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创造的商业盛况,背后的驱动力也从来不是所谓的“消费降级”。 上周,拼多多把“品牌馆”放到了APP主页的正中间,一次性呈现了503个品牌的入口。这些品牌以国内品牌为主,其中既包括蓝月亮、三只松鼠、阿迪达斯、小米这样的大众消费品品牌,也包括阿玛尼之类的奢侈品,以及网易严选等平台式商家。 拼多多品牌馆。 有评论称拼多多的“天猫化”开始了。这类声音猜测:经过阿里巴巴的市场教育,包括外资品牌在内的品牌商可能更容易接受拼多多这样一开始形象不够健康的平台。而且低线城市迄今仍是外资品牌渠道下沉的盲区,而拼多多已经证明了它在低线城市消费者中的影响力。 但目前这还只是一个误解。在503个以品牌名命名的入口中,大多数入口其实只是对同一品牌商品的专门陈列,而并非品牌方进驻的旗舰店模式。以阿迪达斯为例,点击一双售价499元的女子运动鞋进去,产品下方显示的商家链接是“西街网官方旗舰店”。 根据拼多多向《第一财经周刊》提供的说法,凡是进入品牌馆的商家,起码拥有所经营品牌的一级授权。不过它没有说明这些一级授权商是否拥有自主拓展零售渠道的权利。 黄峥早就否认过拼多多“天猫化”的可能性。按他的说法,“天猫模式未来行不通了”,因为那是另一种以搜索为主场景的商业模式,而黄峥认为未来消费的主场景是社交。 品牌馆的设立很可能只是拼多多为提升品牌声誉做出的努力。自7月26日上市以来,这家以“团购”和“社交”模式著称的公司备受争议,焦点就是其平台上出现的假货。创维公司发出的维权声明也曾令拼多多与部分品牌商的关系一度紧张。 但将同一品牌的经销商集中起来建立品牌馆的做法很可能适得其反。9月14日,联合利华还在这个品牌馆的名单中。其后,《第一财经周刊》向联合利华询问是否在拼多多开设店铺,未收到回复。之后,这个名字就在拼多多的品牌馆中消失了。 担心自身品牌美誉度受损,多数品牌仍将对是否进驻拼多多持观望态度。不过来自拼多多内部的人士称,“拼品牌”并不是拼多多未来三年的战略重点,对这家从拼水果起家的电商平台而言,真正重要的任务仍然是“拼农货”和“拼工厂”——要想在电商强林找那个立足,它必须建立自己的核心品类。 8月31日,拼多多公布自IPO以来的首份财报,各项营业数据均在佐证它所“代言”的低价消费市场存在的合理性,以及那个市场如黑洞一般的旺盛购买力。 拼多多创造的商业盛况,背后的驱动力从来不是所谓的“消费降级”。 一切正如科幻作家郝景芳在中篇小说《北京折叠》中所描绘的情景——一座城市按照上流、中产和底层设定了3个相互折叠、互不知晓的空间——过去这个夏天,被各种争议、嘲笑、唏嘘所笼罩的低价消费世界,借由拼多多的迅速蹿红,从一个过去被长期折叠、不为人在意的状态,突然平铺于世人面前。 顺着消费折叠的现象,我们意识到,拼多多背后的商家及制造商,是不是也会面临制造折叠的局面? 点击图片,探索拼多多背后的世界 就这样带着疑问,我们年轻的记者走访了广东的“档口”,那里杂乱却充满活力的氛围,不是我们这些长期生活在一线城市的人熟悉的场景,但也正是这些交易活跃的档口,诠释了概念中的“中国制造”。 点击图片,跟随记者走访“档口” 在本期封面故事中,你就将能够看到那些根植于珠三角的土壤的工厂、档口是如何在杂乱而充满活力的氛围里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拼多多背后的世界吧。 本文版权归《第一财经周刊》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吴洋洋 关注零售、快消品和酒店业, wuyangyang@yica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