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丰子恺先生逝世42周年的日子。朱自清曾这样评价先生的画:一幅幅的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儿的小诗。在忙碌到深夜,心浮气躁不堪之时,我们无妨再回过头,看看巨匠眼中的丰子恺,品品他笔下的“小画儿。” 蹲下来,以孩子的视角去看世界 先生曾说:“我的心为四事所占领了:天上的神明与星斗,人世的艺术与儿童。” 他把初心印在了画上:“我的孩子们,我神往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 他细细地描画家中的儿女:放飞纸鸢的欢欣、认真游玩的快活、想要摘月亮的天真。他能廖廖几笔,以至不画脸蛋,都能画出大女儿阿宝赤膊时的害臊困顿。 人们常赞他有童心,那其实是由于丰子恺先生蹲了下来,用和孩子一样的视角看世界,也赢得了孩童世界的钥匙。 他能画出满脑子奇思妙想的瞻瞻,要摘月亮的诚恳。当他试着蹲下时,就是在了解孩子们,是在回到自己的童年。站在同样的高度,望着同样的方向,从这个角度来说,他确是最懂儿女的父亲。 他总能将那些俗事,画出一种大雅。 猫如小女孩,娇痴又亲昵 丰子恺终身与猫有缘,他养猫、写猫、画猫,对猫有一种又爱又恼的心爱心情。丰子恺的家中常有三五只猫相伴其左右,他的漫画里,也总少不了各种猫的身影。能够说,猫曾经融入丰子恺的生活和创作之中。 丰子恺曾养过一只大白猫,瘦削心爱,他给它取名“白象”,像爱自己的儿女一样爱它。 “白象”丧失后,丰子恺十分伤心,写海报重金寻猫,遍寻不着后,他又养过一只黄猫,再往后,又养了一只小白猫,取名“阿咪”。 阿咪心爱而又调皮,通人性,与主人亲厚,给丰子恺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 丰子恺很爱这只小家伙,以至特地为它写了一篇散文《阿咪》,发表在《上海文学》上,把猫的生动调皮、娇姿憨态写得活灵活现。 丰子恺不只写猫,也爱画猫。在他的漫画作品中,常常能看到猫的影子。那些顽皮生动的小猫,既心爱又可恼,在猫与人之间的密切互动中,构筑了一个有情世界。 丰子恺画里的猫,似乎有看透一切的眼神,静静地看着大家的喜怒哀乐。好比,小女孩正屏气凝神地练字,白猫就静静地趴在她肩头。一人一猫,好像一对小友。怪不得丰子恺说,猫和小女孩有共性,都是“娇痴亲昵”。 在他为教员李叔同创作的《护生画集》中,就有猫放老鼠,猎人放鸟的画面。特别是有一幅单单画着一双鞋和蚂蚁,意喻脚下留情。看这些画就像当心翼翼捧着一颗洁净纯厚的心。在丰子恺眼里,生命并无上下贵贱之分,就算是一猫一狗一鸟一蚁,皆有其爱与被爱的理由。 一个人说完了一切的茶事 丰子恺终身有四位良友:烟、酒、茶和唱机。“四友”经常出往常他的各种小画中,只精练的几笔,就坚持了友谊的温度。 自古茶与画渊源深远,这位漫画巨匠的书画中也在不意间流露着茶的闲适与兴味。 该画题中的两句诗,取自明朝园信的《天目山居》一诗。全诗如下: 帘卷春风啼晓鸦,闲情无过是吾家。 青山个个伸头看,看我庵中吃苦茶。 画中人一定是个富有闲情逸致的隐士。他独居在这山间小屋中,吟吟诗,喝喝茶,望望山景,多么幽雅! 面前一座座的山,在他看来好似一个个人伸着头在看,看他坐在庵中吃苦茶。他有群山为伴,并不觉得寂寞。 四口之家,岂但随时节阅历了寒冬与酷暑,还一同走过了人生的起伏。 三位好友,小院闲坐,大家品茗闲话,且留一个位置与小院怒放的梅花,着实雅事。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如此雅趣,必是兴味相投的好友,此情此景,于茶于酒都使得。 画题中的两句诗,取自清朝巨超的《山居》一诗。全诗如下: 帘卷西风雨乍晴,闲凭小阁听流莺。 白云无事常交往,莫怪山僧不送迎。 如此之境,非茶莫属。 茅庐一座,小院内一松,一兰,一壶,一杯,一老者,读书静坐,虽室陋,但也不觉陋矣。 画中诗出自初唐诗人宋之问的《下山歌》,全诗如下: 下嵩山兮多所思,携佳人兮步迟迟。 松间明月长如此,君再游兮复何时。 一株苍劲的古松树下,一轮秋月之下,一对夫妇悠悠然相对而坐,桌上一把茶壶,他们的孩子凭着迂回的回廊,一同观赏着远山近水。 在丰先生的茶画中,可见他的茶风澹泊,在茶里寓寄的是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愿松间明月长如此。 画中诗出自南宋大诗人、大词人陆游的《自法云归》,全诗如下: 落日疏林数点鸦,青山阙处是吾家。 归来何事添幽致,小灶灯前自煮茶。 坐在窗台前,将书置在一边,架起炉子,烧水煮茶。已是悬灯夜半,加上手边的闲书,想来一不待客,二不邀友,只是兴之所至,茶知我心。 从柴米油盐的琐碎中脱身出来,深夜无人,与茶为伴,此时茶是说话人,也是知己,人与茶再无秘密。 画中诗来自张在的《题青州兴龙寺老柏院》,全诗如下: 南邻北舍牡丹开,年少寻芳日几回。 唯有君家老柏树,春风来似不曾来。 春天来到,万象更新,百花齐放,充溢一派生机盎然、繁花似锦的现象。 携终身挚友,老柏树下品茗赏景,世间万物都随这大好春光,滋芽疯长。 而喝茶人,此时也应是心淡如水,如这松柏普通对周遭的环境视而不见,不以姿色取悦世俗。 画中诗来自宋代诗人翁森的《四时读书乐》之一,全诗如下: 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读书喝茶,此乃人生之乐事! 窗外新月如钩,室内茶杯几只,人的终身,遇上过多少个一钩新月天如水的夜? 人走了茶香和余温久久袅绕、依稀尚存。 以身护生,护生者,护心 1928年,丰子恺为祝贺恩师李叔同50寿辰,寄去了自己精心绘制的50幅《护生画集》,李叔同十分快乐,很快为画集配上了文字,并回信叮嘱丰子恺,希望他能将此画集续下去,在自己60~100岁大寿时,能够分别再收到画集第2—6集,每集分别画60幅至100幅漫画。丰子恺随即回信,向恩师承诺——世寿所许,定当遵嘱! 生的扶持 一蟹失足,二蟹持扶,物知慈悲,人何不知。 众生 是亦众生,与我体同,应起悲心,怜彼昏蒙, 普劝世人,放生戒杀,不食其肉,乃谓爱物。 尔后,丰子恺谨记李叔同的嘱托,为报师恩而奋发而作。1929年~1965年,丰子恺分别完成《护生画集》第2、3、4集,但是,就在丰子恺打算继续完成最后两集时,意外却来临了。随后,刚当上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的丰子恺,由于在“文代会”上一番关于“大剪刀”剪出千篇一概的冬青树的发言,而被判为上海十大重点批斗对象之首。 接下来,他们不只抄了他的家,还日日批斗他,他们把刚出锅的热浆糊浇到老人的背上,然后再贴上大字报,游街示威。 母之语 雏儿依残羽,殷殷恋慈母, 母亡儿不知,犹复相环守, 念此爱亲情,能勿凄心否。 吾儿 畜生亦有母子情, 犬知护儿牛舐犊, 鸡为守雏身不离, 鳝因爱子常惴缩, 人贪滋味美口腹, 何苦拆开他眷属, 畜生哀痛尽如人, 只差有泪不能哭。 老人自然是受不住这番折腾,痛得走不了路,于是,他们便又残忍地拿着皮鞭抽打他,从街头不时抽到街尾。 但丰子恺很刚强,从没流下过一滴泪,后来,他们又剪掉了他养了30多年的胡子,那些胡子是丰子恺为怀念自己已逝多年的老母而特意蓄起来的,人们都以为老人这下肯定接受不了,但没想到丰子恺却笑着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再后来,丰子恺又被下放到上海郊区,从事田间劳动,达观的丰子恺瞒着家人,称自己过得很好。直到有一年冬天刚下过大雪,女儿丰一吟去给他送御寒的衣服才知道真实状况。 沉溺 莫谓虫命微,沉溺而不援,应知怜惜心,是为仁之端。 暗害其一 若谓青蝇污,挥扇可驱除,岂必矜残杀,伤生而自娱。 之后,在丰一吟的一再请求下,丰子恺才带着她去了自己的住处——一间破得不能再破的旧牛棚茅草屋里,由于屋顶年久失修,女儿分明地看到在父亲床上的草枕边上,还有一堆没消融的积雪…… 即便是在如此粗陋的卧室里,老人也很难睡上一个踏实的觉——管束他的人,经常会深夜三更,忽然吹响汇合号。 固然遭遭到如此非人般的不公优待,但丰子恺依然没有任何的埋怨,从没想过要放弃绘画,从不敢遗忘对恩师的那句承诺。“护生即护心,慈悲在心,随处皆可作画”,劳动改造期间,他以苦为乐,只需一有机遇,就会想方设法继续《护生画集》的绘画,并完成了第5集的90幅画。 诀别之音 落花辞枝,夕阳欲沉,裂帛一声,凄入秋心。 生离欤死别欤 生离尝恻恻,临行复回首,此去不再还,念儿儿知否。 但环境的恶劣最终还是击倒了老人。患上严重肺炎的丰子恺被允许回家养病,此时的他曾经76岁的古稀老人了。回到家中的丰子恺没有依照医生的请求,积极配合治疗,相反,他以至偷偷扔掉医生开的药,全身心肠扑到绘画上去。他每天清晨4点就起床,开端着手画《护生画集》的第6集。此时与恩师商定的最后一集还有6年时间,但丰子恺似乎隐约觉得到自己将不久于世,于是才拼命画。儿女们怕他累坏身体,把他的笔和纸都藏起来了。丰子恺就向他哀求道:“你们这是要我的老命呀,快还给我吧。” 儿女们只好作罢,晚上即便睡在一个需求蜷缩起双腿才干睡下的小床上,他也一点觉得不到不便。他的心机都沉浸在画作中。1973年底,丰子恺终于完成了恩师的重嘱,画完了《护生画集》的最后一集的100幅画,这与他送给恩师第一集《护生画集》时,整整相隔了45年。两年后,老人与世长辞。 乞命 吾不忍其觳觫,无罪而就死地, 普劝诸仁者,同发慈好意。 我的腿! 挟弩隐衣袂,入林群鸟号, 狗屠一鸣鞭,众吠从之嚣, 因果苟无徵,视斯亦已昭, 与其啖群生,宁我吞千刀。 他说,“我敬重我的教员弘一巨匠,是由于他是一个像人的人。”做一个像人的人,这便是丰子恺终身的追求。他用生命完成了这一追求。 名人说子恺 丰子恺自画像 朱光潜 在当代画家中,我认识丰子恺先生最早,也最分明。说起来已是二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分他和我都在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教书。他在湖边盖了一座极简单而亦极整洁的平屋。同事夏丏尊朱佩弦刘宇诸人和我都和子恺是吃酒谈天的朋友,常在一块聚会。我们吃饭和吃茶,慢斟细酌,不慌不闹,各人到量尽为止,止则谈的谈,笑的笑,静听的静听。 酒后见真情,诸人各有胜慨,我最喜欢子恺那一副面红耳热,雍容宁静,一团和气的风度。......酒后有时子恺快乐起来了,就拈一张纸作几笔漫画,画后自己木刻,画和刻都在片时中完成,我们传看,心中各自喜欢,也未几加评语。有时我们中间有人写成一篇文章,也是如此。这样地我们在友谊中领取乐趣,在文艺中领取乐趣。 当时的朋友中浙江人居多,那一批浙江朋友都有股情气,即日常生活也别有普通兴味,却不象普逐文人风雅相高。子恺于「清」字之外又加上一个「和」字。他的儿女环坐一室,时有憨态,他见着欣然笑容;他自己画成一幅画,刻成一块木刻,拿着看着,欣然笑容;在人生世相中他偶而遇见一件有趣的事,他也还是欣然笑容。他老是那样浑然天性,无忧无嗔,无世故气,亦无矜持气。黄山谷尝称周茂叔「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我的朋友中只需子恺庶几有这种气候。 ——选摘自《丰子恺的人品与画品》 巴金 我往常完整说不出什么时分第一次看见丰先生(我后来就习气这样地称谓子恺先生),或许不分明当初见面的情形,可是我还记得在南京念书的时分,是在一九二四年吧,我就喜欢他那些漫画。看他描写的古诗词的意境,看他描画的儿童的心灵和幻梦,对我是一种高兴的享用。以后不时是这样。 一九二八年底从法国回来我和索非住在一同,他在开通书店工作,我的第一部小说《消亡》要在开通书店出版。索十分常谈起丰先生,也不止一次地称誉他「仁慈、纯朴」。他又是一个勤劳的劳动者,我看到他的一本接一本的译著和画集。他引见了西方艺术的基本学问,他讲述西方音乐家的故事,他解释西方绘画展开的历史;他鼓吹维护生物,他探求儿童的肉体世界。……我没有见过他,但我的脑子里有一个「丰先生」的形象:一个与世无争、无所不爱的人,一颗纯真无垢的孩子的心。我并不完整同意他的主张,但是我敬重他的为人。我不只喜欢他的漫画,我也爱他的字。 ——选摘自《怀念丰先生》 叶圣陶 子恺的画开辟了一个新的境地,给了我一种不曾有过的乐趣。这种乐趣超越了形似和神似的鉴赏,而抵达相与会意的感受。就拿以诗句为题材的画来说吧,以前读这首诗这阕词的时分,心中也曾泛起过一个朦胧的意境,正是子恺的画笔所抓住的。而在他,不是什么朦胧的了,他曾经用极端精练的笔墨,把那个意境表往常他的画幅上了。 从理想生活中取材的那些画,同样惹起我的共鸣。有些事物我也曾留意过,可是转眼就遗忘了;有些想法我也曾产生过,可是一会儿就丢开,不再去揣摩了。子恺却有特殊的才干把瞬间的感受抓住,经过提炼深化,把它永远保存在画幅上,使我看了不得不惹起深思。 ——选摘自《子恺的画》 郑振铎 有一天,他(丰子恺)果真来了。他的容颜清秀而恳挚,他的态度很谦恭,却不会说什么客套话,常常讷讷的,言若不能出诸口。我问他一句,他才朴质的答一句。这使我想起四年前与圣陶初相见的情形。我盲目为他所降服,正如四年前为圣陶所降服一样。我们虽没有谈很多的话,然我置信,我们都已深切的相互认识了。 ——选摘自《我喜欢子恺漫画 》 俞平伯 如一片片落英,都坦率着人世的情味。 - END - 声明:本文素材综合整理于网络。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一切。如触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