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博后人在理院都有 自己的专属故事 出站数年,仍寄存于心间 时光荏苒,不变的是理院人 岁月流逝,驻足的是理院情 数学系 博士后们纷繁发来寄语, 数学博士后科研活动站于1999年批准设站,依托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有上海高校一流学科——数学、上海市重点学科——运筹学与控制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数学科学与技术。 记忆终是不能躲开岁月的影子,而在理院的记忆印在岁月斑驳的墙上,无法抹去。将情感付诸笔端,让记忆流淌于话语间,一同来听听他们的青春回想。 赵发友 01 赵发友 ,男,现 为上海大学数学系副教授,数学系副系主任。美国Mathematical Review、德国 Zentralblatt Math评论员。2010年毕业于 北京师范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美国密苏里大学分离培育博士生;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在 上海大学数学系从事博士后研讨;2012年6月 进入上海大学工作。 主要研讨方向为调和剖析及其应用,已在J. Funct. Anal.,Pacific J. Math., Constr. Approx.,J. Approx. Theory,Potential Anal.,Nonlinear Anal. 等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二十余篇。 掌管国度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和面上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02 博士毕业后,为了使自己的研讨方向与偏微分方程方向相分离,我的导师 陆善镇教授引荐我到 上海大学跟盛万成教授做博士后。博士后期间我不时参与盛教员的讨论班,对PDE的启蒙也是从那时开端的。同时我也跟 盛万成教员、王远弟教员、叶万洲教员做助教,盛教员请求我随堂听课,这段时间的观摩是我从一名学生向教员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 特别是 盛教员每周留给学生的创新课题和对学生认真亲切的风范,对我往常的教学作风影响很大。 2012年6月份博士后出站后,在 盛万成教员和 王卿文教员的引荐下,我留校任教。任教后的第一个应战就是上课。那时我家住在老闵行,距离学校很远,需求从家乘地铁到莲花路换乘班车到校。正好和 王培康教员坐同一班车, 每次遇到教学上的难题,王教员总是耐烦地帮我答疑解惑。我不时很感激王培康教员对我的指导。 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经个人申请和学校引荐我 取得了国度青骨项目的资助,到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密尔沃基分校访问范大山教授。范教员夫妇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给了我很多辅佐。我也十分珍惜难得的学习机遇,在访问期间跟范教员在Bochner-Riesz平均等课题协作了4篇文章,如发表在Pacific J. Math., Constr. Approx.,J. Approx. Theory,Potential Anal. 上的论文都是在这期间完成的。 回想这一年的访问对我的学术水平有很大的辅佐, 我很感激上海大学给我这个学习的机遇。 回国后,我不时给研讨生上 《近代剖析》和《泛函剖析续论》这两门课程,同时先后给本科生上过 《计算实习》、《微积分》、《数学剖析》。近两年我每年的课时量达260课时。在做好教学和科研的同时,我也有幸不时从事数学系和理学院的效劳工作。 作为一名中青年教员,我很感激 盛万成教员、王卿文教员等前辈们对我的辅佐和鼓舞,他们春风化雨、无私贡献、积极达观的心态不时感染着我。 我也感激理学院和数学系的同事们对我的辅佐,我们一同构建了一个暖和友爱的大家庭。 我深深地为数学系取得的每一个荣誉、每一次进步而感到由衷的快乐和自豪。 心胸感恩之情,值此数学系建系60年之际,我祝福上海大学和上海大学数学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问 博观约取,“后”积薄发 佟丽宁,到! 周安娃,到! 来源 | 数学系六十周年系庆工作小组 文案 | 王亚茹 编辑 | 王亚茹 审核 | 周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