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工艺美术“四大名旦”之首的牙雕,同玉雕、景泰蓝、雕漆一样曾是皇家的御用之物,可谓朴素品中的朴素品。明清时期是象牙器雕琢工艺的高速展开期,象牙原料大多来自国外。明初,郑和带领船队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西亚、非洲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也使象牙自远而至。到了清乾隆年间牙雕最昌盛,其制造可分宫廷造与民间造之分。而广州的象牙货源充足、雕琢以纤细精巧而著称。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一批牙雕作品,碾琢精密、精巧绝伦,其制造抵达了高峰。 2016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有序中止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活动的通知》,明白中国将在2017年12月31日前分期分批中止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活动。不可避免地,牙雕工艺品将大幅锐减,我们且经过北京故宫珍藏牙雕一窥这门古老工艺的绝美精深! 象牙雕山水人物图笔筒,高14.6cm,口径10.8cm,底径11.5cm 笔筒用象牙雕成,直筒形。外壁雕一高冠博带手捧牙笏的官员,款步徐行,前面小童提灯引路,后面侍从掌扇相随。背景在蜒“雾霭中楼台隐现。笔筒背面雕一青年,牵马执鞭欲行,旁立老者拄杖,似在谆谆叮嘱。两图连续,表白了十年寒窗,一朝得中,即可一步登天的主题。并有阴刻行书题诗:”龍樓鳳閣九重城,新築沙堤宰相行。我貴我荣君莫羨,十年前是一書生。”提点画意。 此器采用浅浮雕技法,其外型、刀法、纹饰乃至细节描写都具有明代象牙雕琢工艺的典型作风。 牙雕魁星,高16.3cm,底座直径5cm 魁星似鬼魅,双手握笔持墨,瞋目仰视上空。左足扬起作踢斗状,右足踏于鳌头上,表白独占鳌头之意。 民间普通将魁星刻成举足踢斗之状,亦有双手分执笔墨者,此件属后者。此件牙雕雕琢刀法尖锐深峻,纹饰精深,意境新奇,魁星的动作、神态生动传神,是明代后期圆雕中的精品。 1954年夏锡忠先生将此件牙雕魁星捐献给故宫博物院。 牙雕空中楼阁景屏,清宫造办处制,通高32cm,座长21cm,宽10.8cm,景屏径14.8cm,厚4cm 景屏分座、托、屏三部分。座长方形,束腰,四足间花牙为镂空缠枝莲纹。座上设染牙栏杆,栏杆内湖石叠立,松、竹、梅、灵芝、仙草遍植其间,染以不同颜色,两只鹌鹑立于石上,相对而望。正中浮起朵云,似一缕烟柱腾起,朵云上托如意形小屏。小屏边框饰钉纹,内边镂雕卷草纹一周,屏景采用微雕技法,刻“空中楼阁”仙境,以山峦为背景,山前三座楼阁,曲栏回旋,福、禄、寿三星分立三面,曲栏下海水澎湃,水中荡一仙舟,舟中小童撑篙,老者盘膝而坐,手持佛尘指点停靠处,岸上有两个捧琴、持蝠的小童迎候。屏两侧壁各2开光,开光为如意纹框,框内分别对称浮雕流云二蝠和流云三蝠纹。屏后壁浮雕卷草纹一周,中央浮雕一无所获的桃枝与灵芝,两边各1只飞蝠。 此件作品以镂空、浮雕、拨镂、拼镶等技巧把景物描写得小巧剔透,景致由近及远,层次分明,在4cm厚的象牙上所刻层次达15层之多,楼阁曲栏雕得细如发丝,人物神态真切如生,其工艺精妙无比,巧夺天工。屏与座之纹饰表白了“芝仙祝寿”、“短命保险”、“福寿万年”等不祥寓意。 这件景屏为孤品,在清宫中备受历代皇帝喜欢,从乾隆时期直到清代末期,不时得到妥善的维护,至今牙质仍洁白细腻,花枝景物完好如初,实为宫廷陈设品中的杰作。 牙雕海水云龙火镰套,长8cm,宽7.2cm,厚4.1cm 火镰套盒荷包状,由盖、盒两部分组成。盖、盒口边沿呈覆钟式,刻双线垂如意及蟠夔纹。全器采用浮雕技法,两面共凸刻大小行龙20条,其中大龙13条,小龙7条,火珠7颗。器物满布苍龙纹饰,只在龙足边显露飞溅的浪花纹。盒两侧分刻楷书“乾隆壬戌”(1742年)、“振效恭制”款。盖顶与盒底各有一长方形小孔,由一条苏绣明黄缎带穿连,带上饰有雕成莲叶形的珊瑚连珠坠。缎带衔接盒内软囊,囊上用细米珍珠穿成“寿”字,共用珠164粒。软囊内盛有镂空錾夔龙纹金火镰一把,玛瑙火石数块,火引一小叠。火镰工精纹美,小巧小巧。 这种雕琢精密的火镰套盒在紫禁城内也未几见。此件云龙纹火镰盒是皇帝的御用之物,由清宫造办处制造,是留有制造者黄振效名款的一件珍品。 象牙镂雕群仙祝寿塔,清,高102cm,长98cm,宽54cm 象牙塔由牌坊、金水桥、楼阁、宝塔、仙山组成。牌坊雕龙立柱,金水桥呈拱式,楼阁为重檐歇山顶,宝塔作六角形共13层。这些象牙建筑具有极高的仿真性,以宝塔为例,塔冠饰蜜蜡葫芦式宝顶,每层檐脊下坠风铃,各层镂花围栏纹饰各异,以龙凤、福寿、宝相花等纹饰交替应用。金水桥前后、楼阁与宝塔内外,群仙各持法器或行或立,鹤、鹿等祥兽间杂其间,树木花草镶珠嵌宝,交叉掩映。塔后的仙山环楼阁、宝塔半周,山间阶梯蜿蜒迂回直通山顶,有亭榭装点,奇石参差,松柏苍秀,藤萝虬结,翠竹、芭蕉、灵芝丛生,仙人活动于其间。 此象牙塔综合了镂刻、圆雕、拼镶、染色等多种象牙工艺技法。建筑雕梁画栋,穷极工巧,窗棱及花纹细如篦丝,风铃微如粟粒,小巧剔透。圆雕的人物姿势万千,神色各异,宛然如生。 此象牙雕塔由广东象牙作坊雕制,制成后分片包装,运往宫廷造办处后再行衔接。这类作品皆为奉旨监造,并指定在帝、后寿辰之日呈献,宫禁之外难以得见。 牙雕松荫策杖笔筒,清,高15.8cm,口最大径7.8cm,底最大径8.6cm 笔筒随牙形,体近椭圆,上小下大,口壁厚而足壁薄,后嵌底,腰部一周收分较大,将器身分作上下二部分。纹饰以浅浮雕为主,表示一老者持杖徐行,旁随一小童指手画脚,似在讲说。刀法虽简,却极富平面感。二人立于山间隙地,一侧山石丛树,限于下部区域内,另一侧巉岩峻峭,松干夭矫,直入云端。以阴刻法描写远山苔点和云气旋绕,层次明晰。雕琢多在一侧,笔筒背面有大片留白,以备题记。 象牙刻松鹿图笔筒,清,高11.5cm,筒径6.8cm 笔筒圆体,口微侈,底部弧凸一周,有3只矮足。器壁较薄,器形清秀规整。器身饰山岩间草坡上10只花鹿悠游于松荫之下。花鹿分作4组,有独立回望者,有结伴随行者,有雌雄相嬉者,有俯身饮水者,姿势各异,构图合理。尤为特出之处是纹饰的肌理应为烙铁烫出,色近焦糖,表层有因高温而产生的细密龟裂和细微剥脱。纹饰又有深浅、真假之别,如物象边沿,鹿的眼部、蹄、脊骨等处都为深色,其效果颇为巧妙。 此器工艺稀有,于象牙制品上施烫花装饰且取得生动效果者在故宫博物院的众多藏品中也未几见。 牙雕鹌鹑盒,高5.6cm,长12cm,宽4.5cm 盒圆雕成鹌鹑形,通体披羽。羽毛雕琢极富层次感,由头部的鳞片状至身后突变成叶片状。双尾下垂,盒底雕琢脚爪,如匍匐状。盒口沿隐于胸腹羽毛间,毫无突兀之感,颇见巧思。头微偏侧,二目炯炯有神。颊部雕染绒毛,极为真切。喙部刻划亦生动有力。通体染色,颜色写实,冷静多变,特别羽干处的留白,一丝不苟。 此盒将鹌鹑浑圆的体态略作夸大,既保障了盒的适用性,又不损其外型的真切感,表示了工匠高超的技巧,也代表了雍正、乾隆时期牙雕中的一种写实作风。 染牙刻山水人物图小盒,清,通高2.9cm,直径6.1cm 清宫旧藏 盒扁体,圆形,盖身子母口相合,凸唇。通体经染色,色泽微黄,部分施以阴刻,为使纹饰醒目,在部分剔去表层,显露象牙天性为地,装饰效果极佳。立墙题材为梅、兰、竹、菊四君子图案,盖面则饰山水人物,表示楼阁之上二仕女凭窗目送征人驰马远去,神态婉约,景物旖旎。其整体意匠颇类竹刻中的留青工艺,这是此器最具特征之处。 染牙雕瓜蝶洗,清,高1.2cm,长17cm,宽11cm 洗雕作半爿瓜式,平底。镂雕瓜蒂并染色,瓜蒂缠连藤蔓、花朵、叶片、瓜实等,并延伸至洗内,洗内又以高浮雕及镂雕技法描写甲虫与蝴蝶,栩栩如生。此洗设计新奇,物象生趣盎然,染色恰到益处,适用之外又极富赏玩之趣。 牙雕渔家乐图笔筒,黄振效制,高12cm,口径9.7cm 筒外壁高浮雕柳溪渔乐图。画面中山上杂树成荫,山下溪流湍急,人物或停舟小憩,或聚坐树下,表示出渔家闲乐的安定现象。山壁一侧刻楷书乾隆御题诗一首: 网得鱼虾足酒钱,醉来蓑笠伴自眠。 漫言泛宅曾无定,一曲渔歌傲葛天。 又“宸”、“翰”二印及“乾隆戊午长月小臣黄振效恭制”款。 以高浮雕技法刻制各种作品在清代中期十分盛行。此笔筒外型坚实稳健,构图严谨洗练。画面分两部分,既有层次感,全景又调和统一。这种带有苏州、嘉定竹刻作风的高浮雕深达6至7层,所刻景物细腻灵透,工巧入微。人物的发、须、眼以墨点染,保存着浓厚的雍正时期的牙雕作风特性。松叶如轮,松针纤细鲜明,融合了竹雕、角雕的技巧。这种秀雅、精巧、爽利的雕图表示了黄振效雕琢技术的精深,同时也表示了清代雕琢工艺高峰时期牙雕艺术的共同魅力。从御题诗可见,这件精致的渔乐图笔筒甚得乾隆皇帝之欢心。 牙雕云龙纹纸刀,长30.2cm 清宫旧藏 纸刀长条形,扁体,上部为刀柄,略厚,一面以去地浮雕法雕饰龙戏珠纹,盘绕着似太阳般的中央圆台,另一面阴刻“卍字不时头”纹饰。器下部光素,为裁刀,锋刃极薄,顶端世故。刀柄与刀锋的过渡部分以镂雕及阴刻法饰花叶纹,正背面相同,其题材作风相似欧洲巴洛克、罗可可时期盛行的良苕叶纹,表明此器或出于受西洋工艺作风影响的广东匠人之手。 牙雕松树形镇纸,清,长13cm,宽5.8cm 清宫旧藏 镇纸扁体,略呈覆瓦式,雕作松干状。以浅浮雕及镂雕技法表示松干表皮鳞片参差,极具韵律美感,枝桠虬结,松针如云,裂罅于正背面较浅,于侧面通透,布置巧妙。背面上部有圆形小池,反置可为水丞。尤为精巧的是正面下部松针处有一机括,拉动机括则可掀起一椭圆盖,盖下椭圆池内浅浮雕云螭纹,亦可为水丞,盖背面雕成砚式,且隐隐有墨痕浮现。 此松树镇纸一物而多用,雕琢、磨工俱佳,设计出人意表,是极为稀有的文房用具。 象牙镂雕群仙祝寿图龙船,高58cm,长91.5cm,宽23.5cm 船龙舟形,俯首翘尾。舟内设3层楼阁,上层置龙凤旗和盖伞,中层有开阔的平台,下层为船舱。每层均雕梁画栋,小巧剔透,纤巧精丽。舟中王母、众天女、八仙、福禄寿三星以及船夫、乐手等共42人。 此祝寿龙舟是清宫外务府大臣在慈禧太后六旬华诞时进献的贡品,为广州象牙作坊中的牙匠按如意馆绘制的图稿奉命雕制的。作者采用镂刻、浮雕、圆雕、拼镶、染色等多种技法,舟身鳞片密结,楼阁灵秀华美,勾莲、宝相、瓜果等花纹虬结连绵,多彩多姿。龙舟整体雍容华美,寓祝寿之意。此类作品属于只求效果而不惜工本的佳构,作为一件大型的陈设器,在晚清时期的牙雕工艺品中数一数二。 象牙镂雕多层套球,高15.5cm,球径5.2cm 牙球分为7层,均可转动。每层镂雕14个圆孔。最外一层浮雕花树人物及亭台楼阁,内层均为星形及圆点状镂空装饰。底座硬木制,外型、颜色均与牙球十分调和。 牙雕套球又称“同心球”,制造相当繁复,工艺请求极高。据《格古要论》载,早在宋代就已呈现3层套球,时称“鬼工球”。广州牙雕艺人在牙球制造上多有创获,套球可达数十层。乾隆时套球已达十多层,小巧剔透,巧夺天工。此球为广州民间作坊制品,从此球我们也可看到宫廷好尚对民间工艺的影响。 象牙镂雕花卉人物笔筒,清,高16.3cm,口径10.5cm 笔筒圆形。筒身以镂空古钱纹为地,凸雕山石、楼阁、人物。人物中有对弈饮酒者,有扶栏眺望者等等,应为桐荫消夏图。筒身下粘合牙座,座底周边镂空缠枝莲纹。 此笔筒雕工精密,为广东牙匠高手所为。 牙雕染色山水笔筒,清,高13.8cm,直径11.4cm 笔筒为象牙染色作品,外壁仿照绘画中的青绿山水而作。画面上有峭壁、小径、流水、白云、青松以及东方朔偷桃、仙女执如意等,展示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仙境。作品采用陷地深化的技法,雕琢繁复、细致,层次的划分分明自然,染色技艺高超,颜色绚丽。 象牙雕葫芦形笔掭,清,高1.6cm,最长17.8cm,最宽13cm 清宫旧藏 笔掭为浅缘盘,葫芦式。盘上浮雕并镂雕葫芦枝蔓、叶片及小葫芦为饰,并蜿蜒于盘侧及底部,又伸入盘内,添加了器型的变更。盘仿葫芦形的束腰处则浮雕一蝙蝠。 古人以大小葫芦及其藤蔓相联意味多子,而蝠谐音为“福”,故此器纹饰寓意不祥。纹饰部分又经染色,有蓝、绿、红等多种颜色,历久难免有些部分稍褪色,却构成了有如晕染的古雅效果。此笔掭雕琢精密,外型漂亮,其装饰性似更甚于适用价值。 象牙雕古木寒雀图臂搁,清,长28.5cm,宽6.4cm,厚2.7cm 清宫旧藏 臂搁长条形,覆瓦式,四矮足,较厚重。器下部较宽,足稍高,而上部较窄,足略低,器形虽简,却极为考究。正面以浅浮雕法、背面以高浮雕及镂雕法描写纹饰。纹饰均集中于下部,与臂搁形制相契合。正面纹饰表示块石枯树之隙,右上一猎隼敛翼回旋,正欲扑击,左下二小雀仓皇闪躲,匿身树丛,画面截取生死瞬间之意境,引人入胜。雕琢运刀转机凌厉,线条刚直,于起伏毫末间突显萧瑟肃杀的氛围。纹饰之外大片留白,展示牙质自身的美感。画面之下浮雕“S”形竹节纹一道,丰厚了器表的装饰变更,与背面的下边框遥相呼应。臂搁背面以“之”字形构图组织纹饰,高浮雕、镂雕、浅浮雕多达数重,近景一渔舟于丛树崖岸间将出未出,渔家老翁携童子嬉戏舟头。岸边猿猴三两,纵跃林梢。远处层峦飞瀑,庙宇轩敞,二老者立于山巅,似正陶醉于天高云淡、疏钟猿鸣的幽杳意境。 牙雕玉兰花式杯,明晚期,高6cm,口径7.5-6cm 杯象牙质,口微撇,杯身雕作玉兰枝叶托举花苞之形态,外型如玉兰之初绽,花枝盘曲于底部而成杯托。此杯外型新颖漂亮,磨刻圆润润滑,象牙的自然纹理明晰毕现。 明清时期象牙雕琢高度展开,宫廷内专设牙雕作坊。此杯作风简约而雕工巧腻精深,于清丽中显出富贵典雅之韵致。 象牙刻山水笔筒,明,高13.5cm,筒径10.6cm 笔筒圆体,口壁厚而足壁薄,后嵌底。器身名义阴刻山林溪岸风光,并填涂黑色。构图完好,冉冉铺展,人无面目,室无窗棂,似逸笔草草,却深合画理。刻线急促有力,下刀爽利快捷又不失表示力,颇有枯笔皴擦的效果,作风雅洁脱俗,为同时期牙雕笔筒中未几见之佳作。上部阴刻行书题句: 山色巍峨丹碧鲜,结为寒气融为泉。 生平游迹遍吴楚,好山过眼心悬悬。 偶尔笔写气候千,林木深深在眼前。 幽秀寄庐无人迹,看山整天如坐禅。 当门老松藏古拙,青溪白石皆云填。 案头留别笔墨缘,祝君之颜好像年。 并“乙卯春三月往清华,道经旧友。至村前,苍松古柏,深涧西流,野草奇花,为高人隐寄。行于庄内,茅屋数间,琴童一二,询其主人,言言在室,随拜仿而获面。相别多年,今幸握晤。忽见案头立一文俱,颇为古雅,未作文字,信手挥成,未得深趣,留为志,老道兄存记也。墨井道人渔山吴历。”前有“墨井”引首章,后有“渔”、“山”印。 牙雕人物图笔筒,明,高12.4cm,口最大径7.5cm,底最大径8.2cm 笔筒椭圆体,口略小,底稍大,保有象牙原形。口边较厚,底边较薄,另配牙底。器表色泽较深,似经染色,象牙纹理却更为彰显,成为装饰的一部分。正背面阴刻人物各一,一跣足掮钓竿背渔篓,一褒衣博裳持羽扇斜坐于石上,面容相似,神态相同,似为同一人而身处显达与隐逸的不同境遇,拼接入一幅画面,含义深远。云烟旋绕中的巍峨建筑更添加了如梦似幻的意境。 此器雕琢技法简拙古朴,物象边沿经过铲出斜坡而构成平面感,此为颇具时期特性之处。 牙雕龙纹五峰笔架,通座高9cm,底径16-4.5cm 笔架为圆雕五峰式,架底边深化水涟漪,波澜中双龙盘绕于五峰之间,龙腾水怒。 明代中后期,金、玉、竹、木、牙、角雕琢艺术中呈现大量赏玩器,并史无前例地疾速展开起来。为了满足社会需求,民间作坊不时设计创新,许多艺术家也在作风上相互自创或者别树一帜,于是各种精巧的文房陈设和雅玩层出不穷,成一时习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