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973年的一天,在国务院的会议室里,周总理正在讲话,但是一向儒雅温和的总理,今天却怒容满面,声音也比平常高了许多。 “这是严重的政治错误,是严重的外交事情!”周总理拍着桌子怒声说,停了一下,他又放低声音说:“真是周门不幸!” 周总理为了何事发怒?他为何又说是“周门不幸”呢? 周恩来总理 震惊中外的“雅典事情”原来,外交部门出了一件大事,驻希腊大使周伯萍由于工作疏忽闹了一个大乌龙,他误入了以色列外交官的官邸,构成了影响一时的“雅典事情”。 1972年,我国和希腊正式建交。1973年初,周伯萍作为首任驻希腊大使来到了雅典。 1973年5月的一天,周伯萍受外交部指令,前往希腊外交部,就约请希腊副相马卡雷佐斯访问中国的事项中止磋商,双方商定了希腊副相访问的细致日期。周伯萍在返回使馆的路上,看到街上警察比平常多很多,他推断应该是左近的驻希腊使馆有重要活动。 周伯萍 周伯萍回到使馆问翻译,有没有收到外国使馆的请柬。翻译赶忙翻看使馆的相关文件,发现的确有一份请柬,是捷克斯洛伐克使馆请周大使参与他们举行的国庆活动。捷克大使的名字叫科威克,但翻译误以为是科威特,也就把他当成了科威特大使馆的大使。 请柬上注明的时间是次日,而翻译却在忙乱中并没有看清细致日期,以为就是当天,而当时距离人家的活动终了时间只需十几分钟。所以翻译就对周伯萍说,当日有科威特的国庆活动,还有十几分钟终了,还去不去参与? 这事就有些仓促了,假如不是仓促,正常状况下大使应该看一下请柬,而且应该派司机去探一下途径,然后,才会正式乘车去目的地。但由于当时势情紧迫,担忧赶不上人家的活动,所以这两个程序都省略了。 司机和翻译对周围环境不熟,再加上除了翻译,大家跟周围人言语又不通,所以司机启动汽车以后,就想当然地以为刚才拉着周大使在街上遇到许多警察,想必那个街区就是科威特使馆的位置。于是司机拉着周伯萍和翻译等人,来到那个繁华的街区。 来到街区后,这里依然很繁华,警察正指挥着几辆车进入一个驻雅典外交官的官邸。周伯萍的车子也稀里懵懂被引导到那个官邸里,但是周伯萍却不知道,这个官邸不是科威特使馆,而是以色列外交官的官邸。 而周大使在进入官邸的时分,又犯了一个大意的错误,他居然没有看一下大门口的标记,由于驻外官员的官邸都会有本国的国旗和国徽,一看就能辨清其国别。 更巧的是,周伯萍不认识科威特大使,也不认识以色列的外交官。恰巧以色列的外交官正在门口迎客,他也就稀里懵懂地迎上了周伯萍。于是两双不应该握在一同的手,浑浑噩噩地握在了一同。 就在周伯萍跟以色列外交官握手的时分,一位美国记者恰恰在场,他是《纽约时报》的记者,这位记者感到十分意外,由于他知道当时的中国和以色列并没有树立外交关系,于是这位记者问周伯萍:“您来到这里,是不是意味着中国曾经招认以色列?” 谁知翻译又呈现了错误,他把“这里”翻译成了“雅典”。周伯萍十分生气,我来雅典跟招认以色列有什么关系?所以他以为这位记者是故意寻衅,于是厉声回怼了他。 纽约时报 这位美国记者固然讨了个没趣,但是中国大使到以色列外交官邸访问的事,可是太有料了,于是,他在《纽约时报》上登了一篇文章,大肆报道中国大使向以色列祝贺国庆。这事很快就传播开来,连雅典的各国大使都知道了,而恰恰是中国的外交官员对此一无所知,周伯萍当然也不时被蒙在鼓里。 后来在捷克大使馆的庆祝会上,很多国度的外交官见到周伯萍,眼神都十分奇特,这令周伯萍莫明其妙。罗马尼亚大使把翻译叫到一边交流了几句,翻译才知道自己犯了大错。周伯萍就问翻译:“你们说什么呢?”翻译的脸色十分难看,当时就对周伯萍说:“大使,我犯大错了!” 翻译把整个事情的过程向周伯萍阐明之后,周伯萍如梦初醒,他大叫一声“不好”,这是一次严重的外交事故。周伯萍明白当时各方面的反华权力,一定会就这件事大做文章,事实上,他们曾经做了很多文章。与此相应的是,很多阿拉伯国度也会对我国的做法产生疑惑,更重要的是会影响这些国度跟我们的友好关系。 但是事情曾经发作,就要设法尽可能消弭或者减少影响。周伯萍立刻着手处置此事。他首先向希腊外交部和各阿拉伯国度的大使馆阐明事情的真相,告知各国,这件事乃是外交失误所致,中国的外交政策并未改动,中国同阿拉伯国度的友好关系不会因而遭到丝毫影响。 这件事由于是翻译构成的,所以翻译十分后悔,致使于声泪俱下,他最担忧的是会给周伯萍和中国构成不利影响,以至担忧会影响周伯萍的政治前程。翻译员以至写好了血书反省,整个使馆人心惶惶,大家都觉得周伯萍和相关同志一定会遭到严厉处分。 周伯萍没有思索这么多,他立刻向外交部汇报了整个错误的经过,外交部则马上召他回国。于是周伯萍马上乘坐飞机回国,他先向外交部中止反省,并递交反省书,外交部又把事情的全部过程,写成讲演,连同周伯萍的反省书一并呈送周总理。 周总理看过讲演和周伯萍的反省以后,震惊之余,愤恨异常,他说:“美国闹了个‘水门事情’,中国弄出个‘雅典事情’。‘水门事情’的主角是尼克松,‘雅典事情’的主角姓周,真是周门不幸!” 之后总理办公室以外交部的名义出了一个通报,把这件事定性为“十分严重、极为荒唐的政治错误”,称这件事“成为外交界的丑闻,影响极坏”。显然这是依照总理的意见发布的,是总理定的调子,以至连措辞都是总理肯定的。 当时的中以、中阿关系说起我国跟以色列的关系,其实两国并没有直接的利害抵触,从某种意义上,两国以至还有很多共同点。二战时期犹太人和中国人民都是受害者,这让我们两个民族有同病相怜之感。所以民国时期,关于犹太复国,很多人是表示同情的。 特别是二战时期,一些犹太人还参与了我们的抗日战争,给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出色的贡献,这一点中国人民是不会遗忘的。 一位名叫罗生特的犹太人,先在新四军中担任军医,后在东北民主联军做到纵队的卫生部长。还有一位叫希伯的犹太人,参与了山东的抗日斗争,并在日寇的扫荡中壮烈牺牲,为中国的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 第一次阿以战争的时分,国民政府坚持中立态度。而解放区的报纸以至对犹太复国行为表示支持。 以色列刚刚建国的时分,自顾不暇的国民政府,以至招认了以色列。 雅各布·罗生特 1950年,以色列外交部主见向新中国示好,表示假如新中国和国民政府发作分离国席位之争,以色列会把他们的一票投给新中国。特别是以色列的外长夏利特还特地向周总理致电,正式招认新中国。但是我国有自己的外交政策和考量,当时并未跟以色列建交。 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度围堵中国,我们的外交政策是团结一切被压榨的国度,正因如此,我们制定了团结阿拉伯国度的政策。而且我们跟阿富汗、巴基斯坦相邻,从维护睦邻友好关系的角度动身,我们也应该跟阿拉伯国度搞好关系,更何况我们国内也有穆斯林民族,这样做也有利于国内的团结。 对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我们不只同情,而且把他们的斗争视为反殖民主义斗争的一部分。当时的以色列逐步亲美,这也是我们所反对的,我们跟以色列在政治制度、认识形态等方面都有庞大的差距,所以那时的中国跟以色列没有建交的基础。 当时我们有一个严重的政治任务,就是要参与分离国,而要参与分离国,就需求朋友的支持,阿拉伯国度数量众多,是我们团结的对象,所以我们不可能牺牲这么多朋友,去交好一个跟我们缺乏建交基础的以色列。 我国多次向世界表明我们的立场,我们支持巴勒斯坦的解放事业,支持阿拉伯人民的正义斗争,对以色列的很多行为我们都中止了谴责。 正是基于这样的国际关系背景,周伯萍误入以色列外交官邸,绝对是一个政治错误,固然这是无意间犯的错误,但其政治影响无疑是很大的。 毛主席对“雅典事情”的处置1973年5月24日,关于“雅典事情”的讲演送到了毛主席的办公室,这个讲演是周总理批阅过的,上面有周总理给这个事情下的结论。但是毛主席对这件事的态度却十分宽容,他看了事情的整个过程和周总理的指示以后,就在讲演上圈点起来。 毛主席把周总理指示的“十分严重、极为荒唐的政治错误”和“成为外交界的丑闻,影响极坏”等字眼都圈掉了,然后又加上了几个字:“是没有调查研讨构成的”。 讲演中叙说了周伯萍对错误的认识,上面用的是“认识较好”,毛主席看过之后又给改成了“很好”。经毛主席这么一改,对“雅典事情”的错误定性也就得到了彻底改动。 毛主席 周总理后来又看了毛主席的指示,就在讲演上写了这样一行字:“请外交部遵照毛主席的指示,评价这次事情的性质。周伯萍同志的检查也依照毛主席的指示给予鼓舞,请把毛主席的指示在部内传达。以前的通报,也请予以矫正。” 1973年5月20日,就在处置这件事的过程中,希腊副首相马卡雷佐斯来华访问,周伯萍全程中止了接待。这表明周伯萍并没有由于这次“雅典事情”影响他的工作,更没有影响到他的前程。事实上,这件事之后,周伯萍还先后担任了驻阿尔及利亚以及扎伊尔两国的大使。 等周伯萍忙完了接待工作,周总理特意留下周伯萍跟他中止了一次长谈。周伯萍首先感激总理对他的宽大处置。总理却笑笑:“你要感激毛主席,这是毛主席的处置意见。这件事算是划上句号了,这样的结果很好,我很称心。我过去常说的一句话是,外交工作无小事,意义是说外交工作十分敏感,弄不好,小事会酿成大的事故。这件事是一个经验,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周总理工作如此忙碌,他跟周伯萍居然谈了足足3个钟头,他们从工作谈到生活,又谈到家庭,真是无话不谈。周伯萍后来在他的回想录中称,自己从总理那里遭到深化教育,令他终生难忘。 其实跟同志说话是周总理经常采取的工作方式,他以为只需深谈才干更深化天文解一个同志,也只需深谈,才便于彼此相互了解,才有利于以后的工作和相互配合。周总理跟他身边的很多同志都曾经有过这样的长谈,很多同志敬重周总理也是由于他擅长做这种细致的工作。 固然在对这件事的处置上,周总理的态度是十分严厉的,但是周伯萍对总理依然敬重有加。在总理逝世的时分,周伯萍声泪俱下,他还写了一首诗寄予自己的哀思。 周总理的“周门不幸”从何说起?周总理听说“雅典事情”以后,反响激烈,这跟他的性格和工作作风有关。周总理是我国的首任外长,他开创了我国的外交事业,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对自己和身边同志的工作请求能够说是一丝不苟,他不允许呈现哪怕一丝一毫的纰漏,他对同志的请求也是很严厉的。 而周伯萍居然闹出这么大一个乌龙,这让一向认真的周总理无法接受,所以他的第一反响十分激烈,他的震怒,也跟这件事的确太过荒唐有关。 1964年周恩来访问苏丹 而周总理脱口说出“周门不幸”,除了是一种心情宣泄之外,也跟周总理和周伯萍的关系有关。诚然,两人并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但他们都姓周,而且他们都是宋代文化大家周敦颐的后人。从这一层来说,他们是同宗,周总理说“周门不幸”其实是没错的。 周总理说出这句话后,当时参与会议的国务院一些指导人都留意到了,好比李先念就向周伯萍中止求证,周伯萍对他说,我跟总理没有什么关系,他是淮安人,我是合肥人,我们都不是一个省里的。其实周伯萍坦白了他和总理同宗这一层关系。 周伯萍坦白这层关系是有道理的,周总理终身光明磊落,历来不搞宗派,不拉小集团,而且他自己对这样的人是坚决斗争的。总理和周伯萍固然是同宗,但是他历来没有特别照顾过周伯萍,假如说照顾的话,那就是对周伯萍请求特别严厉,此外再没有别的。周总理的为人就是这样,他对自己的亲兄弟和侄儿侄女向来也是这样严厉请求的。 那么周伯萍为何会从事外交工作呢?当时我们的外交事业刚刚起步,十分需求人才。而周伯萍原本并不在外事部门工作,他之前长期在粮食部门工作,曾经担任粮食部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 周伯萍由于政治水平高,才干强,于1964年被调到外交部,他做过坦桑尼亚大使馆政务参赞,并担任暂时期办。 人们都知道,新中国跟坦桑尼亚的关系十分密切,组织上派他去掌管驻坦桑尼亚大使馆的工作,足见对他是何等信任。周伯萍后来多年在欧洲和非洲国度担任大使,都能顺利完成外交部交给的各项工作。抛开“雅典事情”的乌龙,周伯萍的确是一位优秀的外交官,是我党外事部门不可多得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