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的。蛋白质结构鉴定在诺奖中画上了一个暂时的句号。我翻了一下关于蛋白质结构鉴定的化学奖1964年 D.Hodgkin 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复杂大分子和空间结构。1982年,D.A.Klug 晶体电子显微镜测定核酸-蛋白质复合体结构(病毒)2002年 John.B.Fenn /田中耕一 生物大分子质谱鉴定 Kurt Wuthrich 核磁共振技术测定蛋白质结构2017年 冷冻电镜技术。到此,蛋白质结构生物学的三个看门技术:X衍射,NMR , 电镜全部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为了凸显冷冻电镜的优势,说说X-ray和NMR的缺点X-ray的最大的问题在于很多蛋白难以结晶。特别是膜蛋白等难溶蛋白质。从理论上说,电镜解析蛋白不存在衍射中相位解析困难的问题,同时电子波长要小于X-ray,理论上应该具有更高的分辨率。NMR的最大弱点就在分辨率和灵敏度。分子量过大(30KDa以上)的蛋白基本无缘核磁共振。同时需要对样品进行同位素标记和复杂的脉冲序列设计。
1982年诺奖的晶体电子显微镜主要用于测量二维晶体结构,而冷冻电镜是一个单颗粒三维晶体重构技术。传统的电子显微镜是通过负染的方式,把重金属颗粒喷涂在生物样品表面。电子显微镜其实采集到的是重金属覆盖的轮廓。因此,样品内部信息无法获得,同时无法保证重金属对生物样品的支持度良好不发生坍缩。获奖者 Jacques Duboche 研究组提出并完善了冷冻电镜的方法。他们将样品固定在玻璃态的冰中,放置于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低温环境可以保证生物样品在电子显微镜筒内不失水,同时减少了电子辐射的影响。蛋白质被包裹在这种玻璃态的冰中宛如在水溶液一样保持本身的生理状态。
Joachim在1996年便提出了单颗粒三维重构技术。电镜三维重构技术在1968年就已经被Rosier提出。它的核心理论是中央截面定理和傅里叶变换。中心截面定理的通俗解释是:一个物体三维投影像的傅里叶变换等于该物体三维傅里叶变换中与该投影方向垂直的过原点的截面(中央截面)也就是说把一个三维的蛋白在冷冻电镜中采集到各个方向的投影图。进行二维傅里叶变换,在三维傅里叶空间重构,再进行逆傅里叶变换获得三维结构。
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采集一个三维蛋白各个方向的电子显微像,经过傅里叶变换可以得到投影图,也就是上面说的截面。只要这个采集到的截面足够多,你就可以通过三维逆傅里叶变换拼回一个立体的蛋白质结构。更复杂的程序包括了CTF估算与修正,颗粒筛选和颗粒图像匹配。这个作为一个学NMR的人就不懂了。至于为什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化学这个东西把和其他学科融合的太快乐。比如我自己,在一个物理研究所,做着生物医学分析,拿着化学学位。这很化学。如果有一个新技术可以解析蛋白质结构,我赌它还会获诺贝尔化学奖==
参考文献Dubochet J. Cryo-EM--the first thirty years.[J]. Journal of Microscopy, 2012, 245(3):221.Derosier D J, Klug A. RECONSTRUCTION OF 3 DIMENSIONAL STRUCTURES FROM ELECTRON MICROGRAPHS[J]. 1968.图片来源:Frank J. Single-particle imaging of macromolecules by cryo-electron microscopy.[J]. Annual Review of Biophysics & Biomolecular Structure, 2002, 31(1):303.
图片来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q8DO-4BnIY上面这个大分子,根据UCSF的Yifan教授解说,是一个芥末受体,它能识别芥末与洋葱中辛辣的味道,这也是身体感受疼痛机制中冰山的一角。科学家们几年前已经知道了这个蛋白质,但通过这项技术,我们这些吃瓜群众可以认识到它立体的形貌,这一发明绝对是具有指导意义的,今后我们依次可以制造出更好阻断疼痛药物。而多项观测技术结合的手段现在屡试不鲜,不久的将来可以预见,会有冷冻-断层摄像(Cryo-electron tomography)、原位时间分辨的冷冻-电镜、冷冻-扫描电子显微镜(Cryo-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技术等等。怎么样,酷不酷,帅不帅?额,我还是觉得老爷子更帅!
图片来自Battery Legend Goodenough Now Betting On Solid-State Batteries参考资料: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q8DO-4BnIY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JKkC0W-6QkRecent developments and applications of electron microscopy to heterogeneous catalysishttp://www.nature.com/nmat/journal/v8/n4/full/nmat2380.html?foxtrotcallback=trueCryo-electron microsco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