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匠远去,再无巨匠…… 民国是个群魔乱舞的年代,但也是巨匠辈出的年代,关于中国历史文化而言,这个时期足以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媲美。 而在民国众多的巨匠中,陈寅恪足以称得上是巨匠中的巨匠,季羡林,王力,刘适,蒋天枢都是他的学生,王国维将其视为独一的知己,梁启超在他面前自愧不如,以至傅斯年将其称之为“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陈寅恪是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是古典文学研讨专家,更是言语学家和诗人,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并称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在我们往常人看来,能控制两三门言语曾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可陈寅恪愣是控制了汉、蒙、满、藏、日、梵、英、法、德、波斯、突厥、拉丁、希腊等十几种言语。 既然是巨匠级的人物,他的著作在历史文化上也极富盛名,《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金明馆丛稿》等等,至今被史学界誉为经典。 陈寅恪终身都在研讨学问,即便是在暮年,他的眼睛因患疾病而失明了,也没阻止他写书,只是谁也没想到,他耗费心血完成的著作,会惹起世人的非议。 其实这倒也不怪世人的眼光挑剔,而是陈寅恪失明后耗费10年写了85万字的这本巨著真实太另类了,内容是为一位青楼女子立的传记。 要知道陈寅恪可是国学巨匠,暮年却耗费心血为青楼女子立传,这怎样都让人觉得怪异,那么陈寅恪究竟为哪位青楼女子立的传,目的又是什么? 陈寅恪特立独行 在民国众多巨匠中,陈寅恪可谓最特立独行的一位。 在那个巨匠争相去国外吸取学问,以拿到国外高等学府认可的年代,陈寅恪也去了不少国度留学,但对能得到国外高校肯定之事,极端不在乎,这就使得他在学历上很不“光彩”。 假如我们深化了解一下他的求学过程,就能发现,陈寅恪其实只需高中学历,而他去清华任教的时分,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三无人员,一无名望,二无学位,三无著作。 假如放在往常别说去大学教书,估量连小学的校门都进不去,可偏偏陈寅恪却成为了清华国学研讨院的四大导师之一,另外三位分别是德高望重的王国维,声名远扬的梁启超和海归名人赵元任。 至于说当时清华大学的校长曹云祥,为何会聘任陈寅恪,其实是由于梁启超的一句话: 我没有博士学位,固然著作也不少,但还不如陈先生三百字有价值。 正是这句话,让陈寅恪踏进了清华的大门,而事实证明了这位三无导师是当之无愧的国学巨匠,他曾对学生们这样总结自己的课程: 前人讲过的,我不讲;他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往常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不得不说,这句话真实是太霸气,致使于每次他的课上总是学生云集,以至有不少知名的教授如朱自清、冯友兰、吴宓等等都成为了他课堂上的常客,所以学生们也称他为教授中的教授。 当时华北学术界有本土派和留学派之别,本土派讪笑留学派不懂国情,留学派则讥讽本土派陈腐不堪,可是在两派即便再相互贬斥,都没有人敢瞧不起陈寅恪,这便是巨匠的实力。 陈寅恪暮年失明 民国二十六年,抗日战争爆发,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愤然绝食,不久便怅然长逝,这事在陈寅恪的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悲痛。 随着时局不时恶化,巨匠们开启了一段南渡的艰苦旅程,陈寅恪自然也在其中,不外紊乱的时局也没有掩盖陈寅恪的光辉。 英国牛津大学诚聘他为汉学教授,并授予了他英国皇家学会研讨员的职称,能获此殊荣,陈寅恪是中国的第一人。 可是就当陈寅恪经香港转坐渡轮去英国的时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他只好避居香港,并在香港大学任教,当日本占领了香港之后,陈寅恪则立刻辞职,以至当日自己拿着巨资让他筹办东方文学院时,他断然拒绝。 尔后陈寅恪辗转多地任教,但不为日自己做事,是他一直未曾动摇的坚持,只是生活上的锤炼在他的眼睛上留下了深深印记,他得了十分重的眼疾,并且在国内还进行了一次十分不胜利的手术。 抗打败利之后,牛津大学再次聘任陈寅恪前去,这次他终于踏上了去往英国的轮船,当然,他此行也是为了进一步治疗眼睛。 等到了英国之后,经人引见了一位英国的医生,可是这位医生基本没有治疗陈寅恪眼疾的身手,在他的开刀治疗后,眼疾非但没有好转,反而加剧恶化了,最终使得他双目失明已成定局。 陈寅恪为柳如是立传 陈寅恪辞去了牛津大学的聘任,再次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只是他的眼疾越来越严重,最终完整失明。 固然眼睛看不见了,但是他却一直没有放弃对学术的追求,最终耗费十年为青楼女子柳如是立了传记,名曰《柳如是外传》。 关于这本书的完成,陈寅恪的助手黄萱曾这样慨叹: 寅师以失明的暮年,不惮辛劳,经之营之,钧稽沉隐,以成此稿。 陈寅恪固然看不见,但是他的大脑却一直没有停息,所以在部巨作的完成,他耗费了太多的心神,由于无法自己握笔书写,所以只能口述,让助手代为书写,有时分夜晚想到要更改的中央,陈寅恪便不敢再次入眠,直到等来助手,交代了更改的中央才心称心足。 固然这本书在字数上只需80多万,但却凝聚了陈寅恪十年的心血,那么他为何要为柳如是正名,以一代巨匠的身份,为青楼女子立传,究竟又为何? 柳如是为明末清初的名妓,幼年凄惨被卖给了官宦人家,后沦落青楼,她不只样貌美艳,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知晓。 更难得的是,她勇于追求人生的幸福,而且深有民族大义,当明朝消亡的时分,无数士子投靠了清廷,柳如是却硬拉着丈夫钱谦益跳湖殉国。 当钱谦益以湖水太凉拒绝殉国时,她纵身一跃便打算单独投湖自尽,假如不是钱谦益拼命拉着她,柳如是便真做了以身殉国的壮举。 正是她的这种精神,深深触动着陈寅恪的心灵,让他决计为这位青楼女子正名。 和普通的传记所不同的是,《柳如是外传》不只讲述了柳如是的故事,也展示了明末清初江南文人群里的全景图以及当时的江南风貌,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理想价值。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柳如是为天下读书人做了一个模范,而同样阅历了乱世的陈寅恪被其深深触动,自然想以《柳如是外传》召唤民族魂和士人魂,这才是他以大使身份为青楼女子作传的目的所在。 ); } 《柳如是外传》国学巨匠陈寅恪,历时十年的封笔巨著 ¥84 置办 假如您喜欢历史,喜欢从书中洞悉人性,请一定要看看这本一代巨匠所著的《柳如是外传》,豆瓣评分9.6,这样的好书请一定不要错过。 参考资料:《柳如是外传》/《陈寅恪传》等。 (图网,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