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奢网 名表 名表日报 查看内容

以戏谢党 将艺报仇 赤昭日月 情付万民

2023-2-1 20:47| 发布者: 挖安琥| 查看: 141| 评论: 1

放大 缩小
简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中国湖北汉剧团建团70周年(1951-2021)文:叶建军省汉建团70周年留念系列之二湖北省汉剧团前身“共和”戏班创建之初,其成员多为业内普通艺人,短少重量级人物。这在以名伶赚票房为游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庆祝中国湖北汉剧团建团70周年


(1951-2021)文:叶建军


省汉建团70周年留念系列之二


湖北省汉剧团前身“共和”戏班创建之初,其成员多为业内普通艺人,短少重量级人物。这在以名伶赚票房为游戏规则的旧时,无疑是自然的一大短板。在建班后的一年左右时间里,“共和”班的观众经常屈指可数。据老人回想,当年最少时观众仅只一人。有时演出终了,急等着拖桌分账的艺人们只能空手而归,带着第二天一家人柴米无着的焦虑,满面愁苦的走在回家的路上。而就在同一时期,与“共和大舞台”仅数百米之距的“乃园”艺场,却因有尹春保、刘顺娥等汉剧名家坐镇,简直场场满座,收益颇丰。此时的“共和”戏班除接受来自行业内部的市场挤压外,更有来自霸占着平台资源的剧场前台老板的盘剥和压榨。那一时期,“共和”人运营惨淡、位置低下、生计困苦。


1949年5月,“四野”大军进驻武汉。一个月后,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遣文化干部丁兆一来到已更名为“大众汉剧组”的“共和”戏班。了解戏班状况,宣传反动道理,启示艺人醒悟。送来剧本《七夕泪》并鼓舞、支持戏班排演演出。同时发起艺人联名状告压榨、盘剥艺人的前台老板。在刚刚成立的人民法院支持下,斗争取得了完整胜利。


共和大舞台(现黄鹤戏楼)前:剧团欢送王群等参与“土改”的同志赴“土改”一线(1951年)。前排右一:刘继鸣


1950年2月,人民政府(省文教厅)正式接纳“大众汉剧组”,从此,全组人员的工资按其原分账制的底薪折为三成由政府发放,艺人们除享用公费医疗外,衣食住行也全由国度包干。此外,文教厅还拨专款为戏班置办服装、道具。剧团正式成立后,新政府还委派后来的著名导演管纵,戏改干部韩礼清等人进驻“共和”戏班,推进并掌管以“改人、改戏、改制”为内容的“三改”工作。


“共和汉剧团“女艺人欢送军管会干部韩礼卿离团(1950年9月5日)前排自左至右:胡梦兰(七岁红)、马斌华、韩礼卿、吕雁、刘少华(刘神童)后排自左至右:冯少兰、杨秉清(杨小红)、钱华(万仙霞)、王燕燕(王群)、杨伟(小小牡丹花)、李向明。


《七夕泪》的排演,让“共和”人第一次接触并了解了共产党和新政权。《七夕泪》的演出,则让“共和”戏班的市场状况有了较大改善。人民政府的接纳,“三改”工作的展开,更让“共和”人取得经济保障和政治翻身。“共和”人从此当家作主,肉体容颜面目一新。“共和”班与当时的其他戏班最大的区别就是,全体着军装,作息军事化,演出时列队往复,俨然军队文艺团体。


生老病死有依托的“共和”人,感恩共产党,信奈新政府。在戏班开创人刘继鸣的带动下,稍后参与戏班不久的万仙霞、玲牡丹、王燕燕、杨伟、胡梦兰、胡长连、毛惠君等一批实力派艺人,毅然将各自维系家人生计的私有“行头”(服装、头面、道具等)捐公。生活尚较艰难的知名艺人赵端(艺名“玲牡丹”),则主动请求将自己的工资由240元降至70元,降幅达三分之二强。这一时期,“共和”人除抓业务,忙演出外,还积极投入到党指导的土地变革、三反五三和抗美援朝战争宣传等严重政治活动中。


第一代名老艺人玲牡丹(左),在乡村演出期间,与农民亲切交流(70年代初)


1950年是武汉剧坛新、旧制度的过度时期,这一时期的戏曲市场上,仍残留着一些“恐惧戏”、低俗戏等封建糟粕。“共和”戏班开创人刘继鸣,作为武汉剧坛第一个跨入新体制的剧团团长,第一个在武汉剧坛立下了“戏不洁净不演出”新班规,第一个在武汉剧坛彻底剔除了封建糟粕。不只不演糟粕戏,还要演新戏。大青衣万仙霞,更响亮地发出“我要演共产党的戏”的时期强音。自那时起,演新戏、演共产党的戏,成为湖北省汉剧团坚持了长达70年的纲要和主轴。万仙霞自己,也将自己的承诺兑现到了她生命的最后一刻。


1951年6月,湖北省汉剧团正式成立。此时的武汉剧坛,简直没有新戏可移植。而刚刚成立的剧团又没有专业编剧。要演新戏,演共产党的戏,谈何容易。


怎样办?????


“共和”人于是下决议自己创作。这时只需小学文化水平却勤于学习的主干艺人刘小中,深化武昌大堤口,和码头工人同吃同作,应用工余时间与工人交流,取得大量第一手资料。回家后将所搜集故事编成剧本框架,在导演管纵指导辅佐下,以四天四夜时间完成剧本初稿。尔后的停顿,呈现了今天的创作中基本不可能呈现的现象,那就是这个剧本的最后定稿,居然是在全体参演艺人的共同修正中完成的。据在剧中任角、现仍健在的李向明老人回想,当年排演这个戏时,连剧名都没有。排演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自依据自己的阅历体验修正或增减台词。有时因对剧情展开有异议,排完了上一场,还不知道下一场剧情向何处走。有一天,在排戏时,表演法官的演员童杰忽然跳出规则台词,拍案咆哮道:


“对你们这些血债累累地F反动,我们就是要血债血还……”


此时正蹲在现场一角一边抽着烟,一边苦苦思索剧名的导演管纵听到后,猛然起身,叫停排演,正式宣布,这个戏的名字,就叫《血债血还》,众人顿时以热烈掌声表示同意。


梅兰芳巨匠观摩汉剧《血债血还》后,与编剧刘小中合影(1951 汉口)。


梅兰芳与汉剧《血债血还》舞美、乐队人员合影(1951 汉口)


梅兰芳观看《血债血还》后与省汉剧团演职员(1953)。前排自左至右:钱群英、彭淑琴、胡梦兰、梅兰芳、刘敏(梅前小女孩)、钱华、刘少华、鄢雪玲;后排自左至右:冯少兰、张少英、李向明、玲牡丹、杨伟、杨秉卿(杨小红)、熊汉毅。地点:汉口惠宾楼 。


《血债血还》是老“共和”人集体聪慧、无私贡献的结晶。由于剧团只需传统戏“行头”,新戏服装、道具一时难以备齐。已是新社会新型文艺工作者的“共和”人,积极献计献策处置舞美配备问题。当年饰演“日本婆子”的李向明,拿出自家独一的床单,交由舞美服装师王启新制造“和服”。王则依据抗战时期在武汉街头见过的日本妇女“和服”样式,凭着大致回想将硬纸壳翦成方形,以床单包裹,做成能够假乱真的仿制“和服”。晚演出出终了后,将床单拆下,带回家铺床休息。


《血债血还》剧照(1951年)。图中自左至右演员为:刘小中、李向明、石汉章、胡梦兰、杨伯龙、孟运生、刘少华、梅四喜、杨伟、赵仪鹏


《血债血还》剧照 图中演员:前排:钱华、刘敏;后排自左至右:刘国栋、刘小中、熊汉毅、杨伟、胡梦兰、李向明、赵仪鹏


在全体“共和”人的共同努力下,《血债血还》仅以四天四夜时间排演完成。新中国湖北戏曲史上的第一台大型现代戏正式降生。该剧演出后曾在多地巡回演出。演出时经常呈现台上、台下哭声、喊声、口号声混成一片的情形。


  • 在黄石,观众冲上舞台殴打反派演员。黄石源华煤矿公司工人,于演出当场揭露并处决了欠有九条人命的恶霸陈宇霖;
  • 在湖南,长沙工人在观看《血债血还》后,揭露并镇压了发掘毛爷爷(替代词)祖坟的反反动分子柳深延……。

时任省文联主席的伍禾曾无不慨叹地说:


《血债血还》“把大众的心里话抠出来了。”


以戏谢党,成为“共和”人的共识。继《七夕泪》后,“共和”人除以《血债血还》配合党的“镇压反反动”运动外。


  • 还先后以《黄巢》、《安定天国》、《李闯王》等剧通知人民新政权的合法性;
  • 以《梁祝姻缘》、《小二黑结婚》、《小女婿》、《陈妙常》、《白蛇传》等剧宣传人民政府刚刚发布之《新婚姻法》的合理性;

汉剧《小二黑结婚》(1953)


《梁祝姻缘》剧照 刘继鸣、钱华主演(1953年)


  • 50年代,第一次当家作主的人民,以史无前例的激情掀起了社会主义树立高潮。“共和”人则以汉剧《屈原》相和,用自己特有方式唱出人民意声;

汉剧《屈原》剧照 刘继鸣饰屈原,刘敏饰南后,张波饰婵娟,赵克非饰靳尚(1978年复排)


  • 武汉长江大桥落成后,剧团于1958年创作新汉剧《天下第一桥》,高歌党指导下的祖国树立成就……60年代,时值青年时期的第二代艺术家陈先祥(后曾任省剧协副主席,现为著名戏剧理论家),抑止艰难,担当起《中营街擒谍记》的创作重担。

汉剧《天下第一桥》,廖志艺饰“工程师”(1958)。


汉剧《中营街擒谍记》,自左至右:杨秉清、杨伟、王燕燕、廖志艺、贾海泉(1962)。


  • 不久,剧团又将人民日报长篇通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改编为汉剧大量演出,普遍通知人民: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

汉剧《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自左至右:第二代艺术家王重庆、刘开祥、乐辉、廖志艺、沈桢文(1961)。


  • 1961年为配合乡村“小四清”运动,剧团排演演出《杨立贝》和《夺印》等剧……

处置了演新戏,演共产党的戏的问题,还要处置多演戏,即让更多人看到新戏的问题。为此,在整个50年代及60年代前期执掌剧团的领头人刘继鸣,提出“花样送到最边沿的中央去,送到剧团少去或没去的中央去”的口号。1958年,剧团兵分两路,前往鄂西宜昌、恩施山区,展开长达半年的巡回演出。没有交通工具,演员们以步行方式在坎坷山路行进转点,合计行程达2000余华里。没有运输工具,演职员就凭肩扛背驼转运演出物资。据刘继鸣团长回想,当年的鄂西来凤县政府得知这一状况后,特批了三头骡子供剧团驼运服装、道具……


湖北省汉剧团与兴山县人民委员会共同庆祝“七一”,宣传“总道路”(1958)。


这一时期,省汉剧团的演出量之大,抵达了今天看来无法想像的水平。据史料统计,1952至1963年的12年间,剧团合计演出达4578场,年均381.5场。其中演出最多的1958年多达583场,最少年分也有257场。演出最多的《血债血还》,曾在52天里连续演出100余场。在1966前的十七年间,由于新媒体欠兴隆,电台、电视台受众有限。省级院团仅有两家。省汉剧团的大量演出,无疑为党和政府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湖北省委曾授予省汉剧团“红旗剧团称号”,其中第一“好”即是“为工农兵效劳好……”。1978年,省文化厅主要指导韩光表曾为省汉剧团总结了“三大优秀传统”,其中“听党的话”被列为三条之首。我们在研讨省汉剧团历史时,常常能激烈感遭到这一“好”和“听党的话”中沉甸甸的含金量。


“共和”人将“戏”和“演戏”视为谢党感恩的主要伎俩方式。他们简直将全部心力投入到戏中,投入到演出中。笔者在接触“共和”老人时,无意间发现他们有一个极端明显的共同点,那就是当年他们在各类演出活动中,总是将无收入的慰劳演出,看得比有收入的停业演出更重要、做得更上心,付出的热情更大。当问及缘由时,老人们都说,慰劳演出比停业演出更有感恩意味,更能表白感恩心情。由于没有完好记载,今天我们无法统计70年来,特别是“前汉”50年的慰劳演出数据。但据部分老人回想,过去数十年,省汉剧团每年都有一定慰劳演出场次。


  • 现有史料也显现,省汉历史上至少有1954年赴荆江分洪工程工地慰劳演出;
  • 1959年赴福建前线慰劳演出;
  • 1971年赴“三线”工地慰劳演出;
  • 1998年赴抗洪前线慰劳演出等多次时间长、范围大的慰劳行动。

从近年搜集的当年慰劳演出图片中也不难看出,艺术家们在各次慰劳行动中,其真诚和热情,无不令人动容。


省汉剧团第二代艺术家在部队慰劳演出,参与者:黄光舫、贾海泉、孙明祥、蓝斌国、周东元等。


1954年4月,省汉剧团赴荆江分洪区慰劳出征前合影。


在前线部队慰劳期间,素有“北有陈伯华,南有万仙霞”口碑的万仙霞面对烈士墓碑,为烈士作专场演出(1959)。


省汉剧团在前线战备坑道为战士演出(1959)。


前往慰劳点需求经过一块小沼泽区,演员们提早更衣换鞋。图中自左至右:第二代艺术家方彩云,第一代艺人刘开祥、王启新、王群、赵克非(1959)。


在部队慰劳演出间隙,第一代名老艺人万仙霞(前中)、杨云甫(前右),第二代艺术家方彩云(前左),为战士缝衣(1959)


第二代艺术家成小凤,在前线部队慰劳演出时,为大炮系红领巾(1959)。


赴前线部队慰劳期间,省汉老艺术家王佛尘(左)、廖志艺(右)、刘开祥(前)争着为战士擦皮鞋(1959)。


省汉剧团第二代艺术家,著名青衣陈荣君在部队病房为战士演出(1970)。


激烈的翻身感,早已酿作第一代“共和”人心中自然的“感恩基因”,这一基因在省汉剧团70年进程中,代代相传,成为省汉人庞大的行进动力和可贵的肉体财富。近年笔者在发掘团史时一次次从历史的尘埃中发现了一颗颗闪亮的“基因珍珠”——


1


×1958年,时值青年时期的第二代艺术家李向明,在鄂西山区长途转点路上,双鞋磨破,脚出血泡。到演出地点后,仍忍着疼痛坚持演出;


2


×1958年,剧团在鄂西咸丰一深山小村演出后,集体夜缩猪棚,由于以土罐油灯照明,四壁掩布,油尘彻夜不散。一夜之间,每个人满脸炭黑,仅可见口眼鼻孔,翌晨起床时,彼此相见,无嗔无怨,相互指笑……;


3


×1964年,时值青年时期的第二代艺术家沈桢文,在汉阳(今蔡甸)乡村演出时,于开演前得知父亲逝世。他含悲坚持演出,借助人物台词中的一声巨吼,夹悲而发。演出终了,步行数十里回到武昌家中,携忠尽孝;


省汉第二代艺术家沈桢文在微信群中的留言(2021.06.07)


4


×1965年冬,时值青年时期的第二代艺术家成小凤,在乡村演出时,因双鞋在行军中进水,索性以赤脚扫雪,清算出一小块演出场地。厨师秦少云心疼地特为其烧水温脚;


5


×1971年,第二代艺术家刘义士在其主演的汉剧《沙家浜》的一次严重外事演出前,得知妻子难产,急需手术。医院数电催其决策,刘只扔下一句“保大人”,即全神投入演出;


6


×1982年,第二代艺术家刘敏(刘继鸣女)在赴湖南汉寿县演出期间,突发重病。住院时演出海报已出,父亲刘继鸣心疼的讯问女儿能否上场,刘敏果断表示能够。演出中,医院派往现场准备随时实施救治的医生,竟未发现舞台上有自己的病人。直到剧团陪同人员指认后,才无不慨叹赞扬艺术家的敬业肉体;


7


×1983年,第二代艺术家、演出分团团长黄佑卿在湖北大冶演出期间忽然晕倒,坚持不回武汉治疗,稍有缓解即继续工作;


8


×著名汉剧表演艺术家、大青衣万仙霞逝世时,人们在她办公桌上的一台老式录音机下,发现一张纸条和50元人民币,纸条上写着:这50元是我的最后党费,这台私人录音机捐给剧团——万仙侠(史称“霞”);


9


×据不完整统计,“前汉”50年中,在排演、演出中因公受伤人员达30余人,其中第三代艺术家王平、孟保安、胡友国等,已留下终生部分残疾;


10


×据初步了解,省汉剧团已离世艺术家中,绝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死于与职业阅历有关的疾病。健在的退休艺术家中,简直全部至少有一种疾病与其职业阅历有关;


由于发掘广度和深度有限,笔者所了解到的上述情形,虽非冰山一角,但随着研讨的深化,发掘越深,发现的未知事迹越多;


写到这里,笔者不由回想起刘继鸣老团长生前说过的一段话:


“‘共和’的生命是共产党给的,省汉剧团能有今天,也是共产党给的。我们省汉人,要对得起共产党,要记得报仇。”以戏谢党,将艺报仇。数十年来,这一肺腑承诺,“共和”人说到了,也做到了。


文:叶建军二〇二一年七月一日上午于武昌


本期图片来源:廖志艺、成小凤、孟运生、陈荣君、黄光舫


叶建军搜集提供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已有 1 人参与

会员评论

  • wanhuLee 2023-2-1 20:48 引用
    七岁红演过现代汉剧“户部巷的春天”

文章排行

  • 阅读
  • 评论

最新文章

文章列表

 名表回收网手机版

官网微博:名表回收网服务平台

今日头条二维码 1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1 抖音小程序二维码 1
浙江速典奢贸易有限公司 网站经营许可证 备案号:浙ICP备19051835号2012-2022
名表回收网主要专注于手表回收,二手名表回收/销售业务,可免费鉴定(手表真假),评估手表回收价格,正规手表回收公司,浙江实体店,支持全国范围上门回收手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