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袁蓉荪(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摄影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摄影之都艺术委员、《中国国度天文》杂志签约摄影师) 说起石窟造像,人们大多知道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通常想不到巴蜀之地居然还有鳞次栉比的石窟“养在深闺人未识”。其实,石窟造像有规模地传入巴蜀,始于南北朝,昌盛于唐宋,从北魏至明清从未连续过,1400多年的历史脉络十分明晰。巴蜀的造像既表示出与北方中原一脉相承的作风,又构成独具一格的地域特征,是吸取、融汇外来文化的模范之作。 四川自贡市贡井区菩萨石 唐代造像石 石窟造像产生于公元1世纪的古代印度,佛教徒在洞中雕凿佛像佛塔、描画壁画供禅定观想,石窟逐步演化出以像教化的效果,构成壮观的建筑、雕琢、壁画综合体。汉代以降,佛教石窟沿着丝绸之路往来不绝的商贾驼铃声传入中国。彼时,融汇古希腊-古罗马、中亚草原、南亚印度和中国汉文化等各种文化的佛教文化,由古西域经河西走廊到中原大地的漫漫东传长路中,不时融合中原文化与儒道思想逐步中国化、世俗化,石窟造像吸取中国传统雕塑、绘画与建筑艺术的精髓,成为中国古代艺术中的珍宝。 唐代北方战乱,中缀了石窟造像的漫漫花季,中原大地终了了大范围的开凿造像。柳暗花明中,唐玄宗、僖宗二帝在“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之后,先后进入平稳富有的蜀地避难,使政治经济的重心南移,石窟艺术的火种随着接踵而至的达官显贵、文人雅士和工匠艺人传入巴蜀。 四川八ダ县顶新乡茗山寺 北宋菩萨与明清佛道造像窟 他们既带来京城长安的粉本窟样,又有开凿佛窟的愿望,为祈求国泰民安,尽快平叛得以返回家园。于是,上行下效,巴蜀各地的石窟开凿就此遍地开花,由广元千佛崖、巴中南龛、水宁寺,再梓潼、绵阳到邛崃、蒲江、丹棱、夹江至乐山大佛,从资中、内江、安岳至重庆大足、潼南……历经唐宋元明清不同时期,巴蜀石窟持续展开、发扬光大,往常在全国整个石窟造像群中占领显著位置,可谓当之无愧的国之宝藏。 依据2020 年国度文物局组织的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全国共有石窟寺2155处,摩崖造像3831 处,共计5986 处石窟造像文物。其中四川和重庆共有2850 处,接近全国数量的一半,四川省共2134 处,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两处世界文化遗产乐山大佛和大足石刻更是远近出名。假如说中国石窟造像范围庞大,集宗教、建筑、雕塑、服饰、书法等文化艺术于一体,充沛表示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追求、价值理念、文化肉体,是古代跨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那么巴蜀石窟造像就是巴蜀大地孕育的又一处中华文化,犹如中国石窟这部华章的下半阕。 四川八ダ县船形村灵游院 五代千佛岩 巴蜀位于中国西南,四川、重庆地域是巴蜀的腹心肠带,自古以金牛道、米仓道和长江水路为主要途径,联络北方中原与长江中下游地域。早在先秦时期,这里的巴人和蜀人就创建了巴国和蜀国,后来为巴郡与蜀郡。古代巴蜀的中心是成都,南朝时期成都即为中国佛教文化中心之一,进入巴蜀弘法僧人的目的地,首先就是成都。在入蜀的大德高僧中,玄奘法师也来到成都大慈寺,时年23岁的玄奘在此受戒不久便讲经说法,博学广闻后困惑国内佛学经典缺乏,几年后便发愿西行求法,北上西去踏上取经之路。 当时,始于魏晋的成都大慈寺占地千亩,有僧人5万之众,唐玄宗赐匾“敕建大圣慈寺”。曾有梵宇96院,楼阁、殿堂8524间,壁上如来佛像1215幅,天王、明王、大神将像262幅,佛经变像114幅……大圣慈寺佛教壁画之盛,可谓称冠全国。宋代李之纯《大圣慈寺画记》所载:“举天下言唐画者,莫如成都之多;就成都较之,莫如大圣慈寺之盛。”佛道画像须有经典为据、师承模本,大慈寺的大批名家画作,其后自然成为巴蜀各地壁画、石窟造像雕琢的摹本。 富庶的巴蜀之地具有开凿造像得天独厚的条件。开窟造像十分耗费银两,为开凿一窟造像,需破费十几年、几十年的银两钱粮支撑才干完成。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成,使川西地域的农业经济展开取得了庞大的飞跃,四川盆地成为“天府之国”。唐代有“扬一益二”之说,李白有诗云:“濯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扬州。”即赞长江龙头与龙尾的成都与扬州两大都会。正因如此,石窟开凿在偏安一偶的天府之国广为呈现,就缺乏为奇了。 四川巴中市巴州区石门寺 唐代摩崖石窟群 在中华大地一脉相承的石窟传播道路上,巴蜀石窟自成一体,大多是浅龛与摩崖造像,已无中原石窟那样的皇家风范。这是由于早期具有修行与礼佛双重功用的石窟寺已退化,既没必要也无皇室巨资来开凿大型石窟,巴蜀大地捐资开窟的供养人不再是僧人、官吏,更多是普通庶民。钱多开大窟,钱少就凿小龛,多者如蜂房密而不乱,如广元千佛崖造像区长417 米,最高达40 米,堆叠13 层之多,大小间杂却无庞杂之感。 四川仁寿县大化镇石院寺 唐代小佛龛 四川万源市鹰背镇杜家湾 唐代佛龛 信众以开窟凿像为功德,纷繁捐资以至割田舍地,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结社集资开凿大大小小的造像,寄予他们心中的美好愿景。随情随性、量体裁衣,巴蜀庶民务实、忠实的做法,培育了丰厚多彩的巴蜀石窟。 重庆潼南县崇龛镇千佛崖 唐代佛龛群 巴蜀石窟的开凿选址也表示出巴蜀依山傍水的天文特征。大江大河交通方便,有许多造像就开凿在嘉陵江、岷江、沱江等江河流域。江河古道左近易于雕琢的山岩多有造像,依傍若即若离的城镇,源源不时地提供香客和寺观补给,而山野之隐,又营造了绝佳的礼佛修行环境。固然也有自然风化和一些人为损毁,但蜀道之难使巴蜀天远地偏,相对战乱较少,石窟造像与传统农耕文化最终得以相融幸存。 四川内江市东林寺 唐代千手观音窟 巴蜀石窟造像独具魅力的中央就是人世烟火气。石窟文化融入巴蜀社会生活,佛即众生,道法自然,庶民生活依赖于传统信仰习气的支撑。这里很多乡土民俗的祈福节庆活动,都与周边石窟造像有诸多关联。巴蜀地域几百个县,特别在四川,简直每个县都有大小不等的石窟及摩崖造像。 四川夹江县吴场镇牛仙寺 唐代摩崖石窟群 佛道文化浸润巴山蜀水,石窟造像与乡民相伴相生,护佑芸芸众生耕耘与辛劳、欢欣和忧虑。世代生活在石窟造像周边的村民,忠实地供奉、顶礼,以此取得肉体上的慰藉,村舍路边的摩崖造像好像一窟一龛的宣传画,与村民日常的生活劳作持续千百年,动态的鲜活与静态的造像,构成一幅幅平常质朴的习俗画,更具人世烟火气。 四川巴中市西龛寺 隋唐摩崖石窟 四川乐至县回澜镇睏佛寺唐代小佛龛 正是这些充溢烟火气和温度的石窟造像,深深地吸收了我,我系统地拍摄中国石窟造像,就是由寻访巴蜀各地山野中的摩崖石窟开端的。沉寂荒芜的枯藤老树边,谁能想到山野中唐风宋韵的石窟造像,会在此历经风霜一望千年? 时光静静流淌,除了世居左近的个别村民,没有人知道这些造像的存在,荒野中的宝藏仍等候着人们去揭开她神秘的面纱草生树长,时光留痕,感念物是人非的变更,关注千年石窟的当下,很多中央我会隔几年去一次,记载见证那千年的瞬间。 四川渠县报仇乡梭罗碥 唐代造像石 在十余载的跋涉行走、寻访和拍摄过程中,我潜移默化巴蜀石窟独具魅力的艺术、历史、人文价值,既感到遗憾,又有不少欣喜。遗憾的是,在我造访的许多石窟中,造像能完好保存的少之又少,大部分都遭受了不同水平的损坏。究其缘由,既有天灾,也有人祸,既有长期风吹雨淋带来的自然腐蚀,也有人为的破坏、猖狂的偷盗。 四川洪雅县罗坝乡阿吒山 唐代佛龛石 欣喜的是,石窟造像的身边还有一群默默无闻的守护人,那就是巴蜀各地乡村的500多名文管员。翻山越岭地行走,我的寻访对象也不只仅是古代石窟造像,还包含这些可敬的文管员。 四川八ダ县林凤镇塔坡 宋代华严三圣窟 他们孤独寂寞的在山里静静守护着文物造像,以对身边造像的朴素感情,几十年如一日尽心尽力地看守。在他们中间,全家齐力、兄弟相托、父子相传守文物的不胜枚举,令人无比感动。 四川洪雅县将军乡苟王寨 明代佛道龛 四川通江县草池乡佛爷河 唐代佛龛石 四川仁寿县宝马镇千佛岩 唐代摩崖石窟群 十几年翻山越岭地行走,我见证了文物造像从山野荒谷进入围墙庙堂,文物维护级别越来越高,令人欣喜的是,守护石窟造像的文管员们遭到了注重与尊重,生活待遇有了逐步改善。 四川仁寿县文宫镇两岔河 唐代造像群 重庆荣昌区铜鼓山半边寺 明代摩崖造像 四川广安市肖溪镇冲相寺 唐代七佛龛 四川八ダ县卧佛镇卧佛沟 唐代摩崖石窟群 通往一处处文物点的路,也慢慢从不通路或坑洼的土路,变成了往常平整的村村通水泥路。 四川丹棱县双桥镇刘嘴 唐代释迦佛窟 野外的文化遗址维护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物理性的风化腐蚀在所难免,维护只能在一定水平上尽量延缓自然消灭时间。在不改动地域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信息的状况下,采用现代科学的伎俩维护造像文物,我以为是最好的结果。石窟究竟都会有风化入灭的时分,我们的后人,不只是想看标本式的石窟造像图片,或者去看博物馆那些冷冰冰的幸存造像,他们一定还想知道石窟文化得以持续千百年的文化土壤。 四川蒲江县朝阳湖镇飞仙阁 唐代摩崖造像群 欣喜的是,就在我酝酿筹备书稿期间,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增强石窟寺维护应用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白了石窟寺维护应用的十项任务,2021 年,国度文物局印发《“十四五”石窟寺维护应用专项规划》,提出实施“石窟中国”维护工程,特别提到以川渝等地域为重点,展开中小石窟寺抢救性维护。我深信,巴蜀石窟乃至整个中国石窟的维护、研讨和存续,行将迎来崭新的一页。 《巴蜀石窟 -藏在乡野的中华文化》前言节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