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9月18日电 “秦汉文化”展昨日在中国国度博物馆南7展厅展出。此次展览以学术为基础,从全国30多家文博机构精选出170件组300多件重要文物,基本涵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秦汉时期的重要考古成果,经过对文物的深化解读和相关拓展内容的展示,力图全面展示秦汉时期中国的辉煌展开,为宽广观众贡献一场名不虚传的文化盛宴。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以赫赫雄师统一中国,创建“皇帝”称号,拉开了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度的恢弘序幕。秦朝创建文官体系,推行郡县制度,采取统一文字、度量衡等制度以稳定多民族国度的统一。汉朝继承了秦朝创建的各项制度,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对外交流等范畴都有展开和创新,取得了辉煌成就,使中央集权得到增强。同时,汉朝在文化上逐步解脱战国至秦时期文化的影响,在武帝时期完成蜕变,构成自身共同的容颜和丰厚的内涵。经过四个多世纪的运营与沉淀,秦汉时期的中国发明了厚重的多元文化,综合国力和文化软实力均居当时世界前列,秦汉王朝所树立的政治、经济与思想体系岂但为后世历代王朝所取法自创,也为中华文化的持续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一切这些使秦汉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至关重要的开创、改造与奠基时期,也成就其中国王朝历史上第一个盛世的佳誉。 这次展览是盘绕秦汉时期“开创”“改造”“奠基”“繁荣”“多元”“开放”“厚重”的时期特性精心谋划的一场原创大展,从内容结构的设计到文物展品的甄选都不同于以往的展览,呈现全新的容颜。此次参展的170件组文物中,一级文物约占45%,其中包含著名的“皇后之玺”玉印、长信宫灯、兵马俑、金缕玉衣、纸地图、“滇王之印”金印、青铜方斗、“中国大宁”鎏金青铜镜、玉熊、云纹玉高足杯、彩绘多枝陶灯、“西王母”陶座青铜摇钱树等文物。 整个展览由序厅、文治武功、长乐未央、事死如生、多元文化、丝路交通及序幕七个部分,五大主题单元构成。 序厅部分展示一组秦始皇兵马俑,意味秦国横扫六合,统一中国,树立秦王朝。展览由此开序幕,引导观众进入展览,漫游秦汉时期。 文治武功单元经过建筑砖瓦、秦诏文物、钱币、印章、封泥、武器、汉兵马俑、熹平石经、《仪礼》木简等数十件文物展品,辅以文字图表等内容,盘绕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范畴制度的树立与完善,以及对边疆地域的开辟,阐释秦汉王朝对国度的运营与管理,重点突出秦皇汉武开创性的丰功伟绩及为后世中国王朝历史奠定的坚实基础。 长乐未央单元展示当时上层社会的生活。经过对画像砖、漆器及动物俑等文物的展示,阐释在秦朝废墟中创建的西汉王朝经过数十年疗养生息,经济逐步恢复,农业和手工业在文帝和景帝时均得到较大展开,仓廪充实,人民安居乐业,呈现“文景之治”,其国力在武帝时期抵达全盛,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荣富强的国度之一。考古出土的大量汉代文物内涵丰厚、工艺精深,其中既有奢华的楼宇院落,也有肥硕的牲畜家禽、美不胜收的群居网、熏炉、炊器、酒器以及各种男女偶俑,足以为例证。经过各种乐舞陶俑、日用用具、家居设备、编钟、文娱物品等,使观众似乎经过时光隧道,穿越回那个沸腾而喧嚣的时期,体验汉代王公贵族灯光摇曳、熏香袅袅、珍馐满案、美酒飘香的奢华生活,领略大汉王朝的富强、物质的富余、市场的生动和文化的兴隆。 事死如生单元讲述当时的人们如何看待死亡。本单元将展示满城窦绾墓出土的金缕玉衣、鎏金镶玉青铜枕、玉九窍塞、汉景帝阳陵从葬坑出土的兵马俑和彩绘陶牲畜、海昏侯墓出土的马蹄金等精巧文物,诠释汉代人对死后命运的关注以及看待死者的“事死如事生”之态度。正是这种态度孕育了汉代的厚葬之风,人们不只在墓室的形制和结构上模仿理想生活中的房屋,随葬品方面也尽量做到应有尽有,凡是生人所用的用具、物品等,均归入墓中。而且制造大量的人俑随葬,能够在死后世界继续扞卫或侍奉自己。特别是王侯贵族对永生不朽的追求,招致了丧葬用玉的高度兴隆,由玉棺、玉衣、玉套、玉面罩、玉枕、敛尸玉璧、玉握和玉塞等组成的丧葬用玉便成为汉代统治阶级最具特征的丧葬习俗,贯串两汉四百余年的时间。汉代特征鲜明而又内涵丰厚的丧葬文化也是秦汉文化厚重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元文化单元经过青瓷、青铜工艺制品、铸铁制品、造纸、造船技术、医疗、天文计时方面的文物和边疆各族的特征文物让宽广观众领略秦汉时期中国抢先世界的文化软实力以及统一的多民族国度的多元文化。秦汉时期,中国的许多文化学问与科学发明都居于当时世界前列。造纸术的发明使人类书写资料发作了划时期的反动。太阳黑子和新星的最早记载、《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的问世以及张衡丈量地震方位仪器地动仪的发明,均显现了当时中国在天文、算学、地震学等范畴的严重贡献。《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的影响以及针灸麻醉技术的应用,阐明中医学的基本体系曾经树立,并在病理研讨、诊治、针灸等方面取得重要成就。冶炼钢铁技术的展开、纺织技术的改造、瓷器的烧造和船尾舵的发明等,都充沛显现了中国在应用技术范畴的创新肉体和才干。西域文化、滇文化、百越文化、匈奴文化等边疆文化在与中原汉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得到丰厚和展开,它们与汉文化共同构成秦汉时期多元的绚烂文化。 丝路交通阐释秦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及与域外的文化交流。公元前138年,为分离大月氏攻打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进入新纪元,由先前自发的临近地域之间的自然传布转变为在中原王朝运营下的盲目交流,构成了后人所称的“丝绸之路”。这条丝绸之路被称作“绿洲丝绸之路”或“沙漠丝绸之路”,以长安和罗马作为两端。当时与汉朝遣使通好的国度除了周边诸国外,还有悠远的条支(今伊拉克)和大秦(罗马)。海上丝绸之路在秦汉时期即已成形,汉政府积极展开与域外的海路交流,在徐闻、合浦等港口发舶远洋,通使互贸。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展开将秦汉王朝与域外联络起来,中国的丝绸、漆器、铜镜等源源不时向外输出,域外的珍异物品也陆续输入中国,使异域文化逐步融入汉文化中,有力地促进了秦汉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度以及西方国度的文化交流,充沛显现了大一统的秦汉王朝开放和容纳的胸怀。 本单元选取20余件展品,既有域外舶来品,也有融合异域文化要素的中国制品,它们共同见证了秦汉时期中国与域外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也是对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互鉴而丰厚”的有力证明。 “序幕”部分特别展出“中国大宁”鎏金青铜镜,以对祖国的美好祝福终了展览。 据悉,该展览持续至今年11月30日。(周斯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