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洞街构成于清末,位于快子路南端,贯串快子路和公正路。古洞街的建筑不像东华里那样划一,建筑用材也不像一些清代老街般高层次,这条老街的原住居民都是平民庶民而非官宦之家。 有古朴挺拔的镬耳山墙、有悬山顶房屋、青砖墙、木雕屏门等。本期《人文祖庙》,与你一同走进古洞街的传统建筑、了解嫁娶屋的历史故事以及一些与这条老街相关的人与事。 出租嫁娶屋曾是“时兴” 古洞街中段南侧,有一间悬山顶房屋。“三开间三进深”,有青砖墙,有趟栊木门,门前是花岗岩石阶,上方有一条精致的木雕封檐板。入门是铺砌了红泥方形地砖的门官厅,左右两边是厢房,二进是正厅,屋外左右两边各有一条大街,大街内还有其他民居。不为人知的是许多赤绳系足的新人曾在这里渡过他们的洞房花烛夜。这里曾是与文会里嫁娶屋同期存在的佛山众多嫁娶屋之一。 清末民初时,租用房屋办喜事曾是一种时兴。佛山是手工业城镇,从事手工业的居民大多住屋狭小,而嫁娶礼俗普通要持续三天以上,主人家要款待前来道贺的亲戚朋友,为了盛大其事铺张排场,通常会选择租用嫁娶屋。于是,具有多余开阔房屋的人家,便将房屋改装成嫁娶屋出租。 佛山首位男性接生西医师在这行医 古洞街曾有一间私立时敏学校。当时辛亥反动后,学校名为“时敏”。取“敏于时务”之意。是一所新式学校,在佛山当时略有名气。从民国年间坚持办学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才迁出快子路佛山市第十八小学的位置。 20世纪30年代初,有“广东报坛怪杰”之称的佛山文化名人邓羽公,世居古洞街。他兴办了《羽公报》、《广州民报》、《石山报》等,以“佛山人”、“凌霄阁主”“天涯浪客”、“邓九公”等为笔名,针砭弊病,施以笔伐,深受读者欢送,曾盛行于省港各地。 陈鹤筹,世居佛山,是清末佛山第一位男性妇儿内科兼助产接生的西医师,长期在佛山古洞直街内设馆行医。清代至民初,不论贫富之家生儿育女,多由坊间接生老妇人,即民间俗称的“稳婆”,用剪刀行事。婴儿因而而感染“破伤风”的不在少数。陈鹤筹作为男性妇儿内科医师,在佛山古镇开了先河,为那个时期的妇儿内科作出了贡献。 此外还有易淑英接生医馆,他们的西医接生,使古镇逐步摒弃民间“稳婆”接生的方式。古洞街内还有两三位以自住租屋为医馆的,不外岁月流逝,老邻居的记忆也已有点含糊。 佛山市岭南成药发源地,成药业是从中成药的手工作坊开端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广为人知的佛山甘露园紫雪丹、玳瑁至宝丹、安宫牛黄丸,除了在省港澳销售外,还销往华北、东北以至南洋等地。而甘露园的消费工场就在古洞街开设,直至1953年,甘露园才从古洞街前往松桂里1号。 从老邻居的叙说中,还可了解到古洞街内有始创于清代的佛山首家制造和出手牙刷的谭佑记牙刷铺,以及出卖疳积饼的“老泰记”,谢六记蟋蟀铺、隆记打银铺、陈桂和裁缝店;还有“自然戒烟室”,名为戒烟室,实践是抽大烟又赌博的中央。该馆位于公正路进入古洞街的第一条大街,当时大街可通往潘涌大街,方便那些抽大烟和赌博者避人耳目。 古洞街老屋标新立异 从快子路进入古洞街,北面的一条大街内有一组镬耳式封火山墙的清代民居。室内规划普通是三间两廊,正厅之前有天井,厅的两边是厢房,厅后有神后房和神楼。进入头门后,侧面的墙壁上都有“门官福德正神”神龛。天井照壁上则有“天宫赐福”之位。 古洞街左近的一条横巷,墙上还保存有一块“来龙聚宝接引财神”的石刻。这些建筑作风的构成与旧时古镇居民除了在家中供奉自家祖先神位外,也供奉天宫、土地、门宫、地主、灶君、井神,有前门后门接引财神等习俗有关。 在古洞街的中段,还有一组门前有精致木雕封檐板的房屋。有雕琢着花卉诗文的“拦河”(围栏)屏板装饰。一些民国早期的老屋,喜欢用彩色蚀刻花玻璃做距离屏风。还有一些大屋除了正门外,还设有小门。 这些小门没有木板门,而是用几根直径约10厘米,上下两端为方形的圆木柱替代,门框上下有相应的方形凹位。这种方式的小门普通设在大屋通出后院的位置,没有后院的则设在巷道一侧的山墙。清末到民国时期,这种小门在佛山民居很常见,那时佛山人称之为“企戙(dòng)” 整理&编辑:谭碧韵 资料来源:《佛山古镇历史辉煌与寻迹》 图片:谭碧韵、视觉佛山、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