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年伊始,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第四届理论委员会顺利换届成立。为了促进大家相互交流了解、分享学术心得,特发起“新年书单”活动,每人引荐1至3本佳作,以书会友,以书贺年。在不重复的前提下,最终集成如下书目。 让我们在特殊的日子里,在读书中持守一份肉体的笃定与充实。 顾问: 王璜生(广州美院美术馆馆长,学者) 顾铮《中国当代摄影景观(1980-2020)》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年 引荐语:本书为著名摄影史家及视觉文化研讨者顾铮教授的最新著作,概括了他在这段摄影现代性转型时期的察看、思索与写作。他强调摄影理论与社会理想之间的关系,摄影作为一种社会学景观的记载者与表白者,在这样的社会高速转型及奇迹化的理想中,取得了丰厚多彩、多注重角表白的可能性,同时也考验着摄影家的看待时期、理想、艺术史的判别力,历练着一代以至几代的摄影艺术家,这构成了中国摄影现代性转型的重要进程。 姚玳玫《垒建新文学价值的河床(1923—1937)》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2年 引荐语: 不时努力于中国现代文学史及视觉文化研讨的姚玳玫教授,在《新垒建文学价值的河床(1923-1937)》一书中,对这一时期中国新文学价值理论的构成机制、体系及现象做了具有个人共同视觉的研讨。在以往论述中,这一阶段新文学从文学反动走向反动文学被视为时期展开的“必定”,而作者以为,这是一段中国在文化上群龙无首、多元共生的时期,新文学并没有构成大一统的局面,新文学价值的生成也是错综迂回,充溢 偶尔和随机性的。 邓启耀(广州美院教授,学者) 刘博智口述、摄影,黄丽平编撰:《古巴唐人》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2年 引荐语:美国堪萨斯大学的华裔教授刘博智先生,自上个世纪70年代起,就不时关注海外华人这个庞大的移民群体。他对早期华人移民及流散群体,中止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田野调查,足迹提高北美、南美、欧洲、东南亚等地,同时不时回访移民的中国故乡。能够说,只需有大量华人移民的中央,他简直都跑遍了。他不只拍照,更重要的是有平实的访谈和细致的参与察看,在日常生活中叙说华人移民酸甜苦辣的故事,兼及访碑寻遗,搜集契约文书、证件、书信等民间文献档案。他的调查,既有颇具时期感的世界性宏观建构,却都处处落在个人境遇和生活细节的实地上,用影像说人话,对弱势群体充溢同情,作品富于人情味。他的工作方式,颇具典型 的人类学(影像民族志或视觉人类学、历史人类学)特征。 吴家林,《中国山里人》,中国书局 2022年 引荐语:在中国摄影界,吴家林是个在“国际对话”方面比较胜利的例子。他来自云南边沿山地,不懂外语,和那些一波波盛行的国际摄影时兴总有些距离。但他作品却屡屡被国际摄影主流所接纳,在美国、德国、英国、瑞典、新西兰、法国、俄罗斯等国度展出或交流,以至和卡蒂埃-布勒松、马克·吕布等的作品一同在纽约国际摄影中心同台展出,并取得美国“琼斯母亲基金会国际纪实摄影奖”、新西兰《家庭·友谊·恋情》摄影优秀奖等奖项,其作品入选著名的摄影《黑皮书》系列,是中国摄影界独一得此殊荣的人,跻身世界影像巨匠之列。吴家林用几十年如一的工作,构成自己的影像言语,形成本土化个性化的“视觉方言”。他善用影像编排空间,组合图像,其共同的本土化个性化又掌握了人性恒常特性的艺术言语,是国际对话的基础,也是其言说具有魅力的缘由。 杨小彦(中山大学教授,学者) 《传播的倾向》 (加)哈罗德·伊尼斯 著 何道宽 译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引荐语:这是一本划时期的著作,第一次明白指出媒介与载体在形构历史性格时所起到的共同作用。作者在导言中指出,密涅瓦的猫头鹰只需在夜幕来临之后才起飞,以此形容巨大的思想只需在不为人知的时分才干呈现。伊尼斯的发现也有相似的意义。 《1898年的夏日:一个德国记者的中国察看》 (德)保罗·戈德曼著 吴伟栗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引荐语:这是一本有趣的书,德国记者戈德曼在19世纪的晚期踏上了中国的土地,一路仔细察看,采访各式人物,直观地描画他之所见,也用文字多少恢复了一个曾经消逝的中国。书中有一段描画记者自己采访当年广州的一位官员、厘金衙门的霸道台的情形。这个霸道台人称“王半城”,由于他用贪来的钱在广州广置房产,简直买下的半个广州。记者向霸道台讯问,中国的普通大众是如何看待中国与欧洲的关系的?接着记者写道:“霸道台看起来相当吃惊,以至,他没有了解我的意义,又让翻译重新说了一遍。然后他思索良久,最后回答道:‘中国大众关于最近的事情所知甚少,并且有很多机遇对公共生活的议题构成意见。不外,大众有什么想法也是多余的,官员们有意见就够了。官员做事,人民服从!’ ”一百多年过去了,中国终于强大了起来。这时,有机遇回想一下往事,还是颇为唏嘘的。 鲁虹(武汉合美术馆馆长,学者) 《中国当代艺术全集1978-2008》(六卷)鲁虹 主编 湖北美术出版社 引荐语:此全集全面系统地梳理、总结了1978年至2008年,30年间中国当代艺术的展开脉络,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最具艺术史价值和产生过普遍影响的作品,展示了变革开放3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而且,它和曾经出版的《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与《中国现代美术全集》能够构成有效的上下文关系。 委员会: 李楠(理论委员会主任) 《透明:中国视觉现代性》,唐宏峰著 三联书店出版社 引荐语:作者自暮霭沉沉的晚清中国始,将各种基于透视原理与光学技术的西方媒介,如幻灯片、摄影、电影等,与本土印刷媒介互渗对照,于光影叠映中抽丝剥茧地提示了古老的东方文化在猛烈的现代改造撞击之下,其传统视觉系统中明暗关系的悄然嬗变以及幽微心理。既因观念独到而出其不意,又因论证周详而令人信服。 《Ex-formation :始于未知的设计》,原研哉著 中信出版集团 引荐语:原研哉研讨班十年创意成果合集,将已知变为未知的倒转玩趣实验:在信息过载的当代,如何跳出学问的圈套,回归心灵的自由?轻松读完,当会意一笑:视而不见的日常,也能够成为怦然心动的巧妙;而发明,不是源于洞悉一切,而是源于尊重空白。 《三案始末》,温功义著 三联书店出版社 引荐语:近年来基于民间立场的史海钩沉渐成热潮,让历史在庞大叙事与八卦野俚的两端之间标新立异,既美观又耐看,此书可为代表之一。作者温功义先生大隐于市,出手特殊,将虚无缥缈的明朝奇案捋得一清二楚,顺带剖析了错综复杂的政治体制下掩藏的重重危机,见微知著、切中肯綮,大明王朝走向结局的前因结果水落石出,可谓天才之作,警世之书。 邓忠庭(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佚名照》,晋永权编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引荐语:去年我购得《佚名照》一书,诚心拜读,废寝忘食。书中的场景和人物行为,对我来说是何等接近,每张照片都透着时期气息和人性温度,让人以一种新的视角,客观解读中国人。《佚名照》看似平常,实则有着与众不同的理性次序,它承载着政治、经济、文化等重要信息,为社会形态研讨提供了实证和言说的可能。《佚名照》中的人物,无论是表情、姿势还是服饰,都具有鲜明的时期特征,而处在省尾国角的汕头人也跟随这股风潮,用影像建构日常生活和社会方式,成为一种记忆标本和视觉美学。 胜利(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马蒂斯艺术全集》,(法)马蒂斯著,王萍 夏颦译 金城出版社 引荐语:马蒂斯是承认和疏离经典绘画艺术的开山开山祖师,他的野兽派推翻了经典,引发了毕加索、杜尚、凡高、康定基基、安迪沃霍尔,一大堆疏离经典的画家!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成为墙上的偶像和经典。关注艺术史,能够让我们了解创新的理论途径和可能,一定与社会改造构成“紧配合”的间隙度量! 吴吕明(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摄影通史》 [英]朱丽叶·哈金 主编 孙怡冰 / 孙宇龙译 北京分离出版公司 引荐语:所谓温故而知新。摄影人都应该多去阅读世界摄影史、世界艺术史,知道摄影艺术的展开脉络,才干在借古鉴今、融合中西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审美才干和艺术涵养,从而避免相同,创新而出,建树起自己的摄影容颜。世界摄影史的书籍原本就不太多,难得的是这本书全面梳理了近200年摄影展开史,分离不同时期的经典作品,以900余张的高清图像,对摄影艺术的展开与演化做了独有见解的论述剖析,其中不少评述观念都比过往的书籍引见显现出更多新意,更新了我对世界摄影及其展开的理论认知,让我在阅读中取得不少启示与灵感。 《摄影美学》[法] 弗朗索瓦·苏拉热著 陈庆 / 张慧译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引荐语:《摄影美学》是法国学者弗朗索瓦·苏拉热的经典之作,1998年法国首版,在广州美术学院和众多学者的推进下,2021年出版中文版。苏拉热把“摄影美学”树立在跨学科的背景之下,融入了哲学、艺术史、肉体剖析学、文学、言语学、摄影史、电影史之中的新观念,盘绕“摄影与理想是什么关系?摄影作品的特性是什么?为什么摄影艺术处于当代艺术的中心,以至自身是当代艺术的中心?”三个主要问题,讨论摄影在当代艺术中的位置。许多观念和观念很有新颖感和力度感,对更深化了解西方当代摄影美学,开辟视野,提供了新视点和新依据。 邓全科(委员) 《作为当代艺术的照片》(第三版) [英]夏洛蒂·柯顿著 浙江摄影出版社 引荐语:摄影曾经用了近100年证明自己是艺术,今天,我们不只在接纳、获取和传播影像,同时也标记、阅读和编辑影像,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分都愈加关注视觉、愈加知晓摄影言语。摄影将我们的生命体验笼统化,优秀的摄影师们不满足于摄影只是视觉上的表白,开端用摄影作为工具来表白自己的态度,来做为内心世界的外放,走向艺术范畴。在这本书中,近250位当代艺术摄影师用图片回想了昔日摄影的物质和材质,并持续拓展当代艺术的摄影语汇。向我们展示了内容真实、方向明晰的创作和思索方式,以及摄影创作不时变更的价值和意义。 《摄影:从文献到当代艺术》 (法)安德烈·胡耶著 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 引荐语:摄影不是天生的文献.而仅仅是被赋予了随客观条件而变更的文献价值。降下了适用的重负,摄影变得既远又近,既能够是虚拟,又能够是见证。摄影的应用更为自由和全面,摄影越来越明晰地显现出其多义性,从文献走向当代艺术。 关星(委员)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尤瓦尔·赫拉利著 中信出版集团 引荐语:去年疫情期间阅读的书目之一。原想作为轻松阅读的读物,但读下来发现固然不是一本关于摄影的著作,但又处处充溢刺点,引发笔者对摄影的思索。本书的目的是“为察看未来提供一种视觉”,在著作的第二部分“智人为世界赋予意义”中,作者提出“虚拟故事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和支柱”,以为“人类面对的是客观实体、内在客观体验和虚拟故事组成的三重理想”,而“文字催生强大的虚拟实体,不只描画理想,并有着重塑理想的能力”,“现代历史是科学与特定宗教(人文主义)达成协议的过程。”等观念。其实不只是文字,人类发明的各种媒介(包含摄影),其最终目的都是赋予世界以意义:从描画理想,到构建第三重理想,进而重塑理想。并且由于摄影产生的年代,又使摄影深化地参与到科学与人文主义达成协议的过程中。读这本书能够辅佐我们在历史的大视野下,审视摄影的作用和意义,为察看摄影的未来提供一种视觉。这也算是阅读本书的一个意外收获。 《美的滥用》阿瑟·C·丹托著 王春辰译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江苏人民出版社 引荐语:假如将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创作伎俩,那么“美”就是一个不能绕开,并且需求深化思索的问题。美是艺术品不可短少的组成部分吗?从现、当代的艺术理论看,答案显然是承认的。作者说“曾经一度,阅历应该是审美的,这是理所当然的。艺术品据信主要是为了给予那些思索它们的人以愉悦而发明出来的对象。这可能还会发作,但是它不再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所以,作者试图经过本书“解释美是如何地以及为什么不再是艺术家的中心关注点”。作者从美与艺术的哲学定义入手,讨论前卫艺术,讨论美的种种方面,进而通知我们:美的阅历对艺术而言能够是有选择的,对生活而言,却是必须的。阅读本书能够辅佐我们突破美学所设立的“美”的藩篱,以开放的态度看待美、思索美,既不受“美”的约束,也不谈“美”色变;既能够追求视觉的理性愉悦,也能够追求知性的观念表白。 杨莉莉(委员) 《使女的故事》 (加)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著 陈小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引荐语:这是一部描画未来世界的虚拟的小说,写于1985年,作者宣称小说中发作的每一件事,都是在我们这个理想世界里不同的国度和地域发作过的。但是,一些事例阐明,和1985年的时期相比,当下时期不只需进步和展开,有时仍会呈现文化倒退。好比小说里女性被遏止受教育,而在理想世界中,伊朗刚刚宣布该国度的女性被遏止受教育!作者从女性视角动身,描画了一个宗教极权的未来荒唐社会,不只把女性物化为生育机器和劳开工具,国度还把一切人按等级分门别类,除了少数强权人士,社会绝大多数人,包含男性公民,都在被规训和压榨,运用严厉的惩罚制度维持基本的社会次序。这本书阅读的意义在于,从女性的角度来看,假如遭遇到同样的处境,我们该如何面对? 《成为波伏娃》,[英]凯特·柯克帕特里克 刘海平译 中信出版集团 引荐语:《成为波伏娃》是牛津大学的波伏瓦和萨特研讨专家依据近几年新曝光的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哲学家、第二波女性主义运动主导者西蒙娜·德·波伏瓦的信件、早期日记等资料撰写的最新传记,这本传记把波伏瓦的哲学思索和个人生活阅历分离起来撰写,把她从萨特的阴影中拉出来站在属于自己的聚光灯下。关于女性读者来说,这本书能够了解这位著名女性是如何渡过她的青年、中年和老年生活的,她对人生、生命和情感的体验是如何演化的。波伏娃在她生命中的各个阶段,固然有情感纠葛、病痛、战乱、作品和名望遭受贬斥等波折,但生活方式上不时以读书、工作、旅游贯串生命的。波伏娃学术消费勤奋,事必躬亲参与女性主义运动,对身边亲友肉体陪伴和物质支持,她具有丰润的人生体验,是女性学问分子的模范。 时双凤(委员) 《摄影理论历史脉络与案例剖析》 (修订版) [比利时]希尔达·凡·吉尔德 [荷兰]海伦·维斯特杰斯特 著 毛卫东 译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引荐语:作为一种艺术媒介,摄影固然降生仅仅180多年,但其复杂性和多样性却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此书恰恰从历史脉络的角度,经过与绘画、电影、空间艺术等媒介比较的战略和当代艺术的摄影理论当选取案例剖析的措施,对摄影术降生以来的摄影理论和摄影观念,中止严谨而细致的梳理,提示出摄影复杂而多样的诱人特性。它是有广度的,因其将当下有关摄影的争论,放在历史背景或历史视野之下,来调查当今有关摄影的理论深思的理论基础;它又是惹人深思的,其选择评述当代摄影作品的规范,并不是依据作品或是摄影师的权威位置,而是它们在处置摄影理论方面的那种富有应战性的方式。 《致用与娱情:大清盛世的世俗绘画》 (美)高居翰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 引荐语:一个酷爱并潜心研讨中国绘画的外国学者的收官之作。惊叹,原来在传统的、主流的文人山水画的遮盖下,我们还有如此鲜活的、充盈着烟火气的“世俗绘画”;疑惑,它们原来在哪里?为何不时被弃鄙尘封于历史的某个角落?为何他们融入西洋技法、发明了新的绘画程式却未能进入中国艺术主流?深思,到底谁定义了中国的绘画艺术主流?这些包含着时期信息与文化张力的世俗绘画的呈现会突破文人山水画主导的中国绘画史叙事吗? 吴玩清(委员) 《今日摄影》[英]马克·德登著 栾志超 范静雯 周仰 罗晨译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引荐语:包罗影像万象,可读性强,算是一本关于当代影像艺术的百科式全书。是目前引见当代影像艺术最全面丰厚的一本图书,关于以摄影作为媒介的各种可能性以及凭藉的各种观念的种种尝试,并详尽搜集了对应的艺术家和作品。引见影像艺术家一个个艺术创作背地的故事,真是匠心独具,帮那我们对其中每位艺术家的作品的解读和了解。书中从1960年以来收入了160多位艺术家,置信摄影有心人都能从其中的某些艺术家的创作观念、方式得到称心的启示。 《现代艺术史》[美]H.H.阿纳森 [美]伊丽莎白·C.曼斯菲尔德著 钱志坚译 湖南美术出版社 引荐语:书中脉络性引见了现代艺术到后现代艺术到当代艺术。可喜的是,无论是关于流派流转,还是主义改换,作者一直关注摄影在其中的参予与作用。摄影的展开离不开艺术的展开,当然艺术大家庭的展开也需求摄影背负的重量。摄影是艺术家族中的一员,能够从其它成员中得到自创,也可给其它成员以启示。读摄影史重要,而读艺术史更重要。摄影人应投身于艺术海洋中,去倾听艺术的潮夕,这样才干做到人常新,艺术常新。 吴俊纬(委员) 《探求摄影之旅》,江融著 (法)罗伯特·普雷基主编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引荐语:作者为资深摄影人,与罗伯特·普雷基三年多精诚协作。收录29位具有国际名望著名摄影人的访谈录,书中20多万文字,近400张未经裁切的精彩图片。折射出艺术所涉的政治、社会、文化、环境诸多问题的关怀与思索。视野开阔共同、思想逻辑紧密、言语生动生动,对影像创作和理论研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移动的桃花源——东亚世界中的山水画》 石守谦著 三联书店出版 引荐语:作者自2007年开端中止“中研院”深耕计划(“移动的桃花源——第10世纪至16世纪山水画在东亚的展开”),本书是其五年的研讨成果。着力从文化史角度讨论画史作风与文化环境的关系,主张以东亚作为一整体,来对中、日、韩三国的山水画展开中止全盘察看,特别留意三区域间的互动现象。提出其存在的类型理念层次的若干问题,对超越现世之理想世界的想象到细致模范人物、景观之形象、物质方式存在的用器用物等中止剖析。 《耽玄与尘居》 程乐松著 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 引荐语:本书以唐宋时期的道教信仰为主题,分别从隋唐时期的道教信仰思想与唐宋时期的律法及信仰关联两个视角展开专题研讨,展示了一体两面的信仰史框架。以经典解读和观念诠释为基本进路的思想史研讨,与盘绕信仰与社会生活的互动展开的社会史研讨能够被视作宗教历史研讨的两个支点。将两个专题性研讨并置起来,旨在阐明,关于道教信仰而言,耽玄与尘居都是不可或缺的,在耽玄之思和尘居之境中了解道教信仰的内外之别。 何挺(委员) 《肯特》,(美)洛克威尔·肯特著 汪家明 冷冰川编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 引荐语:《肯特》这本书设计精巧,外柔内刚,蓝黑色的封面设计,设计师精确地定位了肯特的冷静的人设。全书自始至终分别从:创作、装饰、插图、藏书票、油画(印黑白),等五个部分呈现了肯特终身的艺术创作。肯特的版画作品尤为值得深读,他的作品大多以人物为主体,以漂亮、完好的人物外型,表示人的崇高与威严感,讴歌人的英雄主义感情,赞誉人的发明力,他画面上的人物都带有理想化的颜色。《肯特》让我们能够找到不着挂碍的生灵乡愁、人心游弋流变的种种盲目单纯又陶醉的隐喻……一切内心的需求、情爱和险要,都是为了明白和清算。稍纵即逝, 又生生长流。 《乡村与木刻》,刘庆元 左靖著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引荐语:一本跨媒体的艺术丛书。是两位作者在长达十年如影相随展开乡建工作的一个见证与延伸。翻阅全书,书的矛头气质扑面而来,如健硕的男子。文字与图像的排版相得益彰,心旷神怡。刘庆元的版画视觉言语,一向尖锐精炼、黑白鲜明、独树一帜。他长期扎根于田野,敏锐掌握时期的命脉,在深谙传统木刻的精髓上,经过一系列跨时间跨学科的工作措施,分离当代设计与艺术的呈现、与及在地民艺复兴及乡土文化保育、资料研发与影像记载等范畴去中止大胆尝试。木刻这样一种原本具有复制与传播特性的传统视觉媒介,在乡土中取得了新的生命,突破了艺术自闭的言语结构,创建了木刻文本的多重可写性。这本书至于案头,屡屡读回都有新的力气和收获。 张楚翔(委员) 《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8卷本) 作者: 沈志华 / 杨奎松 东方出版中心 引荐语:此书以美国最中心情报机构:中央情报局为主。它搜集大量的资料与秘密情报,系统地展示了:1948-1976年中国的内政外交政策与指导文件。其中包含中苏关系、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重磅主题,最大水平为读者恢复了完好、客观、公正、有深度的中国1948-1976。这些资料、音讯与情报曾经是美国的最高国度秘密,直到2004年才逐步地开端解封、解密。读者能够用“局外人”的眼光,凭着自己的聪慧取得可资自创的判别,对他者的推理与规划,他者的视野、他者的剖析与决策力,中止思索。 《影子》 张天福著 中国视觉艺术出版社 引荐语:多少人生在故乡,心却不在故乡,寻觅“共同的肉体家园”是每个艺术家和评论家的共同宿命。在一个不属于自己的文化系统中,做一种记载作品,我们是更看重自己文化系统的情感价值,还是在他乡的文化梦境的持续?是试图恢复一段历史的记忆、一段幸福与不幸的阅历;还是幻想着一种万物来源般的神秘肉体家园?“远方”有代价吗?摄影能否对救赎这个世界或对救赎个人提出某种可能或计划?以上问题,张天福在他的摄影集《影子》里给出了一些思索与回答。 陈励(委员) 《当代摄影的多元突破》 林路 唐卫著 浙江摄影出版社 引荐语:在本书中,作者从七个大的方面对当代摄影作了较为全面深化的论述——从历史话语的“窜改到观念的“挪用”、后纪实摄影的真相和私摄影的密切接触、物的观照静思和无动于衷的冷面注视、从具象写实渐进到笼统的“猖獗”实验、从身体审视的变异到自我身份的重新定位、新媒体的介入以及摄影媒介的边沿化、当代摄影在中国的境遇和展开空间等。并经过图片案例中止了入木三分的阐释,既有纵向的影像历史脉络沿承,也有横向的摄影话题逐一讨论,使我们对当代摄影以及多元突破有一个崭新的认识,对我们的摄影理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代摄影中的影像构建》,(美)安妮·莱顿·马索尼//马尼·欣德曼 著 杨婧责编,刘冰心 范筱苑 译 中国工信出版集团 人民邮电出版社 引荐语:在本书中,作者选择从1990年以来的艺术家作为研讨当代摄影中影像构建展开进程的对象,旨在让人们能够以一种新的、引人注目的方式关注摄影这门学科。为理处置“构建式摄影”背地含义的复杂性,作者分六个章节中止了论述。分别是:“构建影像,构建空间”、“构建地点”、“中央感:艺术家改动环境”、“图式化:制造系统”、“无相机摄影:摄影的保真和失真”“为相机而表演:后现代主义、反现代主义和行为摄影”。为了论述构建的概念,作者整理汇编了各种实验和活动的照片及意义,他们质询照片与自己的足迹、与艺术和世界上虚无缥缈的历史之间的关系。在一个影像同时被构建、观看和调解的影像环境中,运用摄影这种媒介有什么意义?这种意义如何改动并辅佐我们构建地点、网络文化、事实、身份、艺术史和我们自身?如此普遍而又复杂的问题随同着一连串的动身点,读者能够从特定的角度动身,去了解构建和摄影的历史及意义。 《寻路中国》, (美)彼得·海斯勒著 李雪顺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引荐语:从2001年到2010 年的十年时间,美国作家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先后写作了三本关于中国的著作,分别是《江城》、《甲骨文》、《寻路中国》。这三本书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描写了中国社会的人文、历史与经济,构成了作者的“中国三部曲”,《寻路中国》主要努力于反映中国经济展开的基本脉络。它讨论经济,追踪展开的源头,探求个人对改造的应对。它研讨中国的中心议题,但并不经过解读著名的政治或文化人物来完成这个目的,也不做宏观的大而无当的剖析,它是经过叙说普通中国人的阅历来展示中国改造的实质。这些书中的普通中国人,我们既熟习又陌生,他们的一个又一个故事,构成了中国变革开放其中一段时期的历史画卷,让我们对变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发作的重要变更有一个更深化的了解。 欧阳泉江(委员) 《符号:言语与艺术》,俞建章 叶舒宪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引荐语:本书是从符号学理论视角解说艺术来源的第一部专著。书中探求言语文字符号与非言语符号在史前期的孕育发作,描画原始艺术生成背地的神话思想规则,提示艺术来源的过程和规则,该书浅显易懂,关于鉴赏艺术作品,艺术创作提供另一个思想角度。 《从“观看”到“观念”:摄影,最终是处置自己的问题》李楠著 浙江摄影出版社 引荐语:我特别喜欢这本书的编排结构:“自己”、“问题”、“处置”、“我见”,每一个摄影者都需求解剖自我、反省自我、认识自我,在对问题的跟随中拿起相机,重新去发现世界、观看世界、认识世界。正如书名,关于“摄影是什么”这一实质问题,本书提供了回答的思绪,在当前复杂、多元的艺术生态中为读者提供了思索的方向。 《杜塞尔多夫摄影学派》[德] 斯特凡·格罗内尔,王适然、李鑫译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引荐语:继包豪斯运动以来,杜塞尔多夫摄影学派是仅有的一个誉满全球的艺术现象。本书是首本以百科全书式的角度引见杜塞尔多夫摄影学派的专著,并选择了其中重要艺术家的代表作品,该书给予读者很好的阅读和观赏体验。 孟祥斌(委员) 《表征的重负:论摄影与历史》 (美)约翰·塔格 著,周韵 译 重庆大学出版社 引荐语:作为一本摄影史研讨的必读书籍,《表征的重负:论摄影与历史》一书从现代摄影产业展开论述,经过追溯照片证据被应用于英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一段历史,提示了这段历史中构成照片证据价值的权益关系,并对照片的真实性、证据价值、意义和理想效果等议题给出了一些明白的回应。 《现代艺术150年:一个未完成的故事》(英)威尔·贡培兹 著, 王烁、王同乐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引荐语:一本极具可读性且富有信息量的浅显艺术史。该书回想了现代艺术150多年间对传统艺术的推翻与叛变,并用诙谐生动的言语讲述了艺术家如何经过一次次的艺术运动对“何为艺术”中止重新定义,有助于读者了解艺术为何不再必须与美有关,而更多的关乎理念。 胡克嘉(委员) 《艺术通史》(英)史蒂芬法辛著 杨凌峰译 北京分离出版有限公司 引荐语:摄影家作为视觉艺术的创作者,应该阅读、了解世界艺术史的展开演化和经典作品及艺术家的创作阅历,吸收自创各类艺术的精髓,融入自我的影像言语。这是一本以全球视角展示出不同时期与地域,不同社会和文化中艺术多样的书。书中包含不同品类的艺术经典作品,同时聚焦于个体作品的深化剖析,对不同时期巨匠杰作的丰厚内涵中止了深化论述;也有对当代艺术展开动态及艺术家关于社会变更的思索和探求。 《直到长出青苔》、《艺术的来源》、《现象》杉本博司著 北京日报出版社 引荐语:被称为摄影界哲学家的杉本博司的这几本摄影随笔值得一读。《艺术的来源》论述了"意象因言语而触发,突破混沌的认识而成为艺术。是杉本博司借文字之口,对自我创作的回溯与追问。他从科学、建筑、历史、宗教等层面,展开对人类认识来源的讨论,对人类肉体史的追问,勾勒出的人类肉体史容颜。杉本博司以文字记载触发摄影的意象,回溯自我创作的因缘际会,将思索与创作进程全然呈现于我们面前。《直到长出青苔》以生命、时间、历史为中心,书写对文化兴衰的解读与想象。借摄影之眼,窥见这世间的刹那与永世。《现象》是杉本博司借摄影之名,书写时间与艺术的灵光。显影于纸间的观念之光,介于施魅与去魅间的摄影物语。 黎永红(委员) 《看照片看什么—摄影批判措施》 (美)特里·巴雷特 著, 何积惠 译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引荐语:本书是关于如何阅读和中止摄影批判的著作,是一本经典的美国摄影批判措施教材。全书依照描画、阐释、评价和理论化这些主要批判活动加以组织,共八个篇章,并盘绕下列主要问题展开:我看到什么?它意味着什么?它精彩吗?它是艺术吗?经过以著名影像作品为范例,讨论上述主要问题来解读摄影批判,教会读者观赏影像作品,写作专业影像批判。最新第5版,增加了多幅彩图和学生的课堂作业、写作范例,内容愈加完好翔实,无论是学习摄影批判措施,还是用作教员教学参考,都大有裨益。 内容来源 | 广东摄影学术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www.cpanet.org.cn 作为中国摄影家协会的官方网站,权威发布协会信息,传播分享精彩图文,效劳会员,惠及影友是我们的义务。 新浪微博:@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义务编辑:少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