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格丽 创始人: 索帝里奥·宝格丽 品牌诞生地: 意大利罗马 品牌总部: 意大利罗马 品牌历史:宝格丽于1884年在意大利罗马正式创立,其产品主要是高级珠宝,其他还包括腕表、皮包、香水等。 1995年,宝格丽公司在米兰证劵交易所挂牌上市。2004年开始涉足高级旅馆的经营。2011年3月8日,LVMH集团收购宝格丽公司股份,交易完成后,宝格丽家族成为LVMH集团的第二大股东。 历代掌门人: 继索帝里奥·宝格丽创立品牌之后,1905年,索帝里奥的儿子科斯坦蒂诺和乔治,在罗马康多堤大道设立品牌总部。1984年,乔治的儿子保罗和尼古拉分别任总裁和副总裁,他们的侄子弗朗西斯科·特拉帕尼担任CEO。 在20多年的CEO生涯中,特拉帕尼将旗下产品从珠宝领域拓展至香水、丝巾、手表、皮具等,甚至“跨界”到酒店行业。 2011年3月,LVMH以42亿欧元的估值,通过换股方式收购了宝格丽,特拉帕尼入职LVMH集团腕表与珠宝部门,担任LVMH集团珠宝和腕表部门首席执行官。 从怦然心动时的不知所措,到嬉笑怒骂后的百感交集,最终变成不经意间的含情脉脉,当电影遇见宝格丽,爱恋便刻骨铭心。 宝格丽与电影 《巴黎假期》中,宝格丽作为贯穿影片的爱情信物,指引着古天乐最终找到了命中注定的那个她。 微电影《O的故事》中,一枚戒指也见证了李治廷与岑宁儿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1964年,英格丽·褒曼在电影《贵怨妇》中创意性地将宝格丽颤动花形胸针作为头饰佩戴。当她沿着楼梯台阶缓缓走下时,你是否有那么一丝的心动呢?在若干年后,作为宝格丽的忠实拥趸,英格丽·褒曼之女伊莎贝拉·罗西里尼成为了宝格丽的代言人,续写着她母亲与宝格丽的不解之缘。 这一次,章子怡不再是隐忍决绝的宫二,也不是骄傲的玉娇龙,而是《非常幸运》里的可爱宅女漫画家,在生活中跌跌撞撞,却从未放弃梦想。爱宝格丽的女孩,运气总不会太差。手腕上的宝格丽蛇形手镯为她带来了万千风情,成为了毋庸置疑的幸运之物。 伊丽莎白·泰勒和理查德·伯顿,他们相识于《埃及艳后》,从戏里爱到戏外,宝格丽成为了他们爱的温床,见证了那段浓烈至极的爱情。如理查德·伯顿所说:“我让丽兹(伊丽莎白的简称)认识了啤酒,她让我认识了BVLGARI宝格丽。”伊丽莎白·泰勒拥有了最完美的爱情和最昂贵的珠宝。 正如电影中所体现的,相较于卡地亚和蒂芙尼的典雅,宝格丽则是欲望、宠爱和诱惑的代名词,而宝格丽式的女郎也是热烈、艳丽、风姿绰约的。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时期,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的建筑师高迪,同时也是新艺术运动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认为自然界是没有直线存在的,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才属于上帝。 (建筑师高迪) 这种艺术风格也深深影响了珠宝设计,自然轻灵,一方面摆脱了维多利亚时期的庄重严肃,显得更为感性;一方面表现出对传统形式和艺术作品的抗拒。这个时期的法国评论家们一致认可了珠宝界所发生的重大变革—对自然的刻画,对鸟、花朵、藤枝等元素的使用,在作品上运用雕塑技法,各种材质的混合使用,如在黄金上装饰珐琅等,不断削弱贵重宝石的地位。在一些作品中,钻石甚至沦为一种辅助,衬托从前并不为人们所在意的玻璃、象牙等。 (巴特罗公寓,西班牙建筑师高迪) 在这种建筑与艺术的工艺设计结合背景下,宝格丽不断探索自身的独特文化,这个时期的宝格丽珠宝作品,虽然也使用线条,但更偏向硬朗和几何感;已经开始采用当时的非主流材料,比如玻璃、钢筋、金属、大理石等,这种使用各种材质进行混搭的创新美学,日后逐渐成为宝格丽的风尚之一。 随之而来的爱德华时代—1900年到1915年间的珠宝设计风格,则以“花环”样式著称,常见的款式是系着丝带和蝴蝶结的花环。此时开始用铂金来代替白银。对钻石刻面的不断改进,以及其他品种的宝石—如蛋白石、月光石和亚历山大变石等的使用,大大增加了珠宝作品的主题深度。 (爱德华时代珠宝风格) 宝格丽也很好地吸收了这些元素。 大约自1920年起,宝格丽作品中开始加入更多珍稀的彩色宝石。 到1930年代,在珠宝的制作上,已经展现出恢宏的气质,多使用几何造型,镶嵌各种切割的钻石,混搭钻石和彩色宝石。也会采用当时流行的可拆卸式设计—一只风格繁复的项链可以拆成手环、扣环或者胸针来佩戴。 (这款Bulgari古董钻石项链可神奇地被拆分成8件珠宝: 1对手链、2个胸针、1对小胸针及一对手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装饰艺术时代到来,它演变自新艺术运动,但与新艺术运动空灵和细腻的风格不同,装饰艺术的风格不排斥机器时代的技术美感,常用齿轮或流线型线条、富有对称感的几何构图、扇形辐射状的太阳光等,在运用色彩方面多使用对比强烈的明亮色彩。 (装饰艺术风格首饰) 而宝格丽的设计可谓与之相得益彰,看看宝格丽那些大胆而先锋的设计,不难想象在当时会掀起怎样的风潮。 到了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战后繁荣的回归,使人们的审美偏好更倾向于较大的宝石、更艳丽的色彩和更夸张的风格。引领时尚潮流的宝格丽,将相对平价的彩色半宝石和昂贵的钻石混搭在一起,甚至将半宝石放在珠宝作品的最显要位置,大胆的色彩搭配,碰撞出独有的奢华之感。这种打破传统、略显离经叛道的方式,却是当时最前卫的做法。 20世纪50年代开始流行尖锐造型。此时宝格丽的风格已完全形成,无论潮流如何变迁,它都可以站在潮头,引领风尚。宝格丽风格中,将轮廓感和鲜明色彩融合,材质上采用黄金、铂金,镶嵌绿松石、红宝石和钻石,显得无拘无束,浪漫而自由。这样的设计看似跳脱,却非常适合搭配日常穿着,搭配基础款式的黑白色服饰能起到点睛的效果,同时具有妥帖而不张扬的风情。 这个时期的意大利也已经成为欧洲的设计中心,其中宝格丽发起的“色彩革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宝格丽第三代传人尼古拉·宝格丽(Nicola Bulgari)说过:“一个人如果只想凭借过去的辉煌是非常愚蠢的,如果要成功,必须要结合过去、现在、未来,这才是挑战,而地平线并非只有一条。”这段话可以通过宝格丽的风格解读出丰富的层次。 (宝格丽高级珠宝花园) 20世纪80年代,著名的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甚至说:“我认为宝格丽珠宝代表80年代。每个人都想模仿宝格丽的风格。” 拥有“彩色宝石之王”美誉的宝格丽,开启了一个新的流派,被称为“珠宝界的威尼斯画派”。 “威尼斯画派”在16世纪达到繁荣,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画派之一。其风格以在色彩上的大胆创新著称,绚丽而明快。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由于政府禁止买卖贵重金属、宝石和珍珠,宝格丽的生意一度陷入停顿。 战争结束后,人们压抑许久的物质和审美欲望喷薄而出,讨厌沉闷,向往丰富多彩。 同时,意大利的经济复苏,也带动了电影业的发展,宝格丽迎来了黄金时代。罗马在这一时期被称为“台伯河上的好莱坞”,拍摄了《暴君焚城录》《宾虚》《罗马假日》等影片。大量本土及外国电影到康多堤大道取景,使得宝格丽旗舰店明星名流云集。宝格丽趁势推出大量材质新颖、设计别致的珠宝新品,引起追捧。 设计上求变常新,工艺上坚持传统,是宝格丽一贯的理念。 而提到彩色宝石,绕不开那些风华绝代的美人们的名字,也绕不开宝格丽的一大工艺特色—圆润抛光的弧面切割工艺。 这项工艺在过去并不受重视,却被彩色宝石专家宝格丽发扬光大。这种蛋面切割的手法看似简单,却最能呈现出宝石的光芒,凸显其细腻质感,与钻石常用的明亮式切割相得益彰。 除此之外,当代的宝格丽设计也中意古时的蒙古切割,也称为“塔克地”切割。这种切割手法须冒很大的风险,才能打磨出如同蛋壳般的莹亮表面。 半个世纪过去,20世纪90年代以后,新人类开始占领时尚圈,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一代年轻人在接受了更为完整的美学教育和更为丰富的艺术启蒙之后,在审美上更加返璞归真。 而兼容了各种文化元素的宝格丽,其设计中包含着古罗马文明、波斯文明、东方文明、波普艺术、意大利的享乐主义风尚,以及20世纪80年代的朋克摇滚风,等等,以轻松写意的方式,装点着各色群体。 这就是宝格丽所信奉的佩戴哲学“Wearing for Pleasure”,有着契合于时代的灵魂表征—既不过分庄重,但也不轻浮,内涵深邃却舒适自然。 当人们将一款设计、一种风尚,一位极具特色的人物奉为时尚Icon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特质使人们心甘情愿地追捧他们的品位?当我们谈论宝格丽如何用撞色和混搭成功在顶级珠宝界坐拥一席之地时,我们也在谈论一个不拘于风格流派的概念性风尚标;在谈论一个将艺术和文化融合得浑然天成的百年品牌;在谈论着一种旗帜鲜明的创意美学。 在那些缔造了时代的珠宝的名字里,宝格丽无疑是具有很高辨识度的,其意义已超越时尚,而将工艺上升到美学思潮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