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奢网 名表 名表日报 查看内容

泰山不让土壤 故能成其大——纪录片《大泰山》观后感

2023-4-4 09:38| 发布者: 夏梦飞雨| 查看: 154|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癸卯新春,纪录片《大泰山》在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卫视+8个空中频道”电视矩阵播出。该纪录片有《河山元脉》《若登自然》《与国咸宁》《登高必自》《能成其大》《国泰民安》六个单元,分别从自然、文化、历史、石刻 ...

癸卯新春,纪录片《大泰山》在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卫视+8个空中频道”电视矩阵播出。该纪录片有《河山元脉》《若登自然》《与国咸宁》《登高必自》《能成其大》《国泰民安》六个单元,分别从自然、文化、历史、石刻等不同侧面,全面诠释泰山之“大”。其中第一集《河山元脉》以“生”为主题,从自然地质奇迹回溯亿万年前的造山运动,从当下的人文故事回望数千年前的远古遗存,用“生生不息”的纽带沟通起古今文化传承的源远流长,用“生生不息”的理念连结起山水林田湖草、人与自然调和相处的生命共同体。在本集中,能够看到人们维护自然生态环境所做出的种种努力,感受生命的脉动:泰山上,全球独一的野生泰山花楸得以繁衍;2000多年树龄的汉柏依然自强不息;新中国泰山人工造林发明的绿色奇迹……

泰山不让土壤 故能成其大——纪录片《大泰山》观后感


经过《大泰山》中的精巧镜头,看到往常的泰山苍茫雄伟,生气勃勃。笔者从泰山绿化这个角度,窥斑知豹,从泰山的其中一个侧面来识读、感知一下大泰山。


梳理自古以来泰山的绿化进程,可知由于持续不时的点滴积聚,才有了今日之青翠泰山。自历朝历代对泰山的树木栽植、培育始,经过新中国成立后的大范围人工培植,加上泰山景区林业人锲而不舍地不时管理、维护,往常泰山古树遍布,绿木满山,当之无愧地称之为“青未了”。

泰山不让土壤 故能成其大——纪录片《大泰山》观后感


泰山景色名胜区的树木资源十分丰厚。史载,古代的泰山朱樱满地,古木参天,茂林满山,合围高木不知有几。据资料统计,泰山共有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18195株,从属27科,46个树种。


泰山的树木有一个长期延展的历史过程。据专家考证,古老的泰山,生成于太古代,几经沉浮,距今7000万年前的重生代逐步构成往常的基本轮廓。在这个漫长的时期,泰山曾经掩盖着一层蕨类植物。在距今3000万年的重生代后期,构成了冬季落叶的阔叶树种组成的森林群落。在漫长的岁月中,由于自然环境、气候的变更,加之人类的活动,泰山山区原始森林为人类所更易。泰山人工栽植树木起于何时,难以稽考。依据《禹贡》记载:“海岱惟青州”“青州之木为松”,西晋张华《博物志》所云:“泰山多松亦多石耳”,可知泰山的花岗岩属砂岩,合适松树的生长,因而泰山多有松树并且历史长久。泰山的树木也就在人工的栽植和维护下存活延展,构成今天的容颜。

泰山不让土壤 故能成其大——纪录片《大泰山》观后感


一、 为名山减色:皇帝与官吏的种植和维护


泰山山区原始森林构成之后,就开端遭到了人们的关爱与呵护。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自皇帝至官吏,都十分注重种植和维护泰山树木。


在有文字记载的史籍中,首开泰山植树先河的是汉武帝刘彻,他曾七次登封泰山,植柏树千株。今岱庙还存活有六株汉柏。


唐朝皇帝很喜欢槐树。唐高宗、唐玄宗两代皇帝登封泰山,必于沿途植槐以增皇威,为名山减色。1987年因狂风雨倒卧的四槐树其中的一株,经对树龄剖析在千年以上,确以为唐代所植。此外,岱庙内也有一株唐槐,但在民国十九年,驻军就其饲马,唐槐时已摧残迨死。1952年在枯干内栽植幼槐一株,往常树姿婆娑,郁茂成荫,称为“唐槐抱子”。


其他皇帝虽没有确切的植树记载,但却有很多维护泰山树木的记载。泰山是古代帝王封禅祭奠的场所,泰山上的树木作为神山的“毛发”,遭到了历朝历代皇帝的注重和维护。秦始皇登封泰山时,就下令“勿伐草木”,并且登封途中遇到大雨,避于大树下,封树为“五大夫”爵位;唐玄宗在开元十三年(725)封禅泰山时, “近山十里,禁其樵采。”;宋真宗曾诏:“诏泰山四面七里禁樵采,给近山二十户以奉神祠,社首、徂徕山并禁樵采。”登山道中树当道者令勿伐。金大定六年的圣旨碑中说:“唯灵岩同五岳留护灵脉,……采伐者仍治以罪”。皇帝是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其种植、维护泰山树木的行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带头作用。


各级官吏同样对泰山树木十分注重。由朝廷出资植树,有据可查的首推清朝康熙8年至17年间的重修岱庙时的植树。清康熙《重修岱庙履历记事》碑中明白记叙,当时修缮岱庙时共植树646株。往常岱庙松柏苍翠,古树参天,就是这次大面积庙内植树的遗韵。此外,在泰山景区内更大面积的植树,当数清朝嘉庆年间山东按察使康基田、泰安知府金棨等人的植树。依据清嘉庆《泰山种柏树道里》碑记载,山东按察使康基田、泰安知府金棨等16位官吏,在嘉庆元年、二年及三年连续植树,植树范围从岱宗坊沿盘道直至南天门下的独秀峰和升仙坊,还包含吕祖阁等地,依照碑刻记载的数目核算,三年共种植柏树22000株。往常盘道两侧百年以上的松柏大多是那时所植。


官吏们维护树木的行为更多。金章宗时,山东民众聚义造反,金廷任命大将承晖(福兴)为山东路统军使,进行镇压弹压。盗贼常常潜匿泰山岩穴间。按察司为歼灭义军余部,准备要伐尽泰山林木。承晖上疏指出并遏止:“泰山五岳之宗,故曰岱宗,王者受命封禅告代。国度虽不行此事,而山亦不可赭也。”承晖谏止伐树之举,有力地维护了泰山树木。


二、兼具绿化之功:宗教与民众的植树和绿化


随着宗教的延展,以泰山寺庙为基地的植树绿化也得以延展。宋人石介《泰山》诗中说“此为群物祖,草木莫锄芟。”表示了对泰山的敬畏和树木维护认识。


其中,泰山东北麓的玉泉寺,有金代学士党怀英撰书的《谷山寺记》碑可证:天眷年间,僧人善宁“植栗树千株”,可知当时,寺僧岂但种植松柏等常青树,也种具有食用、经济价值的栗子树,既能够代粮,也能够售卖。至今玉泉寺周围栗树很多。往常泰山东麓范家庄左近有七株百年以上的栗子树,排列在山坡台地上,树冠硕大,林荫成片。盛夏之际,人们多在树下品茗纳凉。这七棵树被誉为“七星台”,成为当地胜景。


泰山灵岩寺中,元大德十年(1306)管勾禅师“更栽梨、柿诸杂果树五百余株,绕寺诸处,及梨峪种竹”,元至顺年间,慈济禅师又“遍山植树”,往常灵岩寺环山有柏树二万余株,也有梨、柿、杏、桃等老树果木,其中灵岩红杏甜美可口,几百年来,深得人们喜欢。


泰山南麓五贤祠曾经遍植紫藤,《岱览》有记:每当清和时,桐芭初拂,紫藤花数百本,烂漫岩谷,尤足清赏,授经台上老藤胸古松。其北的三阳观,溪谷杂树蓊蔚,清初时山多松、楸、桷、橡。风声云影,萧槭陆离。至今三阳观周围老新桷橡茂密成林。其南邻的普照寺,清初寺内多松、竹、梅花,皆诗僧元玉手泽,他的徒弟盛光修植树木遍满山薮,越二十年蓊郁成林。应该说,寺庙内植树种花,最初目的是为宗教场所营造自然、漂亮、神秘的氛围,不盲目地为泰山树木的增植、维护做出了贡献。


实践上,为泰山种植大量树木的多是普通黎民庶民,皇帝的诏旨、官吏的命令,寺庙的绿化,都是由民众来完成的,但史志中很少记有庶民的名字,他们默默地承载着泰山树木的种植、维护。


在笔者所能触及的史籍和碑刻中,仅发现一例庶民为答谢泰山神庥而种植树木的明白记载。清代咸丰五年(1855)《阳邱王母贤德碑》记载:“植树千株于东山之坡,非敢谓回报神庥,亦聊以克肖母志云尔” 。庶民为还愿在泰山植树,同时兼具绿化泰山之功。


树因人的种植而生根发芽,更因人的呵护而健壮长大,树与人耐久相处、相伴,关系愈加密切、调和。这一点在泰山表示得淋漓尽致。清代普照寺的理修和尚,入寺修行时栽下一棵松树。他亲切地称树为“师弟松”。他经常坐在树下,吟咏自己所作的偈语:“僧栽松,松荫僧,你我相度好像生;松也僧,僧也松,依佛门,论弟兄”。这是泰山人与树最接近的一次对话,也是泰山人与自然调和相处的细致表示。

泰山不让土壤 故能成其大——纪录片《大泰山》观后感


三、人工方峻极:新中国成立后的造林和管护


清代以后,由于屡遭战乱,泰山植被屡遭破坏,据记载,当时仅在庵、观、寺庙周围及登山盘道两侧剩下残林3000亩,森林掩盖率缺乏2%,解放前夕,泰山更是一片荒山秃岭,生态环境恶劣,现象十分凄惨。曾有人说:“都云青未了,我看赤无毛”。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国度树立刚刚起步,没有专项资金用于造林,泰山林场在自身育林的基础上,积极依托驻泰安的高校学生,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进行造林,依托人民大众的积极性展开协作造林,造林普通选在春季,采用单位包片的方式进行,主要树种是侧柏苗,每年春季造林约计2000亩,5年内完成近1万亩的造林。这是集众人之力绿化泰山的细致表示。


1951年开端了泰山大范围人工造林,至1964年完成造林14.1937万亩,基本恢复了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原貌。1955—1962年,实行封山育林,展开了大面积人工造林,泰山进入全面绿化的新阶段。从东北、西北购进大批优质树种,如黑松、赤松、华山松、落叶松、红松、樟子松、白皮松、黄柏等,大面积育苗造林,从此开创了林业人拓荒播绿的庄严任务。他们吃煎饼、喝山泉、住茅棚、爬山路、越溪涧、披星戴月、餐风宿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薪火相传,艰苦创业,斗争不息,努力完成“凡是有土的中央,就必须有树”。1955年—1957年共完成植树造林12万余亩,完成了国度下达的全部封山造林任务。1958年—1962年,泰山林业人员,对未完成的荒山、荒坡进行了四次大的造林活动,共整地15万亩,造林16万亩。1962年,郭沫若来到泰山,泰山的无边绿海更使他诧异,其在《访泰山》诗中盛赞“人功方峻极,绿化到山椒”。


“三分造林、七分管护”。在大范围的造林绿化之后,宽广的泰山景区林业人开端了抚育、间伐、修枝、定株等精心的营林工作。为维护幼苗的健康长大,职工白天、黑夜轮番在山上看守,一些小树经不住猛烈地风吹雨打,他们就逐棵扯上绳子,拉上扶杆;有些小树吸水性强,耐旱力差,他们便翻山越岭去找水浇灌。在精心护理下,亘古未有的树苗不时健壮长大,逐步变成无边无边的泰山林海,泰山的自然景观越来越苍翠。目前,据资料统计,泰山林场总面积17.9万亩,森林掩盖率82.6%,植被掩盖率94.6%,


结语:泰山不让土壤:积微尘之力,使大泰山更青更绿


笔者在泰山文库工作时,参与采访林场老工人,满头青丝的老林业工程师讲到,当年人工造林时,由于山势峻峭,许多悬崖峭壁无法攀爬,不能人工栽植,具有理论经验的老工人想出了措施,用湿土把小树苗或种子包裹好,人工向无法抵达的悬崖峭壁投掷,应用湿土的粘性将树苗和种子附着在山崖上的缝隙之中,经过树苗和种子的顽强的生命力孕育、发芽并健壮长大。简易适用的“土措施”,使小小的土壤嵌入泰山上,抵达绿化的目的。这种“土球栽树”的措施,使泰山满目青翠,也暗合了秦相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所言“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之意。


总之,由于自古至今人们对泰山的持续绿化,才构成今天的苍翠泰山。

泰山不让土壤 故能成其大——纪录片《大泰山》观后感


简言之,泰山绿化阅历了三个阶段。最初阶段是出于朴素的生活需求和增强观赏性的目的种植泰山树木。“樵者薪之,匠者材焉”、“年年货卖钱”,是古人种植树木的直观目的,“茂林嘉树增名山之胜”则是为了增强泰山景色观赏性。第二个阶段出于对泰山神灵的敬畏,开端有认识地种植、维护泰山树木。自历代皇帝开端包含各个阶级的人们,都对作为泰山山神“毛发”的树木进行种植、维护。第三个阶段是出于人树长期相处的感情融合,开端关爱、呵护泰山树木,直至有认识地人工造林、管护,构成青翠泰山,最终抵达人与自然调和相处的阶段。


往常的泰山松石为骨,满溢绿色,着逝类未了。借用清代泰安知府金棨“于树木之举寓树人之意”一语为记,梳理泰山绿化行为,倡导认识绿树、接近绿树、维护绿树的绿色生态文化,继续维护泰山树木,唤起人们携手共同维护泰山——世界遗产的认识,强化全社会的生态道德和人与自然调和延展的观念,共同参与维护泰山的树木和生态环境。经过纪录片《大泰山》的宣传播出,倡导景区以及社会人人参与植树、培育,护绿,积微尘之力,起累土之功,使大泰山更青更绿。


作者:泰安市博物馆 文博副研讨员 米山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文章排行

  • 阅读
  • 评论

最新文章

文章列表

 名表回收网手机版

官网微博:名表回收网服务平台

今日头条二维码 1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1 抖音小程序二维码 1
浙江速典奢贸易有限公司 网站经营许可证 备案号:浙ICP备19051835号2012-2022
名表回收网主要专注于手表回收,二手名表回收/销售业务,可免费鉴定(手表真假),评估手表回收价格,正规手表回收公司,浙江实体店,支持全国范围上门回收手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