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又一年,白驹过隙。 但是,过了这么多年元旦, 大家真的知道元旦背地的那些文化吗? 元旦的来历 中国元旦原本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元旦”的“元”,指开端,是第一的意义;“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意味一日的开端。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分离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端的第一天。 后来,为了和世界通用公元纪年法接轨,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成了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元旦的习俗 吃饺子 元旦吃饺子昌盛于明清时期的北方。如明万历年间沈榜《宛署杂记》说,北京郊区的宛平县元旦拜年“作扁食,奉长上为寿”。明嘉靖时山西《曲沃县志》记载:“二日制扁食包金,邀婿争福。” 吃年糕 元旦吃年糕则盛行于南方。明末《帝京景物略》卷二记载,正月元旦,“夙兴盥激,吃枣糕,日年年糕”。北方河北嘉靖时《威县志》说当地吃“蒸羊糕”。 喝椒柏酒 在东汉《四民月令》中曾经呈现。椒是花椒,古人说椒是玉衡星之精,气息芬香,服之令人身轻耐老;柏是柏树叶,古人视为仙药,可免百病。椒、柏可分别浸制酒,也可一同放入酒中饮用。饮椒柏酒可祛病短命。 喝桃汤 即取桃之叶、枝、茎三者煮沸而饮,古人以桃为五行之精,能厌伏邪气,制百鬼,故饮之。 元旦的诗文 古代元旦宫廷有贺岁之礼,范围庞大而盛大。三国时曹植《元会》诗:“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 唐白居易《七年元日对酒五首》之二:“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唐代另一诗人成文斡写有《元旦》诗:“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唐人孟浩然写了一首《回家元日》诗,云:“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犹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古代元旦有贴春联的习俗。南宋诗人陆游的《已酉元旦》诗:“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宋伯仁《岁旦》诗:“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桃板随人换,梅花隔岁香。”诗中的“桃符”、“桃板”即指春联。 北宋变革家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那么各国又是如何渡过元旦的呢? 意大利: 元旦是意大利的传统节日,各家各户陈旧的瓶瓶罐罐在这一天全部都会被突破,听说这样能够去掉懊恼和厄运,然后迎接新的一年。还有古罗马时期承袭下来的习俗,各家各户在这天都燃起炉火,日夜不息,这样在一年里就会犹如那团火一样兴隆。 日本: 日自己在元旦清晨,一家老小上街迎接初升的太阳,相互向亲友问好。他们称元旦为“正日”。在这一天,他们的早餐是很丰厚的,吃砂糖竽艿、荞麦面等,喝屠苏酒。尔后一连3天则吃素食,以示忠实,祈求来年大吉大利。 瑞士: 瑞士人很注重元旦这个重要节日。在元旦这一天,山区里的人们会带上滑雪配备,用他们手中的滑雪杖和滑雪板降服高山峻岭。那些住在平原地域的瑞士人则把踩高跷作为每年男女老少都参与的活动,持续至今。 阿根廷: 阿根廷人以为水是最圣洁的。每年元旦这天,地处南半球的阿根廷正是盛夏,于是全家人去江河中洗“新年浴”,洗去身上的一切污秽。下水之前,人们还会先将一篮鲜花瓣撒在水面上,然后跳进“花水”中沐浴,并用鲜艳的花瓣揉搓全身,以求幸福吉利。 古巴: 元旦前一夜,每位古巴人会准备一碗水。一听到新年的钟响,大家都很快将水向街上泼去,意为“除岁”。 看完元旦的这些小学问, 2018年曾经到来。 在这里, 拱墅教育祝福大家 元旦高兴! 新年更有新气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