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这样滴 编辑|史这样滴 前言 1332年,苏格兰的爱德华·巴里奥在爱德华三世的暗中支持下,从五岁的大卫二世手中攫取了苏格兰王位,这标记着第二次苏格兰独立战争的开端。 1333年7月19日,哈利顿山战役爆发,阿奇博尔德·道格拉斯爵士带领一支军队攻击了英国国王带领的一支英格兰军队,并重创了英格兰的军队,他们乘胜追击,势要把丧失的威严找回! 英国此次的失败,对苏格兰独立战争有着什么影响?在这里,我将为大家解说哈利顿山战役。 背景 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的第一次兰独立战争开端于1296年3月,当时英格兰的爱德华一世突袭并洗劫了苏格兰边疆城镇贝里克,作为入侵苏格兰的前奏。 在随后30年的战争之后,14岁的新冠国王爱德华三世(1327-1377年在位)差点在斯坦霍普公园的英国灾难中被俘。这使得他的摄政者,法兰西和罗杰·莫蒂默的伊莎贝拉,坐到了谈判桌前。 罗伯特·布鲁斯死于1329年,他的继承人是5岁的大卫二世(1329-1371年在位)。1331年,在爱德华·巴里奥和布坎伯爵亨利·博蒙特的指导下,被剥夺继承权的苏格兰贵族汇集在约克郡,密谋入侵苏格兰。 事实并非如此,由于爱德华乐于给他北方的邻居制造省事。他坚持贝利奥尔不能从英格兰经陆路入侵苏格兰,但却忽视了他的部队于1332年7月31日从约克郡港口驶往苏格兰。 苏格兰人认识到了这一状况,正在等候贝利奥尔。大卫二世的摄政王是一位阅历丰厚的老兵,马里伯爵托马斯·伦道夫。他为贝列尔和博蒙特做了准备,但在起航前十天就逝世了。 在法夫登陆五天后,贝列尔的2000人左右的英格兰军队与15000-40000人的苏格兰军队相遇,后者在苏格兰首都珀斯以南2英里的杜普林摩尔战役中被击溃。成千上万的苏格兰人死去,其中包含该王国的许多贵族。 简直立刻,贝列尔授予爱德华苏格兰庄园价值2000英镑,其中包含“贝里克镇、城堡和郡”。贝利奥尔在苏格兰的支持是有限的,他不时遭到军事应战。例如,10月7日,大卫的支持者夺回珀斯,并摧毁其城墙。 12月16日,在加冕后不到三个月,巴利奥尔在安南战役中遭到大卫二世支持者的伏击。他衣衫不整地骑马逃到了英国。他央求爱德华的辅佐。 爱德华丢弃了一切中立的伪装,招认贝列尔为苏格兰国王,并做好了战争准备。英国议会在约克召开会议,对局势中止了五天的争辩,但没有得出结论。 爱德华允许与教皇若望二十二世和法兰西国王菲利普六世(1328-1350年在位)讨论此事。可能是为了避免苏格兰人采取行动,英格兰开端公开备战,同时宣布是苏格兰准备入侵英格兰。 哈利登山战役 这次战役失败后,贝利奥尔被一场民众起义驱赶出苏格兰,爱德华三世以此为借口,于1333年入侵苏格兰。眼前的目的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边疆城镇特威德河畔贝里克,英国人于三月包抄了该镇。 一支庞大的苏格兰军队行进来挽救该镇。他们试图把英国人从贝里克引开,但失败了。到了7月中旬,知道贝里克行将投诚,并认识到他们比英格兰人强大得多,苏格兰人发起了进攻。他们没有胜利地占领阵地,然后向占领有利防御位置的英国人发起了进攻。 英格兰长弓手在接近时构成了苏格兰的严重伤亡,当苏格兰人与英格兰步兵接触时,战役很短暂。苏格兰军队解体了,苏格兰人乱逃了。英国士兵骑上马,追逐苏格兰人长达8英里,构成进一步的严重伤亡。 贝里克第二天就投诚了。在将苏格兰的大部分领土割让给爱德华三世并同意为均衡效忠后,贝列尔重登王位。贝利奥尔的对手不肯认输,他于1334年再次被废黜,1335年恢复,1336年再次被废黜。 1337年,法国和英国之间爆发了百年战争,这使得大卫二世稳定了他在苏格兰的位置。1346年,苏格兰人在内维尔十字战役中遭到决议性的打击,损失繁重,大卫被俘。 11年后才就释放大卫的条件达成分歧。其中包含英国-苏格兰休战协议,该协议持续了40年,标记着第二次苏格兰独立战争的终了。 序幕 爱德华选择的目的是贝里克:一个位于英格兰和苏格兰边疆的苏格兰城镇,横跨两个方向的主要入侵和贸易道路。依据一部当代编年史,伯威克“人口如此之多,贸易如此之多,它能够被公正地称为另一个亚历山大,其财富是海洋和水域的墙壁”。 它是苏格兰最胜利的贸易城镇,经过它的羊毛关税是苏格兰王室最大的收入来源。中世纪时,它是苏格兰通往英格兰东部进军的门户。爱德华希望失去它的可能性会把苏格兰人拖入一场他预料会赢的定位战。 在两国之间长达几个世纪的战争中,战争很少发作,由于苏格兰人更喜欢游击战术和边疆突袭英格兰。贝里克是为数未几的可能把苏格兰人带上战场的目的之一,用历史学家克利福德·罗杰斯的话说,“放弃它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苏格兰人在为贝里克岛的防御做准备时,搜集了武器和补给。城墙绵亘2英里,高达40英寸厚,22英尺高。他们被高达60英尺的塔楼维护着。 贝里克城堡在城镇的西面,被一条开阔的护城河隔开,使城镇和城堡成为独立的据点。贝里克防卫紧密,贮藏了充足的给养和物资,估量能够抵挡长时间的围困。 被围困的贝里克 1333年3月10日,贝利奥尔带领被剥夺继承权的苏格兰贵族和一些英格兰巨头越过边疆。他穿过罗克斯堡,一路上烧杀抢掠。他在三月下旬抵达贝里克,从陆路切断了它。爱德华的海军曾经在海上隔离了它。听说,贝列尔和随行的贵族们发誓在贝里克城沦陷之前不会撤离。 爱德华在贝里克以南15英里的班堡城堡分开菲利帕女王后,于5月9日带领英格兰主力部队抵达贝里克。贝列尔在贝里克郡曾经呆了六个星期,并且将该镇紧密包抄。壕沟被挖,向该镇供水的四条公开管道被切断,与内地的一切联络被阻断。 到了月底,这支部队又增加了贵族随从,在纽卡斯尔汇合,英国舰队在泰恩河集结。随同军队的是制造攻城器械的工匠。爱德华曾经布置分离军队经过特威茅斯的小港口中止海上补给。 有很大一部分人骑着马,但简直一切的人在估量要打仗时都会下马。苏格兰人对坎伯兰发起了小范围攻击,收效甚微。道格拉斯集结了越来越多的部队,而不是运用他曾经具有的兵力来试图把英国人从贝里克岛引开。 人们以为,盼望从英国人运用的两个大型均衡重投石机的猛扑的火中喘息是招致该镇的总督亚历山大·塞顿爵士向爱德华央求短暂休战的一个重要要素。 这一请求得到了批准,但有一个条件,即假如在7月11日之前不解除职务,他必须投诚。西顿的儿子托马斯和其他11个人将成为协议的人质。 救援力气 道格拉斯往常面临着一个选择,要么放弃贝里克,投靠英国人,要么冒险去救援英国人。现代历史学家拉纳尔德·尼科尔森以为“假如要解救贝里克,苏格兰卫报立刻采取行动是不可避免的”。道格拉斯破费大量时间集结的军队往常不得不开赴战场。 7月11日,也就是西顿休战的最后一天,道格拉斯进入了英格兰。他向东推进到特威茅斯,在英国军队的注视下摧毁了它。爱德华没有动。7月12日下午,威廉·基思爵士与亚历山大·格雷爵士和威廉·普伦德格斯特爵士带领一支大约200人的苏格兰骑兵部队向贝里克进发。 他们艰难地穿过特威德河上的一座桥的废墟,来到北岸,进入了小镇。道格拉斯以为这个城镇松了一口吻。7月13日,他给爱德华发去信息,请求他分开,并要挟说假如他不分开,苏格兰军队将摧毁英格兰。爱德华没有理睬他们。 辩护者以为,依据休战协议,基思的200名骑兵构成了一种缓解,因而他们不用投诚。爱德华宣称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必须直接从苏格兰——实践上是从苏格兰的方向——得到增援,而基思、格雷和普伦德格斯特是从英格兰的方向接近贝里克的。 爱德华裁定休战协议被违背了——该镇既没有投诚也没有被解除武装。一个绞刑架在城墙前搭建起来,作为最高级别的人质,托马斯·西顿在父母的注视下被绞死。 爱德华发布命令,每天镇上的人不投诚,就要绞死另外两个人质。基思从西顿手中接纳了该镇的指挥权,并于7月15日达成了新的休战协议,承诺假如在7月19日日落前没有突围,就投诚。 休战协议包含两份契约,一份是爱德华和贝里克镇之间的契约,另一份是爱德华和帕特里克·邓巴之间的契约。它界定了救济会被以为曾经发作或不会被以为曾经发作的状况。投诚的条件不是无条件的。 该镇将被出借给英国的土地和法律,但居民被允许分开,他们的货物和动产,在爱德华的保险行为下。驻军的一切成员也将取得自由通行。救援被定义为三个事情之一:200名苏格兰士兵杀入贝里克。 苏格兰军队强行穿过特威德河的特定河段,或者在苏格兰土地上的公开战役中击败英格兰军队。卫戍部队也被允许出动,辅佐苏格兰主力部队的任何救援行动。 在缔结新条约时,基思被允许立刻分开贝里克,前往《苏格兰卫报》碰巧所在的任何中央,向他通报条约的条款,并保险返回贝里克。此时道格拉斯曾经向南进军到班堡,爱德华的王后菲利帕仍住在那里,并包抄了它。 他们摧毁了乡村,但爱德华也忽视了这一点。他将英国军队部署在哈利登山上,这是一个大约600英尺的小山丘,在贝里克西北2英里处,能够很好地看到城镇和左近地域。 从这个有利位置,他控制了契约中规则的粗花呢的交叉路口,并且能够攻击任何试图进入贝里克的士兵的侧翼。一个当代账户估量英国军队的范围为10,000人,固然罗杰斯以为开小差和效劳期限的到期会减少到明显更少,而且有可能英国人在数量上是二比一。 爱德华派遣了700名全部武装的士兵和数目不详的弓箭手和步兵去防备贝里克卫戍部队的突袭。收到基思的音讯,道格拉斯感到他独一的选择就是与英国人交兵。 战役 7月18日,苏格兰军队越过特威德河,抵达了距离贝里克15英里的邓斯镇。第二天,它从西北方向接近哈利登山。这种做法把英格兰置于苏格兰军队和花呢之间。英国的失败可能会是一场灾难。苏格兰人在左近的一座小山上停下来,排成防御队形。 他们估量英国人会来找他们,但是爱德华把他的军队部署成步兵,他的士兵和长矛手分红三个师,这就是所谓的“战役”,排成一个弧形。军队中的许多长弓手被平均地部署在两侧。由于双方都在寻求防御态势的优势,僵局随之呈现。 一位同时期的编年史作家称爱德华为自己将苏格兰人卷入一场公开的战役而“切肤之痛”。他的军队的士气状况不太肯定:他们寡不敌众,而且没有现成的退路。一位编年史作者称他们“英勇无畏”,另一位则称他们“十分沮丧”。 苏格兰人士气昂扬:他们有更大的力气,一切的国度指导人都在场,并鼓舞他们行进。道格拉斯发表了一篇振奋人心的讲话,并下令不得俘虏任何人。苏格兰人向英格兰人应战,要他们派出一名冠军参与单人战役。 诺福克的罗伯特·本黑尔在两军之间与一位名叫特恩布尔的苏格兰冠军和他的大狗格斗,并杀死了两人。依旧没有军队移动。一个当代的说法宣称苏格兰人在等候斜纹软呢的高潮,以尽量减少苏格兰胜利后英格兰人逃窜的可能性。 苏格兰人接受着进攻并击败英格兰人以阻止贝里克城沦陷的压力,而英格兰人知道,假如不发作战役,贝里克城将不得不在第二天向他们投诚。现代历史学家分歧以为,苏格兰人明智的做法是撤离,等候更好的战役机遇。 但是,乔纳森·萨普廷指出,这将保障伯威克的损失。罗杰斯指出,即便在这种状况下,苏格兰人仍发起进攻,“这似乎令人吃惊”。凯利·德弗里斯写道,“苏格兰人...不想打”但“被迫回应”。刚过中午,道格拉斯下令发起了一次进攻。 苏格兰的进攻 为了与英格兰人交兵,苏格兰人必须向山下行进,穿过一大片沼泽地,然后爬上哈利登山的北坡。苏格兰人在号角、鼓声、风笛和战争呼吁声中行进。据报道,他们“像蝗虫一样掩盖空中”。 前一年的杜普林摩尔之战显现了苏格兰人在英格兰长弓面前是多么的脆弱,所以他们在坚持队形的同时尽可能快地穿过沼泽地,爬上哈利登山的北坡,以尽量减少裸露在英格兰箭火下的时间。 苏格兰人遭受了许多英格兰弓箭手的伤亡,山的下游散落着死者和伤者。一部当代编年史记载,成千上万的苏格兰人在这一阶段的战役中阵亡。幸存者继续向上,走向等候的英国人。 他们在发起攻击前也很累,在之前的48小时里,他们行进了60英里,并在接近时遭受了严重伤亡。当苏格兰步兵与英格兰师交兵时,英格兰弓箭手继续从近距离向苏格兰人的侧翼开战。一位编年史作者指出“英国弓箭手摧毁和伤害了他们...他们很快堕入紊乱。” 近距离战役的时间很短。苏格兰人发起进攻后不久,贝利奥尔的师溃败了。简直同时,面对爱德华的席尔特龙也决裂了。 依据一部英国编年史,第三艘席尔特龙号的任务是杀出一条血路,从而阻止它投诚,它“像狮子一样凶猛”地战役着。超越500名苏格兰人在这场战役中丧生,其中包含两位史基龙的贵族指挥官。 苏格兰溃败 随着三个苏格兰中队中的两个逃窜,来自贝利奥尔和爱德华师的英国士兵骑上他们的马,不时拖在后面,追逐。苏格兰营地的跟随者们从他们在山上的位置能够看到发作了什么,并骑上留在那里的苏格兰马逃走了。 这迫使苏格兰士兵要么试图步行解脱骑在马上的英格兰人,要么结成小团体,试图击退英格兰骑士。在这两种状况下,他们很容易被骑下来。俘虏很少。大多数投诚的苏格兰人在爱德华的命令下被杀,一些人在逃入大海时被淹死。 在这次追击中的某个时分,第三苏格兰舰队解体了,参与了溃败的行列。苏格兰人被追了8英里,伤亡十分繁重。第二天早上,也就是7月20日,大约一百名违犯爱德华命令而被俘的苏格兰人被斩首。这是贝里克休战期满的日期,城镇和城堡依据契约条款投诚。 英国编年史记载苏格兰死亡人数在35000到60000之间。苏格兰编年史称10000人死亡。[67]在战役中在场的9名最资深的苏格兰人中,有6人被杀,包含道格拉斯。一份苏格兰的讲演称,在战役开端前,203名士兵被封为骑士,只需5人幸存。 给出的许多数字显然被大大夸大了,罗杰斯以为苏格兰死亡总数可能约为2900人。英国伤亡人数在一些编年史报道为14,而其他人给出一个更低的数字。 结果 英国人以为这场战役终了了与苏格兰的战争,爱德华前往南方,贝利奥尔和他的盟友疾速停息了苏格兰的剩余抵御。 他们继续北上,并于1333年10月在苏格兰首都珀斯召开了议会,在那里,贝列尔将土地出借给前一年辅佐他登上王位的“被剥夺继承权”的贵族。 这样,他剥夺了新一代苏格兰贵族的土地,从而确保了抵触的继续。贝利奥尔至少名义上控制了苏格兰的大部分地域,一度只需四个防御工事留在大卫二世的游击队手中。 1336年,贝利奥尔再次被废黜,爱德华再次在苏格兰四处奔忙。1337年,与法国的百年战争爆发,英国的努力集中在这条阵线上,这使得年轻的大卫王稳定了他在苏格兰的位置。 结语 1346年,爱德华带领一支英国军队穿越法国北部,赢得了克雷西战役并包抄了加莱。在法国国王的鼓舞下,苏格兰人确信只需少数英格兰军队会留下来扞卫富有的英格兰北部城市,于是带领大军入侵英格兰。 苏格兰人在内维尔十字战役中遭到决议性的打击,损失繁重,他们的国王被俘虏。11年后,双刚才就释放大卫的条件达成分歧。他的赎金是100000马克的巨款,分十年在每年6月24日圣约翰洗者节支付。 在此期间,英国-苏格兰休战遏止任何苏格兰公民携带武器反对爱德华三世或他的任何人。这一休战持续了四十年,标记着第二次苏格兰独立战争的终了。 参考文献: 《争议之地:苏格兰与英格兰间的失落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