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REDMI方面就会在国内市场发布全新的Turbo系列新机REDMI Turbo4。而且根据“官方爆料”显示,它很可能会同样会迎来“升杯”。但是可能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款还没发布的REDMI新机,在海外市场已经造成了一定的困惑。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REDMI品牌目前没有进入海外市场。取而代之的,是REDMI部分机型在海外会被归入小米或“POCO”这两个品牌,比如现款的REDMI Turbo 3,在海外就是以“POCO F6”的名义销售。 目前传言中的“POCO X7 Pro”渲染图 既然如此,那么在国内市场迎来产品换代时,海外消费者也就会当然地以为,新的“POCO手机”会打着“F7”的名号推出。但最新的一些爆料显示,REDMI Turbo 4对应的海外机型可能会发生变动、改名为“POCO X7 Pro”。 之前的POCO X6 Pro明显源自REDMI K系列 这意味着什么?要知道POCO X系列的上一代产品、也就是POCO X6 Pro,实际上对应的是国内的REDMI K70E。因此当REDMI Turbo 4在海外可能会改名POCO X7 Pro,等于是在明示,REDMI Turbo系列已经开始“接替”一部分原来K系列的产品定位。 对于可能没有关注国内发布会,并不知道REDMI方面已经说过K系列定位将进一步提高的海外消费者来说,对此感到困惑也就很正常了。 不过在讨论这件事的时候,我们三易生活突然意识到,这种国内海外产品命名差异甚大、有时完全让人看不懂其中“对应关系”的现象,其实远不止某一个厂商,其实小米在这之中已经算是程度相当轻的,因为至少还能找出其中的逻辑。对于更多厂商来说,这种不同销售区域之间产品型号命名的混乱情况,很多时候甚至是毫无逻辑可言。 比如大家都知道,一加手机最近几年在国内市场的产品线非常清楚明晰,可以简单的划分为“数字旗舰”、“Ace Pro性能旗舰”、“Ace性能向中端机”、“Ace V千元级机型”这几个,而且每个档次之间的配置几乎不会出现重叠、有时哪怕是跨代都依然能维持“档位压制”。 但在海外市场,一加的情况可就没这么简单了。一方面,他们在海外存在定位更低的Nord产品线。另一方面,由于海外一加没有Ace系列,所以该系列中的部分机型会用上“数字+R”的命名方式。例如尚未发布的一加13R,就可能会配备“1.5K屏幕、第三代骁龙8、50MP+8MP+2MP后摄”,怎么看怎么都像是国内市场的Ace3 Pro。但国内市场的一加Ace3 Pro,定位相当于是一加12的“简配”。所以在海外将其作为“一加13R”推出,多少就有点误导性了。 不过说实在的,手机厂商这种在不同销售区域产品命名混乱的程度比起许多PC厂商,真就算是“小巫见大巫”。 大家不知道有没有感到过疑惑,联想旗下的高端轻薄本Yoga Air 14S在从2022款更新到2023款后,为什么A面从曲面玻璃换成了看起来廉价许多的一体式金属外壳,而且音响效果也大幅退步? 2022款的“Yoga Air 14S”在海外对应的是旗舰级的Yoga Slim 9系列 2023款之后,Yoga的小尺寸型号至今其实全都是定位更低的Yoga 7系列 翻看联想的海外官网后,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为这两款产品在国内虽然看起来是“换代”关系,但其实它们在海外市场压根就不属于一个级别。其中,2022款Yoga Air 14S在海外属于顶级旗舰的“Yoga 9”系列,2023款实际上却被划到了“Yoga 7”,也就是说产品定位被“降格”了。所以虽然看起来平台有换代,但部分用料自然就有所降级。 又比如,为什么在国内市场销售的惠普“星”、“战66”、“战99”系列电脑,有时候在官网会找不到驱动下载地址。而且它们机身上也往往还印着一些好像品牌名的英文字符串,比如“Pavilion”、“EliteBook”、“ZBook”。 这是因为上述这些,才是惠普这些机型真正的“系列名称”。我们实在不知道惠普国内的产品经理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硬生生地将原本已经很清晰明了的产品序列进一步“拆分”,导致出现了许多在海外市场并不存在的新产品线。但实际上这些产品线因为本就仅仅是“国内改名”,所以在它们的机身上还是能看到“真正”的所属系列LOGO,而且有时在惠普的官网也必须要用“海外真名”才更容易搜索到驱动、软件等支持信息。 除此之外,大家非常熟悉的ROG,在国内市场的部分产品线上其实也有类似问题。比如我们就曾不止一次地被问过,ROG的幻系列和枪神系列到底哪个更高端?实际上,只要知道它们分别对应的海外产品名(幻系列是正牌的ROG“纯血”,有ROG Zephyrus这个单独的系列别名;枪神和魔霸在海外则均属于ROG STRIX家族,没有独立系列名),答案就不言自明了。 所以到底为什么会有这种明明是相同的产品,但国内和海外的命名方式、系列归属完全不同的情况呢?从目前我们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各厂商在这种“产品命名差异化”的理由上,确实都有着各自的情况。 对于部分海外品牌来说,出现上述情况的缘由可能源自所谓的“本地化营销”。也就是说,虽然品牌方可以将原本的海外产品名(特别是那些冗长的系列名)直接翻译后在国内使用,但或许是考虑到原本的产品名在国内可能不够直观、或是不好记忆,所以选择将产品线重新进行细分,配上一些看起来更“接地气”的新名称。当然,这自然也就会产生相同产品、名称却完全“对不上”的情况。 除此之外,在另外一些品牌,部分产品在国内和海外命名不同的缘由,则更多的出自渠道和市场策略的差异。比如前面讲到的小米、REDMI和一加,差不多都是这种情况。因为他们在不同区域销售的产品线存在较大的差别,实际上真正“重合”的反而是少部分。所以对于这一小部分产品来说,就会出现在国内或海外市场被“重新划分归属”,产品线和名称因此改变的情况。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则是厂商最不愿意提及的,那就是单纯为了不让消费者对不同地区的(近似)产品进行配置和价格对比,所以故意对“海外版”和“国内版”在名称上构筑人为更高的理解成本。这当然可以说是一种用意“不太好”的情况,但对于绝大多数的消费者来说,面对这种情况似乎确实也比较无奈。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