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大券商策略观点 十家券商普遍认为,硅谷银行和瑞士信贷风险事件进一步压制风险偏好,海内外市场波动加大。短期内欧央行和美联储及时应对,对市场的影响已在逐步消退,但尾部风险仍需警惕。美联储加息预期下修,国内央行超预期降准,经济复苏的趋势明确,市场风险偏好有望提振。
轮动收敛、共识渐成,两条主线交相辉映。近期行业轮动逐步收敛,市场共识已在形成。海外“幺蛾子”渐退、国内超预期降准下,对A股整体可以更乐观些。1、随着美联储下场救市,来自海外硅谷银行事件导致的一系列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已在逐步消退。2、央行超预期降准,叠加落定后新一届政府开始行动、实干,政策进入增量部署窗口期,有望进一步提振风险偏好。3、市场主要板块、赛道拥挤度分布显著回落,多数已处在中等偏低水平。4、近期基金发行持续回暖,也对市场形成支撑。
超预期宽松再助上证50。国内超预期降准,海外转向宽松处置银行风险,迎接年内二次布局时点。2月9日后的美债利率飙升,以及国内复苏行情兑现,让3月中上旬的行情泛善可陈,但上周“国内国外政策双宽松”可能推动市场回归积极:国内央行超预期降准呵护经济,海外央行下场宽松处置银行风险。若海外金融风险没有扩散,当前很可能是年内上证50为代表的A股市场二次布局时点,宽松后呈现“大盘价值->大盘成长->小盘成长”的轮动。
“顺周期降准”或重启复苏交易。降准是超预期的,也是顺周期的。三个积极影响:强化宽信用预期;强化政策执行有力,政策目标是尽快推动中国经济恢复常态的预期;信号意义强,对居民信心有一定提振作用。美欧银行业风险短期仍有反复,但三个方向性判断已基本明确:1. 兜底美欧银行业风险只需定向宽松,不必全面宽松。2. 美联储加息预期下修,但加息并未结束。3. 短期的美欧银行业风险演绎,其实是对下半年海外风险的预演。下半年,“美国衰退,欧日经济不及美国”仍是基准假设。
“思变”三重奏,主线渐明朗。“破晓”行情等待“4月决断”,主线逐渐明朗—“思变”的Δ三重奏。1. 政策路线切换:房地产陷入08年以来第4轮“量价负增长”,“央国企重估+数字经济”成为宽信用“再加杠杆”的新抓手,此为“思变”的Δ之一;2. 经济底部回暖:地产和疫情防控优化放松,释放疫后经济修复内生动能,此为“思变”的Δ之二;3. 美债利率反转:美联储加息周期进入尾声,美债长端利率已于22年10月见顶后反转下行,此为“思变”的Δ之三。我们维持11.10日“破晓”系列以来的判断,“港股走牛市、A股走修复市”。
王牌对王牌。市场当下两股力量,一股来自市场超稳定系统中对于过去极端行情的修正,一股则是新的宏观场景驱动。等系统修正力量主导时期过去后,主线才会真正浮出水面:全球通胀中枢上移。当下市场的矛盾,并不是所谓的成长/价值的矛盾,更像是“赛道”和“非赛道”的矛盾:共识内好的资产,出现了边际上一些不利的变化,但是这个变化的“现实”还不足够大;共识外“差”的资产,出现了许多有利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估值、数字中国、人工智能),但是这个变化还不能成为共识上的“好”。海外:金融稳定与通胀中枢,滞胀的最终形态。全球新格局或正在酝酿。在全球形成新的共识之前,“资源”作为不需要任何共识的底层商品,其系统重要性在上升。
降准后,“歇脚”转“再出发”?周五央行降准对于当前市场是一针“强心剂”,如果无法推论其是后续连续政策利好的起点,市场再度持续走强并不现实。近期在硅谷银行、瑞士信贷等一系列风险事件影响下,全球市场避险情绪明显升温,目前虽然对A股市场负面影响不大,但是后续演绎的高度不确定(例如:3月美联储加息)会使得定价逻辑出现反复。当前,需要正视市场存在内部核心矛盾正从“强预期、弱现实”转化为“弱预期、弱现实”的争议(留待确认)。准确而言,市场在降准后暂时摆脱走向“弱预期、弱现实”的局面,我们倾向于维持在“强预期、弱现实”的组合中。目前,我们对市场的评估维持此前判断:“山腰处歇脚”+“低位股迭起”。
海外银行破产风波几何?2023年迄今美国仅破产两家银行,并不罕见,反映美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美联储再“扩表”,目前美国银行体系仍然稳健,市场恐慌有望缓解,金融条件指数低点对应美股低点,通胀下行更加值得关注。央行超预期全面降准,中美共振释放流动性,货币-信用周期钟摆回摆,强化中国宽信用复苏周期。普林格周期复苏阶段,权益、中游制造、小盘、成长占优,继续看好大科技,风格以中证1000、增强、专精特新为矛。
短期关注海外的雨后彩虹。①近期硅谷银行和瑞士信贷风险事件引发全球股市波动,阵雨过后短期或见彩虹,美债利率回落利于风险资产。②美联储加息的影响仍需时候消化,雨季未结束,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等债务风险依然值得警惕。③全年而言,A股震荡后终将上行,数字经济望成为年度第一主线,并关注“中特估”的策应线。
环境改善,市场反击。海内外均处在宽松的政策预期,国内经济回暖仍在进程中,前期市场弱势调整,当前A股开始酝酿反击。我们看好的年度主题数字经济+国企改革仍是中期方向,预计市场回暖后机会将有所扩散,从中期看科技成长仍将是占优方向。
指数继续震荡,TMT和低估值国企是主线。经济修复、流动宽松和地缘风险缓和三个预期支撑A股短期震荡偏强。(1) A股全年震荡偏强:市场趋势的决定因素是分子、分母端的方向而不是力度;全年都不会有盈利下、信用下的宏观环境,A股全年将不会单边弱,维持震荡甚至偏强。(2)“强现实”预期已越来越强:根据库存领先盈利低点、PPI领先指标等推算,4月份大概率是工业企业盈利增速的低点。(3) 短期流动性预期转松:欧美银行危机可能倒逼美联储加息暂停甚至转向;国内央行超预期降准显示国内货币政策维持宽松。新发基金已开始回暖。 2 十大券商策略——行业配置 十家券商普遍认为,“数字经济”和“中特估”有望成为全年主线。
配置建议:聚焦数字经济“五朵金花”+“中特估”。轮动中强势的板块有望“脱颖而出”:数字经济+央国企重估。2月以来行业极致轮动中,以通信、计算机、传媒为代表的数字经济相关板块涨幅居前,同时“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下的“中字头”也有显著的超额收益。参考历史经验,这些轮动强势的方向大概率在下一个阶段中成为市场主线。聚焦数字经济“五朵金花”:信创、人工智能、金融科技、运营商、。“中特估”:立足“个方向、两大指标、一个举措”把握国企央企价值重塑。
行业配置方面,上证50+科创50,国企改革+数字经济,是“最佳拍档”组合。1)政策发力、经济复苏不变,利于上证50等顺周期表现,制造业宽信用主线延续,具体包括检测、机床、工业机器人等通用机械上游。2)国企改革关注科创方向、平台型企业,上证50亦受益。3)数字经济、GPT-4、政策等TMT的主线不断涌现,利于科创50等主题交易,具体可以关注运营商、GPT-4、设备材料等方向。
“顺周期降准”有望重启复苏交易,房地产和地产链(家电、家居、建材)最受益,央企改革仍有望提供高弹性。全年看好数字经济主题反复有机会。继续提示,4月一季报验证期的重点是在消费中寻找格局优化的线索,以此为基础等待经济内生动力恢复进一步验证。重点关注地产链、医药生物(创新药、医疗耗材) + 出行链(航空、酒店、餐饮旅游)。
行业配置:1.“政策反转”:“央国企重估”和“数字中国”有望成为稳增长“再加杠杆”新抓手(运营商/建筑//信创);2.“困境反转”:优选低估值高Δg(消费建材/自动化设备/创新药/中药); 3.“美债反转”:港股“天亮了,千金难买牛回头”:(1)扩内需“消费优先”&“消费升级”:医疗保健(医疗服务/器械);(2)海外流动性反转“重建”&“发展”:平台经济;(3)扩大有效需求:地产竣工链(家电/家具)。
重点提示能源链(油、油运、煤炭)已充分定价衰退预期,建议积极布局,我们提示的贵金属(金、银)在商品侧表现亮眼,股票定价并不充分;重资产国企重估将和“一带一路”共振:建筑、炼厂、电力继续推荐;房地产是旧经济中可以布局的方向;围绕着“人工智能”和“数字中国“仍然是市场机会方向,但是成为2023年的主线可能“任重道远”。
短期超配行业:以计算机(信创、人工智能)、传媒、通信、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消费(食饮、智能家居、医美、消费建材)、军工、医药、储能、有色(铜、金)。主题投资:关注国企改革以及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下的国企央企。
行业配置建议:普林格周期复苏阶段,权益、中游制造占优,寻底反攻,以超跌+政策受益+景气向上的大科技为抓手。重点关注:1、机械设备:通用设备、自动化设备,2、电子:消费电子、光学光电子、,3、计算机:软件开发、IT服务、计算机设备,4、国防军工:航空装备、航海装备,5、传媒:游戏、数字媒体,6、电力设备:电机、风电设备、电池。
短期市场迎来雨后彩虹,全年市场仍将春意盎然。全年来看,数字经济代表的TMT依然是第一主线。“中特估值体系”需要重视,新能源和消费有结构性机会。我们认为“中特估值”值得重视,有望成为今年投资的次主线。政策是本轮央国企行情的重要驱动力,3月3日国资委以视频形式召开,对国有企业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进行动员部署,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关注黄金的阶段性投资机会。
预计热点扩散,科技成长仍是中期主线。市场环境改善后,我们预计机会将从数字经济和国企改革两大主题方向有所扩散,行业配置角度来看,从行业盈利周期、资金加仓意愿、分母端流动性环境及政策支持导向(影响估值)几维度综合考虑,中期看,科技成长仍是中期主线。行业关注:半导体、信创、基建链、券商、中药、储能等。
行业配置:短期继续聚焦TMT和低估值国企的双主线。(1)TMT和低估值国企是短期主线。(2)新能源中期调整未完,短期可能超跌反弹:新能源的基金超配比、融资和外资的成交额占比依然维持高位,高位筹码出清不到位;短期需求改善预期较低。(3)短期配置的逻辑:分子端预期边际改善的传媒(AI在营销、电商、社交、游戏等领域的应用)、通信和建筑的国企(数字中国建设和一带一路);估值提升的计算机(数字经济、AI的大模型)、国企(中特估向1倍PB回归)。配置顺序排序上:传媒>计算机>通信和建筑央国企>石化、化工、非银、银行>医药和消费、新能源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