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奢网 名表 名表日报 查看内容

被忽视的三国两晋南北朝,精品钱币真不少

2023-4-4 17:29| 发布者: fuwanbiao| 查看: 178|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货币延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变期,即中国铜钱由铢两体系向唐宋年号、宝文钱制转变的时期。汉末的战乱持续到三国鼎立时期,从经济上说,三国分立也是东汉末年社会大破坏的自然产 ...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货币延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变期,即中国铜钱由铢两体系向唐宋年号、宝文钱制转变的时期。


汉末的战乱持续到三国鼎立时期,从经济上说,三国分立也是东汉末年社会大破坏的自然产物。蜀汉政府管理经济,铸两种直百钱,第一种是直百五铢,这大约是攻入水平时所铸的。初铸很厚重,后来逐步薄起来。厚重的有一种背面有文字,这是四川犍为所铸,这是方孔钱中纪地名最早的钱。第二种币是直百,最大的有四铢重,后来越来越小直至每枚不到半铢。另外有两种五铢钱,一种钱文相似直百五铢,有内廓,小样。另一种钱文相似直百五铢,没有内廓,稍大且薄。


三国时期货币


魏、蜀、吴三国不同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形态,招致不同的货币流通形势。公元220年曹丕代汉,树立曹魏政权,曹魏初期曾一度废钱不用,买卖皆用谷帛,至魏明帝时才复铸“五铢”钱。吴蜀的钱币与魏相比则十分复杂,多为大钱。蜀钱有“直百”、“直百五铢”、“犍为五铢”等。吴钱只是作价更高。有“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等。


曹魏地处中原,人众物博,经过厉行屯田,兴修水利等一系列措施,社会经济才得以恢复和延展。商品经济相对兴隆,因而币制亦较稳定。曹操创建魏国,初期以谷帛、布帛为币,运用五铢钱,后仅用了七个月五铢钱即废止,继而又恢复流通五铢钱,形同汉制,钱体较汉五铢稍小,显著的特性是外郭压五又压铢。在此基础上,于太和元年(公元227年)复铸行五铢钱,其外形仿东汉五铢。但曹魏五铢很难辨认。


孙吴地处江南,物产较丰厚,人民亦较富有,但孙权实行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和大泉五千几个种类。到头来是官民交困,财政极度亏空,国基不稳,最后走向消亡。公元222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建都建业(今南京)。孙吴的经济基础也很脆弱,实行通货 收缩 政策,铸行大面额钱币,“钱既太贵,名不副实”。公元280年为晋所灭。孙权统治下的吴国最初是运用王莽大泉,后自己铸币,嘉禾五年铸大泉五百,赤乌元年铸大泉当千,后又铸当二千,当五千的大钱,都是用红铜。大泉五百和大泉当千有各种大小,初期的厚重,以后逐步减重。


大泉五百:公元236年铸行,重十二铢,当五百个五铢钱,比王莽的大泉五十又大幅度减重。


大泉当千大泉当二千大泉当五千,钱币面额越铸越大,物价则越贵,人民深受其害,纷繁起来反对和抵御运用大钱。孙吴不得不于赤乌九年(公元246年)回收大钱。

被忽视的三国两晋南北朝,精品钱币真不少


孙吴“大泉五百”、“大泉当千”


蜀汉地处巴川,自然天文条件均优,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但刘蜀所铸钱币亦有悖民意,亦先后铸了一些相似孙吴的虚值大钱,庶民多不乐用,后不得已改铸实值钱以平民愤。即便想方设法整治币制,最后还逃脱不了失败亡国的命运。刘备入四川,于公元221年自称汉皇帝,树立蜀国。蜀汉经济基础单薄,且连年战争,开支浩 大,加上币材紧缺,不得不实行通货收缩政策,所铸行的多是大面值钱币。


直百五铢:公元214年铸行,重四铢,当五铢钱一百。犍为所铸钱背地有“为”字。这是我国方孔圆钱中最早铸有地名的钱币。


直百 :直百五铢之省文,晚期铸造。


蜀五铢 :蜀汉所铸五铢钱文和钱径稍少,重约两公分许,有内外郭。


两晋时期货币


两晋是一个骚动不安的时期,魏国自曹睿死后,蜀国自诸葛亮死后,吴国自孙权死后,逐步衰落。于是魏国的司马氏集团灭诸国树立了短暂的晋王朝。由晋到隋的三四百年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骚动的时期。这个时期在中国大货币经济史上也有其重要性,年号钱的呈现,钱币的称文,称贯等都是这个时期的事。


两晋时期,仍沿用汉魏及东吴旧钱,十六国中的前凉、后赵和成汉则发行过少量钱币,但有帛等实物买卖却是主要的流通手段。南北朝埋藏铸币增加,但币制相当紊乱,项目繁杂,民间的私铸钱大量呈现,而初行于东汉晚期的剪鉴钱在北方地域尤为盛行。所谓剪鉴钱,普通指前期旧钱鉴为内心与外圈二种型,以这应当时衰颓的社会经济对货币单位的重量的需求。


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长的骚动时期,大部分时间是处在团结、紊乱和战争之中,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呈现重物轻币的现象,金属铸币的流通范围明显减少,货币功用萎缩,钱币的规范不一,形制各异,减重普遍。流通的钱有吴国以前的铸币和各种古钱。只需沈郎钱是新铸的,沈郎钱是指沈充所铸的小五朱,这种钱遗留后世较多,这种钱的特性是称朱而不称铢,铜色发白。传世的丰货钱和汉兴钱也属这一时期。西晋时不时未曾铸钱,以运用汉、魏旧钱为主,兼用谷帛等实物,东晋树立之初,也是沿用孙吴的各种钱币,后来呈现一种五铢小钱,钱文作“五朱”,相传为沈充所铸,所以又称“沈郎五铢”。


“丰货”钱为十六国时期后赵国石勒于公元319年所铸,钱文不纪重,这是对五铢钱制的一个突破。“汉兴”钱铸于成汉国汉兴年间(338—343年),是我国最早的年号钱。凉造新泉普通以为是前凉(312—396年)张轨所铸。

被忽视的三国两晋南北朝,精品钱币真不少


十六国时期“丰货”


自西晋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贾后乱政开端,爆发了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使西晋百业凋敝,未铸新钱,在流通中主要沿用汉、魏五铢钱和各种古钱。东晋偏安东南一隅,制钱继承了西晋的指导认识,不铸新钱,主要沿用孙吴地域旧钱。轻重杂行,既有“大泉五百”、“大泉当千”的大钱,俗称“比轮”;也有轻薄小巧的“沈阳钱”。这些钱相互交替或同时流通成为货币。每个钱币的单位定名为“文”,一千文为一“贯”。


东晋偏安江南,至晋恭帝司马德文元熙二年(公元420年)消亡。东晋偏安江东,以后南方经宋、齐、梁、陈四朝,史称南朝。它们的币制均紊乱,这四个朝代都曾铸钱。刘宋文帝元嘉年间,立钱署铸四铢钱,比五铢钱减重20%,后来一再减轻。民间也私铸铜钱。孝武帝孝建元年,改铸孝建四铢,重2.4克,正面孝建两字,背面四铢两字,都是左右读。废帝永光元年又铸二铢钱,有钱文孝建、永光、景和三种,钱面铸有二铢字样。较小的恶钱称为鹅眼钱、綖环钱。


南北朝时期货币


北朝与南朝并存,两者合称南北朝,北朝历时195年(公元386—581年),其间铸行过多种钱币。


南北朝时期是历史上大骚动时期,也是中国货币史上大衰退、大紊乱时期,宋、齐、梁、陈各自都曾铸钱,构成货币缺乏统一性和连续性,招致货币减重极盛,私铸劣钱盈市。这个时期还超凡脱俗地呈现了不以重量命名的国号钱和年号钱。


南朝钱币


公元420--589年,在我国南方地域先后阅历了宋、齐、梁、陈四朝,史称南朝。南朝铸币项目复杂,民间私铸普遍,劣钱众多。刘宋时期的铸币有“四铢”、“孝建四铢”、“永光”等。其后160余年间,我国南方先后历经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史称南朝。南朝时期,币制紊乱,随着朝代的更迭,货币多次更改。我们这里主要引见五铢钱。“天监五铢”和公式女钱为萧梁所铸,上述两种钱都是梁武帝所铸,后来的梁元帝与梁敬帝分别铸造了面有两星的两柱五铢和面背各有两星的四柱五铢。陈朝的钱币比较精巧,其中陈宣帝太建十一年(579年)始铸的“太货六铢”,钱文为玉著篆,轮郭深峻,十分精整。


宋 东晋恭帝元熙二年,执掌朝政的重臣刘裕废恭帝司马德文,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宋,建元永初,史称刘宋。


《宋书·文帝纪》:“元嘉二十四年(公元447年)六月……以货贵,制大钱,一当两……(元嘉)二十五年五月罢大钱当两。”这种大钱当两,被以为是当两五铢钱。当两五铢钱直径2.7厘米,穿径1厘米,厚肉,重5克,面文“五铢”文字粗壮,面有外郭无内郭,背有内外郭;钱径重量均不同两汉五铢钱。


“大钱当两”是缺乏值的虚钱,实践上是通货贬值,所以实施不到一年便被废止。


齐 宋顺帝刘准升明三年(公元479年),总揽朝政大权的萧道成,废宋顺帝,自即帝位,改国号为齐,改元建元,史称南齐。南齐继刘宋之后,经济形势严峻,不时实行货币紧缩政策,很少铸钱。南齐高帝萧道成建元四年(公元482年),曾计划铸钱,但没有实行。齐武帝萧颐永明八年(公元490年),派人到四川在西汉邓通铸钱的旧址鼓铸铜钱一千多万钱。后因成本过高而中止。


梁 南齐和帝萧宝融中兴二年(公元502年),梁王萧衍趁皇室内部相互残杀之机,攫取南齐政权,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梁,建元天监,史称萧梁。终萧梁一朝,战乱不息,为弥补政府开支和军费的缺乏,梁武帝萧衍在建国之初即铸行新钱,不只制造铜钱,而且还制造铁钱,其币制相当紊乱。


陈 梁敬帝萧方智安定二年(公元557年),执掌军政大权的陈霸先废梁敬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陈,建元永定,史称陈朝。陈朝铸币未几,史载仅铸陈五铢、太货六铢两种。


南朝陈宣帝陈顼太建十一年(公元579年),铸行一种新的钱币“太货六铢”,此钱铜质优秀,轮廓划一,钱文瑰丽匀称,铸造精妙绝伦,居南朝之冠。

被忽视的三国两晋南北朝,精品钱币真不少


南朝“太货六铢”


太货六铢固然铸造精巧,在当时却并不受欢送。因其大小和旧五铢相仿,而朝廷规则新钱一枚要抵十枚五铢旧钱,这种货币贬值,是对人民的一种盘剥,于是惹起人民不满,纷繁抵御。由于钱文上“六”字看上去很像一个人叉着腰,于是民间传出了“太货六铢钱,叉腰哭天子”的民谣。陈是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陈宣帝是陈王朝中倒数第二个皇帝,其子陈叔宝即陈后主,更是荒淫无度至极。他不理朝政,整天和嫔妃一同游玩,制淫词,唱淫调,朝纲紊乱。隋兵南下时,他自以为有长江天险可守,不以为然。祯明三年(公元589年),隋兵顺利地攻进建康城,陈后主这是才大梦初醒,但为时已晚。“太货六铢”成了这个末代王朝的陪葬品。


陈五铢是陈文帝陈蒨天嘉三年(公元562年)所铸。陈五铢钱直径普通2.35~2.5厘米,重3克左右。面文“五铢”笔画明晰,“五”字交笔处弯曲似等腰三角形,“铢”字的金字头呈等边三角外形,朱字头方折。面有内郭,无好郭,外部较宽,制造精整。


南朝宋、齐、梁、陈差未几都铸轻钱,主要是为了搜刮民利。铸钱普通采取尽量少用铜的偷工减料的措施,这也就是南朝经济衰颓、钱法紊乱的缘由。


北朝钱币


十六国以后,从公元388年北魏建国到公元581年隋朝统一北方的近200年时间,在北方先后呈现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合称北朝。北魏时最重要的两种钱币是纪年与纪重合体的“太和五铢”和“永安五铢”。以后西魏又曾铸过一种“大统五铢”,北齐代东魏之后,齐文宣帝天保四年(553年)开端铸行“常平五铢”。此钱篆法精妙、笔画圆润流利,十分精好。北周灭西魏以后铸行了“布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三种钱,钱文均为华美的玉筋篆,加之制造精巧,被誉为“北周三品”。到了隋代则专用五铢钱,“隋五铢”在形制上仿西魏“大统五铢”,大多制造精良,划一如一。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鲜卑贵族首领拓跋珪乘前秦瓦解之机,重建代国。是年改国号为魏,改元登国,史称北魏(亦称后魏、元魏)。天兴元年(公元398年),拓跋珪即皇帝位,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太武帝拓跋焘太延五年(公元439年)灭北凉,统一北方,与南朝刘宋政权对峙。孝文帝元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北魏末年,政治糜烂,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猛烈,孝武帝元修永熙三年(公元534年)团结为东、西魏。北魏初期,货币经济落后,实行粟帛交流。直到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发布官用俸禄,仍以帛、絮、丝、粟四物为主。《魏书·食货志》说“魏初至于太和,钱货无所周流”,自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开端,北魏才先后铸行“太和五铢”,“(永平)五铢”和“永安五铢”三种钱币。


魏孝文帝拓跋宏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变革家。他在黄兴元年(公元467年)秋生于北魏平城(今大同),三年后立为太子,延兴元年(公元471年)即位。在其祖母冯太后的辅佐下,他实施“班禄”制,推行“均田”制,树立“三常制”,使北魏的政治、经济有了很大的延展。


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冯太后逝世,拓跋宏亲政。越鲜卑旧俗,改鲜卑姓氏为汉姓,统一用汉语,衣着汉服,奖励与汉人通婚,并且仿照汉制修订官仪、典章等。同时严厉制裁拓跋贵族的守旧权力,杀死反对改制、企图发起叛乱的拓跋恂。孝文帝大刀阔斧的变革,使北魏政权日趋封建化,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北方各民族的融合。因而他是南北朝七十多个君主中独一对后业产生深远影响的很有才干的少数民族政治家。他的变革业绩永垂青史。


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在洛阳铸行年号钱“太和五铢”。其形制与汉五铢相似。钱文直读,光背,字呈方折,在隶书和篆书之间,又有增笔。钱体大小轻重不一,大者直径2.5厘米,重3.4克;小者直径2厘米,重2.5克左右。


太和五铢为北魏建国百年后的“第一钱”,可惜的是孝文帝的这次铸行并不胜利。其缘由一是“太和五铢”铸行后,只流通于京师(洛阳)一带,而不入徐州、扬州之市,未能成为北朝的统一通用货币;二是私铸盛行,劣质钱充溢,构成物价不时猛烈动摇。


纵观我国历史,从汉高祖刘邦开端的历次私铸,无一不以失败而告终。呈现这种状况,错就错在孝文帝允许民间私铸所构成的。到了宣武帝时,社会经济有了延展,钱币的运用范围比以前有所扩展,宣武帝永平三年(公元510年),改铸“永平五铢”。永平钱版式复杂,大小轻重不一,大型者多为政府铸造,小型者多为民间私铸。钱直径普通为2.2~2.5厘米,重2.2~3.2克;面文“五铢”,横读,制造比较工整,旧谱有的以为是“鸡目五铢”。


永安五铢也是年号钱,孝庄帝永安二年(公元529年)铸。钱文直读,“安”字界边减笔,匠心独具。“永安五铢”关于北魏的经济延展没有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它作为一个时期的产物是具有珍藏价值的。据史书记载,“永安五铢”钱共有三种:一种是永安二年(公元529年)孝庄帝铸行的光背钱;第二种是永熙年间(公元532~534年)孝武帝铸行背“土”字钱;第三种是北魏团结后由东魏孝敬帝于兴和三年(公元541年)所铸行的背四出文钱。这三种“永安五铢钱”中,以北魏孝武帝铸行的背土字钱最具特征。该钱背部穿孔上方铸有一个“土”字,“土”字与背穿孔相连,正好组成一个“吉”字,所以当时又称吉钱,人人佩戴,以为如意。


钱背面铸“土”字,出自北魏孝文帝的一道诏书。诏书曰:“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诏书对拓跋氏的由来,以及为什么要改拓跋姓为元姓,做了分明的解说,也阐明了北魏王朝对“土”是由衷崇拜的。在钱币上铸“土”字是孝武帝继承其先辈孝文帝的衣钵,表示“以土德王”的意义。


永安五铢钱大小轻重不一,普通直径为2.2厘米,重3克左右;轻小者直径1.8厘米,重约2克。此钱不光轻小滥铸多,而且严重贬值。由于北魏王朝纵容私铸,政府固然绞尽脑汁来挽回局面,以绢匹低价出卖,希望稳定币值,但是适得其反,反而招致该钱更多的众多。其货币紊乱状况不时持续到了北魏末。


北周武帝宇文邕是个颇有作为的皇帝。他继位后变革府兵制度,清查影户黑地,没收寺院财富,勒令僧尼出家,还放免奴婢,兴修水利,做了一些应兴应革的事情,使人民取得了解放的气息。在币制方面,他统一北方之前仍是沿用西魏五铢,其后则三次铸钱。公元561年铸“布泉”,公元574年铸“五行大布”和“永通万国”。这三种钱币形制精妙,笔法华美,素有“三大美泉”之称,被誉为六朝钱币之冠,在我国和世界的铸币史上均占有重要位置。


北周三货币均为方孔圆钱,钱文“布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均为玉箸篆,笔画肥瘦平均,末端不出笔锋,就像是用玉石制成的筷子写成的,肥满、圆润、温厚、匀称。这种钱币篆法绝工,人见人爱,这阐明北周时书法艺术和铸造工艺均已延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被忽视的三国两晋南北朝,精品钱币真不少


北周三品 “布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


北周钱的艺术价值很高,但是当时的老庶民却不乐于运用这种钱,由于这三种钱都是虚值钱。“布泉”一枚当西魏五铢五枚,“五行大布”当 “布泉”十枚, “永通万国”又当“五行大布”十枚,即一枚“永通万国”要合五百枚五铢钱。而当时民间买卖依然有运用绢布、黄金、西方金银币的,所以不愿意运用这种虚值钱。


周武帝沉毅有智,内诛权臣,外灭齐朝,威望显赫,可惜天不假年,公元578年周武帝病故。随之,宣帝继位。宣帝荒唐无度,周朝逐步衰落。后传位于静帝,静帝年幼,朝政由宣帝后父杨坚操纵,杨坚消弭异己,权力养成后代周而立,国号隋。周静帝铸的“永通万国”钱,“永通”是永远通行,“万国”表示天下万国。可笑的是该钱既没有永远通行,也没有万国所用,而铸行不到四年就随着北周的消亡而被杨坚销毁。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文章排行

  • 阅读
  • 评论

最新文章

文章列表

 名表回收网手机版

官网微博:名表回收网服务平台

今日头条二维码 1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1 抖音小程序二维码 1
浙江速典奢贸易有限公司 网站经营许可证 备案号:浙ICP备19051835号2012-2022
名表回收网主要专注于手表回收,二手名表回收/销售业务,可免费鉴定(手表真假),评估手表回收价格,正规手表回收公司,浙江实体店,支持全国范围上门回收手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