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该文首发于2020年11月27日 2020年11月4日,红船编辑部来到了一位独居的退休老人的家中,这位老人叫做张刚,今年71岁。除了是一位普通的退休职工外,他还有着另一个身份:长春第一个共产党人张锦春之孙。 多年前从陕西咸阳的单位退休后,张刚便来到北京单独生活。由于酷爱摄影,照的一手好相,张刚常常被约请为一些活动拍摄。“除了摄影,我也爱木匠活,平常没事的时分我就捣腾捣腾一下木工活,我的退休生活也就这两件事了。”张刚笑着谈到他的退休生活。 但其实,身为反动后人,张刚心里不时有着对反动历史追想与传承的义务感。这些年在北京,张刚结识了许多反动先辈的后代,参与各种红色论坛与交流会。张刚说,自己十六岁之前不时与爷爷生活在一同,但那时对他的反动过往与峥嵘岁月却知之甚少....... 张刚接受红船编辑部采访 走进反动后人:张锦春终身没有和儿女单独合影 作为长春的第一位共产党人,由于情报工作的特殊性,其反动生活不为人知。张锦春是怎样样在东北展开反动工作的?在他身上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张锦春 “我对爷爷的了解,更多的是经过我奶奶和我姑姑她们,以及我多年来对那些往事的跟随。”张刚说,自己从小便和爷爷张锦春、奶奶史玉珍一同生活,自玉门、兰州、到上海,不时到16岁。 说话中,红船编辑部了解到,张锦春在孩子们面前历来不提及他的反动故事,反倒是奶奶史玉珍偶尔会讲讲那些往事。“他以至终身都没有和儿女单独合过影,我二姑张贵龄曾说:‘父亲为了不拖累家庭儿女,随时准备为反动献出生命’。” “爷爷的父亲早逝,是母亲拉扯着他们兄弟姐妹六人生活。”张刚说,固然生活过得很艰难,但张锦春的学习不时未落下。“爷爷在乡间读过两年私塾后,到吉林省辽源市去上小学,后因成果优秀被引荐到县立第一中学读书。他在1920年分开家,来到哈尔滨,在中东铁路三十六棚华工子弟第一小学校教书,并在东华学校英俄文法律专科学习。从此,他走上了一条崭新的人生道路。” 在张刚的讲述中,张锦春的早年阅历和在哈尔滨、长春等地展开工作的情形逐步明晰起来;任弼时、瞿秋白、赵世炎、赵尚志、赵一曼、杨靖宇等……一个个在现代历史课本中闪烁着光辉的名字,活化成生活中的平常人,他们早期在东北展开工作时,都曾经与张锦春有过接待和联络等反动活动。 “长春市的二道沟邮局旧址,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春的第一个通讯站和第一个公开交通站,爷爷就是在这里,在敌人的眼皮底下,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兢兢业业,展开公开情报工作,为党的早期反动做出了庞大的贡献。”张刚说,为了方便展开工作,张锦春用过多个化名:除了“孙均”这个名字,还曾化名铁军(1936年被日本关东军通缉时的名字)。此外,1940年在西北时将名字改为张秀东。 张刚展示的张锦春与二道沟邮局资料 由李大钊学生引见参与共产党 红船编辑部了解到,张锦春是由李大钊的学生张昭德引见入党的。 张刚引见,张锦春是在哈尔滨东华学校遇到的李大钊学生——俄文教员张昭德(又名张晋)。从张昭德这里,张锦春接受了反动思想的洗礼,不只读到了《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共产党宣言》等书,还结识了一大批情投意合的人,其中有后来成为前苏联远东款待所的担任人廖列(又名济民),他是一位曾留学美国的俄籍犹太人,当时在学校是英文教员。从这些人身上,张锦春不只遭到反动思想的洗礼,心中也有了向往。 1922年,经张昭德引见,张锦春参与了中国共产党。其间,张锦春和当时的进步青年韩铁声等人组织的“哈尔滨救国唤醒团”,兴办了“哈尔滨通讯社”,成立了一个“青年学院”,吸收进步学问青年学习反动理论。他们还办了《东北早报》《哈尔滨日报》等,特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燃起了党在东北的星星之火。 “为了有职业作掩护,张昭德在哈尔滨道胜银行和铁路局当翻译,陈为人、李震瀛在哈尔滨通讯社作编辑,爷爷张锦春则在铁路职工子弟小学教书。”张刚说,在教书的过程中,他们还经过铁路职工子弟小学举行工人夜校,认识了不少铁路工人,辅佐这些工人组织铁路工会,播撒红色种子。 树立党在长春的第一个通讯站 1924年8月,张锦春来到长春二道沟邮局展开工作,成为长春历史上的第一位共产党人。此前,他在哈尔滨就参与了邮局的英文考试,被哈尔滨吉黑区邮务管理局录用,以邮务生、拣信员的工作为掩护,接待过许多中国去前苏联学习的同志。 张刚说,张锦春在长春二道沟邮局最初以邮务生的身份做掩护展开工作,由于工作出色,他很快被提升为局长。“他以邮局为中心树立了党在长春的第一个通讯站,这也是一个公开交通站。当时交通站主要的任务是担任党中央和北满中央组织的联络,转送收发中央文件。” 张刚通知红船编辑部,这个通讯站成为了公开工作人员过往的中转站。党中央派往北满或是前苏联的人员途经长春时,大多都住在张锦春家中,由张锦春担任食宿和掩护,并经过中东铁路人事部门的朋友为要出国的同志办理出国护照,辅佐其买西服、化装、组织护送等,有时以至倾囊相助。 早期党的主要指导人瞿秋白、任弼时、马骏(马天安)、赵世炎、澎湃、杨明斋等在去前苏联途经长春时都住过张锦春家中。“当时,奶奶不只给来家中住的同志洗衣做饭,党支部开会的时分还担任站岗放哨。”张刚说,奶奶回想任弼时是一个十分和气的人,经常和她聊家常了解东北乡村的状况,还帮她洗过衣服。 张锦春夫人史玉珍 当时,党的活动经费,多数是同志们自己凑来的,也有一部分是从商号捐献来的。有时分经费短缺,张锦春为了同志们的饮食起居,向亲戚邻居举债。张刚引见,一次,廖列本想带张锦春和另外两名同窗去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大学学习,但张锦春却由于没有路费和制做西装的钱,没能成行。 经过张刚,红船编辑部了解到,为扩展反动影响,壮大反动力气,张锦春还经常深化到长春工人大众中,发起和指导工人树立组织,展开斗争。 “二道沟邮局距铁路比较近,接触铁路工人比较方便,他就深化铁路工人中展开工作,团结了一批铁路工人,在1925年树立了长春第一个工会组织——吉长铁路工会,并与中东铁路车站宽城子前苏联职工会主席克留耶夫、工厂主席拉金斯基经常接触,辅佐华籍工人组织工会。” 此外,张锦春还和马骏与长春第二中学教员杜继曾联络,组织学生会,并引见了韩守本、安贫、王对等人参与党并组成支部。 一门四兄弟投身抗日情报工作 张锦春于1927年1月考上东省铁路车务处专科学校(16名中国学员中,仅有张锦春一个人为中共公开党员),一年后毕业,被派到哈尔滨中东铁路沿线工作,担任货运站长,并借此身份秘密担任党的组织宣传工作。 张刚展示的东省铁路车务处专科学校毕业合照 九一八事故后,党组织应用张锦春在铁路上工作的合法身份,指派卜润舟、王光禄引见张锦春给前苏联远东军做军事情报工作。 顾问部情报处设在前苏联伯力,他们的任务是特地探视日军在北满的兵力和活动,在一面坡、下城子树立了两个电台,每天都向伯力讲演军情。在前苏联情报处的指导下,在哈尔滨至绥芬河中东铁路沿线树立无线电网,侦查日寇军队番号、数量、配备、作战计划与部署。 张刚引见,张锦春的家人简直都参与到了党的情报工作中来。“我父亲张明德才八九岁的时分,爷爷就经常让他在车站内外捡日本兵丢弃的废纸、旧书信、小说和日军的马蹄铁等,他以此来辨析日军的兵种、兵力、番号、军心。” 此外,张锦春的哥哥张锦山曾到哈尔滨马家沟日寇飞机场拍摄照片,化装到南岗东偷看日军三条大堤工事(公开交通道),到碾米厂与朝鲜公开党联络。大侄子张伟儒(后改名张文德)在一面坡电台工作。三弟张锦峰当通讯员,1932年在牡丹江工作期间被日军拘捕活埋在冰窖里,壮烈牺牲。四弟张锦荣在中苏边疆的绥芬河车站以种菜作掩护,监视日军活动,后被日军发现,但侥幸的是没有被捕,张锦荣随即带着家眷逃往前苏联,不时到全国解放后才回国。 身份裸露后携眷分开哈尔滨 1935年,张锦春被调到哈尔滨香坊车站工作,此时日本已将哈尔滨到黑河的铁路建成。 当时,破坏日军运送士兵和军火列车的事情屡屡发作,报纸上经常刊登抗日义勇军取胜的音讯,日军大为恐慌,四处搜捕抗日志士。张锦春也被日本宪兵视为嫌疑犯而遭到监视。1935年9月,张锦春忽然遭到拘捕,被关押审问九天,后因没查到任何证据被释放出来。 张刚手捧爷爷张锦春照 张刚向红船编辑部说起了这其中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张锦春被捕时,趁日本宪兵不留意将一本记有重要情报的小册子扔进院内草垛里,日本宪兵多次在院里搜索无果,后来还是我奶奶无意中发现了,立行将该小册子烧毁,这才没让日自己抓到证据。” “被释放后,他被看作‘风险人物’而遭到监视。在家对面的院子里就住着日本宪兵,宪兵、特务经常到家里来窥探、审问,随时都有再被捕的可能。”张刚说。 1936年3月,一面坡无线电台被日军破获,日自己开端清查一个叫“铁军”的人的下落,并在东北下了通缉令。当时,日军还未发现“铁军”其实就是张锦春。 危殆时辰,张锦春请示远东军军部,得到将“电台藏起来,暂时荫蔽的指令”后,他化装携带家眷分开哈尔滨,到山东龙口——妻子史玉珍的外甥女婿刘明兰家隐居了下来。 半年后,张锦春接到远东军方面的通知,让他去前苏联工作,但彼时,他已被日军在东北各地通缉,若经东北去前苏联,基本无法办到,张锦春便派刘明兰回东北联络,但刘明兰却在这次回东北后,被日军杀害。 1936年秋,日军向华北侵犯,张锦春又携眷由北京、西安(张锦春此期间在西安车站任办事员)到兰州,时逢苏联派出空军意愿军辅佐中国抗日,他到兰州外宾款待所作翻译工作。 为战争解放玉门油矿做出严重贡献 1938年,经中共驻兰州八路军办事处主任伍修权、包含彭嘉隆(加伦),谢觉哉的引见,至兰州苏联领事馆对外贸易委员会工作,并和中共兰州荫蔽系统的丛德滋,丛润滋(东方明),张一悟(甘肃省第一个共产党员)等人树立联络。对国民党军在西北的意向以及“二马”和当地帮会的状况中止侦查。 1940年,八路军办事处撤走,张锦春被国民党特务监视列入黑名单后,改名张秀东,由马新吾(曾在1923年哈尔滨通讯社时期工作的战友)引见到玉门油矿工作,担任物资运输管理等;1943年,张锦春分开玉门油矿来到张掖中学任教,一边教学一边继续秘密宣传马列主义;1946年11月,张锦春再次回到玉门油矿工作,担任后勤,解放战争中秘密组织油矿工人护矿护厂,为战争解放玉门油矿做出了严重贡献。 全国解放后张锦春任玉门油矿局长办兼专家款待所作翻译,教俄语,编写字典等。1957年,因身患高血压、糖尿病,张锦春退休。1975年5月21日,张锦春在北京逝世。 张锦春临终前最大的遗憾是,作为中共早期党员,中共在东北早期的重要干部,却由于历史上的组织关系,战争环境的复杂,多次申请恢复党籍,由于提不出恰当证明人,其党籍恢复不时未能得以招认。“自1936年3月,被日军通缉,携带家眷分开哈尔滨避难后,便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络。后来想要恢复党籍,但当时的入党引见人都已牺牲,无法找到人证,生前不时未能等到完成恢复党籍的那天。”【本文依据张刚先生口述及部分史料整理而成,部分图片由张刚提供】 撰文:周晓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