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拉魂腔”,传唱两百多年。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琴戏在临沂生根发芽、开枝散叶,并焕发出新生机。如今,柳琴戏的剧本创作更符合观众审美、年轻演员开始挑大梁、舞台表现形式也更加丰富多样…… 9月4日晚,在临沂人民广场上,来自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的演员为市民带来了情怀满满的视听盛宴。 把剪纸手艺搬上舞台 当晚,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为观众带来了《一门三英烈》《拾棉花》《白莲红鱼》等剧目。其中,《拾棉花》曾获2022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白莲红鱼》则是首次与广大观众见面。 《白莲红鱼》讲述是当下大学生在创业的浪潮中,主人公林自莲和鱼小飞选择回到自己家乡沂蒙山自主创业,创办了“白莲红鱼”剪纸工作室,经过种种考验,一对情侣义无反顾投入到“非遗传承和发展”事业当中。 据了解,这部戏前后排练了一个多月,恰好是天气最热的时候。为了演好戏,一个动作、一句台词,演员们要重复几十遍,一遍遍找感觉和定位。每次排练,即便在开着空调的室内,他们衣服上也都被汗水浸透,脸庞和脖子上泛着油光,清晰可见。 但比起枯燥的练习,在新剧的排练中,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将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剪纸动作,带到舞台表演中,上升为美感,为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该剧中的剪纸艺人林自莲由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90后”青年演员郭琦饰演。她在接到剧本后不仅搜集了大量资料,反复观看视频,琢磨动作细节,还思考如何把剪纸运用到唱腔里面,如何用美的动作、美的语言,展现给观众。 “在剪纸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是右手拿剪刀,左手拿纸。右手不动,左手的纸随着剪刀动。”郭琦说,他们和同事们先后多次走访不同剪纸老师的工作室,虚心学习请教,然后他们把这些细微的变化融入表演中,激发观众对柳琴戏的热情。 “拉魂腔”有了现代魂 柳琴戏起源于清朝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发源于山东省临沂、枣庄一带,后流传到江苏、安徽、河南等省区。因其唱腔有拉魂、动魄的魅力,故民间一直称之为“拉魂腔”。 婉转悠长的强调,深深吸引着郭琦。“小时候有一出《走娘家》的戏,从这出戏开始,我真真正正爱上了柳琴戏。”郭琦说,八岁就开始学戏,从小练功就没有偷过懒,她甚至做梦也在唱柳琴戏的唱腔。如今,郭琦已经成为一名专业的柳琴戏演员。 在小戏小剧活动展演期间,郭琦与其他演员用精湛的演技和富有感染力的表演,把观众带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情境中,真切地感受柳琴戏的独特魅力。“没想到现在的柳琴戏这么好看了,演员们都唱得太好了。”有年轻人在现场不禁发出感慨:为啥柳琴戏也开始“City”了? “柳琴戏分为传统戏、新编历史剧、现代戏三种形式。”临沂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孙启忠介绍,传统戏保留了柳琴戏原汁原味的声腔,是一代代老艺人传承下来的,应该保留下来,“在保留艺术本体的前提下,我们也对原有的传统戏进行了一些改革,增加剧情、丰富声腔、满足审美,适应了不同年龄段观众的需求。” 全年300多场演出任务 最近一段时间,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国家非遗资金扶持项目柳琴戏《状元打更》。该剧即将搬上苏鲁豫皖四省的舞台,为观众带来精彩绝伦的戏曲视听盛宴。 “大青衣要稳,气场拿足。”为确保演出质量,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特别邀请河南省豫剧团青年团杰出导演白雪峰到场指导,白雪峰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丰富的执导经验,为《状元打更》的复排工作注入了新的灵感与活力。 在白雪峰的悉心指导下,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全体演职人员技艺精进,剧目整体艺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即将到来的巡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满足本地广大戏迷朋友的文化需求,传统柳琴戏《状元打更》将于9月8日晚在蒙山沂水大剧院举行复排后首场演出。“希望广大戏迷朋友共同见证这场文化盛宴的开启,让更多人喜欢这门古老的戏曲文化。”孙启忠说。 据了解,柳琴戏具有“小生”“小旦”“小丑”等特点,演的多是发生在周围的人和事,很接地气,观众非常愿意看。孙启忠介绍,他们每年到基层演出慰问大概300场次。 在小戏小剧展演过程中,现场观众中有很多稚嫩的脸庞。舞台下,很多小朋友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舞台上的演员。“让孩子在观看表演中,提高戏曲兴趣和审美。”有家长表示,孩子可以学习演员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也是一种锻炼和学习。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姜曼实习生康聚恺)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