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冠感染,2023年1月8日起实施“乙类乙管”。不再隔离,不再判定密接,不再划定中上下风险区,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三年抗疫,此刻正式画下句点! 同时,多个官方也在报道 多地曾经 检测到奥密克戎BQ.1和XBB变异毒株。并且,病毒免疫逃逸的才干又增加了。这阐明了两点,一是原来的疫苗对人体的维护作用可能更弱了,二是感染过既往毒株的人,哪怕产生抗体,也可能会发作再次感染。 潮汕第一批“中招”的朋友们已陆续 升级成“阳康”,转阴“上线” 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 但是 从“阳过”→“阳康” 很多人担忧会不会“复阳”或“二次感染” 而已有不少小同伴分不清 什么是“复阳”? 什么是“二次感染”? 以为两者是一样的, 其实不然... 往常小编就来通知你 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 如何分辨“复阳”和“再感染” 小编在上网跟网友聊天时发现, 有个他人开端呈现“复阳”的状况。 ↓↓↓ 从网友的行动以及网上的例子能够看出,有些复阳是无病症,有些相较于第一次阳了中招病症要严重得多。风情君也了解了一下,再感染后,临床病症的轻重,一方面是病毒的致病力决议的,另一方面是感染者的个体差别决议的。 往常看来,还没到放松警惕的时分,而且新的毒株曾经在路上。国度进一步放开,我们将直面更多的不肯定性。但能够肯定的是,新冠擅长“回马枪”,在你放松警惕的时分或给予致命一击。 所以,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下面这些新冠并发症(摘自王耳朵先生),倡议大家都看看。 01 当心病毒性心肌炎 中山大学一位心脑血管医生发视频说,一个19岁的小伙子,感染新冠后一个星期,烧退了,咽痛改善了,但呈现胸闷气短的现象。去医院一查,心肌酶明显升高,是急性心肌炎。 假如这些病症是在感染后2、3周内呈现的,一定要警惕,心肌炎通常就发作在这段时间。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师陈启稚曾说,心肌炎可对各年龄段、不同性他人群发起“无差别攻击”,20~40岁青壮年比老人、儿童更易中招。长时间不适要及时就医,做个心电图和抽血检查,不要大意。 02 警惕缄默性缺氧 前段时间,樊登教员的父亲因新冠过世,他在朋友圈提到一个此前大家都没关注到的问题:缄默性缺氧。 什么叫缄默性缺氧?肺部细胞被新冠病毒侵袭,肺泡减少,呼吸时摄氧缺乏,血氧浓度降落。 正常人缺氧时会大口呼吸,有猛烈反响,但有的老年病人对缺氧反响很愚钝,以至完整觉得不到胸闷、呼吸艰难。 据樊登教员自述,他看父亲有点犯迷糊,便在家给父亲戴上血氧仪测了一下,自测血氧浓度为88%,送到医院时血氧曾经掉到了66%,CT显现老人肺部曾经大面积变白。名义没病症,家人也不容易察觉,实践老人曾经呼吸衰竭了,就叫“缄默性缺氧”。 上海中山医院呼吸科与危重医学科主任宋元林还提到一点,“缄默性缺氧”固然多发于老年人,但中青年也有可能得,好比长期伏案的工作者、孕妇和睡觉打鼾的人。 有条件的家庭,能够准备个指尖血氧仪,随时监测老人状况。假如买不到,一些运入手表也有监测血氧的功用。 03 千万别高强度运动和工作 前央视掌管人徐丛林发博吊唁一位朋友。他只需37岁,感染新冠转阴后一周,觉得身体小有恢复。平常爱运动的他,约朋友打羽毛球。以前一口吻能打3个小时,但那天打了一局就明显觉得膂力不支,肺部疼痛。当时叫了120,但还没到医院,人就没了。 所以,阳过之后1~2周内,最好是静养。特别往常还是冬季流感高发季, 更易被疾病缠身。想运动,一定要选择适度的、温和的。好好顾惜自己的身体,掌握好往常,才干具有未来。 04 新冠属于急性病,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有网友调侃:“既然感染新冠疼得像生孩子,恢复就得像坐月子。”这话真的不假,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曾公开说,奥密克戎毒株致病率固然有所削弱,但依然存在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这风险,在各个年龄段都会有表示。 另外需求留意的是 这3类人二次感染可能性大 ↓↓↓ 这三类人要留意 1、免疫功用低下的人群 好比老年人和3岁以下的婴幼儿。老年人的免疫功用有退化,感染康复之后,维护力维持的时间比较短;3岁以下的婴幼儿免疫功用还没有健全,康复之后取得的维护力时间可能也比较短。 2、免疫缺陷人群 好比艾滋病患者和免疫抑止剂运用者的维护力持续时间也比较短,随着时间延长,“二次感染”的风险比较大。 3、高风险岗位的人群 好比医护人员、公共交通运维人员等,他们平常和人接触比较多,传染的风险也比较高。 所以大家一定坚持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等防护措施。 所以大家平常防护还是要做好, 切勿由于“阳康”后就肆无忌惮。 在复阳时, 身体呈现发热等病症时, 要及时去发抢手诊治疗, 切勿硬扛! 而”阳康“了的朋友, 这些留意事项要看看! ↓↓↓ 图源:人民日报 小编提示: 病好后防风保暖休息 都是特别重要的! 最后, 还没阳的小同伴, 点个赞 让我看看有多少人挺进决赛! ............................................................................. 来源:普宁风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