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 皮 尝遍多地的凉皮、酿皮 还是离不开家乡一碗刚出笼的“热面皮” 无论是小镇还是城市 汉中人的早饭 面皮无疑 笼里冒着蒸气 碗里搅动着筷子 红浪浪的油泼辣子 吃的解馋又蹋实 归来的游子 下车的第一件事不是奔家直去 而是迫不急待的咥两碗热面皮 以解乡思 在乡下人的眼里 面皮亦是美好的事 我们已告别了手推石磨来研磨米浆 但面皮依然是待客的家常 于汉中人来说 它是小吃 也是主食 祖辈入骨无须明示 招呼远亲最爽的台词: 回来塞 请你咥热面皮! 菜豆腐 小时分不解 好好的稀饭非熬成酸酸的是为何 吃一顿“菜豆腐稀饭” 母亲在黎明 摸着黑起来就开端忙乎 繁重的手磨(石磨) 被母亲推得一圈一圈的转着 白哗哗的豆浆 带着沫 总是在清晨唱着欢歌 大块的豆腐 酸酸的稀饭 就着葱拌青椒 辣乎乎的美着 …… 小店里的菜豆腐 总是陪着面皮一同退场 一定要大块的豆腐来“主唱" 酸酸的喝一口汤 便瞬间润了胃肠 总有远客奔着名头而适得其反 由于他们想象不到 这酸溜溜的茶饭里 如何能装下 一辈子恋家的愁肠 …… 浆水菜 汉中人是离不开浆水的 无论城里还是乡下 无论过去还是往常 在曾经食材极度匮乏的年月里 蚕豆叶 洋芋叶(土豆) 都被无法的尝试过 它是乡野农家顶不值钱的“懒人菜” 能够凉拌 能够炒 点豆腐那叫一个俏 在城里 它只是不起眼的小配角 但入心的滋味却是任何大餐所无法缔造 浆水豆腐 是人们的钟情 浆水擀面 吃的是尽兴 来一份浆水炒饭 过足了瘾 菜豆腐的美好里全都是浆水的命 老人们从田间归来 喝一舀浆水 解渴又清新 有客登门 点一锅菜豆腐 端上桌的是盛情 …… 不起眼的浆水 在祖辈身上都烙了印 唯有这份纯情 从不分三六九等 …… 粉皮 它不是一切人的最爱 但总有人对它“两小无猜” 黑红的颜色使我从小就奇特 滑溜溜的酸辣 一度曾享用不来 长大后才慢慢明白 根面(蕨根粉)是它的真身 苕粉(红薯粉)成为往常更替的见证 小小的粉皮也借胃“奋争” 时期 在酸酸辣辣中浑然天成 一碗粉皮馋坏了多少人 走的多远都心胸忠实 有钱没钱 都自动相认 “来碗粉皮!" 爽到人神不争 …… 橡子凉粉 到元坝(黎坪)一定吃一碗橡子凉粉 那是大山里独有的风味 不单单是小吃 还承载着山里人家世世代代得以传承的民间聪慧 我一直猎奇 由衷的敬畏且心生羡意 那个勇于思索和无数次实验的人 他(她)究竟长什么样子 在曾经食不裹腹的年月里 只能借助粗笨的手工来完成 那一次又一次想入非非的举止 当一枚枚坚硬的果子 被剥开 砸烂且研磨成汁 我无法想象他(她)彼时的欣喜 能否喝彩的童真一地(我想是的) …… 当一帮关中远客把它推来推去 我只是浅笑 静默不语 由于他们无法想象 一碗黑乎乎的凉粉里 藏了太多久远的旧事 …… 树叶凉粉 第一次见它绿油油的容貌 我惊呼:这就是传说中的“树叶凉粉”! 至今感激乡邻的心意 每次回山归来必赠以些许 我并不贪它脆脆的滋味 却对它的身世充溢了猎奇 那个奇思妙想到拿树叶做食物的人 该是怎样的心机缜密又浪漫之极 有人断言 那是饿极了逼的 才不信那鬼话 逼急了只会做傻事 谁能逼得无数次尝试 顶着数不清的无趣又开端打造浑不搭边的“神奇” 更何况 是在荒山野岭的过去 没有任何指导 能够自创的心仪 …… 我惊叹于故人的聪慧 在曾经两手空空的日子里 用树上的叶子 做出了饭桌上的一道景色 …… 米粉肉 曾经,最不入流的吃食 往常是特征美味的一份子 那大块的肥肉无关油腻 男女老少欢欣皆宜 米粉和肥肉的“爱昧” 馋得多少人心肺皆美 大口大口的惯着肠胃 任那满足在胃液里飞 无论是酒店还是乡宴 “特征"中必现其颜 一出笼便遭到追撵 瞬间 欢欣四溅 曾经 尤为疑惑 丧宴中拒绝露脸是缘何 后来才明白久远的迂回 敬畏 由心而默 …… 一道菜里能看到历史 一道菜里能看到灾难之祸 一道菜里能看到时期的改造 一道菜里能看到 侥幸之歌 …… 注:据老人讲,米粉肉在解放前属街边不入流之食,死猫病狗是人们心知肚明的有限食材,在战乱饥馑之时,很多人从里面吃出人肉。故尔,今日乡村丧宴依然忌讳,以示对逝者的尊重。 原创作者:小丘,南郑人,文字喜好者。 作者:小丘 来源:汉中在路上 编辑:王欢 责编:杨帆 审核:金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