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奢网 名表 名表日报 查看内容

江州义门陈宗谱与古籍的差别

2023-2-5 15:02| 发布者: 夏梦飞雨| 查看: 138|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江州义门陈宗谱与古籍存疑用江州义门陈氏的史志和庄谱对比,在一些严重问题上有不相符的中央,谱与谱、谱与志、谱与史、史与史亦存在着相互矛盾之处,即便同一庄谱,上卷与下卷、前修与后续也相悖相抵。现将义门诸谱 ...


江州义门陈宗谱与古籍存疑

江州义门陈宗谱与古籍的差别


用江州义门陈氏的史志和庄谱对比,在一些严重问题上有不相符的中央,谱与谱、谱与志、谱与史、史与史亦存在着相互矛盾之处,即便同一庄谱,上卷与下卷、前修与后续也相悖相抵。现将义门诸谱中存在的疑点,提出几个方面的问题。


1、江州义门世次。


谱记叔明王至延赏分庄辈为二十二世;《宋史·陈兢传》则载叔明王至分庄延赏辈为十五世。其中叔明王至崇十一世,《唐书·宰相世系表》与《宋史·陈兢传》的记载不分歧。《唐表》说叔明子会稽郡太守(阙名),生晋陵郡司马从军(阙名),从军生兼,兼生京。京以从子褒嗣。褒生灌,灌生伯宣,伯宣生旺。《宋史》则曰:叔明五世孙兼,兼生京,京以从子褒为嗣,褒生灌,灌孙伯宣,伯宣子崇。《唐表》以兼为叔明曾孙,以伯宣为灌子,以旺为伯宣子。而《宋史》则以兼为叔明玄孙,以伯宣为灌孙,以崇为伯宣子。


世序排列如下


世系代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唐表》世次 叔明 0 0 兼 京 褒 灌 伯宣 旺


《宋史》世次叔明 0 0 0 兼 京 褒 灌 0 伯宣 崇


其后崇至分庄延赏辈世系,宗谱与《宋史》也有不分歧的。宗谱说伯宣生檀,檀生旺,旺生机,机生感,感生兰,兰生青,青生六子。其三子仲生崇,崇生衮,衮生昉,昉弟之子鸿,鸿从弟兢,从子延赏。《宋史》则言伯宣生崇,崇生衮,衮生昉,昉弟之子鸿,鸿弟即兢也,从子延赏。世序排列如下:


世系代数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家谱世次 伯宣 檀 旺 机 感 兰 青 仲 崇 衮 昉 兢 延赏


《宋史》世次 伯宣 崇 衮 昉 兢 延赏


宗谱以延赏为伯宣十三世孙,而《宋史》则以延赏为伯宣六世孙。谱比史多七代。致使史与史,谱与史产生岐异。


2、陈兼举进士时间。


果石庄谱《义门碑》记:“宜都王陈叔明四世孙兼,举唐高宗上元(674—675)进士。”光绪十三年(1887年)陈超凡撰《宿松义门陈氏大成宗谱》记“明祖传四世孙兼祖,唐明皇开元四年(716)举进士。”《太湖谱》和《大冶旧谱》刊天禧元年(1017),家长陈蕴《远宗记》“叔明之后五世孙兼,唐明皇开元十二年(724)举进士及弟。”三谱记载兼举进士时间相差53年。致使谱与谱各执一说。


3、旺公迁义门时间。


《大冶旧谱》载:“陈旺,字天相,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占籍德安县安定乡常乐里。”


宿松谱和广济庄民国三十六年谱俱说:“旺,唐德宗贞元辛末(791)四月,自庐山迁居九江德安县安定乡常乐里永清村。”蕲春庄《创修宗谱序》和广济庄民国十七年谱《世系序文》俱载旺公“于唐元和十四年已亥(819),迁德安县敷浅原安定乡常乐里永清村艾草坪,即今义门铺是也。”《中华姓氏通书·陈姓》一书载“檀子旺于唐文宗中叶(832)再徙居江西德安县安定乡常乐里。”旺公迁义门时间,前后相隔101年。致使庄谱前修与后续、此谱与彼谱、庄谱与论著,相互之间说法不一。


4、伯宣公隐居庐山时间。


宿松谱载伯宣唐嗣圣元年(684)撰《匡山谱序》,而隐居庐山时间则在嗣圣元年之前。嘉靖三十二年(1553),《德化县宗人具联宗辨》说:“始祖伯宣公自唐开元间(713—741)从闽来隐居安定宫”。靖江县回溪庄谱援用中国陈氏宗亲会副会长陈大云《江州义门大事年表》记:“伯宣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因与马总善,马总移官南康,遂偕游庐山,悦其地圣治峰而家焉。”咸丰庚申(1860)果石庄光亨撰《义门世代考》:“愚按《唐书》,马总于德宗贞元中(785—804)被贬泉州别驾,宪宗元和初年(806)迁虔州刺史,即今之赣州,是公之闽来也。”《宋史·陈兢传》直记“伯宣与马总善,后游庐山,因住德安,大顺初(890)卒。”庄谱记伯宣隐居庐山时间是唐玄宗开元之前,而《唐书》、《宋史》俱言伯宣隐居庐山时间是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以后,其时间相距140余年。致使谱与谱、谱与史各言其是


5、崇出生时间。


阳新县果石庄谱世系记:崇公“生于壬申年(852)五月初二亥时,僖宗乾符元年(875)甲午举人。”其谱序又载明初魏敏洪《陈氏历代总谱序》言:“崇中甲子(844)举人。”若以20岁中举人,其出生则在824年前后,与世系记载相距30年左右。大冶兴村庄谱也说崇“生于大和壬子(832)五月初二亥时。”宿松谱又说崇“生于后梁贞明三年(917)。”三谱载崇出生时间相差90年左右。致使谱与谱,卷与卷言行一致。


6、置公婆丘田时间。


《九江联宗谱》载:“公婆丘田坐义门东岸丈三千八百步,原系旺公乾元二年(759)十二月除日买到黄忠辅之田,当晚又生孙,,后居要职。”果石庄和回归庄谱俱记:“公婆丘田为乾化二年(912)十二月除日,置到黄忠辅田,计三千八百步,当晚诸房降生三十二男,皆是英才之士。”陈大云《江州义门大事年表》则言“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十二月除日置公婆丘田,当晚生男三十七,次日又生四,计四十一”。三谱记置公婆丘田时间前后相隔205年。致使此谱言此,彼谱言彼。


7、兢公入朝时间。


广济庄民国十七年谱记:兢“汉公之子,字文伟,主家政,宋太宗(976—997)召至御前赐梨雀。”《江州义门大事年表》记:“宋太宗淳化四年癸巳(993)宣陈兢入朝,赐御雀持归和酒众尝,全家共沾天味。同冶《德安县志·轶事》和同冶《九江府志·杂类·轶事》俱记:“宋天圣四年(1026)宣陈兢入朝,赐一御雀持归和酒一壶,合门三千余口共沾其味。”《九江联宗谱》和《大冶旧谱》俱记:“庆历四年(1043),仁宗皇帝宣兢入朝,帝赐一御雀持归,碎雀和醍酒一壶,合家三千余口遍知其味。”三谱记兢公入朝时间相隔50年。致使谱与谱相悖、谱与志相拗。


8、还有很多相互矛盾的中央。


好像居代数,有说十三世,有说十五世,又有说十八世,还有说十九世。


同居时间,有说二百年,有说三百年,又有说四年,还有说五百年。


分迁庄数,有说二百九十一庄,有说二百九十八庄,又有说三百零四庄,还有说三百零八庄。


淳化元年(990)同居人口,史载一千二百口,谱云一千七百六十七口,又有谱说一千九百六十口,还有谱说三千七百余口。致使谱与谱、谱与史相差很大。


《大冶旧谱·远宗记》说叔明王五世孙兼唐开元十二年(724)举进士及第,而宿松谱则载兼六世孙伯宣嗣圣元年(684)撰《匡山谱序》可见其时间与世次存疑尤为显著。


《资治通鉴》刊叔明太建五年(573)封宜都王,与其十世孙伯宣684年撰《匡山谱序》惟相隔111年。故伯宣不是唐玄宗时期人,而是与马总友善,宪宗元和十四年(819)以后隐居庐山,后住义门,大顺初卒。


《续资治通鉴·长编》亦载天圣元年(1023)十一月甲子“而蕴年八十”,其生应在943年,与其十世祖旺832年居德安惟相隔111年。故旺不是唐宪宗时期人,而是在唐开元十九年(731)迁居德安安定乡常乐里。看来存疑集中在伯宣与崇之间的世次。


编者按:


江州义门陈宗谱的存疑问题,主要是世次的紊乱,而影响了其它事迹记载的分歧性。探求其主要缘由是南宋初和元初时,义门故居屡遭兵燹,所遗宗谱及事迹资料残缺不全。


迨元至治时(1321—1323)编辑《义门重修谱》(考为大冶县金山店陈彦明保存的自称《江州义门陈氏金字谱》,简称《大冶旧谱》),因考证缺乏所致。因而,弄清《大冶旧谱》续修时间及对义门宗谱所产生的影响及《义门记》版本在传送过程中所产生相互矛盾的缘由,关于廓清义门世次和纠正其它的存疑,具有关键性和理想意义。


一、《大冶旧谱》续修时间考。嘉定已卯年(1219),陈秘《陈氏无二祖》是《大冶旧谱》刊载最后的续修时间。因而,《大冶旧谱》最早续修时间是在南宋绍宗(1228—1233)后。


明嘉靖甲寅年(1554),德化县义门联宗谱《凡例》说:“旧谱始自太丘,俱仍以名序列”和“原编次世系不以图格流衍,止名讳叙列者,经燹阙多,不能成图矣。”与《大冶旧谱·陈氏谱系语录》说:“陈氏之先汉太丘长寔,号文范先生”至“陈高祖伯宣与马总友善”的内容相分歧。《凡例》又说:“旧谱载太婆语类、今删之不录”,故今《九江义门联宗谱》没有太婆语类;《大冶旧谱》刊有景德三年(1006)《右家语》,故今果石庄谱俱记有太婆语类之内容。因而《大冶旧谱》最迟续修时间应早于德化县嘉靖《甲寅(1554)谱》和果石庄《甲午(1534)谱》。


从绍定(1208)至嘉靖甲午(1534)年的三百多年时间,续修义门宗谱已见有三次。一是元朝至治间(1321—1323),都昌南桥庄继铭公十三世孙陈浩续修的《义门重修谱》;二是至正初(1342),果石庄陈梦龙修编的《真良家谱》;三是洪武十八年(1385),阳新果石庄任远公联修的《续修真良家谱》,亦称《虎谷谱》。


考析这三次续修的谱名和序文,唯陈浩的《义门重修谱》与《大冶旧谱》中的内容相吻合。该序文说“被回禄见于庚申(1320)、已亥(1275)、复甲子(1264)已三次矣,悉于煨烬,幸诸庄残碑偶存,更有云孙陈达善分庄旧刻仅留八九,故失者补之,乱得序之”与《大冶旧谱》中“庚申、已亥两变,吾族骨肉保险”和“予恐拓本颇艰,为呆板付陈氏裔孙陈达善使携以归,凡族人皆当遗之一本”的内容相分歧。


由此可见,《大冶旧谱》宜是陈浩的《义门重修谱》,或是至正初梦龙公依据《义门重修谱》版本重编的《真良家谱》。逮至正壬辰年(1352),红巾倡乱,天下靡沸,任远公于元丙申年(1356)藏谱于阳新虎谷洞。戊申(1368)年,洪武定鼎金陵,暇视藏谱,得免朽烂。任远公珍藏的虎谷谱正是《真良家谱》;实为《大冶旧谱》。


二、胡旦《义门记》传送过程和相互矛盾的表示。胡旦《义门记》,又曰《义门碑》,亦曰《宋咸平壬寅岁序》,还曰庆历四年(1004)《义门陈氏金字谱序》。其传送过程,《大冶旧谱》说得明白。该谱说咸平五年(1002),胡旦“诣陈氏宅,览世谱,阅家法,询事实,具知其状,由于之记。”天圣五年(1027),家长泰公《回义门累朝事迹状》亦说:“中书舍人胡旦撰《义门记》,凡户下起止事迹,总在其中。”迨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知县吕广问说建炎中(1128),贼寇李成虏掠家庄,焚毁故居,义门事迹几尽。“后十有五年,仆来为令,遂访得墨本,其家之子孙,请作亭于故基,刻石其下。”传至绍熙五年(1194),益国公周必大称“胡周父史笔文华,著声三朝,《义门碑》甚有古风。中经兵火,得贤宰吕仁甫表而出之,又可传远。”值元至治间,陈浩编辑《义门重修谱》,将胡旦《义门记》传于世。


传至今日的胡旦《义门记》,多以《大冶旧谱》为版本的,析其世次与时间的关系是:叔明太建五年(573)封宜都王,至陈崇大顺元年(890)立《家法三十三条》,世次是十八代,时间317年,每代相隔时间为17.6年;叔明五世孙兼唐开元十二年(724)举进士及第至崇立家法,世次是14代,时间是166年,每代相隔时间为18.6年;叔明十二世孙旺元和十四年(819)迁居德安至崇立家法,世次是七代,时间是71年,每代相隔时间为11.8年。所以,《义门记》中的世次与时间极不吻合,相互矛盾十分突出。若依据《宋史·陈兢传》“伯宣子崇”的记载,其世次与时间的关系是:叔明太建五年封宜都王至崇立家法,世次是十一代,时间是317年,每代相距31.7年;叔明五世孙兼开元十二年中进士至崇立家法,世次是七代,时间是166年,每代平均相隔27.6年。所以叔明十世孙伯宣元和十四年以后隐居庐山,后迁义门,大顺初卒;子崇立家法,世次与时间吻合。


三、存疑问题直接缘由考。太湖谱说:“吾门支派自唐宋,原杂乱无章,虽遭南宋辽金之厄,其间颇有遗缺;后因景炎年间(1276—1278),乡盗掘塚,采取各垅碑铭,墓表,圹记,是者取之,疑者阙之。”《大冶旧谱》也说益国公周必大言《义门碑》,“官疑后来碑误”。宿松谱《唐宋孝文节选》亦说:“抑碑经火后,木版错误,有如周益公云。”由此可见,绍兴间吕仁甫表而出之的《义门碑》墨本,就有木版错误。至景炎(1276—1277)间,乡盗掘塚,义门事迹损失繁重。到至冶(1321—1323)时,陈浩在“失者补之,乱得序之”基础上而中止《义门重修谱》。故嘉靖甲寅(1554)年德化县联宗谱《凡例》明白通知后嗣:“旧谱散出,殊多错简,今参互考辑,信固存矣,疑以仍旧,重其传也。”综上所述,江州义门陈氏事迹从绍兴至嘉靖甲寅四百多年间已定存疑,而世次存疑直接缘由可能来自《大冶旧谱·义门记》和《陈氏谱系语录》。


嘉靖甲寅年至今日又有四百五十年,义门宗谱多数是以《大冶旧谱》为底本而续修。《大冶旧谱》许多文字零落处是用毛笔填写的字迹,致使又有新的传误,产生新的存疑问题。略举四例,以窥全貌。


1.《大冶旧谱·义门分庄记》云:“吾家自伯宣公以来,至今十五代,同居四百八十余年,萃族三千九百余口”。其中“伯宣公”三字是用毛笔填写的原文应为“叔明王”三字。据现今所见义门宗谱世系,伯宣公至分庄延赏辈的世次是十三代,而不是十五代;就以伯宣公唐开元九年(721)由闽隐庐至嘉祐七年义门分庄,也只需三百四十余年,而不是四百八十余年。所以咸丰庚申(1860),果石庄光亨公《义门时期考》不解其语:“谓夸大而无据也”。若依据《宋史·陈兢传》中的世次,叔明王到分庄延赏辈正是十五世;从叔明太建五年(573)封为宜都王至嘉祐七年(1062)分庄,正是四百八十九年。所以说“伯宣公”三字应更为“叔明王”三字


2.《果石庄谱》说:“公婆丘田为乾化二年(912)十二月除日,置到黄忠辅田,计三千八百步,当晚诸房降生三十二男,皆是英才之士。”《大冶旧谱》“乾化”二字是用毛笔填写字迹,原文应更为为“乾德”二字。依据史志和义门宗谱资料考证,义门十四世兢、旭、蕴等辈出生期在920—940年间,十五世分庄辈出生期在950—980年间。乾德二年(964)是十五世出生高峰期,堂兄弟三百余人,一夜生男三十二是有可能的;而乾化二年是十三世出生期,堂兄弟五十余人,一夜无法生三十二男。所以说“乾化”二字,原文应更为是“乾德”二字。


3.九江县义门联宗谱说:“庆历四年(1044),仁宗皇帝宣兢入朝”赐雀。《大冶旧谱》“庆历”二字是用毛笔填写字迹,原文应更为为“淳化”四年(993)。按《宋史·陈兢传》和天圣五年(1027),家长泰公《回义门累朝事迹状》俱言淳化元年,知州康戬上言:“兢家常苦食缺乏”,诏本州每岁贷粟二千石。兢死,肱为家长。肱死,袭为家长。袭死,旭为家长。至道二年(996),内侍裴愈至江州义门,陈旭为家长,每岁贷粟之半。庆历四年家长是陈泰,而不是陈兢。所以“庆历”二字,原文应该更为“淳化”二字。


4.义门诸宗谱《义门记》都说“六而生十九,十九而生三十六,自是家益昌,族益盛矣。”《大冶旧谱》此处文字零落三行多,约七十字左右。当时考订者无法填满文字空白,用毛笔略写“六而生十九,十九而生三十六”的少量文字,误传至今日一切《义门记》中。查阅相关资料核订,原文应是“六而生十九,伉五子,侍无子,仲三子,俛三子,伟五子,伸三子。伉五子生十一子,仲三子生六子,俛三子生五子,伟五子生八子,伸三子生六子,凡三十六,自是家益昌,族益盛矣。”其中原文一个“五”字和一个“三”字未零落,与填写考订文字相吻合。


任远公藏谱虎谷洞十二年之久,虽未朽烂,但前后沿边文字均有零落,迨明初续修《真良家谱》,初次考填旧谱文字宜是任远公和当时编修者。

江州义门陈宗谱与古籍的差别


刊按:


《大治旧谱》 “乾化”二字是用毛笔填写的字迹,致使误传。而《甲寅德化联宗谱·纪房屋》则说“旺公于乾元二年(759)十二月除日卖列黄忠辅之田,当晚又生孙。”可见修《甲寅谱》之旧版本谱不是来源于《大冶旧谱》。像这样的例子很多,不逐一罗列。


江州义门世次考


江州义门陈氏世次,是指太建五年(573)叔明封宜都王至嘉祐七年(1062)奉旨分庄,历时四百八十九年的世系史。


《宋史·陈兢传》载叔明至分庄延赏辈为十五世;而多数义门宗谱则言叔明至分庄延赏辈为二十二世。依据史志和义门宗谱有关资料考证,江州义门陈氏世次是:


伯宣公的世次。《宋史·陈兢传》说:“叔明五世孙兼,唐右补阙。兼生京,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无子,以从子褒为嗣,褒至盐官令。褒生灌,高安丞。灌孙伯宣,避难泉州;与马总善,注司马迁《史记》行于世;后游庐山,因居德安,尝以著作佐郎召,不起,大顺初卒。伯宣子崇,为江州长史……崇子衮,江州司户。衮子昉,试奉礼郎。昉家十三世同居,长幼七百口……昉弟之子鸿……兢即鸿之弟……从子延赏、可,并举进士。”按宋史世次,假定其生年,世序排列是:


世系代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世次称号 叔明 0 0 0 兼 京 褒 灌 0 伯宣 崇 衮 昉 兢 延赏


考定生年


叔明555年 兼675年 京720年 褒735年 灌760年 伯宣810年


崇 832年 衮872年 昉900年 兢928年 延赏965年


另与《宋史·陈兢传》世次相契合。有义门宗谱载大顺元年(890),家长崇立家法自序云:“讫今存没十一代,曾玄二百余人”,与《宋史》叔明至陈崇十一世的世次相分歧(谱曰十八世,又曰十九世)。淳熙十年(1183),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说淳化元年(990)三月癸丑,江州言“德安县民陈兢,十四世同居,老幼千二百余口,常苦食缺乏。”与宋史中叔明至兢十四世的世次相符(谱曰二十一世,又曰二十二世)。景德三年(1006),延赏《奏卑幼典卖田产状》说:“唐玄宗因官置庄于江州德安县,今历十五世,累世义居”,与《陈兢传》叔明至延赏十五世相分歧(谱曰二十二世,又曰二十三世)。绍熙庚戌(1190),朱熹《江州义门世系序》说伯宣“唐征著作佐郎,累召不起,传五世,族大而繁,德盛而光”。《庆元五年(1199)谱序》朱亦说:“人情似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一经疏远,视为途人”。与《宋史》中伯宣传五世至分庄延赏辈族大而繁,因分庄疏远而泽斩的世次俱相符。迨元至正初(1343—1345)脱脱撰《宋史》说“昉家十三世同居”,与义门宗谱和其它史书记载的世次相吻合。


与《陈兢传》世次时间相符考。《大冶旧谱·远宗记》说:“叔明之五世孙兼唐明皇开元十二年(724)举进士及第。”若以假定的生年,兼五十岁左右举进士及第,与《陈兢传》中的世次时间相契合。韩愈《与陈京给事书》注云:“京字庆复,大历元年(766)中进士第”;《资治通鉴》说“贞元元年(785)正月乙卯,补阙陈京”上疏德宗。若以假定的生年,京四十岁左右举进士及第,八十岁左右高龄在德宗朝官至给事中,与《陈兢传》中的世次时间相契合。《大冶旧谱》胡旦《义门记》说:“伯宣生于闽与马总善,因至南康,卜居庐山之麓”;《资治通鉴》载元和十四年(819)三月戊子“以华州刺史马总为郓、曹、濮等州节度使”,故伯宣由闽隐庐系在元和十四年之后;武穴大成宗谱载刺使陈谦《江州义门后序》直说:“号称义门则系宜都王陈叔明之后,唐僖宗朝(874—888)居庐山之阳,伯宣为开山祖师也”。若以假定生年,伯宣青少年时由闽移庐,后住义门,与《陈兢传》中的世次时间基天职歧。大冶兴村庄民国三十六年谱说:“崇生于太和壬子(832)五月初二亥时”,大顺元年立家法,若以假定的生年,崇五十八岁时父亲殁,始立家法维持义门家族,与《陈兢传》伯宣子崇的世次时间相吻合(谱曰崇为伯宣九世孙)。


与《陈兢传》世次时间比较考。后主陈叔宝生于承圣二年(553)癸酉,叔明排行第六,生于绍泰元年(555)乙亥。大中祥符四年(1011)十月,家长陈旭《谢恩表》称“生身八十一年”,其出生应是吴太和三年(931);《续资治通鉴·长编》也载天圣元年(1023),“而蕴八十”,其出生应在南唐保大元年(943)。若以《陈兢传》中世系,叔明到旭、蕴为十四世,每代平均相距时间为三十年左右。《中华姓氏通书·陈姓》说南郡王叔澄排行第二十,其出生约在天嘉初年(560)后;又谓北宋状元陈尧叟天福初年(1017)卒,年五十七岁,其出生是建隆二年(961)。叔澄与尧叟为十三世,每代平均相隔时间为三十三年。所以《陈兢传》中每代平均相隔三十年左右的世次是契合人类正常生育规律的。义门宗谱说叔明至旭、蕴为二十一世,又曰二十二世、每代出生相距时间为十九年,既不契合当时叔澄后嗣世次时间佐证比较,又不契合《家法三十三条》“男十八岁以上与占勘新妇,至二十以上成纳”的规则。

江州义门陈宗谱与古籍的差别


综上说诉,《宋史·陈兢传》中伯宣公上下义门世次比宗谱世系较为精确、真实、可信。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文章排行

  • 阅读
  • 评论

最新文章

文章列表

 名表回收网手机版

官网微博:名表回收网服务平台

今日头条二维码 1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1 抖音小程序二维码 1
浙江速典奢贸易有限公司 网站经营许可证 备案号:浙ICP备19051835号2012-2022
名表回收网主要专注于手表回收,二手名表回收/销售业务,可免费鉴定(手表真假),评估手表回收价格,正规手表回收公司,浙江实体店,支持全国范围上门回收手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