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传统数学有两大特性,一是因循《九章算术》的传统,以题为例,寓理于算,缺乏理论系统;二是注重适用,如商业算术高度兴隆等。 「崇祯改历」既是一次天文学危机,也是一次数学危机。在修历前后,大量西方的数学观念、理论、措施和著作被引入中国。早在万历三十五年(1607),利玛窦就与徐光启翻译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前6卷。 这既是传教士来华翻译的第一本数学著作,也是第一本科学著作,为中国引入了欧几里得几何学。万历四十二年(1614),利玛窦又与李之藻合译了《同文算指》,引见了西方笔算措施。 △ 铜测高弧象限仪·清代 ·故宫博物院藏 盘绕着《崇祯历书》的修纂,西方传教士与士大夫们翻译、编撰了20余部数学著作,主要引见了欧几里得几何学、数量比例性质、笔算四则运算及开方、等差与等比数列、平面与球面三角学、平面几何等等。 除了数学学问与措施的引进,一同进入中国人视野的还有欧洲计算工具,其中的代表为比例规和纳皮尔算筹。比例规的发明者为伽利略,这是一种能开合的两脚尺,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中止计算。 纳皮尔算筹则是早期的对数计算尺,它由一组刻有九九乘法表的条形板组成,计算时,将条形板中止组合读数,即可得出计算结果。 △ 铜镀金盘式手摇计算机·清宫旧藏 天文 欧洲的天文学问也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中国自古以来就不乏对异域的认识,从汉代到唐代,就不时有异族人来到中国。蒙古帝国的树立,更是大大地开辟了人们的视野。 不外,在对世界的认识上,中国人似乎仍旧停留在一种「想象异域」的层面。传统中国对异域与外国人的认识集中体往常古典神话、旅游记与职贡图这三种资料中。 它们的共同特性是有意地疏忽当时的人们对实践世界的学问,并且混入了大量古典文献中对异域的想象。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明代王圻、王思义父子合编的《三才图会》。 此书出版于万历三十七年,即1609年,书中在中国周边的女真、暹罗、琉球、日本等国之外,又参与了女人国、狗国、猴狲国等神话异闻。要言之,当时中国对世界的认识, 主要是一种对「中国」及朝贡体系中「天下」与「四夷」的一种想象。 △ 《坤舆万国全图》左1-3幅 除了这种传统世界想象,中国还存在另一种佛教世界观。佛教以为世界分为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四大洲,中国居于南赡部洲。 日月星斗盘绕须弥山运转,四大洲各包含二中洲、五百小洲,大洲、中洲有人寓居,小洲或有人或无人,一洲之上有大国三十六、小国二千五百。 四大洲中,东洲空间极大,西洲多牛羊珠玉,北洲果报最胜,乐多苦少,人寿千载,却无佛陀,南洲人民骁勇刚强,却有业行,因而能修梵行,故有佛陀。 此世界观中,天下文化的中心显然是佛教的降生地印度,后来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被改构成了印度-中国的双文化中心体系。 △ 《坤舆万国全图》右4-6幅 利玛窦来华不久,就绘制了《山海舆地全图》,这是第一部用汉字标识的世界地图。随后随着传教活动的展开,利玛窦在北京修订旧图,扩展内容,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 这幅地图的刊行以传教士们的一系列后续译介活动,把当时最新、最高水平的天文学问传入中国,让中国人知道了真正的五大洲与经纬度的概念。 康熙年间的科学工程 假如阐明代耶稣会士来华促进了中国科学的萌芽, 那么科学之花的第一次开放能够说是在清代初年。康熙在中暮年时,展开了两项大的科学工程,可谓是这一次「西学东渐」的总结。 第一项是编撰《律历渊源》,康熙旨在「成一代大典,以淑天下而范万世」。这套丛书包含三大部分:《历象考成》《律吕正义》《御制数理精蕴》。 《历象考成》讲述了西方天文学基础,并依正史历志格式,分天体分别记叙各历推算措施。《律吕正义》讲述了十二律及乐器制造,西洋乐理和五线谱学问。《御制数理精蕴》则对西方代数有系统引见,附表包含素数表、对数表、三角函数表、三角函数对数表等。 △ 《御制数理精蕴》 康熙时期展开的另一项科学工程是《皇舆全览图》的测绘,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实测地图。既然科学在我国曾经如此受注重,那么何以中国人的世界观没有发作基天性的改动呢? 这样的疑问,我们既可以从当时的国人看待西方科学的态度来回答,也能够从「西学东渐」的受众层面来解释。 科学观念和现代中国 站在宏观的层面,从看待态度与受众层面来看「科学(science)」观念进入中国的进程的话,能够将其分红两个阶段。 从看待态度上讲,能够分红被动接受与主动学习两个阶段;从受众层面上说,能够分红高层吸收和大众提高两个阶段。 这两种分法并不是完整同步的,以至能够说,受众层面的转变是远滞后于看待态度的转变的。 新旧两教的教士 「西学东渐」起初只是宗教传播的附加品,西方的科学学问随同着传教士来到中国。面对以这样「温和」方式传入的科学学问,中国人多数持一种被动接受的态度,直到鸦片战争后,大家的态度才发作转变。 在「被动接受」时期,由于传播科学的媒介主要是传教士,所以,欧洲的宗教权力的消长也是这种学问传播一条脉络。明正德十二年,也即1517年,是世界宗教史上的重要转机点。 在中东,奥斯曼帝国的苏丹降服了埃及,兼任哈里发,集世俗王权与宗教神权于一身,成为伊斯兰世界的最高肉体首领。在欧洲,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欧洲宗教变革的序幕。 △ 利玛窦 宗教变革的结果就是新教与天主教平起平坐,于是在天主教内部成立了前文所述的耶稣会。或许是冥冥中的天意,恰恰是路德发布《九十五条论纲》的这一年,葡萄牙人的商船抵达了中国广州。 随后,便是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士来华,给中国带来了西方科学展开的最新成果。但是,第一次的「西学东渐」很快遭到了遏止。雍正元年(1723),雍正皇帝下旨禁教,乾隆三十八年(1773),教皇解散耶稣会,天主教在华权力式微。 与此同时,新教开端注重海外「福音」的传播,嘉庆十二年(1807),英国传教士马礼逊来到中国,成为第一位来华的基督新教教士。从此,新教教士陆续抵达中国,掀起了第二次「西学东渐」的热潮。 △ 马礼逊 新教教士的传教活动与耶稣会士有所不同,耶稣会士采取的方式主要是,以科学技术为「奇技」来对上层士大夫笼络,在下层庶民中则以「天主」教义中止传播。 而新教教士的传教方式则主要依靠基督教事业的四大支柱——布道、出版、教育、医药。在这四大支柱中,布道是教士传教的目的,后三者则是取信于民的方式。 从中能够看出,假如说耶稣会士重在走上层道路传教的话,那么,新教教士则更为注重吸收下层教徒。这一分歧与天主教的教廷机制和新教「因信征义」的中心理念有着直接关系。 正是在这一次学问的传播中,欧洲科学的最新成果,如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得以较为系统地进入中国。不外,这两次「西学东渐」中,传播者的目的均不是传播学问,而是吸收信徒。 接受者也并不是主动学习,而是在被动接受,并且教士们的影响是有限的。这样的特征,决议了所传入的学问与传播范围的局限性。 知中ZHICHINA系列丛书 《太喜欢神话了!世界众神全书》 已在天猫、当当、京东正式出卖 点击下图 有惊喜! 撰文 | 李暮雨 本文节选自知中ZHICHINA 012特集《洋人》 未经允许请勿以任何方式转载 C O N T A C T zhichina@foxmail.com 商务合作及投简历请发邮件 最全诗词入门!我们用一套书打通古今中外诗歌脉络 我们花了两年,为世界众神画像! 世界变局下,我们应该给孩子读什么? 获取《太喜欢神话了!世界众神全书》/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