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便秘病程较长,迁延难愈,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流行病学调查及回顾性研究显示,我国慢性便秘的发病率约为8.2% ,且女性高于男性,尤其是城市女性患病率(15.2%)明显高于男性(4%),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而我国便秘患者对于慢性便秘的疾病认知度相对较低,很多患者并未意识到便秘的危害,也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进一步加重了病情的发展。 祖国传统医学对于慢性便秘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诞生了很多治疗慢性便秘的方法,尤其是中成药的应用,更是具有简便、方便、高效、价廉的显著优势。现就慢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行简要探讨。 便秘病名记载之来源 “便秘”之名首见于清代沈金鏊所著《杂病源流犀烛》,并沿用至今。其实,中医对便秘的认识和记载也是源远流长,历朝历代不同的医家对于便秘的病名描述各不相同: 如便秘最早的记载可追溯至《黄帝内经》中的“后不利”“大便难”; 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称便秘为“不大便”“脾约”“胃家实”“大便难”;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列“大便难候”“大便不通候”,将便秘作为一个独立疾病进行论述; 金元时期李东垣、朱震亨多称其为大便“燥结”; 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则将其称之为“秘结”之症。 便秘病因病机之探讨 中医对于便秘病因病机的认知较为复杂和多样,归结起来,中医学认为便秘可与饮食失节、情志失常、劳逸失度、先天禀赋不足、产后病后失养及治疗失当等多种因素相关。 中医对便秘病机的论述颇丰,究其变化无外标本两端。 本病在标为里实,多因大肠通降不利,传导失司,糟粕内结而成。病机在本则与脏腑失和,气血失调,阴阳失衡相关。 从阴阳而论,便秘病机多见寒热虚实错杂,但可以阴结与阳结概之。 总之,便秘病机变化多端,总以腑实为标,以五脏气血阴阳失衡为本,且标本往往相兼为患。 便秘辨证论治之纲要 古代医家对于便秘的治疗有不同的认知和方法,但总体来看,便秘的治疗以通腑降浊为要,以恢复机体正常的排便功能为目的,根据病情的寒热虚实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病程短,证候属实者,可直接采取通下的方法。 对于慢性便秘,因其病程长,反复不愈,往往虚实夹杂,则需要标本兼顾,补泻相合,寒热并调,以平为期。 阳结者强调以润下为主,辅以清热泻火、行气通腑、益气健脾、滋阴润燥之法。 阴结者以润下为主,辅以温阳散寒、行气通腑、益气健脾、滋阴润燥之法。 便秘治疗方药之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版)》中,收录记载可用于治疗便秘且效果确切的中草药有37味,如芦荟、何首乌、火麻仁、柏子仁、瓜蒌仁、熟地黄、当归、天冬、麦冬等。单味中药的疗效难于持久,复方依然是目前中医临床辨证施治便秘的主要方法。 《便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中将便秘分为7类,并制定相应治疗法则及指导用药: 热积秘,治以清热润下,如麻子仁丸; 寒积秘,治以温通导下,如温脾汤; 气滞秘,治以行气导滞,如六磨汤; 气虚秘,治以益气运脾,如黄芪汤; 血虚秘,治以养血润肠,如润肠丸; 阴虚秘,治以滋阴润燥,如增液汤; 阳虚秘,治以温阳泄浊,如济川煎。 而在慢性便秘的治疗中,中成药常常作为临床用药的首选,如首荟通便胶囊,在慢性便秘的治疗上体现出明显的优势。 首荟通便胶囊:配伍考究,润肠通便 首荟通便胶囊是临床治疗便秘常用的中成药,该方依据名中医临床验方化裁而来,由人参、芦荟、决明子、何首乌、枸杞子、阿胶、枳实、白术八味中药组成。 方中人参味甘微苦性平,为补气第一要药,兼可生津止渴,归心肺脾肾经; 何首乌味苦甘涩性微温,味苦能泻,甘则能润,功擅养血滋阴,润肠通便,可治血虚津亏之肠燥便秘,归肝肾大肠经; 决明子苦甘咸微寒,归肝大肠经,有清泻肝火,润肠通便之功,可助芦荟泻热通便; 枸杞子甘平,归肝肾肺经,长于养肝滋肾润肺,滋阴养血益精,可协首乌、阿胶益精补血润肠; 白术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功擅益气健脾助运,与人参相须配伍,更令气旺而助大肠传导之力;与阿胶、枸杞子配伍,可防其滋腻碍脾之偏;与芦荟、首乌、决明子配伍,可制其寒凉伤中而无峻泻之虞。同时,白术健脾输津之功亦有助于通便。 枳实苦辛酸微寒,归脾胃大肠经,为破气消积,导滞除痞要药,可助芦荟、首乌、决明子下气行滞,泻热通腑之效; 枳实与白术合用,且用量倍之,有《金匮要略》枳术汤之意,消积导滞,寓补于消。 诸药配伍,君臣相协,佐使有制,刚柔相济,动静结合,标本兼顾,补泻并施,泻下导滞通腑而不伤正,益气滋阴养血而不碍邪,共奏滋阴清热,润肠通便之功。 综上,首荟通便胶囊集润肠通便、清热滋阴、益气养血、理气消导诸法于一方,肝、脾、肾三脏并调,既针对热结、燥结之标,又兼顾脏腑气血不足之本,具有良好的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谭峰, 管华全, 牟艳芳, 等.以首荟通便胶囊为例探讨中成药治疗慢性便秘的优势与应用[J].世界中医药,2021, 16(24):3637-3642. [2] Chu H, Zhong L, Li H, et al. Epidemiology characteristics of constipation for general population, pediatric population, and elderly population in China[J]. Gastroenter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14:532734. [3] 李军祥, 陈誩, 柯晓. 功能性便秘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8, 26(1) : 18-26. [4] 董佳容, 曹振东, 毛旭明. 便秘古代中医文献研究[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36(3): 229-231. [5]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便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J].中医杂志, 2017, 58 (15) : 1345-13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