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本 《资本论》:“应用”还是“构建”了辩证法? 白刚 | 文 资 证 辩 法 摘 要: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资本论》,是辩证法的“应用”“反动”和“构建”的统一。在加工政治经济学的研讨资料、完成研讨措施与叙说措施相统一以及处置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理想问题的意义上,《资本论》“应用”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在改造黑格尔辩证法、使辩证法解脱唯心主义外壳,改造全部政治经济学、提示政治经济学基本范畴的运动逻辑和废弃其永世性幻象以及完成政治经济学“术语的反动”的意义上,《资本论》又完成了辩证法的“反动”;在确立辩证法的“合理形态”,提示“劳动辩证法”和完成辩证法、逻辑学、认识论“三者分歧”的意义上,《资本论》又“构建”了自己的辩证法。正是在《资本论》这里,辩证法才真正取得了富有客观性内容的重生。 关键词:《资本论》;辩证法;合理形态;劳动辩证法;术语的反动 辩证法是《资本论》的灵魂,《资本论》是辩证法的表征。但是,人们看待《资本论》的辩证法,总是习气于把“应用”和“构建”割裂以至对立起来——要么经过论证《资本论》“应用”了黑格尔的辩证法而承认马克思的辩证法,要么经过论证《资本论》“构建”了马克思的辩证法而承认黑格尔辩证法的作用。实践上,《资本论》与辩证法是一种相互拱卫的“双生”关系:辩证法成就了《资本论》,《资本论》也成就了辩证法。归根结底,即《资本论》是“应用”和“构建”辩证法的“反动性”的统一。 一、《资本论》在什么意义上“应用”了辩证法 《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人们对它的辩证法问题产生了较多误解和歧解。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的跋中特地指出:关于《资本论》措施的各种相互矛盾的评论证明,人们对《资本论》中应用的措施了解得很差。(参见马克思,2004年a,第19页)与之前的经济学家丢弃辩证法和蒲鲁东等伪装辩证法相比,马克思强调《资本论》第一次尝试“把辩证措施应用于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第239页)。比马克思更早一步研讨政治经济学的恩格斯也以为,在研讨和批判政治经济学时,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一切现有逻辑资料中至少能够加以应用的独一资料”(《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2页)。所以说,在“把辩证措施应用于政治经济学”的意义上,《资本论》首先“应用”了黑格尔的辩证法。 1.在资料加工措施的意义上 能够说,马克思是在移居巴黎之后,特别是在阅读和编辑了恩格斯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天才大纲”——《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后,才开端真正研讨政治经济学。而作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讨集大成的《资本论》,其第一卷直到1867年9月14日才正式出版,真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资本论》之所以“难产”,缘由众多,其中一个无法逃避的重要理由就是马克思为《资本论》搜集、摘录和撰写了众多资料、笔记和手稿。仅就《资本论》第一卷而言,就有“巴黎笔记”“布鲁塞尔笔记”“曼彻斯特笔记”和“伦敦笔记”等众多手稿。搜集资料不易,整理资料更难,如虎添翼地、批判地整理资料难上加难。好在马克思找到了整理资料最有效的“工具”——黑格尔的辩证法。早在撰写自己的第一部公开出版的经济学专著——《政治经济学批判》时,马克思就致信恩格斯:黑格尔的《逻辑学》在“资料加工的措施上”帮了自己很大的忙。(参见《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第121页)依照马克思自己的这一说法,我们能够确信,黑格尔的“逻辑学”——思辨的辩证法,是马克思写作《资本论》时整理和加工相关资料所应用的最为得力的工具。所以说,《资本论》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关系,首先是一种“应用”关系。 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应用”,决不像蒲鲁东和拉萨尔那样生搬硬套——只是为政治经济学披上辩证法的伪装,实质上依旧是一种“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马克思对这种辩证法的伪装中止批判:当拉萨尔把辩证的思想方式当作普通图式来运用,简单地把政治经济学资料归结到这个普通图式之下时,他不只误解了合理的辩证法,而且误解和滥用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第264页)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辩证法的“应用”,是“逻辑的措施”和“历史的措施”的统一,是以“批判的方式”中止的自由而灵活的应用:黑格尔应有尽有的“辩证法”,被马克思作为一种基本“结构方式”,用于社会矛盾理论和历史演化理论,并且也部分充任了马克思资本批判的“逻辑言语”。(参见伯尔基,第92页)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应用”,不只俄国的考夫曼没能了解,德国的朗格也没能了解。为此,马克思在写给库格曼的信中,批判朗格完整不懂黑格尔的辩证法,因而愈加不懂自己在《资本论》中应用黑格尔辩证法时所采取的“批判方式”,强调朗格基本认识不到其以为的“‘资料中的自由运动’只不外是对一种处置资料的措施——即辩证措施——的描画而已”(《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第311页)。所以,马克思对经济资料的整理,决不像阅历论者那样只是中止僵死事实的搜集,也不像方式主义者那样把资料简单地归为某一概念图式,而是在充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深化梳理和树立诸经济学范畴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当马克思这样做的时分,他运用的曾经不是“实证学问”——非批判的实证主义和“方式措施”——非批判的唯心主义了,而是“反动的辩证法”——批判的实证主义了。 2.在研讨措施和叙说措施相统一的意义上 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的跋中,马克思以“反证”的方式引证了俄国学者考夫曼对《资本论》所应用的“措施”的责备和批判。马克思没有简单地承认考夫曼的责备——“研讨措施是严厉的真实论的,而叙说措施不幸是德国辩证法的”(马克思,2004年a,第20页),以为考夫曼的批判在无形中歪打正着——恰当地描画了《资本论》的“实践措施”。考夫曼所说的研讨措施和叙说措施不分歧的“错误”,实践上是他自己与朗格犯的错误:既没能了解黑格尔的概念的辩证法,也没能真正了解《资本论》的批判的辩证法。对此,马克思有着深化的体认:由于唯心主义的叙说方式构成一种假象,似乎讨论的只是一些概念规则和这些概念的辩证法,所以有必要对这种叙说方式作一纠正。(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101页)而《资本论》的辩证法,实践上就是对唯心主义叙说方式构成的假象的纠正和突破,完成了研讨措施与叙说措施的内在统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白指出:研讨措施与叙说措施在表示方式上的确是不同的,只需当“研讨”充沛地占有资料,剖析它的各种展开方式和探寻这些方式的内在联络之后,理想的运动才干被恰当地叙说出来,而经过“叙说”,“资料的生命一旦在观念上反映出来,呈往常我们面前的就似乎是一个先验的结构了”。(参见马克思,2004年a,第21-22页)由此可见,固然研讨措施与叙说措施在“表示方式”上是不同的,但在细致的“研讨过程”中二者又是相互支撑、相互拱卫而内在统一的。《资本论》中这种完成研讨措施与叙说措施内在统一的辩证法,实践上也就是马克思所主张的“从细致到笼统”和“从笼统到细致”相统一的真正辩证法——“政治经济学的措施”。例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章剖析“价值方式”——从“简单的价值方式”到“扩展的价值方式”再到“普通价值方式”最后到“货币方式”——的构成演进问题中,就很好地运用了“政治经济学的措施”。正是这一措施,使《资本论》高于古典政治经济学而成为“一个艺术的整体”(《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第196页)。 3.在处置理论和理想问题的意义上 在实质性意义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应用”,决不是为了整理资料和叙说问题,而是为理处置问题。在撰写《资本论》及其手稿的过程中,马克思就致信恩格斯,明白阐明了自己研讨政治经济学的双重担务:“(1)写完政治经济学原理。(这项工作十分必要,它能够使公众认清事物的实质,也能够使我自己解脱这个厌恶的东西。)(2)当前的危机。”(同上,第119页)前者偏重于“理论问题”,后者偏重于“理想问题”。而这两个任务,都是经过应用黑格尔的辩证法完成的。对此,列宁有着最为深化的认识:马克思没有留下“大写字母的逻辑”,但他留下了“《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沛天时用这种逻辑来“处置问题”。(参见《列宁全集》第55卷,第290页)能够说,《资本论》以“处置问题”的方式应用和完成了黑格尔的辩证法。 实践上,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资本论》,马克思多次强调自己是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概念范畴和经济规律中止提示和掌握,而不是对经济现象中止外在的阅历描画。因而,他一开端就称自己的政治经济学研讨为“政治经济学批判”。但是,由于资产阶级及其经济学家(包含蒲鲁东)只知蠢笨地搬弄和模仿黑格尔辩证法的概念和词汇,要么将笼统的概念框架外在地加诸内容之上,要么把内容强迫塞进既定方式之中,而基本了解和掌握不了概念与理想之间深层的逻辑关系及其矛盾转换,即不能深化到“让自由沉入内容”的辩证法的实质性中去,所以在马克思看来,他们的这种简单挪用或套用只是一种“非批判的实证主义”和“无生命力的方式主义”,招致在划分实质和现象、缘由和结果的鸿沟面前,平凡的资产阶级明智这匹“驾车的笨马”一筹莫展。(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1页)为此,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的序文中明白强调:不能用“显微镜”和“化学试剂”,而只能用“笼统力”(参见马克思,2004年a,第8页)——批判的和反动的辩证法,来剖析“经济方式”。 实践上,关于运用“笼统力”来剖析“经济方式”,早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有着充沛的理论盲目。在该手稿中,马克思运用黑格尔的“逻辑学”剖析完货币具有的矛盾转换的“内在特性”之后,特地强调“首先是弄清这样的说法:产品(或活动)成为商品;商品成为交流价值;交流价值成为货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101页)。在后来的《资本论》中,马克思接着要处置的就是“货币成为资本”的问题了。由此,在货币构成的必定性和逻辑问题上,的确能够说马克思接受了黑格尔哲学的逻辑范畴——从存在论到实质论再到概念论——及其演进,并且以“理性化的方式”把它们运用到《资本论》中。 与理论盲目相比,实践应用更为艰难。在《资本论》第一卷正式出版前(1867年6月16日),恩格斯阅读完马克思寄来的校样后,关于伤脑筋的“价值方式”的内容,写信倡议马克思:“这一部分你应当用黑格尔的《全书》那样的方式来处置,分红简短的章节,用特有的题目来突出每一个辩证的转变,并且尽可能把一切的附带的阐明和例证用特殊的字体印出来。这样,看起来就可能有点象教科书,但是对宽广读者来说要容易了解得多。”(《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第213-214页)由此可见,马克思在应用黑格尔辩证法剖析和处置理论问题时,也并不总是能够“得心应手”。一周后(1867年6月22日),马克思写信回应恩格斯的树立性意见。他对恩格斯关于价值方式的倡议也采取了“辩证的态度”:一方面,写了一篇附录,把“价值方式”尽可能简单地和教科书式地加以叙说,还特意强调“我要在序文中通知那些‘不懂辩证法的’读者,要他们跳过x-y页而去读附录”(同上,第215页);另一方面,把每一个论述上的段落都变成章节等,加上特有的小题目。正是在应用黑格尔逻辑学处置理论问题的意义上,恩格斯才致信马克思,强调“价值方式”是“用辩证法取得的东西”(同上,第213页)。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正是借助于黑格尔的逻辑学“慧眼”,才深化认识和提示出“价值方式”的全部秘密——价值方式不是有关价钱的衍生和演化,而是“作为异化与拜物教的颠倒而猖獗的机制”(阿瑟,第15页)。能够说,“价值方式”的揭秘是马克思应用黑格尔辩证法处置经济学理论问题的最集中、最鲜明、最深化的表示,“价值方式”也是《资本论》中最具有决议意义的关键问题。为此,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的跋中,有些不无自得地说自己在关于价值理论的一章中,以至卖弄起黑格尔辩证法特有的“表白方式”;而列宁更是强调“不研讨和不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就不能完整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特别是它的第1章”(《列宁全集》第55卷,第151页)。在回信中,马克思还通知恩格斯自己在《资本论》中描画“手工业师傅变成资本家”的部分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的细致应用:“在正文中引证了黑格尔所发现的单纯质变转为质变的规律,并把它看做在历史上和自然科学上都是同样有效的规律。”(《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第216页) 由是观之,黑格尔的逻辑学与马克思的《资本论》的确存在着无法割舍的紧密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重要和关键的经济理论问题的阐释和解答,其背地都有黑格尔辩证法——逻辑学——的影子。所以说,黑格尔的辩证法是马克思《资本论》必不可少而又富有内容的“逻辑学底本”。 但诚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的序文中所言,他像柏修斯一样需求一顶隐身帽来追捕妖怪,而不是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那样用隐身帽紧紧遮住眼睛和耳朵,以便承认妖怪的存在。(参见马克思,2004年a,第9页)也就是说,马克思应用辩证法的真正目的,不只是为了逻辑自洽和理论自满,更是为了提示和掌握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原理和实质,以深思和解释理想的经济问题,而这个理想的经济问题即是商业危机(经济危机)。在写给拉萨尔的信中,马克思就明白强调:“目前的商业危机促使我认真着手研讨我的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第120页)经济危机的秘密和实质,马克思在初期的经济学研讨中并未触及,直到《资本论》才真正提示出其为消费的“相对过剩”。消费的相对过剩,实践上是由资本家无限追求剩余价值、资本无限追求自我增殖——一种黑格尔逻辑学意义上的“恶无限”——所致,而剩余价值又是由资产阶级占有和盘剥工人的无偿劳动所致。至此,马克思提示出了资本主义的特殊运动规律——“剩余价值规律”之谜,进而真正解开了经济危机之谜和工人阶级受盘剥之谜。为此,马克思把《资本论》看作射向资产阶级脑袋的最凶猛的“炮弹”,恩格斯称《资本论》为工人阶级追求和完成自由解放的“圣经”。也正因如此,《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1868年国际工人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即布鲁塞尔代表大会,还特地经过决议请求各国工人阶级学习《资本论》。《资本论》之所以具有如此重要而共同的庞大作用,是由于借助“辩证法”完成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及其在现代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上的特别应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46-747页)。在此意义上,的确能够说辩证法——“政治经济学批判”,使《资本论》区别于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的圣经”而成为“新政治经济学”——“工人阶级的圣经”,并开辟了一条无产阶级走向自由解放的理想性道路。 二、《资本论》在什么意义上 完成了辩证法的“反动” 《资本论》之所以成为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论载体和理论表征,不只是由于它“应用”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更是由于它“改造”了辩证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辩证法的改造,主要是经过改造黑格尔辩证法和改造全部政治经济学完成的。假如说黑格尔的辩证法完成了批判客观肉体的反动,那么《资本论》的辩证规律完成了批判客观肉体的反动。 1.改造黑格尔辩证法:解脱辩证法的唯心主义外壳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曾经深化认识到了对黑格尔辩证法中止剖析和批判的必要性这一非方式而实质的问题。但是,资产阶级及其经济学家、德国哲学家、法国激进社会主义者对黑格尔辩证法要么中止方式化误用,要么彻底丢弃。所以,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的跋中,马克思说大约三十年前他就批判过黑格尔辩证法“倒立着”的神秘方面——“必须把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马克思,2004年a,第22页)。马克思既与同时期的朗格、杜林等人不同,公开招认自己是黑格尔巨匠的学生;也与庸俗经济学家以及蒲鲁东、拉萨尔等人不同,不是简单地套用或挪用黑格尔辩证法,而是在黑格尔辩证法的“承认性”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批判的和反动的”的辩证法;还与百年后的阿尔都塞不同——把黑格尔从马克思成熟时期的著作特别是《资本论》中驱除进来了,而在《资本论》中引进和活化了黑格尔。对此,作为“第二个马克思”的恩格斯有着最为深化的体认:黑格尔逝世之后,他的全部遗产成了能够套在任何论题上的“呆板公式”和在缺乏思想和实证学问的时分敷衍一下的“词汇语录”;由此招致“官方的黑格尔学派从教员的辩证法中只学会搬弄最简单的技巧,拿来四处应用,而且常常蠢笨得可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页)。与官方的黑格尔学派不同,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实践经济关系中止解剖和剖析的《资本论》中,构建了一种与古典经济学家和黑格尔完整不同的“新的方式”——唯物主义辩证法。“实践的经济关系是以一种完整新的方式,即用唯物主义(‘迈尔’由于福格特的缘故喜欢用这个盛行的字眼)措施中止调查的。”(《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第244页)关于马克思在黑格尔逻辑学基础上构建“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巨大反动意义,恩格斯更是毫无保存地给予了高度肯定:马克思是能够担当起把黑格尔真正发现的内核从其逻辑学中剥离出来这一工作的独一的人,“使辩证措施解脱它的唯心主义的外壳并把辩证措施在使它成为独一正确的思想展开方式的简单形态上树立起来”;他关于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就是以这个辩证措施作基础的,而这个“辩证措施”的制定,是一个其意义不亚于唯物主义基本观念的成果。(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3页)假如说康德的“地道理性批判”——哥白尼式的反动,是砍掉“自然神论”头颅的“大刀”,那么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反动,则是砍掉黑格尔“逻辑泛神论”头颅的“大刀”。 实践上,马克思的辩证法的反动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反动是内在分歧的。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是与其历史唯物主义的建构同步中止的。也就是说,历史唯物主义的建构过程即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改造过程,我们无法将马克思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与改造黑格尔辩证法的过程截然别分开来。对此,列宁深谙其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从黑格尔辩证法那里吸取并展开了“全部有价值的东西”(《列宁全集》第55卷,第290页)。马克思继承并展开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全部有价值的东西”,一方面是在“颠倒”的意义上对黑格尔的辩证法中止“唯物主义”改造:黑格尔把作为独立主体的思想过程的观念变成“理想事物的发明主”,而理想事物只是观念的外部表示;马克思的看规律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2004年a,第22页)。从基本上说,在马克思这里,辩证法由主要关注细致决议要素中的“逻辑结构”转变为了主要关注“物质结构”。另一方面是在积极肯定黑格尔辩证法固然“颠倒”却提示出事物“普通运动方式”的基础上,充沛吸取并展开了作为黑格尔辩证法的灵魂——推进准绳和发明准绳——的“承认性”。作为黑格尔辩证法的灵魂的“承认性”,在《资本论》这里已不再是外在的挪用和套用,而是内在的批判和建构,因而它既表示为从“劳动异化”到“三大拜物教”——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的批判,也表示为从“消灭私有制”到“重建个人一切制”的转变,还表示为从“自由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所以说,正是由于有了《资本论》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唯物主义改造,黑格尔辩证法才取得了客观的实体性内容。在这个意义上,列宁强调《资本论》的出版使唯物史观由假定变成“科学证明了的原理”,马克思完成了对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从“笼统的、逻辑的和思辨的”表抵达唯物主义的“批判的和反动的”历史观和世界观的基本转变。 2.改造全部政治经济学:废弃政治经济学范畴的永世性 同样为辩证法巨匠的列宁曾指出,马克思对辩证法的应用,使政治经济学这门科学发作了反动。比利时极富发明性的马克思主义者孟德尔也强调:正是由于辩证法,马克思的《资本论》与任何经济剖析著作比起来像是一个伟人。(参见孟德尔,第12页)所以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辩证法的“改造”,不只表示为对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彻底改造,也表示为对全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改造。 在马克思之前的经济学家,包含古典政治经济学家,都把政治经济学的研讨对象——商品、货币和资本——看作“可觉得的物”,看不到和不了解这些“可觉得的物”也是“超觉得”的存在,这给现代经济学家带来了错觉。马克思对此有着深化的洞察:现代经济学家刚想蠢笨地判定是物的东西,忽然表示为社会关系,刚刚肯定为社会关系的东西,却又表示为物来嘲弄他们;这就招致现代经济学家固然讪笑货币主义的错觉,但一四处置如资本等比较高级的经济范畴的时分,他们也堕入了同样的错觉。(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427页)正是由于有了如此深化的认识,所以马克思对全部政治经济学的改造,首先体往常改造政治经济学的“研讨对象”方面。在《资本论》的序文中,马克思就明白指出:本书的研讨对象是“资本主义消费方式以及和它相顺应的消费关系和交流关系”(马克思,2004年a,第8页)。能够说,在《资本论》这里,马克思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研讨对象从“物”(商品交流商品)到“关系”(资产者与劳动者)的基本转变。能够说,在人类思想史上,唯有马克思的《资本论》深深触及政治经济学的“社会关系”。关于马克思经济学研讨对象改造的庞大历史意义,恩格斯在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所写的书评中明白指出:经济学研讨的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阶级和阶级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物,可这些关系总是同物分离着并作为物呈现;诚然个别经济学家在个别场所也曾察觉到这种联络,但只需马克思第一次提示出它关于整个经济学的意义,从而使最难的问题变得如此简单明了。(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4-15页)也就是说,正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使经济学由神秘——“基督教经济学”变世俗——“大众经济学”了。所以在《资本论》这里,政治经济学研讨对象从“实体”到“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全部政治经济学开端发作了“哥白尼式反动”。而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由于他活学活用了黑格尔承认性的辩证法。 《资本论》对政治经济学的反动,既表示为对政治经济学研讨对象的转变,也表示为对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关键范畴的批判。其实,早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就批判过黑格尔头足倒置的思辨辩证法是“逻辑的泛神论的神秘主义”:“理念变成了独立的主体,而家庭和市民社会对国度的理想关系变成了理念所具有的想像的内部活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50页)在马克思这里,黑格尔头足倒置的思辨辩证法实质上是把世俗的“事物的逻辑”变成了神秘的“逻辑的事物”,由此招致一切历史的和理想的规则性都成了“无时间的逻辑王国”。而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这一深化批判,实践上也完整合适颠倒“资本和劳动关系”的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批判古典政治经济学家运用的所谓“辩证措施”,实质上是一种“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写那些缺乏内在联络的大部头著作时所采用的措施,是“往常重新时兴的”、沃尔弗式的、平凡的形而上学的措施。(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1-12页)能够说,古典政治经济学家运用的措施固然是实证的,但决不是辩证的。而马克思在写自己的大部头著作——《资本论》时,采用了与之完整不同的新剖析措施:“我所运用的剖析措施至今还没有人在经济问题上运用过。”(马克思,2004年a,第24页)对此,列宁深化指出:用唯物辩证法从基本上来改造全部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最为留意的事情”“是他们做了最重要最新颖的贡献的中央”“是他们在反动思想史上英明地迈进的一步”(列宁,第55页)。在此意义上,我们的确能够说《资本论》是“用唯物辩证法从基本上来改造全部政治经济学”的必定产物。进而言之,呈往常列宁面前的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资本论》之中心,以至不是地道的“经济学”而是反动的“辩证法”。关于《资本论》改造全部政治经济学的研讨对象和实质内容,恩格斯进一步强调:与那些对经济学作系统的批判和孤立的研讨不同,《资本论》一开端就以系统地概括经济科学的全部复杂内容,并在联络中论述资产阶级消费和资产阶级交流的规律为目的;同时,这种论述和研讨也是对全部经济学文献的批判。(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页)由此可见,以“批判的和反动的”辩证法为中心的《资本论》,与其之前和之后的经济学的不同之处在于,经过对“资产阶级消费和交流的规律”以及“全部经济学文献”的“双重”批判,完成对全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改造和改造。 作为马克思逝世后遗著的执行人,恩格斯在为《资本论》英文版所写的序文中独到而深化地指出:《资本论》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着“术语的反动”(马克思,2004年a,第32页)。在此意义上,马克思的《资本论》经过改造政治经济学的研讨对象、提示“资产阶级消费和交流的规律”以及批判“全部经济学文献”而完成的“政治经济学反动”,还深化地表示于对政治经济学范畴的剖析、解剖和批判,即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术语的反动”。但是,关于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的真正实质,即便是作为古典政治经济学之父的斯密,由于不懂辩证法,也无法掌握:“从简单商品的观念看来他以为是真实的东西,一到资本、雇佣劳动、地租等等比较高级和比较复杂的方式替代了这种商品时,他就看不清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453页)为此,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们只抓住了可觉得的经济表象,而“把分工、信誉、货币等资产阶级消费关系说成是固定的、不变的、永世的范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18页),从而为资产阶级消费关系和资产阶级统治的合法性作了辩护。在此意义上,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直是黑格尔概念图式和李嘉图主义经济范畴的“囚徒”——“过着物质生活的经院哲学”(马克思语)。对此,在致拉萨尔的信中马克思就明白指出,自己“应当首先出版的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引者)是对经济学范畴的批判”(《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第123页),而这一“对经济学范畴的批判”贯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讨的一直。在《资本论》第一卷正式出版后,马克思特地致信恩格斯(1868年1月8日),强调《资本论》中有“三个崭新的要素”——剩余价值、劳动的二重性、工资。(参见《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第250页)其中,剩余价值——马克思终身的“两大发现”之一,是马克思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利润、利息、地租等固定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而来的它们的普通方式;劳动的二重性——批判天文解问题的全部秘密,是马克思在商品二重性的基础上剖析得出的;工资——第一次提示出躲藏在它后面的一种关系的分歧理的表示方式,虽不是马克思最先提出的概念,却是马克思最先赋予其作为工人之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示的崭新内涵。在此意义上,马克思经过提出新的经济学范畴和赋予传统经济学范畴以新的思想内涵、时期内涵和文化内涵,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研讨的“术语的反动”。关于《资本论》的“术语的反动”,阿尔都塞等人有过鲜明的指认:在李嘉图运用“利润”这个名词的中央,马克思运用了“剩余价值”;在李嘉图运用“收入分配”这个词的中央,马克思运用了“消费关系”。(参见阿尔都塞、巴里巴尔,第194-195页)实践上,深谙《资本论》之理论旨趣的恩格斯在为《资本论》第一卷所写的书评中就曾明白指出:“作者不是像通常所做的那样,把政治经济学的原理看做永远有效的谬误,而是看做一定历史展开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244页)由此可见,《资本论》中的诸多经济范畴和关键概念,是马克思运用批判的辩证法解剖和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得出的科学结论,而决不是从辩证措施笼统推演出来的地道思想规则。即便在暮年的《评瓦格纳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最后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依旧坚持强调《资本论》中对商品、价值、货币、劳动、资本、利润、剩余价值等关键概念的研讨,都不是从空谈这些概念和词汇得出的,而是从剖析一定的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得出的。(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14页)所以说,马克思正是在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诸范畴的批判中,完成了《资本论》的“术语的反动”,从而完成了全部政治经济学的改造。而全部政治经济学改造的完成,也意味着《资本论》之合理形态辩证法的完整构建。 三、《资本论》在什么意义上 “构建”了辩证法 在作为马克思辩证法之富有内容的客观性表征的《资本论》中,马克思完成了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应用”和“反动”的统一,这实质上意味着《资本论》完成了对自身辩证法的“构建”。所以,辩证法在《资本论》这里真正取得了富有实体性内容的重生。 1.确立了辩证法的“合理形态” 在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时,马克思曾致信恩格斯,信中谈到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对他中止政治经济学研讨的辅佐,并许愿很愿意写一本关于辩证法的小册子,把黑格尔“加以神秘化的措施中所存在的合理的东西论述一番,使普通人都能够了解”(《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第121页)。在这里,马克思提到的黑格尔加以“神秘化”的措施的神秘性在于,用“无时间的逻辑王国”取代细致历史规则性的辩证运动过程并使之永世化。马克思许愿“写一本关于辩证法的小册子”,其目的在于完成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去神秘化”。令人遗憾的是,马克思最终也没能兑现“写一本关于辩证法的小册子”的许愿。但是,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去神秘化”的追求,却不时以不同的方式贯彻在其相关研讨之中,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倾其终身”的巨著——《资本论》。换一种说法,也能够说《资本论》以“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式,完成了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去神秘化”的想象——只不外是“小册子”变成了“大部头”。对此,在后来《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的跋中,马克思自己又进一步回应:“当黑格尔辩证法还很盛行的时分,我就批判过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方面。”(马克思,2004年a,第22页)其实,在柏林读大学时,青年马克思就对黑格尔“古怪的调子”有所洞察和不满,而在关于政治经济学研讨的最初手稿——《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盲目批判施特劳斯、鲍威尔等一些所谓“批判家”对黑格尔辩证法这一“实质问题”完整缺乏认识,依旧受黑格尔逻辑学的约束。在《资本论》这里,马克思充沛认识到“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但这决没有障碍他第一个全面地有认识地叙说了辩证法的普通运动方式”(马克思,2004年a,第22页)。马克思最看中和赞扬的黑格尔辩证法的“普通运动方式”,实践上就是废弃其神秘性之后作为辩证法的灵魂——推进准绳和发明准绳——的“承认性”。马克思的反动的辩证法所要做的,就是应用这一最笼统的方式掌握和表白最理想的人类生存状况。因而,在废弃黑格尔辩证法神秘性的意义上,《资本论》的副题目——政治经济学批判,完整能够交流为“黑格尔逻辑学批判”。 黑格尔及其“门徒”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要么满足于理想而基本不了解这一“承认性”,要么执迷于观念世界而无法深化领悟和运用好这一“承认性”。对此,马克思批判黑格尔与其“徒子徒孙”依旧站在国民经济学家的立场上,都属于“非批判的唯心主义”和“非批判的实证主义”。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则将这一“承认性”发明性地转换为了“批判性”和“反动性”,用来解剖和剖析资本主义的消费方式及其消费关系和交流关系。在此基础上,《资本论》的辩证法才真正提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经济运动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及其内在矛盾,进而破解了资本之谜、拜物教之谜和历史之谜,完成了由“神秘方式”到“合理形态”的转变,由“非批判的唯心主义”和“非批判的实证主义”向“批判的实证主义”的转变,由论证“历史终结”的必定性逻辑向“自由王国完成”的可能性逻辑的转变——“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方式都是从不时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实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反动的”(同上)。在此意义上,马克思的确是黑格尔最出色、最巨大的学生,而作为辩证法之理想和理论表征的《资本论》就是马克思献给导师黑格尔最厚重、最坚实的毕业作品。实践上,马克思在自己的政治经济学研讨中,最为充沛地吸取和发挥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内在“承认性”。正因如此,辩证法才会在其神秘方式上——“地道的概念神话”(卢卡奇语),成了德国的时兴东西,而在其合理形态上——“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马克思语),却惹起了资产阶级及其纸上谈兵的辩护士们的恼怒和恐惧。《资本论》的辩证法反动,说到底,就是完成从“神秘方式”到“合理形态”的基本转变。所以说,正是在《资本论》这里,黑格尔神秘方式的辩证法才得以完成华美转身——最终取得了合理形态和完整的客观性意义。 2.提示了“劳动辩证法” 恩格斯在为《民主周报》所写的关于《资本论》第一卷的书评中,一开头就鲜明地指出:作为全部现代社会体系所盘绕旋转的轴心——资本和劳动的关系,“在这里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阐明”。而这种阐明之透彻和精辟,只需一个旅居异国的德国人——马克思能做得到。(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70页)由此可见,马克思《资本论》的划时期的理论贡献在于,紧紧抓住了资本主义社会体系所盘绕旋转的轴心——“资本和劳动的关系”,并对其中止了人类思想史上的第一次科学的阐明——“劳动总是‘处于资本之中并进而反对资本’”(阿瑟,第61页)。能够说,《资本论》所完成的辩证法从“神秘方式”到“合理形态”的基本转变,在“破”的方面表示为对黑格尔辩证法神秘性的批判和承认,而在“立”的方面则表示为对“劳动辩证法”的提示和澄明。在此意义上,《资本论》的辩证法就是马克思关于资本和劳动关系的“双城记”——“资本之城”和“劳动之城”的人世传奇。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劳动辩证法”的提示和澄明,一方面自创和超越了黑格尔的肉体劳动观,另一方面继承和超越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在《肉表示象学》和《法哲学原理》中,黑格尔既站在自己“非批判的唯心主义”立场,又站在古典政治经济学“非批判的实证主义”立场,来阐释肉体劳动观。也就是说,黑格尔既看到了劳动发明财富的经济学意义,也捕获到了“劳动熏陶事物”的哲学意义,特别是看到了主人和奴隶关系转换中的“为招认而劳动”的庞大历史意义。对此,卢卡奇以至以为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家中独一“认真地剖析过经济问题”和“研讨过英国古典经济学著作”的重要思想家。(参见卢卡奇,第85页)但马克思深化认识到,在劳动问题上,从基本上说,黑格尔依然与国民经济学家站在同一立场,所以他只看到了劳动的积极方面——劳动发明财富,而看不到劳动的消极方面——劳动奴役人。在此意义上,黑格尔的“为招认而劳动”的劳动观,依旧只是一种脱胎于“肉表示象学”的“劳动现象学”——劳动是“肉体的货币”,是满足愿望的伎俩和措施:依旧坚持着概念的自我降服——“劳动的新时期的形而上学实质”(海德格尔语),而不是真正的“劳动辩证法”——劳动是人之为人的自由表征,即个人是什么样的,既和他消费什么有关,又和他怎样消费有关。在此意义上,马克思的“劳动辩证法”是对“肉表示象学”的“物质赋形”,“肉表示象学”正是在“劳动辩证法”这里取得了客观的实体性内容。所以说,马克思的劳动辩证法岂但不是“消费之镜”,反而在真正意义突破了“消费之镜”——绝对观念的自鸣自得。黑格尔的“肉表示象学”和“逻辑学”看不到或忽视的中央,正是马克思《资本论》关注和注重的中央。只不外在《资本论》中,人之非人的生存状态不再以“异化劳动”的术语来表述,而以“雇佣劳动”的术语来提示。在《资本论》这里,名义上看马克思运用的术语有所变更,但实践上其世界观并没有变更。马克思依然是19世纪以来最注重和赞誉劳动并不懈追求劳动解放的巨大思想家。 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并不是最早认识和提示劳动作用的人。在《资本论》及其相关手稿中,马克思就充沛肯定了以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以为他们高于以往经济学家的中央在于,不再局限于某种细致劳动,而是把普通劳动或劳动普通看作价值的来源——明白提出了“劳动价值论”。但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只是在发明财富的积极意义上肯定劳动,而在人之为人的自由实质方面却承认劳动,以为劳动是辛劳和省事,与自由无关。在此意义上,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必定内蕴着一种反对自身的“承认性的辩证法”。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的消费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但古典政治经济学只注重价值增殖过程,而不注重劳动过程。能够说,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只是处置了价值的来源问题,而无法处置剩余价值的来源问题,由此招致的就是马克思所深化指明的劳动对资本从方式上到实质上的全面隶属。马克思经过提出和分辨“劳动的二重性”——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提示和论证了“劳动”而非“资本”才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问题,最终把资本家发财致富的秘密追踪到他盘剥工人劳动的诡诈方式上,进而破解了剩余价值之谜和资本之谜。对此,马克思指出:资本的存在并不是某种“永世观念的化身”,而是“长期历史过程”的结果;在理想中,资本只是作为“必要方式”,因而必定同“发明交流价值的劳动”和“以交流价值为基础的消费”分离在一同。(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398页)在此意义上,我们完整能够说,脱离劳动,资本难以独善其身;不是劳动实践隶属于资本,而是资本实践隶属于劳动。为此,马克思强调无产阶级的自由解放必须经过带着高兴心情的“分离劳动”来取代“雇佣劳动”——“劳动曾经不只仅是营生的伎俩,而且自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65页)。唯有以“分离劳动”取代“雇佣劳动”,才干完整超出资产阶级劳动观的狭隘视界,才干使劳动从方式上和实质上都解脱对资本的实践隶属,最终完成“劳动政治经济学”对“资本政治经济学”的胜利,也即“劳动辩证法”对“劳动价值论”的胜利。也正是在此意义上,《资本论》的辩证法“反动”表示为“剩余价值论”对“劳动价值论”的超越:“价值不能只被视作劳动表示的社会方式,它是像吸血鬼一样附着在劳动之上并以之为食的非自然方式。”(阿瑟,第176页)所以,在《资本论》这里,劳动辩证法不再是“关于价值的劳动理论”——价值的劳动来源问题,而是“关于劳动的价值理论”——在劳动的展开中找到翻开历史之谜的“锁钥”。在此实质性意义上,《资本论》的辩证法的确是一把马克思突破“资本牢笼”、翻开世界历史的“有魔力的钥匙”(卢森堡语)。 3.完成了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的“三者分歧” 深谙黑格尔辩证法和马克思辩证法精髓的列宁,曾天才般地指出:“在《资本论》中,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都应用于一门科学。”(《列宁全集》第55卷,第290页)在这里,列宁所说的“同一个东西”,即是与逻辑和认识论相统一的马克思的“批判的和反动的”辩证法,而“一门科学”即是马克思的辩证法所批判的维护资产阶级权益和利益的政治经济学。也就是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即是其“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展开,而“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展开,即是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完成,《资本论》的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逻辑和认识论是一而三、三而一的“同一个过程”。能够说,在黑格尔“逻辑学”这里,概念(认识)在“存在”(直接的现象)中揭露“实质”(因果、统一、差别等规律);而在马克思《资本论》这里,辩证法(认识)在“存在”(商品、货币、资本)中揭露“实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为此,列宁才特别强调,“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同上,第308页)。在此意义上,《资本论》的确完成了列宁所主张的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的“三者分歧”。实践上,列宁所认识到和主张的“三者分歧”,也就是马克思提出的、为恩格斯所赞同并进一步强调的“逻辑与历史的统一”:逻辑的方式实践上“无非是历史的方式,不外解脱了历史的方式以及起扰乱作用的偶尔性而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4页)。由此可见,恩格斯作为马克思《资本论》研讨和写作过程中最得力的实践参与者,曾经对马克思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引入政治经济学而完成的辩证法的反动性改造深谙于心了。实践上,作为《资本论》所完成的辩证法反动的“三者分歧”和“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既是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指出的“从细致到笼统”和“从笼统到细致”相统一的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的措施”,也是其在《资本论》第一卷序文中主张的替代“显微镜”和“化学试剂”的“笼统力”,还是其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的跋中强调的“研讨措施”和“叙说措施”相统一的“合理形态的辩证法”。所以说,正是在作为一个“艺术的整体”的《资本论》这里,马克思的辩证法真正得到了与唯物主义的逻辑和认识论相分歧的——与黑格尔的辩证法完整不同的——最充沛的运用和最圆满的表白。 具而言之,《资本论》辩证法的“反动”所完成的“三者分歧”,最为深化地体往常关于“资本”的概念展开、形态演化和文化进步的“三者分歧”方面。在《资本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视野里,资本的存在形态完成了从“商品”(作为商品方式的资本)到“货币”(作为货币方式的资本)再到“资本”(作为自我增殖的资本)的转变,而作为自我增殖的资本自身也完成了从“产业资本”到“商业资本”再到“生息资本”的转变。能够说,在资本自身的形态演化中,“生息资本”才是最高存在形态。固然此时生息资本还作为客观的理想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理论与结构中,但就其实质而言它在某种水平上已成为“概念性的”,它以“逻辑关系”而非“物质关系”多维度地表述着社会理想。(参见阿瑟,第12页)资本展开到生息资本阶段,其神秘化取得了最显眼的方式,也即取得了“它的最名义和最富有拜物教性质的方式”(马克思,2004年b,第440页)。实践上,生息资本在其循环中是自我指涉的,它最为形象和典型地表示了黑格尔所主张的“实体即主体”的内在统一逻辑。所以,《资本论》中资本的实质和内涵已不再仅仅表示为“可觉得”的物,而更表示为“可觉得而又超觉得”的关系和权益。正是资本作为“可觉得而又超觉得”的关系和权益,才招致了资本主义社会个人受“笼统”——作为“非崇高形象”——的资本逻辑的统治。在这一统治下,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理想的个人却失去了独立性和个性。但最为关键的是,马克思看到资本不只具有时期内涵——以“非崇高形象”呈现的、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神秘化和笼统性的统治力气统治个人,更具有深化的文化内涵——资本的文化面——有利于消费力的展开和社会财富的发明。因而,资本一呈现便标记着人类进入一个新时期。(参见马克思,2004年a,第198页) 在此基本而重要的意义上,《资本论》的“批判的和反动的”辩证法完成了从“资本的文化面”向“高度文化的人”——具有自由个性和世界历史性的个人——的转变。能够说,正是在资本的概念展开、形态演化和文化进步“三者分歧”的意义上,《资本论》的辩证法又是一种“资本现象学”——历史唯物主义地剥离资本的“现象”(假象)而呈现其真正的实质。正是借助于这一“现象学”,《资本论》才得以深化资本主义历史的实质性——消费和流通的物质过程屈从于资本自我增殖的“幽魂般的客观性”,从而把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关系都看得分明而明白——使“隐形者显形”(德里达语)。但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以及蒲鲁东和拉萨尔等人,只看到作为“政治经济学措施”的问题的一个方面——单纯逻辑的方面,而看不到其实质——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三者分歧”的方面,最终都不盲目地堕入了“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 参考文献 [1]阿尔都塞、巴里巴尔,2001年:《读〈资本论〉》,李其庆、冯文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 [2]阿瑟,2018年:《新辩证法与马克思的〈资本论〉》,高飞等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伯尔基,2007年:《马克思主义的来源》,伍庆、王文扬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列宁,1971年:《论马克思和恩格斯》,人民出版社。 [5]《列宁全集》,2017年,人民出版社。 [6]卢卡奇,1963年:《青年黑格尔》(选译),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 [7]马克思,2004年a:《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 2004年b:《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56年、1963年、1964年、1972年、1995年、1998年,人民出版社。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012年,人民出版社。 [10]《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1976年,人民出版社。 [11]孟德尔,1991年:《〈资本论〉新英译本导言》,仇启华、杜章智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文章来源:《哲学研讨》2021年04期 微信编辑:陈东宁 Re ad ing 点击阅读 更多精彩 白刚 | 从“劳动现象学”到“劳动辩证法”——马克思对黑格尔劳动观的扬弃 白刚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建构何以可能 白刚 | “笼统力”:《资本论》的“认识论” 白刚|从“政治反动”到“反动政治”——马克思政治哲学的转向 白刚 | 历史唯物主义在什么意义上是政治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