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春节时间都不一样,有时候落在1月,有时候落在2月,还有横跨1、2月间的。比较开年前两个月的经济数字,最好是综合起来比较,而不是单拎出一个月来比。今年前两个月,让人惊讶的是CPI数字,1 、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可明明这是三年来第一个可以自由回家过年的春节,到处都是人山人海,直观感受也是物价很高,为什么统计数字上的物价不高?是否自己的直觉出现了偏差? 《最爱女人购物狂》剧照 再看其他统计数字,就得反省自己的认知了。比如全国的个税收入同比下降4%,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同比下降21.6%。关税401亿元,同比下降27%。国内消费税3568亿元,同比下降18.4%。进口商品往往档次比较高,消费税针对的是烟酒化妆品高档手表游艇等高消费品,这些商品的税收在下降,除了税率下调的原因,更多得归因为消费下降了。 实际上,中国的奢侈品消费是全球少有的处于下降状态的,2022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同比下滑10%,终结连续5年飞速增长的趋势。境内奢侈品消费下降幅度更大,出现15%的负增长,销售额为5475亿人民币,在中国人境内境外奢侈品消费总额中的占比下滑到57%,在全球奢侈品市场占比下降到22%,让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市场位置。与此同时,中国人有43%的奢侈品消费转移到了境外,销售额为4085亿元,增幅达到16%。 《北京遇上西雅图》剧照 这两个数字其实挺难解释的,因为2022全年受疫情影响,中国人海外旅游是受到限制的。海南旅游岛每人十万元的免税金额,也足够大部分人的购物需求了。海外大幅增长的部分是否是出于旅居海外的国人的购物呢? 1、2月份,能够反映整体消费状况的增值税是在增加的,同比增长6.3%。消费整体上涨,高端商品却下降,意味着:量大了,含金量却不足,形象的说法便是旺丁不旺财。 刷短视频试着买了一次优惠快餐后,“穷鬼三件套”、“只卖一天,就下架,来100份囤起来慢慢吃!”、“买一份送一份”等花腔怪调的广告就越来越多了,五折打底,七折封顶,比家里做饭还划算,让人欲罢不能。从去年年底,这一波快餐疯狂促销就没停下来过,我试着回忆一下这两个月在食品上的花费,稍微花点心思,吃饭前刷刷短视频或者本地生活消费平台,总能找到高性价比的去处。偶尔有一两次“所见即所得”的冲动缴费,总体的花费并未如同菜单价格那样大涨。 《小别离》剧照 为什么疫情管控放开了,促消费成全民共识,利率不断下行,1、2月份社会融资大增的情况下,消费,具体到中高端的消费并不见起色?最典型的是大件消费里的汽车消费,今年前两个月共销售了265万辆,同比大跌21% ,并且3月份始于湖北和吉林的补贴大战也并未能带来全国汽车销量的反弹,乘联会的数据显示,3月前两周,国内乘用车销量为41.4万辆,相比去年同期下降17%,较上月同期下降11%。按理说,席卷全国的降价大战总该掀起一个汽车销售的小高潮,情况却非如此。难道经过了去年年底的疫情流行,消费者变得佛系了?可如果佛系了,该吃吃,该喝喝,又为什么在餐饮消费上不大快朵颐呢? 吃着打了五折的穷鬼套餐的时候,忍不住在想为什么这些连锁快餐店要不停地赔本赚吆喝。性价比摆在这儿,任何精打细算的人(也就是我们称之为经济动物的消费者),恐怕都不会去买正常价格的餐饮吧。有一些小店,本来已经把低折扣餐停了,可大型连锁店五折套餐一直有,逼得小店儿也改回了原价。餐饮业的压舱石非这些连锁快餐企业莫属了,可它们为什么不涨价? 《都挺好》剧照 有一种观点是,市场在恢复,为了弥补以前的亏损,餐饮业需要大扩张,大扩张需要大的流量,企业必须主动出击,用低价吸引流量流量。也有一种观点认为,三年疫情餐饮业经历了一轮大洗牌,现金流差的企业逐渐退出了,剩下的是经营有方、资源雄厚的企业,它们有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可这些大店为什么不把话语权转变为真金实银的利润? 原因需要在资本积累上寻找,这几年企业投入的装修和设备等的资本积累一直为负值,尤其2022年企业盈利能力跌落谷底,很多餐饮店难以承受长期亏损,尽管今年有了人流,还是不能马上弥补存量资本上的损失,意味着今年行业的退出仍是主流。 《欢乐颂》剧照 当此时,短视频平台又加入了本地生活的线上竞争,那些刚杀入市场的短视频平台给出了更优惠的费用,各地探店博主视之为流量变现之途径,视频上的团购蔚为大观,又把团购价格从本地生活平台拉下了一个台阶,大的餐饮连锁自然会把线上引流战打到底,谁放弃了穷鬼套餐,也就意味着丢失了市场份额。在这个流量越来越贵的时代,大型快餐企业是没有退路的。 过去机场书店里的营销大师经常挂在嘴边的是,做生意不能做穷人的生意,太难。从富人身上赚钱,不用给他们做财商培训,一点就透,赚一笔够三年。做穷人的生意,苦口婆心,还要被他们质疑,蝇头小利却要跑断腿,说得口干舌燥。这话一点不假,可前提是得有很多富人,否则找到那些富人也是要跑断腿的。看到去年的奢侈品销售数字,给人的感觉是富人很多都去了国外消费,在他们没有大批回归之前,留给国内市场的,就是相对低端的消费了。 《三十而已》剧照 这三年中国居民部门存款累计增加39万亿,看似手头多出了很多钱,但按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的解释,考虑经济增长、贷款、购房支出下降、理财暴露后的存款再配置等因素,疫后居民“超额净储蓄”约为9万亿。而从超额净储蓄来源的结构,中低收入群体受冲击较大。要把超额储蓄转化为消费,未来的收入预期又是关键。信心修复又需要时间。当然,首先是得有信心。 当务之急,唯愿那些在海外购买奢侈品的富人们,能够回到国内消费,给这个消费红海一点蔚蓝的颜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