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作为礼物或贡品,在殷商贵族上下等级之间的活动,见证了商王朝与中央邦国之间的礼尚往来。玉器活动的背地,反映着权益与等级以及复杂社会关系的维系。殷墟妇好墓出土了一件玉戈,在戈内的后部刻有“卢方□入戈五”。其中所缺之字是卢方伯诸侯人名,其字形今已不见。所谓“入”意指商王朝下辖的方国属邦进贡,甲骨卜辞常见某族某邦进贡多少的记载。由玉戈刻铭内容能够推测像这样的大型玉戈一共有5件,都是由卢方国进贡。卢方殷商时期当处在西北,《尚书·牧誓》记载跟随武王伐纣的族邦,“卢”是其中之一,伪《孔传》称:“彭、卢在西北。”殷商经由西北方国取得玉器或玉料,也从侧面反映了“殷玉西来说”并非空穴来风。只是玉料的万里流转并非一蹴而就,中间阅历了若干据点的转手,这与欧亚草原与中原地域多种文化要素传播的方式是相似的。 殷墟甲骨卜辞中还记有商王“取玉”“征玉”之事,“取”“征”意即向隶属族邦加以征取。商王之玉有聚有散,有征取就有恩赐。中国社科院考古研讨所主编的《殷周金文集成》3940号记载了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件商代青铜簋,其铭文称:“乙亥,王赐□玉十玉、璋一,用作祖丁彝。”铭文记载,在某月的乙亥这天,商王恩赐臣子包含玉璋在内的11件玉器。所谓“玉十玉”,细致指的哪种玉器,今天已不得而知。能够看出玉器作为一种朴素品,其活动须接受权益的支配。商王朝正是经过支配玉器之类朴素品的活动,来抵达奖惩扬抑、稳定等级以及维系统治的目的。 殷墟妇好墓出土玉阴阳人 相较于玉器玉料的直接流转,殷商时期制玉技术与玉器作风的交流尤为普遍,同样表示了殷商文化大范围内的“国际交流”。有学者指出殷墟玉器作风远及长江以南。殷墟西北冈M1550大墓出土的一件玉璜,作一种屈肢人体的外型,妇好墓也出土一件外型相相似的玉璜,整体呈现为一个浮雕玉人作侧身蹲居之状,大眼大耳兼有高鼻大嘴,臂蜷曲于胸前。而远在长江以南的江西新干大洋洲大墓亦发现一件侧身羽人玉佩,人物外型与前两件相似,都是这种双手踡于胸前的侧身踞坐之形,只是参与了一些土著的文化因子,或以为即是当地的玉工们模仿殷墟玉器作风,参与了古越族的鸟图腾崇拜的神话要素。精研古玉的学者邓聪曾有一个推断,以为商代长江流域的玉器工艺是与青铜器技术同时由商人直接传入的,并且以长江中游为跳板,商代玉器工艺与文化向西南地域扩散,越南冯原文化遗址所出土的玉器中就涌现了大量商代玉器的作风与元素。不同于青铜器铸造触及武器管制而具有一定的失密属性,玉器工艺的传播更多了一些“有教无类”的特性,因而商文化玉器的扩散远比青铜器要疾速且范围更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