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哲学家弗洛姆说“消费是一个精神病理问题”。他说:消费——每个人都得经历。每个人都要吃喝,要衣服穿,要房子住,总而言之,人们有需求并且花费很多,这就叫“消费”。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心理问题呢?这就是本性——为了生活人们必须消费。但这里我说到了问题的关键:消费和消费之间也不是完全相同的;有一种消费是强迫性的,是基于贪婪;人们有一种越吃越多、越买越多、拥有得越来越多、使用得越来越多的欲望。... ...有些人吃或者买(消费),其实并不是真的为了吃或者买,而是为了压抑自己的焦虑或抑郁情绪,他们(她们)通过不断增加消费来摆脱自己的情绪消费给他们(她们)带来治愈的希望......。这段话是我今天读过的一篇文章里的一段,我今天来这里倒不是要来谈我的读后感,而是作为一个搞民品典当鉴定专业研究的人士,经常看到有各种类型的仿品在市场上流通,那么我想,基于弗洛姆所说的“消费和消费之间也不是完全相同的”道理,这里面除了一部分是骗子的“特殊消费”来作为行骗的需要之外,应该也还是有一部分属于一些人的“正常消费”,或许谈不上是“贪婪”,或许也有几分莫名其妙的虚荣心,但显然,这种所谓的“正常消费”却也是不符合“现代商业文明”的,而在我们从事民品典当回收行业的人士看来,正常消费那些仿品本没有错,但若是拿着那仿品来冒充正品进行典当的话,那所谓的“正常消费”也就不正常了,有时,我作为一个典当师,常常也从其人其物其事中感觉到一种不可名状的悲凉来。 前段时间,有同行在群里分享了几张手表图片,就是那种“一眼假”的东西,今天在这里试着分享一下,看看您是不是也能从几张简单的图片中就能看出它的问题所在来。
仿品1正面特征
仿品1背面及表扣特征
上面这款劳力士GMT无论是看正面的时标还是看背面生耳处的工艺,还有表扣处的那几个印记标识,仅就这几个鉴定点就可以判断它就是一件“一眼假”的货色了,您看出来了吗? 其实类似这样的实物或者图片案例在过往我也分享过不少,于我的典当人生阅历和经验总结来说,不管真假,多看多琢磨是绝对不会错的了,尽管每隔几年那些正品和仿品都有所谓的“更新换代”,但万变不离其宗,那些或基础层面的或者核心层面的都还是没有变,仅从材料的理化性质和工艺制作精度这些方面去看就能识别出很多东西的真假优劣出来。
仿品2正面特征
仿品2背面特征
上面这款劳力士日志间金款图片也是很容易看出问题来,最明显的,譬如从正面看部分时标镶嵌的宝石不够规整周正的问题(若是看实物估计还能看出不是天然钻石来),间金表带中的18K金材料有褪色的问题,背面看,也同样存在金质材料褪色的问题,生耳也不符合正品的特征,因此,仅就这几个鉴定点出现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判断其属于一件“一眼假”的仿品,您觉得呢? 我常常觉得,人相处久了,难免会生出倦意,而事情搞长了,或某种物品看多了,也会觉得索然无味,尤其是那种“一眼假”的俗物看着更是让人生出厌倦感来,但我想,这对于那些刚入行的新人来说,怕不是如此,也不能如此,想来,无论真假,多看实物多看图那一定是有助于自己专业的提升的了,而若是能从中获得一些快感来,那对专业生活就更有益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