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三列桨战舰的设计 当薛西斯花了三年时间组建远征大军时,雅典人也没有闲着。在地米斯托克利的领导下,雅典开始大规模扩充海军,这就为日后雅典长大为帝国打下了基础。那么雅典海军是怎样的存在呢? 在那个时期,海军的玩法在几个海洋国家之间大同小异,腓尼基、埃及人以及希腊人都在玩三列桨战舰。最原始的战船每侧只需要一排水手划桨,而随着需要船体越来越大,一排桨不够就在其上层添加一层,以此类推,最后勤劳勇敢的地中海人民推出了三列桨战船。 三列桨战舰 有人会问,为什么不把船每一列加长,而是选择加高呢?这是因为当时航海技术欠发达,像我前面说的,大家航海都是沿着海岸航行,这就要求船体必须兼具灵活性和稳定性。汽车、船和飞机都是一样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往往不可兼得,如果船的面积大了,那么稳定性肯定很好,但是灵活性会大打折扣,试想一下,当人们驾驶一艘水平面积很大的船只在靠近海岸的地方航行,一旦遇到大风大浪(地中海冬季暴风雨是家常便饭),当船只被巨浪推向岛礁或者陆地,惯性大、而灵活性缺失的舰船上面,水手们只能眼睁睁瞅着海难降临。 三列桨战舰主要依靠人力——榣手划桨带来动力,远航时也会降下风帆辅助前行 而将船体加高,就是为了在提升负载能力的同时,确保一定的灵活性;由于船加高了,为了保证稳定,雅典人还在船底放上石块,以使得战船吃水足够深,从而达到实现稳定性的目的(如果不这么做,可以想象,一侧大风刮来,吃水不够深的船很可能被掀倒)。而吃水较深的船只对港口要求较高,因此如果雅典要拥有庞大海军,与外部城邦的外交关系至关重要。 人员搭配 一艘雅典三列桨战船,需要大约170名榣手(划桨手),顶层是62名榣手,底层和中间层各需要54名榣手。这些人都是来自雅典第四阶层的穷苦群众,而在一艘雅典三列桨战舰上,最勤苦的要数榣手们了。 他们本来就是雅典底层民众,是庇西特拉图给了他们权力,而当地米斯托克利手一挥雅典开始扩张海军时,第四阶层民众的地位才被拔高,他们的声音在公民大会中也变得越来越有力量,因为国家需要榣手。 三列桨战舰一旦出海几乎没有停下来的时候,因此坐在舰船各个层区的榣手们必须不停地劳作。紧急时他们必须全员(榣桨)输出动力,休息与执勤起码也得轮流来。吃饭的时候,会有人给他们分发麦子和油和成的饼,他们经常一边使劲儿榣桨,一边啃食粗糙的食物。有些人上船后没有条件置备坐垫,长期坐着榣桨也会让他们的下半身糜烂不堪…… 雅典人为了节约船只重量,榣手所在的舱位还是裸露的,风吹日晒、雨打霜降,甚至战斗中的标枪与弓箭都是陪伴他们的家常便饭。 不难想象,每次海战中,最紧张的一定是榣手们,因为他们往往是最先遭到致命打击的,记得在新版《宾虚》里,身为榣手的主角亲眼看到敌船撞锤来袭的瞬间是怎样的恐惧与无奈,接下来的几秒钟,就是一片狼藉和血腥…… 我看见了什么? 我………… 史料读到这里,我不禁感慨,榣手们真不容易啊 话说回来,正是战争的需要,让这些人走进历史舞台更靠中心的地方,虽然它们大多数没有留下具体的记录,但那时的雅典着实需要他们,他们在雅典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也开始变得更加举足轻重。可以说地米斯托克利的海军计划,实际上也是一次不小的政治改革,他让第四阶层的话语权提高了,但凡是都有好有坏,好坏咱们后面会提到,这里先埋下伏笔。 三列桨战舰除了榣手(专门划桨的人),其甲板上还有二十多名水手(属于高级技术人员),他们的任务是操作船帆以及船舵。海军中船长的出身非富即贵,在波希战争之后,他们是每艘舰船的出资人,既然由它们出资,他们也就亲自担任船长一职。雅典人属于海洋民族,不难找出善于远洋的船长,大家自己出钱自己当船长,也是督促各位尽心造船,不能拿自己的性命打马虎。一旦出海,船长就是军事指挥官兼战舰一把手,最终决定权在这个人手上。 除了船长和水手,每艘船还配备至少一名领航员,他们都是富有经验的水手,既能当一艘船的“眼睛”和“指南针”,也能通过自己的经验,给船长提出停泊与航行的建议——实际操作中,船长会在领航员的建议下或者在自己的判断下给水手们发信号,他们有的操作风帆,有的传令给榣手,榣手们在号角声中开始划桨给舰船提供动力,动力上来了,负责船舵的水手操作战船朝着预定的方向驶去,这是一系列高难度配合下完成的作动输出。 当一艘三列桨战舰出海,往哪里划水,如何躲避风浪暴雨,如何规划航路,如何在战斗中考虑到平衡战舰稳定性和操纵性的前提下发挥作战效果,对船上每一个人都是极大的考验。可以看出,一艘三列桨战船从榣手到船长,都是需要时间去培养的,这些人是妥妥的技术工,雅典人能够在公元前5世纪称霸海上,就是由于雅典人里不乏优秀的船员,他们在一次次海战中总是利用自己娴熟的技术打败敌人。 除了上述技术人员,雅典人还给他们每艘三列桨战舰配备十几名重装步兵、弓箭手和标枪手,因此除了海战,这些战舰还是雅典人的运输船,他们可以将步战主力——重装步兵投放到地中海各个地方,这就是当年的海军陆战队。这种水路两栖打法被雅典人玩的炉火纯青。说白了,三列桨战舰就是古代地中海世界的驱逐舰+航空母舰。 海战还能这么打 而海战中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人怎么打海战呢,其实主要有两种,一种打法是两船相接,然后双方甲板上的重步兵和远程兵相互厮杀,直到一方杀光另一方并占领船只为止,这么打双方都没有退路,尤其是重装步兵,身披重甲一旦落水基本上就只能沉底儿。这样打的思路实际上也就是把海战变成陆战。 另一种打法,其实原理很简单,希腊战舰的前方装有撞锤,被改造后的战锤由金属制成,不仅加长而且尖锐无比。海战中对阵的双方经常会像苍蝇一样相互周旋,等待着对方露出薄弱部位,等有利的一方找准时机加速向前,用坚固锋利的撞锤把对手船身撞出一个大洞,接着进攻得手的一方开始倒滑,眼看着对手瘫痪、沉没。 每次这种交锋,就是考验船员整体技术和配合的时候,尤其是希腊人内战时期,各希腊城邦的船只硬件都一样,拼的就是对阵双方船员活儿好不好。还是那句话,雅典为什么能够称霸海上,就是因为船员技术杠杠的。实际上后一种打法已经超出很多人的理念了。前一种打法本是上是把战舰当作运输船,而后一种打法里,新思路来了——原来战船本身也是武器! 接下来的战争里,波斯人在海上就是吃了这个认知的亏。 典型的希腊三列桨战舰,船头的撞锤由金属制成,被加长后坚固而锋利 雅典人后来就是靠着齐装满员的三百余艘三列桨战舰常年游弋与地中海世界而成为帝国的。然而雅典海军也有弱点,比如地中海冬季天气恶劣,需要及时寻找补给、维修和躲避风暴的港湾,因而雅典需要求助于诸多海外同盟或友邦,而维护这样的关系又是成本不小的事情,希腊人本来就两面三刀、朝秦暮楚,万一跟人家翻脸,你的战舰只能在海上飘着哪也去不了。 除此以外,就是三列桨战舰是为了近海作战而设计的,它需要驾驶人员有着高超的技术,否则无法驾驭这样的战舰。一旦战争中海员大量伤亡,那么海军的整体实力会大打折扣。 最重要的,海军从古至今都是烧钱的玩意儿,而且三列桨战舰毕竟是木头做的,战舰在海水中泡的时间长了必须进行维护,如果维护得当,一艘战舰能开个十年,要是大保小保不及时,还没等打仗就要出篓子。怎么弄到原材料维护,怎么找地方维护,怎么弄这么多钱去维护海军,都是对雅典人巨大的考验。 尽管三列桨战舰这种最初的西方海军战舰有许多不足,但依旧是当时所有选择中最好的选择了,在雅典改进了已有的三列桨战舰后,结合新思路开拓新的打法,只等那波斯豺狼送上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