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奢网 名表 名表鉴赏 查看内容

广东:丹霞岭南(全文定稿,4万字,慎读)

2023-4-16 13:21| 发布者: 挖安琥| 查看: 119|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已看过《广东:丹霞岭南(潮汕篇)》 《广东:丹霞岭南(客家篇)》 《广东:丹霞岭南(粤西篇)》 《广东 :丹霞岭南(广佛篇)》 的读者,可直接下拉到【陆 珠三角.深莞】部分阅读。壹潮汕2022年 6月上旬的一天, ...

已看过《广东:丹霞岭南(潮汕篇)》 《广东:丹霞岭南(客家篇)》 《广东:丹霞岭南(粤西篇)》 《广东 :丹霞岭南(广佛篇)》 的读者,可直接下拉到【陆 珠三角.深莞】部分阅读。


潮汕


20226月上旬的一天,我和老林站在汕头一处无人的海滩边,看着眼前波涛起伏的大海。


海浪哗啦啦冲上来,海浪又哗啦啦冲下去。


那天太阳耀眼,逼得我戴上墨镜遮挡日光,老林常年生活在海边,不为所动,只是眯着眼看着远方,他一头长发,皮肤微黑,虽已四十多岁,但全身肌肉紧实,看起来十分健壮。


“九十年代初,我就跟着长辈在这一代搞走私。”老林指着前面的海滩,缓缓跟我说起了往事,“我们主要搞一些日本过来的二手摩托车和小汽车,也搞手表、电视、日用品、电饭锅。”


“从 1980年代开始,华侨回国可以托运一样大件,一般华侨会选择带摩托车,当时一辆摩托值几万块钱,所以搞搞摩托车轿车什么的,在那时很挣钱。”


“具体多少钱?”我问他。


老林想了想说:“我记得我们走的是快要报废的日本右舵车,一个柜子六辆车,大概卖 3-4万一台,每台车有几千块钱利润,车先改左舵卖到外地,那些年有关系就可以上牌。”


1992年时,中国人平均工资是 150元每月,走私一台车,相当于普通中国人好几年的收入。


“我们老汕头人在香港有亲戚,利用这层关系,改革开放后,曾经靠这个赚到过大钱。”老林笑微微看着我说,“你真想了解潮汕么?那你得了解两样东西,一个是贸易,一个是走私。”


但是在了解这两件事之前,我最好先跟大家讲一讲揭阳和潮州,因为大潮汕地区的时间线,他们俩排在前面。


最早住在潮汕地区的是古越人,这些人喜欢留短头发、在身上刺文身,叫断发纹身,水性又好,擅长渔猎,平时在树上盖巢居,或者将茅草房屋凌空建在柱子上,还保留着人殉和猎首的野蛮习俗,风格比较狂野,但也不能说人家是野人,已经能搞搞青铜器和音乐,只是在文化上整体远远落后于中原汉人。

广东:丹霞岭南(全文定稿,4万字,慎读)


秦末时南海郡尉赵佗乘天下大乱,把几条重要交通要道堵死,在南方建立南越国,也叫南粤国,地方还挺大,包括今天的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部分地区,广东的粤字来源于此。


赵佗跟大家说不要做野人啦,我们玩农耕吧,将南越从氏族社会带入到农业社会,带领大家完成文明升级,但这个国家只存在了 93年,被汉武帝给灭了,从此加入西汉大家庭。


但一直到唐代,潮汕这块地都没多少汉人迁过来,因为那时南方天气比现在热许多,水里多鳄鱼、山上有老虎,水泊众多养毒蚊子,叮一口容易死人,古人不知道原理,只知道一到这块地就容易上吐下泻,就管这个叫“瘴毒”。


史料上记载两晋、隋唐就有中原汉人来潮汕,但零零散散人数并不多,有记录最大规模的流入,是南宋末年,十几万闽南莆田来的汉人移民到潮汕地区。


其实这些是北方中原汉人,以河南人为主,中原这个词特别模糊,以前的书籍很少图片,没地图解释不清,我小时候被这个地理概念折磨过好长时间,实际是下面这个范围。

广东:丹霞岭南(全文定稿,4万字,慎读)


从福建过来,是因为北方中原人为了躲避战乱,都跑这歇脚,后来福建人越挤越多,人多地少,粮食不够吃,有了生存矛盾,就开始往广东没人的地方迁。


客家人的搬家路线跟潮汕人几乎一模一样,不过因为住在福建时,潮汕人住在福建海边的莆田,客家人住在福建内陆的宁化,所以往广东迁居时,潮汕人沿着海岸线搬家,客家人沿着内陆搬家,就造成了两家截然不同的生活习惯。


我认为宋末开始有大量人口下广东区域,可能跟天气也有很大关系,我在多篇文章说过,中国南方气温在唐时还十分炎热,水泽过多,北方人热得受不了容易死于水土不服,跟欧洲人早年不敢登陆黑非洲一个道理,唐之后南方天气转好,水位下降,蚊虫猛兽没那么多了,大家才尝试南下。


第一波人口跑这能生活下来,没被熬死,后面的人才敢大量迁移。


中原汉人来到广东后,在这里开垦土地,估计跟南越人为了争地,发生过剧烈摩擦,又经过上千年的斗争与融合,大部分南越人被中原文明征服,成为汉族的一部分,变成了广东今天的广府人、客家人、潮汕人三大族群。


还有小部分没有被汉化的,演化成了瑶族、畲族、苗族、俚人(壮、黎族祖先)等少数民族,因为打也打不过,文化也弱,只能放弃平地,跑到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的山区里生活。


中原汉人不断跟南越人通婚,也使广东三大族群在容貌和语言上发生了变化。


大家看大多数广府人的面相,是凸面型、鼻梁塌扁、鼻翼宽阔、颧骨颧弓发达,这其实是典型的百越人长相,跟天气、花粉有很大关系,中原人原不长这个样子,是上千年通婚融合了百越人的基因。


据我个人日常观察,广府人南越的容貌特点更明显,潮汕略有,客家人最少,可能是客家人更保守,没有大量和南越原居民通婚。


另外在语言上,三个族群都带着古代北方语言而来,不断吸收福建、南越人以及东南亚的发音,形成了自己风格鲜明的语言体系,广东这边“番禺”、“博罗”各种地名都跟古越语有关。


关于语言要聊的地方太多,这里先不展开,我们尊重一下老林,他在一边看我们把话题越岔越远,脸色不好看,健壮的胸肌起起伏伏,看样子想打人,我们还是回来谈潮汕地区的事。

广东:丹霞岭南(全文定稿,4万字,慎读)


前面聊到揭阳是潮汕文化发源地,因为在本地最早建制,秦始皇三十三年就有了正经名份,在古代是潮汕地区最靓的仔。


当时的揭阳东到福建漳州,西到梅州兴宁,地域广大。


所以揭阳跟梅州一样,一个是潮汕话里保留古音最多,一个是客家话里保留古音最多。


熟读我们文章的老读者一定猜到了,揭阳必定有重要江河。


是的,促成揭阳大哥地位的,主要就是榕江。

广东:丹霞岭南(全文定稿,4万字,慎读)


潮汕有三大水系,分别为榕江、韩江、练江,是潮汕人民的母亲河。


有揭阳老人家跟我说,榕江在古代更重要些,是潮汕地区的核心河流。先开发榕江所在的揭阳,后开发韩江所在的潮州,是因为古代韩江水浅沙多,榕江更容易运输货物,货物常经揭阳港出发,经汕头一路杀到东南亚,是过去最常走的水路。


先建揭阳,还有个重要原因,是南宋时这一带土匪特别多,影响各市生意,才在榕江南北河中央沙洲上建揭阳城,从这里出发,北河支流可到潮州,南河可到汕头,能镇匪患。


但从唐朝以后,大概是韩州水越来越深,潮州凭借韩江多条出海口成为海上商贸门户,渐渐压过揭阳,宋明时潮州进入黄金期,出了不少大官,这块地方也叫潮州府了。


秦汉时就有揭阳县,县城具体地址不明并,现在的揭阳市区是宋朝才有的,而潮州是隋朝时才设立时,因此名字揭阳早,但城市潮州老。


本来潮汕地区只有揭阳、潮州双强,但是到了1860年,汕头开埠,潮汕最凶猛的城市即将诞生。


从古代到民国,潮汕这一块因为居于福建广东中间,搞得行政区域划分和名称极其复杂,能把人直接干懵,大家只要记得潮汕的中心,是从揭阳到潮州到汕头这个历史主脉络就可以了。


我在潮州拜访过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学者,其一生都在研究潮汕文化,据老人家说,汕头原先最穷最苦,是被揭阳潮州人看不上的边缘区域,明朝的时候,汕头现在所在的位置,海水退出一大块陆地,露出一座山,山从水来,所以有了“汕头”这个名字。


我问老人家,那最早去汕头居住的人是谁呢?


是海盗,老人家说,最早那边极荒凉,不适合生存,所以早先聚集的村子,其实是明朝的海盗村落。


但汕头也有老人跟我说,汕头是韩江榕江的冲击平原,海浪潮汐冲出一条沙堤,这条沙堤叫“汕”,沙堤开始的地方,就叫“汕头”,又有人说百姓设栅捕鱼,称沙汕,汕字是这么来的。


不管什么原因来的地名,汕头人为了生存,从古至今都特别猛。


古时汕头从宋到明,从夏岭到地都镇都是盐场,是潮州三大盐场之一,没什么人,明嘉靖四十二年,从潮州饶平隔出一个区,从揭阳隔出三个都,建立了澄海县,康熙时在这设沙汕头炮台,雍正年间才正式简称汕头。


大家应该注意到了,别的省份古代史我都尽量一笔带过,但广东不行,广东三大族群的形成和相互间的关系,复杂得让人抓脑壳,就是族群内部关联都异常繁琐,我不讲细一点,很多事情大家理解不了,所以多费了些笔墨。


大家忍忍,就快讲完了。


现在我们可以谈谈老林所说的,潮汕过去的两条主线了。


潮汕这一块处于福建和广东的中间位置,远离两省经济中心,本地人管这种情况叫“省尾国角”,自古都不是好生存的地方,明朝时大量走私讨生活,由此产生了海盗,部分还跑去东南亚占山为王。


那时东南亚极落后,没有边境和国家,但大明担心他们走私泛滥影响安全,抓了好大一波华人,拉到南京杀掉了,郑和下西洋时就顺手抓了一批。


跑东南亚当年叫下南洋,这事不是潮汕人一家在干,客家人也干,闽南人也干,这里得说一句,潮汕人其实是闽南人的分支,潮汕话也是闽南话的分支。


准确地说,闽南人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族群,从大明开始就深入影响东南亚经济,由于影响力过大,古代政府就有意将闽南区域劈成两半,将潮汕划入广东管辖,强行弱化闽南人,以防止闽南出现独立现象。


闽南就是我以前在《开往江西的高铁》一文里,介绍的厦漳泉地区,厦漳泉跟潮汕原是一体的,语言风俗是统一的,是被行政力量强行分开的。


我见到的每一个潮汕人,都承认自己是闽南人,也承认自己的语言,是闽南语的分支。


这是许多外地人不知道的事情。


所以我一直坚持实地走访,书上记录的东西,很多故意隐去,或者不方便说,只有实地走访才能更多更广地收集信息。


清初时为了防范沿海居民援助郑成功,潮汕沿海被清军夷为平地,并迁入内地50里生活,直到清收复台湾后才放宽海上贸易,雍正时,有了著名的船头漆红的红头船,漆成红色是为了区分民船与匪船,凡是没漆的就算是匪船,要被抓起来拷问。

广东:丹霞岭南(全文定稿,4万字,慎读)


明洪武时,潮汕地区人均耕地11.5亩,清嘉庆时,人均耕地只有2亩,清朝被迫放宽政策,不再对去海外谋生的华人追着打,部分没有土地的潮汕人,便乘红头船从澄海樟林古港出发,跑去东南亚求生存,仅从道光二年至咸丰八年这36年间,有150万华人去到泰国谋生,其中60%是从樟林港坐红头船过去的。


泰国今天聚集了800万潮汕人,便是这么来的,所以潮汕人对红头船一直有很深的感情。


大家一定要留意,在东南亚的华人主要是五种人,按数量依次是闽南人、潮汕人、客家人、广府人、海南人,大家分散在东南亚各国,有的已经混成商界大佬,极大影响到了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尼等国家的经济。


这些商人依附于东南亚本土势力,有钱但没有政权和军权,遇到社会危机时,当地政客就会把他们当替罪羊扔给民众泄愤,所以东南亚每隔几十年,就会发生华人大屠杀事件。


都是社会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本土政客拿富裕华人开刀的结果。


潮汕人除了正常的商贸,还会做一些地下生意。


按《潮州府志》的记载,嘉靖后期漳州潮州海盗颇多,原海盗基地宁波双屿港被明军剿灭后,大家都跑到汕头南澳岛来,带头大哥有许栋、许朝光、曾一本、谢策等人,手底下有上万名马仔,这些人跟东南亚、日本、葡萄牙人做生意,搞得热火朝天。


一位汕头老乡跟我说起往事,说他们族谱有记载,祖上曾在明朝时跟日本人做生意,每年四月末日本人来,五月末走,他们在海边搭个棚子、铺几块板子买卖,有刀有枪、有茶有药。


我说当时明朝是禁海的吧?


他说是呀。


我说那这不是走私吗?


他一拍大腿说,这怎么能叫走私呢?这是民间贸易!民间贸易啊!你回去不要乱写,一定要用民间贸易这个词。


我拼命点头:好好好,民间贸易民间贸易,一定只说民间贸易。


这种事历经数百年,本地人已觉得理所当然,所以 20226月上旬,当我和老林在海边聊起他 1990年代走 ......哦不,民间贸易的往事时,老林是如此的自然。


因为常年下南洋讨生活做生意,又有部分人做了海盗,部分人 ......嗯,那个,搞民间贸易,才使潮汕人养成了胆大包天的攻击性格,和紧紧抱团的宗族需求。


潮汕人为什么那么团结?


一是在中国时,争夺稀缺的土地和水源需要本族团结,二是出海后,在东南亚异国他乡闯荡,不团结会死人的。


一个潮汕人到了海外,他面临着被当地人欺生,面临着天灾和疾病,生存风险极高,所以他落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找到潮州会馆或潮汕商会,老乡会给他提供衣食,也可能给他工作或创业信息,会馆就是潮汕人的教堂,是他们活下去的基础条件。


为了在他乡有更多的生存空间,潮汕人又爱生孩子,开枝散叶,以获取更多的资源。


重视宗族和爱生孩子,是生存环境的一种折射。


这是用高生育率,去对冲高风险。


因为爱生孩子,潮汕人还形成闭环,一般潮汕女从小被灌输不外嫁,潮汕男也一般娶潮汕女,很少娶其他省的女性。


我曾问一位潮汕人,为什么他们只娶本地女性,他说这其实是一种共生关系,因为他们都会生很多孩子,外省女性不愿生这么多,只有在潮汕文化中长大的本地女生,才能接受生四五个。


他们因出海闯荡和北方中原文化影响的关系,已经养成了多生多养的习俗,所以婚姻形成了内循环。


其实还是因为依附于特殊的经济链条,才产生的特殊社会现象。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谋生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1990年后出生的潮汕人,生育率已趋正常,许多潮汕年轻女性拼命读书走出去,就是不愿意继续内循环大量生育。


除了宗族和多子,潮汕人还有一个爱喝茶的习惯,几乎全国皆知。


这是因为潮汕人从闽南来,那里盛产茶叶,潮汕人带来了当地生活习惯,而且潮汕人主要经商,做生意就要边喝茶边聊,总不能面对面干聊吧,那氛围太尴尬,说得口干,就要喝茶。


喝茶,是一种社交的缓冲模式。


另因为闽南和潮汕地区土地贫瘠、蔬菜水果产量不够,沿海渔民食入过多鱼虾,没有蔬果身体扛不住,需要通过喝茶来消化过多的高蛋白、胆固醇。


潮汕人爱喝茶爱到什么地步?


就是你冲到别人家里吵架,也要喝完茶再吵。


除了茶,潮汕人闻名全国的,还有他们的美食,常见的有牛肉火锅、牛肉丸、砂锅粥、卤狮头鹅、生腌、打冷、蚝烙、粿条、鱼生等。


潮汕人的美食是多方吸收各路优点形成的,像沙茶酱吸收的是东南亚食材、牛肉丸其实来自客家人,牛肉火锅也只是最近三十年的事情,潮汕地区并不产牛,是潮州官塘人从沙茶牛肉演变,最早配以云贵川的牛搭配成的。


潮汕人多经商,常说“生意小小能发家”,赚到钱后,要享受生活,又说“要会赚、要会花”,花钱主要还是在盖大房子、吃好东西、祭拜先祖这些事情上,加上潮汕人全世界到处跑,融合各家所长,才把东西搞得特别好吃。


越是各种人杂居的地方,饮食就越好吃,美味和知识一样,要多方吸收,不要只听信一种素材。


另外商人赚钱后,在吃住上下功夫,这跟过去扬州盐商的行为路径一致,这不是什么“潮汕文化本身就精致”,而是“有了钱以后想日子过得好一点”的普通想法,是正常的马斯洛原理的递进。


潮汕人跟普通人一模一样,我拜访过的潮汕人,有的谦虚、有的傲慢、有的直白、有的深沉,他们的不同,还是在于生活环境的逼迫,而产生了向海讨生活的经济链,因为依附于这条经济链,才走出了不同的风格,带来了美食、宗祠、骑楼、饮茶、多子,以及民间贸易。


潮汕人外地的生意做得热火朝天,本地也在 1860年后开始发展起来。


老林说:汕头过去一直是一个买办港。


他说起买办这个词的时候,并没有觉得不好意思。


1860年,依据《天津条约》,英国在汕头礐石设领事馆,汕头正式开埠。


估计大家就奇怪了,前面说潮汕地区最重要的港口,一直是澄海樟林古港,怎么突然在汕头开埠?樟林古港哪去了?


这时候的樟林港因为积沙日深,把入海处的河床抬高,致使航道浅窄,已经被淘汰,沙汕头有榕江、韩江汇入的天然深水良港,可以停泊洋轮,木船可以在这里接收洋船货物,再经榕江、韩江输入内地,韩江溯流而上,更能深入粤东北、赣南、闽北,汕头便因此发家,成为潮汕地区的扛把子。


“英国人在汕头开领事馆可不是为了扶贫,而是为了卖东印度公司的鸦片。”老林告诉我,“汕头港开始时其实是一个鸦片港,占到了进口额的50%,如果算上走私,实际上占到了80%。”


老林说完,顿了一顿,又补充说:“这些旧事,正式资料上都不好意思提,只有我们老汕头人才知道。”

广东:丹霞岭南(全文定稿,4万字,慎读)


图片来源:《潮州志》


汕头依赖港口至此飞速发展,与东南亚、香港、美、日、英各地展开贸易,从1864-1911这48年间,共有12个国籍、3.8万艘次、总吨位3486万吨的外籍商船进入汕头港,逐年养肥了汕头人。


一战后汕头又一口气发展到1939年,直到被日军入侵打断发展进程,这段黄金时期,汕头港外洋船进出次数及吨位排到了全国第三,商业能排全国第七,但汕头港大量进口洋货,使洋货倾销整个潮汕市场,也沉重打击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放后汕头港从1950年24.7万吨的吞吐量,增长到1962年159万吨吞吐量,但进步有限,汕头能再次发展起来,得到改革开放之后,1980年汕头被设为四大经济特区之一,开始第二次大发展,到1989年时,汕头成为全国第26个GDP超百亿元的城市。


但是汕头竞争不过深圳,货物都不往这边走,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偏离了方向,还是热衷于“民间贸易”和地下钱庄,此时上头对汕头灰色经济的容忍已经到了尽头,要求彻查,汕头有人胆大包天,遂发生了2000年震惊全国的迎宾馆事件。


相对于客家人在内陆山地求稳求平安,潮汕人在大海中常处于更危险的境地,经常拿性命搏名利,做事更露锋芒,所以潮汕人能在香港混乱年代,诞生过跛豪吴锡豪、探长雷洛、李嘉诚、刘銮雄等各色复杂人物。


中央安排 807工作组下来调查,最后检查 1142家企业里, 827家是虚假企业,虚开和偷骗税问题的占 98%,工作组向全国 1万多份发票协查函,证实有 9千多份是虚开。


最后认定 17.2万份增值税发票虚开, 8.8万份伪造,涉嫌偷骗税 42亿元, 19人因此被判死刑。


迎宾馆事件让汕头吃尽苦头,有一段时间全国各地的人甚至不敢跟潮汕人做生意, 1999年到 2001年,潮汕企业因此外迁出 1200家,潮汕地区的交通建设也一直拖延不前,失去了特区应有的待遇。


事件极大的耽误了汕头的发展, 2015年我第一次去汕头时,被城区落后的基建震惊,早上起床去游览市区时,能见到有人戴着斗笠在打扫马路,灰尘腾腾而上,街头电动摩托往来穿梭不歇,碾过狭窄的街道,好似内地三线城市 1990年代的场景。


我以前一直以为汕头出富豪,本该是极干净富裕的小城,结果跟想像中完全相反。


2022年再去时,市区基建已进步了许多,市容市貌得到了很大提升,但还是跟其他沿海城市有一定差距。


但国家并没有因此抛弃汕头,只是在为汕头规划更科学的发展方向,过了十几年,潮汕终于缓过劲来。


一是基建上来了,像韩江榕江练江水系连通后续优化工程,是广东省五纵五横重点工程,投资百亿,施工总工期 40个月,建成后将为粤东 850万人民每年增加 3.11亿立方米供水。


交通方面,汕头目前已拥有四座高铁站,出行已相对方便,目前政府还另投资 34亿元对汕头火车站行进大升级,预计 2025年完工。


港口这块,从 2015年开始,汕头港入选“一带一路”国家重点建设的 15个沿海港口行列, 20213月,总投资 28.75亿的汕头港广澳港区二期工程竣工, 210万吨级及 11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年设计通过能力达 125万标箱,结束了汕头港没有 10万吨级码头的历史,全港总通过能力达到 190万标箱,巩固了汕头,成为广澳港区粤东唯一核心港区和公共物流枢纽港的地位,粤东大量商品的出口,再不用经深圳和厦门了。


随着基建的提升,汕头的产业也在升级。


汕头的外贸越做越好,进出口贸易额从 2012年的 555.7亿元增长到 2021年的 753.4亿元,增长了 35.6%,十年平均增长 3.4%


2022年上半年,汕头主要出口商品中,还是以玩具、服装为主,暂时还是中低产业。


但汕头未来的发展重点,集中在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三个战略性产业。


汕头新材料规上企业已有 280家,已拥有部分细分龙头,像西陇科学、光华科技、美联新材、华兴冶金,成为汕头新材料的领军企业。


电子信息产业已拥有宏俐电子、立讯精密、超声电子、中国移动粤东数据中心等,其中立讯精密投资 70亿元,要建设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中心和立汕智造园区。


其实最最值得聊一聊的是汕头的新能源,说人话就是汕头在疯狂建设风能产业。


像汕头的服装纺织虽已做到了千亿产值,澄海玩具 2021年也达到了 460亿产值,但这种产品利润太薄,天花板太低,将来还是要看风电。


汕头已有风力发电的大唐集团、绿发集团、华能、华润,投资开发海上风电场,另有风电机组制造的上海电气风电、南瑞集团、上海电气电机厂等一批国内知名装备企业,正在建设 4200亩海上风电产业园。


光一个大唐新能源海上风电项目一二期已投资约 110亿,未来总共将投资 500亿, 2021年年大唐新能源就实现 35台风电机风能发电,勒门海风场 2022年到 1014日,已发电量 4.5亿千瓦时,提前完成年度任务。


目前汕头已核准的海上风电场有 15个,共计 1170万千瓦。预计到 2025年,海陆风电装机总量达到 128万千瓦,海上风电装机量达到 94万千瓦,陆上风电装电容量达到 34万千瓦,将打造出 2000亿元新能源产业群。


风能发电,将来甚至可能,为汕头带来万亿规模的海洋全产业链生态集群。


回顾潮汕这几百年的历程,和潮汕人民艰难的生存史,我们不难发现,为了在极艰苦的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身处国角省尾、没有其他资源禀赋的潮汕人,被迫向大海求生存空间,潮汕人的起点太低,生存风险极高,使潮汕人民养成了极强的主动性。


这种主动性游离在黑白之间,一边诞生了各种商业大富豪,一边又诞生了黑社会、海盗、走 ......那个民间贸易,随经济链伴生的,则是潮汕人的宗祠、商会、美食、骑楼、功夫茶、多生育等。


而在进入新时代后,潮汕诞生了一系列新科技发展路线,才使潮汕从过去黑白游走间,渐渐收敛了野性,步入了崭新的发展轨道。


将来使潮汕人民摆脱生存痛苦,走向美好生活的,还是工业化的积累,还是新科技的力量。


20226月上旬,我和老林游览完他以前工作过的地方,一起乘车来到了南澳岛。


这里曾经是明朝潮汕海盗跟日本人走私的地方,但现在到处都是巨大的白色风力发电机,一排排迎风摇动着扇叶,在山巅施展科技的力量。


老林指着远方那些风力发电机说:


“那是我们潮汕的未来。”


我没有说话,屏息望着远方。


只听到海浪哗啦啦冲上来,海浪又哗啦啦冲下去。


夕阳降沉,海面铺满了绚丽的霞光。


族群融合


在详细讲述客家人的故事前,我需要对广东地区三大族群的来历和分布做一个解释。

广东:丹霞岭南(全文定稿,4万字,慎读)


网上许多对广府、客家、潮汕区域的分布图都不太准确,上面这张是相对准确一些的。


潮汕主要还是指汕头、揭阳、潮州;客家主要指梅州、河源、韶关、惠州;广府主要指广州、东莞、清远、肇庆、佛山、中山、云浮、江门、阳江、茂名、湛江。


其实三大族群常常混居,潮汕地区有 100万客家人,分布在普宁、揭西、陆河、饶平、揭东等几十个镇;客家人也不仅仅呆在梅州河源,他们也生活在广州、东莞、深圳、珠海等,粤西的湛江、茂名、阳江三市加起来有 190万人说客家话;客家气氛浓厚的梅州,旗下的丰顺县也住着大量潮汕人。


客家人并不仅仅住在粤北山区,康熙年间为了对抗台湾郑家,将沿海居民迁入内地 30里以上,后来又允许百姓住在沿海,这时候许多原海边居民住久了不愿意回去,部分客家人便主动迁去海边,所以粤西沿海也多客家人。


像惠州号称是客家侨都,其实客家人比例一直在稀释,三大族群在这里融合相处,另外还有大量在深圳买不起房的外省人,最后都在惠州定居生活,惠州已经是一座很复杂的城市了,不能单一地规划成客家人地区。

广东:丹霞岭南(全文定稿,4万字,慎读)


广东各市客家人比例图,客家人其实全省都有,三大族群本质上是混居


人是会流动的,知识也是,学东西灵活一点就好,知道主线就行,别太死板硬套。


这里需要提一句,广东的汕尾是一座极复杂的城市,它是独立于三大族群存在的。


我第一次听到汕尾这个名字,跟汕头刚好对应,看地图又紧挨着揭阳,我就想当然地以为汕尾是属于潮汕地区的。

广东:丹霞岭南(全文定稿,4万字,慎读)


但经过多番咨询,我觉得不是。


从语言上来看,汕尾语言构成极复杂,潮汕话只是其一部分,并不是像潮汕三市那样有统一语言,汕尾甚至保留了“军话”这么冷门的语言,那是明朝一支北方军队来这里驻扎,后人融合粤闽客语言形成的西南军话;从历史上来看,汕尾大多划在惠州府,并没有划在潮州府,只有 1958-1988年划在汕头专区, 1988年在海丰、陆丰两县基础上设汕尾市。


不过汕尾跟潮汕区确实在饮食、祭祀、嫁娶等有形似的地方,也一样听潮剧,吃粿条牛肉丸。


我咨询过十几位潮汕三市人和汕尾人,得到的大部分答案认为汕尾不属潮汕,只有极小部分认为是。


我个人观点是,汕尾是潮汕和珠三角、客家三家的缓冲区域,其中潮汕的影响略大一点,汕尾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是个天生三不管地带。


2021年广东 21座城市,汕尾排在全省倒数第四,仅 1288亿元,只比云浮、潮州、河源三市多一点点。


因为过于贫穷,汕尾陆丰博社村甚至出现了全村制毒现象。


1999年起,陆丰便成为国家重点禁毒整治地区,博社村形成了毒品生产销售一条龙产业,每当警方过来扫毒进村,毒贩就会抄起家中武器,逃入深山躲藏,一直到警方离开,回来继续搞毒品生产。


当时的博社村,毒贩家家私藏 AK47,有的还有手雷,根本不怕普通警力。


是山高法律远的地理环境,给汕尾陆丰提供了制毒的便利性。


直到 20131229日凌晨, 3000名警力开进博社村,抓捕了 182人,缴获 2.9吨冰毒和 260公斤 K粉,以及上百吨制毒原料,汕尾制毒产业才至此消失。


但还好汕尾有个优势,他们离深圳不是太远,为了帮助汕尾人民致富,政府在汕尾划出一块地来,推出了现在的“深汕特别合作区”,这个区主要建设电子产品制造业、大数据、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等产业集群,绝大部分公司都来自深圳,第一批投资达 900亿元,预计能提供 6.3万个就业岗位,年税收约 67亿元。


光是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二期项目,就投资达 250亿元,预计全部投产后年产值超过 1000亿元。


汕尾在深圳的带动下,经济起飞已指日可待。


当然,整个广东像汕尾这么特殊的城市,也就这么一座,其他城市族群的分布还是较容易理清的。


前面潮汕篇里头,我们大致过了一下潮汕人的来历,现在先把这三大族群的来历再大概讲一遍。


广府人、客家人两大族群,都是从北方中原汉人核心区,因为战乱等慢慢迁过来的,潮汕人则是中原汉人和越国人后代融合,缓缓迁过来的。


三大族群的形成时间,大致花了一千多年到两千年,大约都是宋朝时期才大批迁来,之前迁来的人并不多。

广东:丹霞岭南(全文定稿,4万字,慎读)


唐盛世天宝时,人口还主要集中在中原,其次是关中、巴蜀、江南,荆楚人烟稀少,岭南荒无人烟


“客家话跟粤语有一定的近似度,两家都保留大量宋代汉语特征,学术界这一点是公认的。”


20221019日下午,我在梅州见到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的年轻学者罗鑫,他常年研究客家语言和习俗,对客家话十分了解。


回来我查阅语言学家徐通锵的《历史语言学》,里头确实也说梅县客家 200个基本词中,与广州粤语有 79%相似。


刚开始时互相听不通,是因为在发展过程中,各自吸收了各地方和少数民族的语言,但客家人学白话确实较容易。


由于潮汕人集中在粤东沿海、客家人集中在粤北山区、广府人集中在珠三角或粤西,我原以为这可能跟迁徙时间有关,先来的人先把好地方占领了,客家可能是最后到达,但仔细对比三家时间线后,感觉自己的判断逻辑可能是错的。


三家现在居住于不同地方,应该是跟迁徙路线关系最大,时间关系是次要关系。


早些年进入岭南,北方人走的是灵渠和潇贺古道,先从湖南进广西,再从广西沿西江而下到广东,兜了个大圈子,累死个人。


唐朝张九龄为了方便大家抄近路,开凿了大庾岭梅关古道,大量北方移民才从这里进入岭南,第一站通常是韶关南雄的珠玑巷。


不知道为什么,所有历史资料在这里都只讲梅关古道,对前面的路线只字不提,但我在江西篇介绍过,大庾岭往北的交通路线是江西赣江水路,这是江西省古代的生命线,也就是说,在张九龄凿梅关古道前,北方人进岭南,是从湖南经广西到广东,之后北方人是经江西水路,下梅关古道到广东。


韶关珠玑巷对于广府人的意义,就像福建莆田对于潮汕人的意义,也像福建宁化对于客家人的意义,都是三家重要的中期逗留地和中转站。


一千多年来,共有 150个姓氏的先民曾在珠玑巷定居,繁衍几代后,又因为乱世等原因南下到珠三角和粤西,有的还跑去港澳和东南亚,以此珠玑巷在广府人心中地位很高。


我们最后梳理下:


广府人是北方汉人经江西水路,入韶关珠玑巷休养数代,再笔直南下珠三角和粤西,和本土南越人融合的后代。


另有部分资料说汉朝岭南首府在今天广西省广信县,最早的广府人从汉武帝到三国这三百年前,先在这里形成广府人,再扩散到广东地区,因广信在梧州市,所以梧州才是广府人起源,珠玑巷是宋代才有的事情,不算第一代广府人。


梧州和珠玑巷的争论到现在还没有结果。


客家人是北方汉人经江西陆路,到达福建宁化休养数代,再从陆路迁入到广东梅州河源等地。


潮汕人是北方汉人加江浙地区的古越国人,到达福建莆田休养数代,再沿海岸线迁入到今天的潮汕地区。


其中广府人深入南越人聚集地,所以跟南越人通婚后留下的影响比另两家略深,样貌长相受到影响更大,客家人和潮汕人应该也有跟南越人融合。


不管我跟广东学术界的人沟通,还是跟普通广府、客家、潮汕人沟通,大家都很不喜欢提到跟南越人融合的事情,都以血脉跟中原汉族相关为荣。


在潮汕篇写完发出后,因为提到广府人跟南越人融合更深些,后台留言有不少广府人对我破口大骂,污言秽语不断。


我现在所做调研,依据前人留下的资料、当代学者分析和田野调查,再根据这些信息实事求是找历史脉络,并没有针对任何人群,是什么我就写什么,不会因为你辱骂我就不写下去。


中华民族的形成,从来不是一个单一族群的历史,而是多民族在历史浪潮中不断融合的历史,我们都应该心平气和地看待先祖的历史,看待大民族的融合。


客家


前面一小节已经讲述了客家人的部分历史,所以客家篇我就单刀直入了。


我到达广东客家人地区做调研,已经是离开潮汕四个月后的事情了。


202210月中旬,我来到梅州一户客家人家中做客,对方拿出族谱,给我讲解他们祖上从唐时甘肃陇西堂,北宋时迁到南京(建康),南宋又沿长江迁到福建宁化石壁村,在此地生活了三百多年,之后,又因石壁村人口太多,土地不够用,迁到龙岩上杭县生活了七代人,明朝时,又举家迁到了梅县。


他家关于清朝的记录尤为详细,保存有大量地契,对参考清朝时土地价格、人民收入有重要参考意义。


后来我跟其他客家聊起他家族谱时,有几位年轻的学者,对此事提出了质疑。


“清朝的信息都是真的,但是明以前的信息,各个族谱只能做个参考。”一位年轻学者这样说,“古代中国只有权贵名流修家谱,唐末五代这些人都死于战乱,就很少有人修了,宋朝名流又开始修,但隋唐谱碟都毁掉了,往前五代的事情就说不清了。”


“我们现在见到的岭南家谱,都修成于明朝,主要是为了团结宗族控制土地资源,当时考试也有指定名额,需要用族谱证明其合法王朝正统性国民身份。”


古代考试录取率确实很低,清朝时秀才一年一考,大府秀才名额 20名,大州县 15名,小县只有 3-5名,全国一般总共才 2.5万个秀才名额,举人三年一考,仅录取 1500名上下,读到进士那简直祖坟冒烟,我大邵阳从隋到清,平均每 15年才出一个进士,录取率低到令人发指,为了抢到难得的读书名额,修族谱就是一份大事。


之后在河源时,另有一名年轻学者表示了赞同,他说:“族谱只能参考,很难作为严肃的历史资料,岭南族谱有两个疑点,一是所有叙事方式几乎都一模一样,每个姓氏的祖上都一定是同一个古代权贵,人工痕迹太重,二是许多族谱记录宋元时期就有宗族,但珠江三角洲那时还是一片荆棘,大家还是拓荒者,哪来的宗族,所以不太可信。”


我个人比较认同这两位对族谱的怀疑,我看过自家的族谱,说我家祖上是卢植,反正我打小就怀疑是我祖宗在吹牛逼。


关于客家人的来历,现在的官方信息都采用罗香林的五次迁徙论,如下图:

广东:丹霞岭南(全文定稿,4万字,慎读)


罗香林认为,第一次迁徙来源于八王之乱,第二次来源于安史之乱,第三次来源于南宋灭亡,第四次来源于湖广填四川,第五次来源于太平天国之乱后的土客械斗。


客家人这个观念的全国性认同,还是从民国时才开始的,真正全面普及到全国,大概也就 1980年代后的事情,太平天国是客家人主导的起义,但全国当时并没有这个大族群概念。


建立这个概念的源头,是罗香林 1930年代的《客家研究导论》和 1950年代的《客家源流考》。


由于事情已经过去了近百年,我见过的部分客家年轻学者,对罗香林的部分论点持有一定的怀疑。


清末民初时土客械斗十分残忍,曾造成“仇杀十四年,屠戳百余万,焚毁数千村”的惨状,本地对客家人恨之入骨,所著书籍将客家人称呼为“匪”、“贼”,到 1930年还有报纸公然侮辱客家人,罗香林是出于这种背景,突出了客家人中原移民后裔的正统性,年轻学者们认为罗香林的观点,可能过于拔高了客家人中原血脉,因为那年头不说自己来自中原,就等于承认自己是野蛮人,但罗香林是这行的祖师爷,所以现在也没人公然反驳。


在客家地区调研时,也有部分人认为客家曾和畲族有融合,这个论点跟广府起源一样还在吵个不停。


不过客家人操有共同的语言和习俗,大家都是认可的,这点毫无争议。


其中梅州人保留的客家话最正宗,河源靠近广府地区,交流过程中语言已有了一定变化,当然整体上差别不大,我反复问每一个客家人,从江西到广东到广西,语言是否互通,他们均认为有部分差异,但是能互通。


客家人主要居住在粤北山区,他们的生活饮食和文化认知跟住在海边的潮汕人,有很大差异。


客家人最大的特点,是耕读传家。


潮汕现在的年轻人也是读书的,比如 2019年广东理科前 20名有 4个潮汕人,文科前 20名有 5个潮汕人,但在这一代之前,确实不太重视读书,因为潮汕人重商,常年累月在外面跑,读书更擅长在文化、教育、政治赛道发挥所长,而商业需要的是另一套现实认知体系。


客家人十分好读书,读到梅州一共出了 283名进士、 40个院士、 340名大学校长,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是梅州人、叶剑英元帅也是梅州人。


这点跟我们邵阳有些像,我们邵阳贫苦之地,全靠读书出人头地,共出了 116名进士,湖南全省 159名院士,邵阳出了 22人,广东全省 150名院士,梅州出了 40人。


当然整体上,梅州人读书还是厉害一些。


因为会读书,梅州人一般在文化和政坛上有所建树。


梅州人从政最巅峰时,大概在十几年前,占据了广东省大量高层岗位,就是到了 2022年, 55名广东籍省部级高官里,梅州人还占 9位。


潮汕地区陆地部分被莲花山脉隔开,他们没有退路,只能向海求生,去拼搏,去闯荡,去激发主动性。


客家地区主聚集区,梅州有五岭山脉,河源有九连山脉,人困在山区田地,他们连海都没有,只能向体制进发,读书求发展。


是地理决定了潮汕人勇猛、彪悍、灵活,也决定了客家人刻苦、坚韧、务实。


客家人读书好,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许多客家人都不知道,客家人跟巴色会的渊源。


巴色会( Basel Mission)属基督新教分支, 1815年成立于瑞士巴色市, 1847年到中国传教,因为在香港传教时吸收的信徒刚好是客家人,又因为在广府和潮汕人群传教时遇到挫折,后期便主要以客家人为主要传教对象。


牧师们学习客家语言,深入客家人区域, 19世纪末时,发展出六千多名教徒,同时带来了先进的医学和教育,梅州市人民医院的前身,就是巴色会 1986年建造的德济医院,河源市人民医院,也是巴色会 1906年建的仁济医院,古竹中学前身是巴色会的乐育中学。


梅州常说自己是足球之乡,其实足球氛围也是巴色会带来的,是传教士 BenderPiton给梅州带来了足球运动,才培养出当时亚洲球王李惠堂。


193112月巴色会因中国动乱而返回欧洲,但他们在客家地区苦心经营几十年,留下了大量优秀基建在客家人区域,梅州的教育曾一度在广东领先,除了中原士族的文化惯性,还有巴色会的现代启蒙极其重要。


部分客家人下南洋,也是巴色会从中牵线,才使部分客家人在东南亚生根发芽。


除了教育、足球、语言,客家人还拥有一些十分有个性的文化。


客家的建筑十分特别,有排屋、围屋、土楼三样,三种建筑都是将家族牢牢凝聚在一起,形成防御阵形,是为了家族生存而诞生的特殊房屋结构。

广东:丹霞岭南(全文定稿,4万字,慎读)


我们以土楼举例,这种环形建筑可以抵御进攻,让大家生活在一个圆圈以内,就是古代版公寓,私人的居住空间因此受到挤压,大家都经常在公共区域活动,因此叫“私小公大”。

广东:丹霞岭南(全文定稿,4万字,慎读)


我问客家人土楼住着舒服吗?他们说其实并不舒服,私人空间太小,为了防御窗户开得小,因为是泥土木制结构,隔音也不好,整个区域被框定后,每个房间也不大。


其实还是普通的房屋更适合居住,排屋、围屋、土楼都是为了先解决客家人的生存问题而建立的,解决生存大于解决发展,是客家人历史进程中的特殊产物。


公寓还是没有洋房好啊。


客家菜也走出了自己独有的风格。


比较出名的有盐焗鸡、梅菜扣肉、酿豆腐、猪肚包鸡、萝卜丸、酿苦瓜、客家盆菜、红焖肉、三杯鸭、三及第汤等,跟潮汕菜重海鲜清淡口味不同,客家菜更重肥、咸、熟,主要还是地理原因,一是食材取材于山间,多鸡鸭牛羊猪和蔬菜,二是农业生产大量消耗体力,需要补充盐分,因此口味比潮汕菜略重。


最出名的盐焗鸡,其实就是上面两点的综合体现。


我去梅州时,当地乡亲请我吃腌面配三及第汤,腌面重在有猪油渣的香味,三及第汤就是猪肉、猪肝、猪粉肠加枸杞叶,重在鲜味,主要食材就都来自猪和蔬菜。

广东:丹霞岭南(全文定稿,4万字,慎读)


左边那碗是腌面,中间下面那碗是三及第汤


一个地方的食物风格,主要还是地理决定的,地方上产什么当地人就吃什么,如果本地人常出去交流,就会引进一些外地的食材加以融合,形成最后的菜系风格。


客家因为生于贫苦之地,生存条件恶劣,为了争夺土地和水源,还另养成了擅战的风格,从清末开始,客家人就整村整村地半农业半军事化。


平时读起书来斯斯文文的,一打起仗来又特别凶。


广府人和客家人为争夺土地,在清朝时常年不和,咸丰四年到同治三年,广府人跟客家人械斗 13年,因广府人后期得官府支持,另从香港购买洋人武器才击败客家人,这场械斗死伤百万,广府和客家积怨至民国,广府人不断嘲笑客家是野蛮人,才有了罗香林写出客家人考据,以证明客家人也是中原正统。


因为军事底子好,加上生活巅沛流离,客家人参与了无数战争,太平天国起义就是客家人主导,民国初期时的廖仲恺、叶挺是客家人,开国元帅里的朱德和叶剑英也是客家人。


1932年抗日战争时期,客家人组成的十九路军,跟日本人血战三十三天,打得日本人对客家人的擅战十分好奇,从当年 12月开始研究客家人,编了本《广东客家民族研究》。


日本文化界到现在还保留着对客家人的好奇,梅州嘉应学院才经常跟日本人互动,一起搞客家研究。


最后谈一谈客家地区的经济。


总体上来说,客家的经济环境不容乐观。


客家最重要的两座城市,梅州 2021GDP1308亿,排全省倒数第五,河源 GDP1273亿,排全省倒数第三,韶关 1553亿排倒数第七,只有惠州 4977亿排第五。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主要还是地理造成的。


广东省经济总量全国第一,但资源严重倾斜于珠三角,其实除了深圳、广州、佛山、东莞四座核心城市异常富裕,珠海、惠州还过得去,其他 15座城市都过得不太如意。


长三角为什么经济分布更均匀?那是因为长三角有 21万平方公里,平原面积更大,交通方便,珠三角面积太小,只有 5.5万平方公里,难以将经济摊平到周边地区。


所以这不是客家的原因,这是广东省的地理决定的。


看一眼长三角和广东省地形图,就一目了然了。


广东:丹霞岭南(全文定稿,4万字,慎读)


长三角有大片平原可以开发,所以经济发展更平均(图源:地图帝)


广东:丹霞岭南(全文定稿,4万字,慎读)


广东省地形图,全省只有两块平地


广东省只有两片平原,一片在珠三角,一片在最西端,从茂名到湛江到雷州,但两片平原隔得太远了,所以只能先集中资源发展珠三角。


广东和江苏其实都好命,能拿平原发展工业,像河南河北东三省,虽然有大平原,但主要种庄稼,GDP就上不去了。


大山严重困扰了客家地区的现在和未来,潮汕的话事人汕头,已经找到了新能源这条发展路线,但客家的话事人梅州,至今还找不到核心突破点。


目前梅州的五大产业分别是建材、电子、电力、烟草、机电,知名品牌仅有五叶神香烟,还没有一个上百亿的公司,也没有一个上千亿产值的行业。


五大产业里有四个已经增长缓慢,只有铜箔行业发展较快,梅州现有万吨以上铜箔企业3家,覆铜板企业3家,高端印制电路板企业49家,电声企业和电子元件企业39家,力争到2025年全区铜箔产能达到10万吨以上。


由于没有汕头那种能产生巨大能量的风电产业,梅州预计到2025年GDP也只能跑到1800亿元。


梅州的高质量教育优势也在渐渐丧失,1980-90年代初期,梅州一个兴宁县高考成绩可以压制整个深圳,因为名声在外,梅州优秀教师和优秀生源,这几十年被珠三角城市不断挖走,导致梅州教育水平直线下滑,2021年高考,曾经在广东教育排前几的梅州,目前排名全广东21座城市第16名。


我在广州闯荡的梅州老友,当年辛苦考到广州读完硕士,来广州定居后,他便将家人全搬到广州,小孩也不回梅州读书,他说,主要还是经济原因,他只能在广州找到合适的工作,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千千万万,流失应该会越来越严重,梅州教育下滑看起来还没有触及谷底,估计还会再跌下去。


但我认为,梅州这种情况跟东北三省的情况差不多,这种不叫人才流失,因为回到梅州他没有工作机会,会浪费他的才华,留在广州就是最合适的,所以这叫人才再分配,不叫人口流失。


河源的情况跟梅州差不多,目前主要依靠电子信息产业带动发展,但增长也较慢,预计到2025年GDP达到1500亿元。


唯一稍好的客家地区是惠州, 2025年预计能达到 6000亿元 GDP,不过惠州人群越来越复杂,已经算不得纯正的客家区域了。


总体上来看,客家地区的发展前景有限,但限制发展的根本不是客家人,而是地理位置。


一千多年前,当广府、潮汕、客家陆续从北向南进入岭南时,只是根据每个族群遇到的实际情况,选择了不同的迁徙路线,但最后他们依照路线到达的不同区域,决定了他们经济发展的天花板。


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族群个人的努力,但在强大的外力面前,有时候也只能顺势而为。


肆 粤西


我们现在所说的粤西地区,一般指湛江、茂名、阳江三市。


广东省总共只有18万平方公里,排在全国第15名,跟湖北、贵州两省差不多大,但广东省南北距离短,东西十分狭长,我平时从东莞开车去潮汕地区,一般需要4.5-5小时,开车去湛江需要5-6小时,广东全省内部的铁路建设也一直不方便,2022年从东莞乘火车到汕头要3小时左右,到湛江需要3.5小时。


开车从汕头到湛江,东西横穿整个广东,需要9-10小时,坐火车大约需要6小时。


作为面积相当的湖北,从东部的黄冈乘火车去西部的宜昌,只要3-3.5小时,开车大约4-4.5小时。


广东省的东西距离,是普通省份的两倍,粤东粤西远离经济中心,使两地历史上一直难以发展。


2022115日,我在湛江见到陈老先生,他跟我回忆1985年时,是怎么去广州的。


“得先坐6小时的汽车到江门,”陈老说,“再从江门坐当晚的渡轮,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才能到达广州天字码头,一路十分辛苦。”


天字码头在越秀区沿江中路及北京路交界处,不过不再是交通要点,现在已经变成旅游景点。


也就是1980年代,从湛江去一次广州,得花费一天半的时间。


由于这里一直是中国大陆的最南端,粤西在古代所属的雷州府、高州府,自古就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偏僻地方。


广东以前共有十府,分别是广州府、惠州府、潮州府、南雄府、韶州府、肇庆府、高州府、雷州府、廉州府、琼州府。

广东:丹霞岭南(全文定稿,4万字,慎读)


廉州府所管辖的钦州、防城港后划给了广西,为广西留个出海口,琼州府则升级成海南省。


前面的语言分布图里,可以见到粤西的语言相对复杂,我在湛江问起他们当地方言,便有300万人讲白话、客家艾话(客家语言分支,也写作“涯话”),400万人讲雷话(闽南语分支),这里头有广府人、有客家人,还有从闽南迁移过来的族群,部分闽南族群以徐闻为起点,再次迁到了海南岛过活,因此海南人说话,跟闽南十分近似。


再总结一下,闽南人在大陆影响到的有福建厦漳泉、广东潮汕和粤西、海南省,在海外极大地影响到了东南亚,闽南是一支极强大的地方族群势力,还能形成海内外联动,所以历史上中央政府,只能将潮汕与闽南从地理和行政上斩断。


因为地理原因,粤西人的生存方式,就是种地、打渔、以及跟潮汕人一样的......那个民间贸易。


大家应该发现了,整个广东福建都有很严重的民间贸易问题。


是的,凡是有海岸线的地方都难以阻止走私,但走私也是有竞争的,不是有海岸线人家就一定看得上,湛江在这块,就一直比茂名走得凶。


因为湛江是一个半岛,海岸线有2023公里,茂名只有182公里,湛江和广西钦州、防城港离越南又近,而越南是走私路线的一个重要中转站。


广东:丹霞岭南(全文定稿,4万字,慎读)


湛江三面临海,海岸线和海湾到处都是,为走私提供了便利


要在越南中转,主要跟他们走私的货品有关,潮汕地区主要走私烟酒,过去还有毒品,而湛江地区主要走私汽车、白糖、烟酒、冻品、电子产品。


大家一定很奇怪,白糖和冻品还需要走私?听起来不是什么贵重东西。


白糖从东南亚过来,那边的糖极便宜,跟国内形成了差价,而冻品指的是冻鸡脚、鸡鸭猪内脏、猪耳朵这些,主要来自英国美国,这些国家不吃这些东西,你拉走还给你钱,再走私到国内销售,是两头赚的暴利。


这些东西量太多,不能一次性拉过来,目标太大,就得在越南囤起来,再分批次一点一点走私到钦州、防城港东兴、湛江三地,最后又从沿海转卖到内地。


我们在港片里常听到的一个名词叫“大飞”,就是改装过动力系统的快艇,通常安装6-7250匹马力进口发动机、长12-15米、时速能达50海里以上,光造价就要100多万,走私时常用这种快艇,开起来跑得飞快,跟在海面上飞一样,所以简称“大飞”。


大飞通常能坐10人以上,或者能装300箱香烟、一辆小汽车,是走私贩们常用法宝。


广东:丹霞岭南(全文定稿,4万字,慎读)


一艘被执法机构查获的大飞


最大的大飞能装三辆豪车,中等的能装两辆豪车,一上岸就会开车夺命狂奔,几辆豪车后面会跟着一辆合法小车,前面豪车要是撞到人或物,不刹车继续跑,后面的小车负责赔偿。


湛江缉私局曾抓过一个走私团伙,就有七条大飞,每条成本在150-200万元。


据湛江一位退休缉私警回忆,他们曾见过造价一千万的大飞,配12个进口发动机,追都追不上。


豪车除了用大飞运到湛江,还有部分从越南运到广西,中越之间国界线有的地方是一条河流,他们会用竹筏这么简单的方式将豪车撑过界河。


而过去走私汽车猖獗,一是车辆管理没有联网,汽车可以套牌;二是全国各地市财政紧张,为了抓收入,许多车管所可以交3-5万上牌,变成合法车辆。


现在这两条线都斩断了,所以走私汽车越来越少。


湛江自古贫苦,许多本地人都依赖民间贸易为生,给缉私工作带来过极大困难。


据那位退休大叔回忆,他曾经去雷州徐闻某村抓一位走私贩,被当地200个村民包围,嫌犯七十多岁的老母亲抱住他的腿,还动手掐他,他又不能动手,组织有规定不能打群众,眼睁睁看着嫌犯跑了。


不过那嫌犯逃到越南,日子也实在过不下去,过两年又回来自首,给判了七年。


他还曾经带队去雷州某地抓香烟走私,走私贩看到他们过来,一哄而散,可当地过来搬货的村民们,却守着走私烟舍不得走,他开枪鸣警,开一枪,村民们退一步,再开一枪,又退一步,打到只剩两颗子弹,村民们还不走,为了防身,他也不敢再开枪,大家大眼瞪小眼,最后又只能眼睁睁看着村民们,把五百箱烟搬空。


“那现在走私还这么泛滥吗?”我问大叔。


大叔说:“走私跟腐败一样,要彻底斩断是不可能的,但现在走私不好走了,一是所有船都装了GPS,二是海岸线全是无人机在巡逻,集中走私早变成了分散走私,跟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文章排行

  • 阅读
  • 评论

最新文章

文章列表

 名表回收网手机版

官网微博:名表回收网服务平台

今日头条二维码 1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1 抖音小程序二维码 1
浙江速典奢贸易有限公司 网站经营许可证 备案号:浙ICP备19051835号2012-2022
名表回收网主要专注于手表回收,二手名表回收/销售业务,可免费鉴定(手表真假),评估手表回收价格,正规手表回收公司,浙江实体店,支持全国范围上门回收手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