密切关注着年轻电影人。我们认可了安托南·佩里提亚可、吉约姆·布哈克、茹斯汀·特里叶、阿图·阿拉里、薇拉莉·邓泽里、樊尚·马凯涅、莱奥纳·塞雷雷(Léonor Serraille)等。言下之意说我们从不关注法国电影的——坏到极点!事实上,这表明——并证明——我们支持的跟新股东想推行的,不是“相同的”法国电影。当我在2016年出版那期《法国电影:怪人万岁》时,我知道我在向时期喊话,由于年轻电影人和他们的新模范(布鲁诺·杜蒙、昆汀·杜皮约)都盼望着重生和大胆,我还知道,我们能够书写另类法国电影史,重新与《布杜落水遇救记》(让·雷诺阿,1932)、萨卡·圭特瑞、雅克·罗齐耶、保罗·韦基亚利产生联络,但我也知道,我在反对某种更有序、更主流、更’中间派’的法国电影,这种电影曾经失去生机与自由。 德洛姆弥补说,他还在研讨《手册》的早期遗产,“黄色手册”——1951年至1964年10月发行的一系列杂志,封面是黄色的, 想法恣意喷涌(历史出名的一代电影人的导演生活忽然开端),因而知名。他将这份遗产 定义为“巴赞审慎的理论姿势和特吕弗等人肆无忌惮的批判姿势“的混合,还说“这是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我阅读其他法文英文的电影杂志时,心胸赞扬,但是,《手册》几十年来如此,一直受最初的紧迫感和激情的强力驱动着。杂志翻篇,不只仅置传统于风险之中;而且,遭到要挟的是整个情感世界,一种充溢生机和激情的电影体验。 —Fin— 翻译:李斯佩克朵 原文地址:https://www.newyorker.com/culture/the-front-row/whats-at-stake-in-the-takeover-of-cahiers-du-cinema?utm_social-type=owned&mbid=social_twitter&utm_source=twitter&utm_brand=tny&utm_medium=social 从影50年,作品曾入选《电影手册》十佳的她,最爱的中国导演是贾樟柯与王兵 《电影手册》的战役者姿势 ▲▲▲ 推行/协作/活动加微信号:directubeee ▲▲▲ 创作不易,感激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