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奢网 名表 名表日报 查看内容

对联之美:传统文化最动人心!

2023-3-15 11:07| 发布者: 夏梦飞雨| 查看: 144|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点击标签,日赏一联——春节前,我们每期推送书法楹联,附带鉴赏短文,供大家学习参考。辞旧“楹”新 “楹联”这个词对很多人来说有些陌生,实践上它就是对联的雅称,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每个中 ...

▲点击标签,日赏一联——春节前,我们每期推送书法楹联,附带鉴赏短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辞旧“楹”新


“楹联”这个词对很多人来说有些陌生,实践上它就是对联的雅称,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每个中国人对它都再熟习不外。从垂髫稚子帮着家中晚辈端端正正贴好一副春联开端,这种古老的文化方式便深深植根于我们的血液之中。


楹联,对仗工整,平仄谐和,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言语共同的艺术方式,更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珍宝。


关于楹联的来源,历来说法不一。普通以为中国楹联来源于古代的桃符。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端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


在楹联的大家庭里,春联一直是最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中国第一副有历史记载的春联降生在成都,是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公元964年撰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对联之美:传统文化最动人心!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后蜀广正二十七年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要素日善习联语,故趁新年到来之际,忽然下了一道命令,请求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写对句,以试才气。群臣们各自写好一幅,耐烦等候检查。孟昶逐一看过,均不称心。于是他就亲身提笔,在“桃符板”上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是中国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一幅最早的春联。梁章钜在《楹联丛话》自序里说:“楹联之兴,肇于五代之桃符。孟蜀‘余庆’‘长春’十字,其最古也。”


不外也有人提出,五代时期元旦题联已成习俗,最早的对联当属南朝梁代文学家刘孝绰和他妹妹刘令娴所作。谭嗣同的《石菊影庐笔记》有这段记载,说的是刘孝绰罢官不出,自题一联于门上:“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其妹也作一联:“落花扫仍合,从兰摘复生。”固然联句欠工,但语句皆为骈丽,又题于门上,能够说它们是我国最早载于史书中的对联,要比孟昶的那副对联早四五百年。

对联之美:传统文化最动人心!


谭嗣同《石菊影庐笔记》


对联的成熟年代应为隋唐。这也是多数人予以认可的说法。梁朝初年,永明体(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所构成的诗体,特性是强调声律,对近体诗的构成有重要影响)产生以后,只是为对联的构成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而做为一种文学品类,并未构成体系。


南朝文学理论批判家刘勰在他的文学批判巨著《文心雕龙》中虽对“声律”“丽辞”做过精辟的见解,对诗、骚、赋、乐府、颂赞、祝盟、铭、碑、哀吊、杂文、谐隐、史传、诸子、诸说、诏策、檄移、封禅、章表、奏启、议对、书记等数十种文体作了详尽的论述,却未提到对联,这阐明对联虽有早于刘孝绰者,但当时并未构成文体,或者并未惹起文学家们的关注。但是有不少学者以为,对联产生律诗(五代、唐代)以后,这种说法争议较大,反对者以为,关于对句之间的平仄问题,在唐朝之前曾经得以处置,律诗中的句数,用韵相粘的问题和对联并不相干。


到了隋唐时期,永明体日渐昌盛。一些文人墨客喜欢将一些精彩之笔凝注于对句上,一时构成“摘句观赏评品”的时风。如李白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杜甫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傍晚”、白居易的“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也难”、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都是喜闻乐见的名句。在诗人们的参与下,对联艺术得到了发扬。除白居易外,唐代诗人大都有名联传世。


如李白的题湖南岳阳楼联:


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对联之美:传统文化最动人心!


杜甫题写的诸葛亮故居联:


三顾频烦天下事,两朝开济老臣心。


骆宾王题杭州观潮亭联: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对联之美:传统文化最动人心!


山西太原晋祠贞观宝翰藏有李世民的对联墨迹,为唐太宗御笔亲题:


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


宋元:墨迹绝不见于藏弆之家


陈寅恪先生有一句话:“唐之世近于古,宋之世近于今。”楹联的脚步走到宋朝,在各个方面都与今天所见差别不大了。


宋代楹联处于楹联史的萌发阶段,但艺术颜色丰厚,这与楹联的母体——律诗、骈赋的成熟有密切的关系。能够说,没有成熟的律诗与骈赋,就没有多姿多彩的楹联。宋人在楹联写作中常常吸取诗赋的养料,楹联也一步步跻身文学的队伍


宋代的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米芾、朱熹、陆游等均参与了楹联创作,特别是苏东坡和朱熹,前者有史料可考的作品有几十副,后者的作品,在梁章钜《楹联丛话·故事》中收录有13副之多。

对联之美:传统文化最动人心!


朱熹书法对联


固然两宋文人没有把对联收入文集,帖子词却有不少收入的,以至还有苏东坡的墨迹传世。


宋元楹联创作主体,虽上有名臣文士、下有市井庶民,但在他们眼中,楹联只能算是小道,人们看待楹联作品依旧处在写完就置之不顾的状态。楹联文献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存。梁章钜《楹联丛话》曾说:“至推而用之楹柱,盖自宋人始。而见于载籍者寥寥。然如苏文忠、真文忠及朱文公撰语,尚有存者,则大贤无不措意于此矣。”


好比,现时所见苏轼、朱熹、赵孟頫的集子中均不见楹联。

对联之美:传统文化最动人心!


宋理宗 楷书浅沙流水联句 “浅沙平有路,流水慢无声” 嘉德香港2013秋拍 成交价:HKD 42,550,000


“宋元人所书联,其墨迹绝不见于藏弆之家,意者亦往常人所作春联然,粘于门楹,一任风雨之剥蚀,不作保存计乎。”(顾颉刚《蕲驰斋小品·黄可庄< 集联三百首> 序》)


宋元楹联“墨迹绝不见于藏弆之家”,它们中的大部分散落在宋元诗话、词话、笔记小说中。另一部分被刻在楹柱上,经过后来的楹联喜好者搜集、记载得以保存下来。因而,宋元楹联传播下来的未几。

对联之美:传统文化最动人心!


清 汪由敦书《苏轼春帖子词》轴 纸本楷书 115.5×59.7cm


相传,北宋神宗年间,辽国派遣使者来中原。翰林学士苏东坡奉命款待。


辽使素闻苏东坡的大名。他说,他们辽国有一副对联,全国无人能对,想讨教苏东坡。他的联是:三光日月星。苏东坡略一思索,随即对出下联:“四诗风雅颂”,妙在“四诗”只需“风、雅、颂”三个称号。原来《诗经》中“雅”这一部分,又可分为“大雅”和“小雅”。


日常对答之间运用对联,反映了人们关于对联曾经很是喜欢了。而名人题写名胜古迹的对联,也是层出不穷。


北宋末宣和年间(1119-1126年),有人把四川眉山诗人唐庚的名句“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用来作门联,这是曰常生活中把对联写在门上的一个先例,突破了对联只能作为春联写在门上的格局。


南宋绍熙五年(1194),朱熹筑沧州精舍,自书一联云:


佩韦遵考训,晦木谨师传。


这是书斋题联。韦,熟牛皮。质柔软,古时性急者佩之于身,用以自戒。朱熹之父尝自谓“卞急(即性急)害道”,因取古人佩韦之意,号“韦斋”。考,父。朱熹之师刘屏山,为朱熹取字曰“元晦’,谓“木晦于根,春荣华敷;人晦于身,神明内腴”。晦木,即指刘屏山对朱熹说的这两句话。这副对联是目前以为最早的书院厅堂类联

对联之美:传统文化最动人心!


宋 吴琚《七言绝句》绢本 98.6×55cm


朱熹还为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题写了楹联:


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


意义是说,天地因日月得光,人靠读书致圣。朱熹是北宋以来理学思想之集大成者,是孔子之后中国封建社会最大的思想家,倡导“去人欲,存天理”,并依据这一道德哲学,对古代文学典籍重新作了系统整理与解释。


南宋初年,金军攻破建康(今南京),通判杨邦义威武不屈,咬破手指用鲜血在衣襟上写下十个大字:“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这副对联是目前为止知道的最早的自题言志联。


宋代以后,中国民间新年悬挂春联曾经相当普遍,北宋诗人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过年盛况的真实写照。

对联之美:传统文化最动人心!


宋光宗御笔行楷书联句


元代楹联作家仅十来人,作品寥寥。现存宋元楹联数量少,篇幅短,但作为文学样式之一,它依旧发挥着“针孔”的作用。经过现存宋元代楹联能够窥见宋元时人们的人生态度,以及社会习尚、文学本体方面的展开对楹联的影响。


元代,对联录载未几。赵子昂奉忽必烈之命所书的两副对联,是为元帝树碑立传的,影响比较大。书于大殿上的一副是录王维《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诗句:“九天阊阖开宫殿, 万国衣冠拜冕旒。”阊阖,传说中的天门,此指皇宫正门。衣冠,本指世族、士绅,此指各国使节。冕旒,皇冠,此指元帝。


书于应门的一副是:日月光天德, 山河壮帝居。这是一副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喜欢的楹联,传播很广,直到清代,民间仍不时地沿用。


赵子昂还在扬州迎月楼题了这样一联:


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


元代的对联方式,还奇妙地在元杂剧中得以运用,如关汉卿的杂剧《救风尘》在结尾处写到:


安秀才花柳成花烛,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这也算对联的一种新的方式吧!

对联之美:传统文化最动人心!


元 赵孟頫书《七绝诗》册 纸本 行书 34.7×35.3cm


明:帝王推手,万般皆联


明清时期,统治阶级对骈体文及对联十分注重,还将其列入科举考试之中。因而得中的进士、举人,无人不通应对。由于皇帝垂青,身边大臣无不精研对工,以赢得主子的赏识。因一副对联而改动一个人命运者有之。为此楹风日盛,文人墨客以题联巧对为幸事,访胜寻古之际,难免撰联题字,以壮雅兴。


明代前期的楹联书法家首推朱元璋。朱元璋不只鼎力倡导推行楹联,还自撰自书楹联,其书法自身也具有较高的水平

对联之美:传统文化最动人心!


明 朱元璋书《大军帖》纸本册页 33.7×47.4cm 行书 14行169字


《楹联丛话·故事》引《簪云楼杂说》中的一段话:“春联之设,自明孝陵昉也。时太祖都金陵,于元旦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太祖亲微行出观,以为笑乐。”就是说朱元璋一道圣旨让对联进步了身价,进入了大众视野。


据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元旦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身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从此,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


一次朱元璋发现一家未贴春联,问前方知是一阉猪者,不知该怎样将自己的运营内容写进联句。朱元璋听后,沉思片刻,为阉猪者题联曰: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对联之美:传统文化最动人心!


古今楹联汇刻


春联在明代开端绝后繁荣,并且在明代人们才开端把“桃符”真正地称之为“春联”。听说 “春联”一词是明太祖朱元璋发明的,并且开端用红纸写春联 。他喜欢对联,不只鼎力倡导写对联,而且他自己也写了不少的对联。


他送给中山王徐达的一副对联是:


破虏平蛮, 功贯古今第一人;


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列朝诗集》说,朱元璋又以如下一副送翰林学士陶安:


国朝谋略无双士,翰院文章第一家。


朱元璋还有一副题写秦淮河的:


佳山佳水佳月佳风,千秋佳地;


痴色痴声痴情痴梦,几辈痴人。


由于朱元璋的鼎力倡导,明代的文人都擅长写对联,也乐于写对联,从而大大地推进了对联的展开,使对联创作在明代推向了一个高潮。这一时期,呈现了许多楹联大家,如解缙、唐寅、徐渭、杨慎等,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解缙。

对联之美:传统文化最动人心!


解缙 草书 162.5×44.2cm


“高阁卷书看燕子,小池对酒爱鹅儿”


解缙(1369-1415年) 是明朝的大才子,相传他从小聪明好学,出口成章。一年春节,他在家门口贴了一副春联:


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由于竹林是他家对门的员外家的,员外看了很不快乐,就命仆人把竹子砍了。解缙知道后,就把对联各加了一个字:


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员外看见后更生气了,就令人把竹子连根挖出,不料解缙又各加了一个字:


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对联之美:传统文化最动人心!


解缙(款)草书五言联 纸本 160×42cm×2


“多言有少味,无欲斯有为”


嘉德四季54期拍卖会 成交价:RMB 23,000


明代的皇帝里,喜欢对联的,除了朱元璋外大有人在。明代的代宗皇帝和神童李东阳的故事,也是对联史上的一段佳话。


湖南茶陵李东阳四岁名闻天下,皇帝决议当面实验一下。代宗皇帝很快乐,等候小神童到来。小神童亦步亦趋的来到了高大庄严的大殿上,四岁孩子自然腿短,而天阶又高,只好慢慢爬上去,最后过大殿门槛之时,好不容易才翻过去。


代宗皇帝笑吟吟的,觉得很有诗意,于是吟出一句:神童腿短;李东阳何等的机警,知道皇帝曾经开端考课了,不假思索的对出了:天子门高。代宗皇帝呵呵一笑,快乐极了,又来了一句:螃蟹满身甲胄;李东阳小脑瓜一晃,答出了对句:蜘蛛才疏学浅


后来,李东阳在朝廷供职超越40 年,官至吏部尚书、大学士。

对联之美:传统文化最动人心!


李东阳《草书赠廷韶诗轴》洒金笺草书 141.4×49.8cm 上海博物馆藏


释文:凤皇台上题诗去,鹦鹉洲前建节行。四海山川佳丽地,六年江汉分别情。悠悠晓梦堕随马,漠漠春寒雨带城。好种甘棠三百树,他时留咏汉公卿。


假如说,唐代人喜怒哀乐恼怒怒骂皆成诗,那么宋代皆成词,到了明代就皆成联了


明代成为对联艺术的黄金时期,缘由有二:


1.唐诗宋词中大量的漂亮的律句传播,这是对联展开的基础。


2.明代的皇帝、公卿大臣、文人墨客乃至一些粗通文墨的人都喜欢口头对对子和书面对联。

对联之美:传统文化最动人心!


李东阳《怀素自叙帖跋尾》 行书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与民国:主流文体是楹联


楹联的展开到了清代进入了极盛时期。清代楹联书法成为日常书写的重心是艺术社会化的结果,社交嘱赠、市场驱动在促就楹联书法日常书写社会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南怀瑾先生将“清对联”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更有学者以为,“清代的主流文体是楹联”。能够以为,孙髯翁的昆明大观楼长联和梁章钜的《楹联丛话》(1840 年)是清代楹联展开的重要里程碑,标记着楹联曾经成为能够与诗词曲赋骈文媲美争妍的独立文体。从此,文人学士以楹联赠答,用对联作文字游戏,考验对方的智力,成为一时的习尚。

对联之美:传统文化最动人心!


清 邓石如《沧海日长》联 楷书 纸本 纵137.2×28.3cm 此联为龙门式对联,书于“嘉庆改元春王正月”,末款识“铁砚山房正书”。嘉庆元年(1796年),邓石如时年54 岁。下联本幅右下有清康有为跋一段。无鉴藏印记。康有为在题跋中称:“完白山人篆分固为近世集大成,即楷书亦原本南北碑而创渎体,笔力如铸铁,画法尤厚。”此联书法古茂沉雄,体兼隶楷,法于魏碑,存隶书孑遗,有隶楷之谓。


康乾盛世,楹联艺术日臻圆满。不论从内容还是从方式上,都具有一定的水平。康熙也是撰联的高手,他题的镇江金山七峰阁联,便是一副很好的摘句联: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乾隆皇帝是一个喜欢卖弄风雅的风流天子。他每逢出游总是四处题诗撰联,只是被称道的作品未几,只需题于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西暖阁的联写得还算不错,联曰:


燕贺莺迁,乐意相关禽对语;


兰草桂蕊,生香不时树交花。


清乾隆 御笔行书五言春联 故宫博物院藏


余德泉在《对联史话》一文中对清代对联的展开,总结了四个方面特征:


一是越写越长。


二是越写越巧。把许多手法都用上了,有些手法还很特别。


三是运用越来越普遍。某地景物甚佳,写副对联描状咏叹;某人死了,写副对联表示哀挽;感于世情,写副对联以述心志;欲售货品,写副对联以广招徕;闲来无事,会同一二好友,以一事或一物为题,彼此属对,以为娱兴:诸如此类,为官为民,皆常有之……


四是对联独有的整套格律——马蹄韵不只构成,而且曾经完善。


在这一时期,对联的范围逐步扩展,凡是记叙、抒情、谈论都可入联,还呈现了史无前例的长联方式。孙髯翁所撰昆明大观楼联开历史长联之先河,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


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装点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迭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对联之美:传统文化最动人心!


朱乃正 行书大观楼长联 立轴 纸本 1988年作


张之洞的君山湘妃祠联又擅长大观楼联。而最长的要属钟云舫的“拟题江津临江楼联”,长达1612 字,为迄今为止的长联之最


嘉庆、道光年间,阮元、梁章钜、陶澍、林则徐几位楹联巨匠横空出世,能够说是清代对联的巅峰前期。咸丰、同治年间,以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为代表的湘军将领幕僚群体,加之同时的薛时雨、俞樾、李寿蓉、王闿运等超一流对联巨匠的创作,把对联文化推上最高峰,可谓是清联的巅峰期。吴熙、吴獬、刘蕴良、钟云舫、赵藩、范当世、江峰青诸人留下清联最后的绝响,是谓巅峰后期。

对联之美:传统文化最动人心!


左宗棠 行书七言联 水墨纸本 立轴 201×41.5cm 中国嘉德2014春拍 成交价:RMB 437,000


晚清时期,对联的写作手法有了很大的创新,不外随着言语的变更和文言文、新体诗的呈现,长联的平仄请求不像过去那么严厉了。由于长联的呈现,使得清代的对联在我国楹联史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晚清时期,呈现了谭嗣同、章太炎、康有为、梁启超、杨度、严复、王闿运、林则徐、张之洞、钟云舫等楹坛高手。


随着对联的昌盛和展开,还呈现了一些汇集、记叙对联的专家学者,梁章钜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写的《楹联丛话》等几本专著,给后人留下最可贵的资料,其他如梁恭辰、袁枚、王渔洋、谭嗣同、俞正燮等人也都有专著传世。

对联之美:传统文化最动人心!


翁同龢 行书联


民国在大陆的历史只需短短38年,能够划分为三个时期,从1911年到1927年为北洋政府时期,1927年到1937年为国民政府时期,1937年到1949年为抗战和内战时期。民国对联文化承晚清的流风余韵,总体还是比较繁荣的。相对而言,前期昌盛于中后期,特别是抗战和内战时期,相较前期略显凋谢。


民国对联创作给人留下比较深化印象的是挽联创作,很多重要人物逝世后都会收到数量可观的挽联,例如孙中山逝世后,全国各地在各种哀悼仪式上所送挽联听说达十万副以上。另一个成就是适用楹联的新展开,例如辛亥反动胜利后,坊间就马上推出了民国新春联,之后适用楹联的创作和整理出版都抵达了史无前例的水平,例如1946年上海学生书局就出版过一本《时期楹联一万副》。


民国对联在1949年之后留有一个尾巴,这就是台湾的对联文化,于右任、张大千、张佛千、成惕轩、伏嘉谟等人构成了这一支对联文化余脉的几座高峰。

对联之美:传统文化最动人心!


于右任 草书五言联


春风自得★玉兔朝元


▽书法入门|恭贺新春▽


猛戳右下角,志趣相投的我们都在看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文章排行

  • 阅读
  • 评论

最新文章

文章列表

 名表回收网手机版

官网微博:名表回收网服务平台

今日头条二维码 1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1 抖音小程序二维码 1
浙江速典奢贸易有限公司 网站经营许可证 备案号:浙ICP备19051835号2012-2022
名表回收网主要专注于手表回收,二手名表回收/销售业务,可免费鉴定(手表真假),评估手表回收价格,正规手表回收公司,浙江实体店,支持全国范围上门回收手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