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英语系副教授 朱玉 济慈像,约瑟夫·塞文绘,1819,国度肖像馆 约翰·济慈(1795.10.31-1821.2.23),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享年仅二十六岁。他在二十岁出头感知诗歌的天职,遂弃医从文,可惜他的诗歌生活还不到五年,便因肺结核离世。包含莎士比亚和但丁在内的巨笔在济慈的年岁尚未写出相当水平的作品。哈罗德·布鲁姆教授以为,在六位主要的浪漫主义诗人当中,济慈具有“最健康的想象”。济慈的诗歌对丁尼生、唯美派、史蒂文斯和希尼等后世诗人产生深远的影响。他在书信中表白的诗歌思想如“消极才干”“诗人无自我”等依然为我们敲响“钟鸣般的声音”。 1820年10月31日,在阅历了一个多月的海上流浪以及十天的船内隔离之后,济慈和同伴约瑟夫·塞文终于在那不勒斯湾登岸。这一天,济慈刚满二十五岁。来意大利是为了养病,这里有温润的气候和清新的海风,“假如你的眼睛感到懊恼疲惫,/ 就让它们尽飨大海的寥阔”(《在海上》)。对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来说,在某种意义上,意大利是肉体的故乡,与希腊并称为古典传统的发端,也是文艺复兴的源头,在十九世纪成为欧洲壮游(the Grand Tour)的必经之地。拜伦和雪莱在此渡过许多时光。拜伦还在《少侠哈罗尔德游记》中称意大利为“全世界的花园,/ 一切艺术的家乡……连你的野草都美好,/ 你的荒芜富足,/ 你的遗址光彩,你的废墟 / 无瑕”(《游记》第四卷第二十六节,为凝练及节拍的气势计,第四至第五行没有完好译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