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念生 载于《戏剧报》1961年第9期 校对:张海程(知乎 @亲爱的熵 ) 校者补充的注释是斜体的。 古希腊剧场是露天的。观众席在斜坡上,形如展开的折扇。长条石凳上划定每位观众应占的地位。除前排外,所有的座位都没有背靠和手靠。前排是为祭司和显贵保留的座位。前排前面是一个圆场(旧称“歌舞场”),公元前五世纪及四世纪上半叶的歌队和演员都在这圆场上表演,舞台是公元前四世纪后半叶以后才兴起的。圆场旁边是“换装处建筑”(旧称“舞台建筑”),与观众席相对,与最高排的座位等高,这样才能把声音关住。现存的希腊剧场的“换装处建筑”均已坍塌,但声音效果依然很好。据吴雪同志说,他坐在厄庇道洛斯剧场观众席中部的座位上,能听见圆场上撕纸的声音。此中秘密还没有被现代建筑师揭穿。“换装处建筑”正面是柱廊,作为演出的背景,内部供演员换装之用。柱廊后面有一道或三道门。“换装处建筑”两旁是进出口。古雅典的酒神剧场位于卫城东南坡下,观众左方是乡下,右方是市场,从这方面可以望见海水,因此古雅典剧场里人物的上下场遵守一定的习惯,一个从乡下来的人物,应自观众左方上,一个从市场里(亦即城里)或海上来的人物,应自覌众右方上;一个到乡下去的人物,应自观众左方下,一个到市场里或海上去的人物,应自观众右方下。这个习惯有助于剧情的解释。在柏拉图的对话《会饮篇》中,苏格拉底说有三万人在雅典酒神剧场(指旧剧场)看了阿伽同的悲剧[1]。这个估计太夸大,尽管加上许多站票,也凑不起这个数字。过去认为现存的酒神剧场(指公元前四世纪中叶建筑的新剧场)可容一万七千人,但据近人考证,只能容一万四千人左右。厄庇道洛斯剧场(近年来希腊人每年在那里庆祝戏剧节)可容一万七千人(过去认为可容三万人),而希腊最大的墨伽罗波利斯剧场也只能容一万九千人,但一万九千已经是个使现代剧场建筑师头痛的数字。 古希腊剧场的布景很简单。剧景设在户外,通常是庙宇或宫殿的前院。圆场中设有酒神祭坛。内景大概由门内推出。过去许多人认为有一种展示内景的转台,随着后景壁向外转一百八十度,面向观众。据近人考证,并没有这种设备。甚至放在进出口两旁的、可以转动的三棱柱剧景也是后人想象之物。天神自“换装处建筑”的屋顶上或阳台上出现,或由起重机上下来,下界鬼神则由圆场中的地道进出。古雅典的一些剧作家往往请出神来解决布局上所遭遇的困难。古希腊剧场是酒神的圣地,杀人流血的场面一般由报信人或传报人传达,不在圆场上当众表演,古希腊人的审美观念不容许表演过于激烈的动作。 古雅典每年有三个戏剧节(戏剧节是宗教节的一个组成部分)。“勒奈亚节”于一二月之间榨葡萄的时候举行,这是雅典人自己的狂欢节,在这个节日里,喜剧比较重要。“酒神大节”在三四月之间开葡萄酒的时候举行,此时春光明媚,海上通航,有各城邦友人和外国人来看戏,在这个节日里,悲剧比较重要。“乡村酒神节”于十二月与一月之间收获葡萄的时候在各处农村举行,比较大的是雅典码头上的“乡村酒神节”,上演旧剧本。此外,萨拉米岛、厄琉西斯、厄庇道洛斯、特尔斐、奥林匹亚等处的宗教节和运动会上也上演戏剧。在“勒奈亚节”和“酒神大节”举行之前,有许多剧作家报名参加戏剧比赛。每个悲剧诗人交三出悲剧和一出“羊人剧”(“羊人剧”是一种轻松的笑剧;这四出剧如果属于同一题材,则称“四部曲”或“四联剧”),每个喜剧诗人交一出喜剧,由执政官批准三个悲剧诗人、三个或五个喜剧诗人参加比赛。执政官用拈阄法[2]分配给每个中选的诗人一个演员(即“主角”,其余两个演员由“主角”挑选)和一个歌队,并指定一个富有的公民担任歌队司理,这人负担歌队和“额外演员”的服装费以及歌队、“额外演员”和乐师的工资,并为歌队聘请一个教练员,这些费用有时高达五千希腊币(约合银二千两)。至于演员的服装费和工资,则由政府负担。 古希腊厄庇道洛斯剧场(图片来源:touch.travel.qunar.com) 在正式上演之前,在俄得翁小剧场(或称音乐场,在酒神剧场西边,可容五千人)举行演出介绍,所有的人员,包括诗人在内,都戴上花冠(演员此时不戴面具),出场来与观众首次见面。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曾在这样一个场合获悉他的对手欧里庇得斯的死耗,他便改穿黑袍,并叫全体人员免去花冠,观众看了纷纷落泪。 公元前五世纪,雅典十个氏族各自推选若干人为候选评判员,由执政官自每族的候选评判员中抽出一人,这十个人于演出前宣誓要公正评判,于演出完毕时投票评定,执政官由评判票中抽出五张来决定胜负。这是民主评定,舞弊者处死刑。评判员一般是公正的,但有时候也由于畏惧有势力的歌队司理而有所偏袒。评判如果不得当,观众可以向评判员提出质问。 奖赏分头奖、次奖和第三奖,得第三奖为失败。得奖的诗人和歌队司理进场加冠。初时悲剧诗人得到一头羊,喜剧诗人得到一袋无花果和一坛葡萄酒;后来均改为现金奖赏。但诗人可能反而受罚,悲剧诗人佛律尼科斯上演《米利都的陷落》,因为引起雅典人为爱奥尼亚的希腊城邦米利都被波斯人攻陷而流泪,曾被罚一千块希腊币。“酒神颂”的歌队司理得到一只三脚鼎,戏剧的歌队司理的奖品无文献可考。“主角”也得奖。 初时看戏不花钱,后来因为争座位,秩序不易维持,并且因为剧场需要一笔修理费,才卖戏票(铅版),票价为两个俄玻罗斯,约合银一钱四分(可供普通家庭一日的吃食)。戏票包给商人经营,他负责修理剧场,除去开销,略有赢余。自公元前五世纪末叶起,政府对穷苦公民发放戏剧津贴。 古希腊的戏剧节是全民性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一切事务停办,法院闭庭,大多数公民(雅典在奴隶制全盛时代只有两万多公民)以及妇女、儿童、奴隶都去看戏,甚至囚犯也可出狱来看戏。据说雅典妇女只能看悲剧,不能看喜剧,因为喜剧太不雅致。也有人认为她们可以看喜剧,因为不可能在“羊人剧”(“羊人剧”紧随悲剧演出,风格也不雅致)上演之前或在喜剧上演之前,叫妇女们全体退出剧场。 古希腊的观众对戏剧是很有热情的。他们去看戏时头戴花冠,身穿白色衣服,也有穿红色、褐色或黄色衣服的。观众携带垫子和食物进场,有些人甚至在夜里就去占座位。争座位、吵嘴、打架的事经常发生,忙煞了那些维持秩序的持棍人(警察);法律规定不得把别人挤走,惩罚是死刑。为报复私仇而进行人身攻击的人,也将遭受严厉的惩罚,斯忒西克勒斯曾在剧场里出手打他的仇人,以致被判死刑。五出剧(包括一出喜剧)连续上演,没有休息时间。戏不动人,大家就吃吃喝喝;名演员一出场,大家就把饮食收起来,聚精会神的观看。戏演到好处,观众叫好,鼓掌,要求重演,苏格拉底就曾要求重演欧里庇得斯的悲剧《俄瑞斯忒斯》头三行。遇到拙劣的表演,观众就叫倒好,或用脚跟踢脚后的石凳,用无花果和厄莱亚(一种似橄榄而非橄榄的果实)打击演员,甚至用石头打击他们,据说有一次几乎因此闹出人命案来。观众甚至要求更换节目,演下一出戏,埃斯喀涅斯(他后来成为名演说家)就是这样被轰下场的。欧里庇得斯的《达娜厄》(已失传,此剧写宙斯化为金雨引诱达娜厄的故事)中有一段赞美金钱的剧词,不受欢迎,这出悲剧的演出几乎因此中断。悲剧家只用剧词讨观众的欢心,喜剧家可以使他们的人物直接给观众开玩笑(例如阿里斯托芬的《云》中的逻辑甲指着一些观众,说他们是“风流汉”),或者向观众扔些水果。 古希腊的戏剧演出是为了娱乐,兼收教育功效。古希腊人把剧作家作为公民的教师看待,剧作家在剧中宣传他们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以教育公民。古希腊人的高度文化修养颇得力于戏剧演出。 古希腊悲剧的结构形式是很严密的。介绍剧情的一场叫作“开场”,此后是歌队的“进场歌”。歌队进场之后通常有三个场面,与三只合唱歌彼此交织起来。最后以“退场”结束,剧中人物及歌队随即退场。各场一般都有新的人物出场。整出悲剧是个有机整体,场与场之间、场与合唱歌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喜剧的结构形式比较自由。喜剧中有“插曲”,歌队长在“插曲”中代表诗人发表政治见解或个人牢骚,例如抱怨自己的戏在上次比赛中没有获得奖赏。戏剧中的对话也全部采用诗体,整出戏是一首抒情诗。 希腊戏剧起源于民间的酒神崇拜。忒斯庇斯首先把一个演员介绍到“酒神颂”的演出中。埃斯库罗斯首先采用第二个演员。戏剧有了两个演员,才能有正式的对话(以前只有歌队长和演员的问答),才能表现冲突和性格,所以增加第二个演员是个伟大的贡献,埃斯库罗斯因此被称为“悲剧之父”。索福克勒斯后来又增加第三个演员。古希腊戏剧的演出只限于三个演员(剧中同时说话的人物限于三个人),这三个演员可以轮流扮演几个人物。此外还可以雇用不说话或只说一两句话的“额外演员”。古希腊悲剧中的人物通常只六七人,喜剧中的人物多一些。 演员的音色要好,嗓子要响亮。女角色也由男演员扮演,而且不使用假嗓子。喜剧中不说话的美女,则由女奴隶扮演,不戴面具。演员分“主角”、“次角”与“第三角”。演员要受严格训练,演出的成败往往系于演员,特别是“主角”。演员稍有疏忽就会闹笑话。雅典名演员波罗斯念《俄瑞斯忒斯》第279行时,把galen’ hora(音声是galenora)分开(即在galen后面顿了一下),念成galen ora,观众听了大笑,因为原来的意思是“我看见了风平浪静”,经他这样一念,意思变成了“我看见了貂鼠”。演员头戴面具,罩着整个头,面具的嘴部可能起扩大声音的作用。悲剧面具眉毛向上绉,嘴向下垂,脸上绉纹作垂直线条;喜剧面具作开口笑,脸上绉纹作曲线线条。喜剧中的面具与被讽刺的人很相似。据说阿里斯托芬上演他的讽刺苏格拉底的喜剧《云》时,在场看戏的苏格拉底曾站起来让观众把他本人和剧中人物苏格拉底所戴的面具作一比较。在特殊情况下,喜剧演员可以不戴面具,据说阿里斯托芬上演《骑士》时,制造面具的人由于畏惧当权人物克勒翁,不敢为剧中被讽刺的人物克勒翁制造面具,阿里斯托芬只好用酒渣涂在自己脸上,亲自扮演克勒翁。古希腊的演员脚穿高底靴,身上塞一些棉垫,以增大体积。他们依靠姿势和声音来表达情感,古希腊人大概很重视演员的真实情感,据说波罗斯演索福克勒斯的悲剧《厄勒克特拉》中的厄勒克特拉时(厄勒克特拉的弟弟俄瑞斯忒斯回来报杀父之仇,他伪装报信人,说俄瑞斯忒斯已死,并且把一罐假骨灰交给他姐姐),把他新近死去的儿子的骨灰抱在手里,发出真实的情感,演得十分动人。 初时诗人自编、自导、自演。索福克勒斯因为嗓子不够响亮,不能担任“主角”,只好由别人代替他演,此后出现了职业演员。公元前四世纪成立戏剧同业公会,会员包括诗人、演员、歌队队员、歌队教练、乐师等。这些人被认为宗教仆人,被称为酒神的艺人,受人尊敬,希腊联邦会议规定他们的生命财产,不论战时平时,都是不可侵犯的。演员和乐师免服兵役(只此例外),他们能赴各地,甚至敌邦,演出。有些演员的报酬相当高,据说波罗斯在外邦演两天戏,就获得一个塔兰同(合六千希腊币)的报酬。但一般演员很穷苦,过着流浪生活,靠同业公会救济。 古希腊的演出始终保持着歌队。歌队的服装轻飘鲜明,可作为剧景的装饰。最初的歌队大概有五十个队员,后来减至十二人。索福克勒斯把队员增至十五人,使舞蹈形式可以起更多的变化。歌队可以参加剧中的活动,例如埃斯库罗斯的悲剧《报仇神》中由报仇神组成的歌队追赶杀母的俄瑞斯忒斯,并且在法庭上以原告身分出现。在对话场中,歌队面向着剧中人物(背冲着观众),观看表演。歌队跳舞、唱歌,安慰剧中人物,向观众解释剧情,有时候预先引起新的气氛,表示有恐怖事件即将发生。但歌队的最大作用是代替幕,歌队唱一只歌,剧中的时间可以发生变化,下一场戏开始时,时间可能已过去若干年月。古希腊的露天剧场没有幕,演员往往于演出之前先行上场,摆好姿势以后才开始表演。亚理斯多德在《诗学》第五章中只说“悲剧企图以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为限,有时也可以超过一点”,他并没有作硬性规定。所谓“时间的整一律”(意即剧中的时间限定二十四小时)是意大利学者琴提奥臆造的。古希腊剧作家并没有严格遵守这条规则,《报仇神》中的俄瑞斯忒斯由特尔斐赴雅典,过了好几年才在雅典法庭上受审判。由于歌队始终在场,在古希腊的演出中,地点不易变换,意大利学者卡斯特尔维特洛又根据这一情况,臆造出“地点的整一律”(意即剧中的动作始终发生在同一地点上)。亚理斯多德并没有论及地点的整一,古希腊剧作家也没有严格遵守这条规则,除了《报仇神》中的地点的变换外,索福克勒斯的《埃阿斯》剧中的地点也曾由营地换成海滩。在变换地点之前,须使歌队在剧的中间部分退场(后来再度出场),而歌队的退场又须具备充分理由。《报仇神》的歌队是为了追赶俄瑞斯忒斯而退场的,《埃阿斯》中组成歌队的水手们是为了寻找他的将领埃阿斯而退场的。亚理斯多德所强调的只是“动作的整一律”(意即剧中的情节应是有机的整体)。 古希腊戏剧演出中的乐器是双管箫和大竖琴,音乐很简单,因此每句歌词都可以听得懂。古希腊人的记性特别好,剧中的词句过耳成诵,观众于散戏之后,往往唱着剧中的歌词回家。据说色雷斯的阿布得拉城在暑天里上演欧里庇得斯的悲剧《安德洛墨达》(已失传),观众于看完之后,唱着剧中的歌词昼夜奔跑,这狂热病直到秋凉时才冷下来。这个故事可能有假,但是在西西里吃败仗的雅典兵士,却有一些唱着欧里庇得斯的歌词沿门乞食,还有一些被俘掳的雅典人也由于能背诵欧里庇得斯的剧词而得恢复自由。 古希腊戏剧直到如今还有生命力,经常在欧洲舞台上演出。一九三四年,德国人在柏林排好埃斯库罗斯的写希腊波斯战争的历史悲剧《波斯人》,去到雅典俄得翁小剧场演出,他们把这出古戏现代化,这一千零七十六行戏竟演了两个多钟头。报信人报告波斯人在萨拉米吃败仗之后,大摇大摆的进入王宫(王宫前面有一道很长的阶梯)。雅典国家剧场同时上演这出戏,一切都很简单,一个多钟头就演完了,给观众的印象却深刻得多;观众所注意的是对话,这些对话构成一篇鼓吹希腊爱国主义的演说。苏联和匈牙利近年来上演了许多出古希腊悲剧和喜剧。 我们曾于抗战期中,在桂林和四川江安上演欧里庇得斯的悲剧《美狄亚》,据说这两个地方的演出都很动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演的《伊索》,是一出现代剧,这剧的演出采用了一些古希腊戏剧的手法,例如不用幕,动作缓慢而带造型艺术的意味。当初有人担心这剧不叫座,哪知一直演了几年,还是场场“客满”。这出戏演出的成功,使我们盼望早日演出古希腊戏剧。亲爱的读者,你喜欢看《美狄亚》还是《俄狄浦斯王》? [1] 参看《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203页。 [2] 原文为“拈 ? 法”,问号处的内容难以辨认,据字形推断,可能是繁体字“鬮”。“拈阄”的意思等同抽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