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借由最新出版的伍迪·艾伦 唯一亲笔自传《毫无意义》,向您展示这位世界知名导演的魅力与传奇,在自传中,他一边喋喋不休地说段子,一边告诉我们: 人生也许是毫无意义的,但我们更要好好活着,更要大笑! “美国电影界唯一的知识分子”、掉书袋的话痨小老头、脱口秀鼻祖、爵士乐手、INFP代言人、终生社恐达人、饱受讨伐的争议人士......贴在导演伍迪·艾伦身上的标签已经不能再多。 从六十年代末开始,伍迪·艾伦便保持着几乎一年一部的高产频率, 《安妮·霍尔》《曼哈顿》 《午夜巴黎》等作品不仅受到万千影迷的喜爱,被列入 “文艺青年此生必看片单”,也让他成为 戛纳和威尼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十六次提名奥斯卡原创剧本奖并三次夺魁的 纪 录,至今无人能及。 伍迪·艾伦是世界影坛最著名的段子手,他 自编自导的喜剧小品,总是用纽约知识分子式的机智与辛辣,探讨存在、死亡、爱情、与性,举重若轻。 看完电影,你甚至都想不起剧情,只记得喋喋不休的主人公和那些讽刺幽默的段子,可这也正是伍迪·艾伦的魅力。 人人都爱伍迪·艾伦。村上春树说自己只想把小说给两个人拍,那就是大卫·林奇和伍迪·艾伦;诗人辛波斯卡梦想能见到的三个人,其中一个是伍迪·艾伦;马尔克斯、马丁·斯科塞斯、王小波、杨德昌也都是伍迪·艾伦的影迷。 如今,伍迪·艾伦已87岁高龄,他的唯一亲笔自传 《毫无意义》首度引进国内。书中,伍迪·艾伦全面公开自己的创作生涯和生命故事,可无数荣誉加身的他,只是用“毫无意义”四个字 定义与总结自己的漫长人生。 为何一切毫无意义?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毫无意义:伍迪·艾伦自传》 锁在喜剧演员 身体里的悲剧演员 每当影迷们谈及伍迪·艾伦,《安妮·霍尔》似乎都是绕不过去的词汇,这部电影不仅斩获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至今也依然被认为是最好的爱情喜剧。 △《安妮·霍尔》 伍迪·艾伦说自己几乎所有作品都带有自传性,《安妮·霍尔》里,他本人扮演的喜剧演员艾维·辛格—— 悲观主义者,神经兮兮、絮絮叨叨、喜欢嘲讽——也是他本人的化身。 △《安妮·霍尔》的经典开场,伍迪·艾伦扮演的艾维·辛格用两个笑话戏谑了生活和爱情 伍迪·艾伦出生在布鲁克林一个不富裕但温馨的大家庭,家人都很宠爱他,可出于某种“无法解释的理由”,他从小就神经质,五岁就感受到死亡焦虑,觉得宇宙在膨胀,做什么都没意义, “满脑子都是疯狂的逃避现实的幻想 ”。 不难想象,他讨厌所有的学校,想尽办法逃学,一直到高中,都是不务正业第一名,想着投机取巧从事一些愚蠢疯狂的职业。 △《无线电时代》是伍迪·艾伦对自己童年的怀念 比如,他痴迷魔术,用零用钱买魔术道具, 但发现自己 “只能操纵纸牌和硬币,而不是宇宙”; 他打牌玩骰子骗钱,练习花式作弊手法,梦想当个 赌徒、老千和骗子,却发现自己只能从容易上当的人那里赢几块钱; 因为《纽约黑帮》迷恋上黑帮、犯罪和罪犯,于是,一本正经地想当 联邦调查局探员,后又神经错乱地想成为一名 私家侦探; 高中的他又爱上爵士乐,日复一日地学习单簧管,并决定 “要把一生都献给爵士”, 结果发现自己 “没有鉴赏力,也没有任何可以看得见的天赋”; 而除了爵士乐手,他还想过当棒球运动员和去西部放牛...... 15岁时,这个“成绩不及格的神经质的聪明家伙”开始发愁自己的人生方向,幸运 的 是,他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天赋——写段子。 他 靠讲段子来“暂时分散注意力,短暂地从大爆炸不负责任的后果中解脱”,而他那些调侃而悲观的笑话,恰好受到愤世嫉俗的纽约人的欢迎。 当时,有人评价这个段子手——“那感觉就像仿佛有人想通过笑话来表达真理——不是对存在的本质的哲学探讨,而是极其个人化的信息碎片。” 凭借给报纸写笑话 ,伍迪·艾伦每周就可以赚到四十美元,而坐一趟地铁,他就能轻轻松松写出二十个笑话。 就这样,年纪轻轻的伍迪·艾伦开始了一帆风顺的喜剧作家生涯,为喜剧演员、电台、电视写笑话,后来,上脱口秀舞台表演,在百老汇排演话剧,最后,写剧本,导电影,直到现在。 绝对的悲观主义者融合喜剧作家和脱口秀演员的天赋,构成了伍迪·艾伦这个好莱坞绝无仅有的存在。 他拍的是优雅浪漫的喜剧爱情小品,但内核又充满了存在主义式的悲剧——弗洛伊德和心理医生出现的频次一样重要,电影里出现最多的名句是:“我在这里做什么?” △《星尘往事》 他电影的主角基本都是他自己的化身: 一个颠覆、反讽、怀疑的犬儒主义者,时刻准备嘲讽揶揄社会、政治、说教者、上帝和规约; 一个神经质的、满腹牢骚的中产知识分子,喋喋不休地讨论死亡、爱情、性、生命、宇宙膨胀,把苏格拉底、第欧根尼、尼采、康德、克尔恺郭尔、帕斯卡等哲学家们的话语、理论、反理论挂在嘴边。 而他的主角们活动的背景板都是城市,从纽约和巴黎,到巴塞罗那和罗马,从博物馆与艺术展,到霓虹闪烁的电影院与酒吧。 他们在城市中漫游,在中央公园西边走边聊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屠格涅夫,在布鲁克林大桥旁说“我爱你”,在午夜巴黎上演“流动的盛宴”...... △《曼哈顿》是伍迪·艾伦对纽约这座城市的爱情宣言 文艺、哲学、纽约知识分子、存在主义、幽默,是属于伍迪·艾伦电影的代名词;生命的有限性、无意义感、绝望、沟通的困境、不能去爱,不能维系爱,则是他电影一直在讨论的东西。 △《午夜巴黎》 △《好莱坞式结局》 △《丈夫、太太与情人》 在半个多世纪的导演生涯里,伍迪·艾伦拍了50部电影,俘获了万千影迷的心,甚至,法国人对美国电影的看法是:除了伍迪·艾伦的电影,其他通通是狗屎一堆。 而在自传《毫无意义》中,伍迪·艾伦对自己的概括则显得更加客观和精准:“我可以把生命看成悲剧或喜剧,这取决于我的血糖水平,但我一直认为它毫无意义。我觉得我是一个悲剧演员,只是被锁在单口喜剧演员的身体里。” 一场从头笑到尾的 纸上脱口秀 从一个不务正业的悲观主义者,到踏上喜剧台阶,并成长为万人膜拜的幽默大师,以上人生经历都被伍迪·艾伦写进了自传《毫无意义》里。 不管你是伍迪·艾伦的影迷,还是不了解他的观众,这都是一本令你眼前一亮的自传。它丝毫没有传统传记的严肃和正经,恰恰相反,就像伍迪·艾伦站在摄影机面前,给你讲了一场关于他人生的脱口秀。 全书从 “像霍尔顿一样,我不想去说那些大卫·科波菲尔式的废话”开始,洋洋洒洒近400页,没有任何分章,充满了插科打诨的段子,喋喋不休,每页都有梗。 △《曼哈顿谋杀疑案》 在回忆童年和入行经历时,是“连篇累牍”地对家庭成员的吐槽,和对自己其实是 “热爱黑帮的反人类文盲”和 “没有教养的孤独的人”的自嘲。
△《傻瓜大闹科学城》 谈及自己的导演生涯和电影幕后故事,他依旧不忘自嘲,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运气。
△《怎样都行》 他还用全书四分之一的篇幅首度回应了纠缠自己三十多年的丑闻和谣言——女友米娅·法罗控告他性侵其七岁养女迪伦,尽管有证据和调查证明伍迪·艾伦的罪名不成立,但随着Me too运动来势汹汹,性侵事件的不同故事版本疯狂流传。 伍迪·艾伦摆事实讲道理,逐字逐句引用了当年的调查和听证,证明米娅·法罗是如何教唆女儿诬告“父亲”,自己又是如何被抹黑和诋毁的。当然,他也不忘把这段惨剧编成段子。
△《丹尼玫瑰》,米娅·法罗出演了13部伍迪·艾伦的电影,两人于1980年开始恋爱 总之,这本自传就是一场能让你从头笑到尾的纸上脱口秀。就像《洛杉矶时报》的评价: “除非你真的就是个爱绷着脸的人,不然你很难不会因为一句话笑话、双连段子、三连击乃至更多段子而大笑。” 毫无意义? 也要大笑! 回看这87年,伍迪·艾伦有着辉煌履历和突出成就,当然也不乏八卦与丑闻,这一切对普通人而言足够精彩,但伍迪·艾伦却只用四个字定义与总结自己漫长的一生——毫无意义。 他拍电影不追求完美,拍完就不再看自己的电影,不关心影评,从不出席颁奖礼不参加颁奖礼,因为赞扬毫无意义。
在面对恶意指控和攻击时,他也很少公开表明意见,他只需好好生活,永远相信自己的判断,因为外界的意见毫无意义。
对于自己死后能留下什么、自己的作品会发生什么,他也毫无兴趣,因为这些也毫无意义。
△《爱与死》 在一次采访中,伍迪·艾伦这样解释自传的书名:
尽管在伍迪·艾伦看来,生命是一场毫无意义的噩梦,但他还是一直保持着 乐观精神,克服恐惧、紧张和焦虑, 用尽力气活着。 源源不断地写笑话、一刻不停歇地写作和拍电影,做爵士乐巡演,干 自己觉得开心和满足的事情,并且,永远只向前看,把生活的乐趣放在过程本身——这些都是伍迪·艾伦用来 扭曲人生无意义这一真相的方式。 生活令人不满,但仍然值得一过,而在87年的人生里,伍迪·艾伦自得其乐,就像他自传的最后一句话: “我就这样说吧,与其活在大众的心中或思想中,我宁可活在我自己的公寓里。” 《国家评论》说:“和伍迪·艾伦一起生活是一种卡夫卡式的体验,与卡夫卡不同的是,艾伦知道如何发出笑声,伍迪·艾伦是最棒的智者之一,在一个充满伪善和谦虚自夸的世界里,反其道而行之。” 或许,伍迪·艾伦早已道出他的人生哲学: 是的,人生毫无意义,但我们更要好好活着,更要大笑!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毫无意义:伍迪·艾伦自传》 在《毫无意义:伍迪·艾伦自传》中,伍迪·艾伦全面地回顾创作生涯和生命故事,讲述一个纽约穷小子如何踏上喜剧的台阶,成长为万千文艺青年膜拜的幽默大师。道尽每部经典作品的创作源头和片场故事以及,首度全面回应争议事件,也坦诚回忆与宋宜的相爱过程,并罕见地公开分享如今的家庭生活,说出一切,就此一次。 「西西弗书店恐龙主题亲子日 宫西达也的绘本世界」 2月5日(周日) 西西弗书店·重庆万象城店 本次活动适合3-12岁小朋友参与 △ 欢迎点击“报名”预约/查看详情 在这里,遇见更多好书▼ 欢迎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