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有一天我的王朝里每一个人都成为自由人;……从元首到普通人民的子弟,都应该受到平等的教育,这是先王的梦想和希望。 十九世纪后半叶英法两国对中南半岛发起的殖民狂潮结束了千百年来酋长与王公们的统治,英国人以西方的印度为据点,向东进军并蚕食缅甸各地,同时从海上占据马来亚。法国的冒险者们则在半岛东部抢占了日后被称为“法属印度支那”的区域。但在中部,泰人的国家——曼谷王朝五世王朱拉隆功统治下的暹罗付出了割让边陲的耻辱代价在西方列强环伺之下保留了一定的自主权力,而不至于同东南亚的其他大部分政权那样成为属地宗主的保护国,甚至更糟。 自小受英式教育,后又有至新加坡、印度等地国事访问之经历的朱拉隆功深感时局变化无常,势态百年未有,若要让泰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势必要师洋长技,维新变法。于是在1873年,适龄继位的朱拉隆功(后世称“拉玛五世”)终于上朝执政,而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以及教育的西化改革也逐渐走上日程。 朱拉隆功 一系列被统称为“朱拉隆功改革”的措施将暹罗国家各个层面进行了翻新与优化:公务员薪俸制与责任内阁制分别取代了禄田制与格龙制,地方上也推行了统一的省县村三级区划,不仅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中央集权程度也大大提高;数个世纪以来的奴隶制与萨克迪纳制也得以废除,大量从人身依附关系中得到解放的劳动力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迫于法国的军事威胁大力推行军改,落后的战时募兵制被常备军制度所取代,在外国顾问的指导下设立军校并加强海军建设,直至1910年拉玛五世驾崩,此时暹罗已有45,000人(9个师)的规模的陆军,以及拥有自主建造的战舰的海军。上述举措使得暹罗从一个闭塞落后的中世纪活化石变成了一个文明开化的近代化国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国家丧失主权,民族沦为奴仆的悲剧。但是改革也并非完全照搬西洋制式,同样依照暹罗国情对某些旧制有所保留。 尽管朱拉隆功改革卓有成效,但作为一个新兴的东方小国,其自身不足的体量与长期以来的积弱导致的缺陷使得暹罗在面对英法等西方大国的军事威胁时依旧难以与之抗衡。于是自1893年暹法冲突(割让老挝与湄公河以东于法属印度支那)到1909年暹英谈判(割让南部马来省四个土邦)的将近二十年来,迫于后者的淫威,暹罗方面以割地为代价,签署了诸如《曼谷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换取了列强对暹治外法权的免除。上述领土变更成为了数年后爆发的世界大战,受到泛亚主义鼓动,暹罗与日本结盟并加入对抗协约国阵营之战线的根源。 心有守土卫国宏愿,尽力维护国家主权的拉玛五世在欧洲列强殖民掠夺的暴行之下依然未能全身而退。终于在哈雷彗星划过天际的1910年10月,留下了最后的改革成果的朱拉隆功因日趋严重的肾衰竭,在兜率宫抱憾而终,瓦栖拉兀王子在举国上下对先王的缅怀与追思中受遗诏之命继承大统,称拉玛六世。 瓦栖拉兀 一个国家如果缺了这些重要的东西, 六世王瓦栖拉兀早年出国留学,自英国学成归来后又先后担任王室卫队长、警察总监与陆军大将等职,在长期的学习与实践中积累了自己的一套经验与对国家现状的见解。针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使得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受益于先王改制的成果,暹罗国家实力今非昔比,然而在与西方列强的较量中仍处于下风。因此,应当继续推行维新变法之战略。这便是拉玛六世统治期间的“却克里改革”之契机。 而改革的第一步,则始于1910年12月的登基大典。伴随着国内外参典宾客的见证,瓦栖拉兀以泰民族史诗《拉玛坚》为参考,自命“拉玛六世”,并追封先祖列王以取代其冗长的头衔,自此,曼谷王朝的历代统治者有了一个统一的世系。变革之风也以王室为起点自上而下吹拂社会的几乎每一处领域:在文化与教育方面,当局引进了义务教育与童子军模式,通过发明新词的方式弥补了与时代日益脱节而显露匮乏的旧泰语词汇体系;在社会习俗方面,将姓氏普及至平民百姓的姓氏法被确立,一夫多妻制也得以废除;而在民族关系上,则大力推行针对华人与其他少数族裔的同化政策。 拉玛六世在位时所推行的改革内容中对未来二十年内国家印象最为深刻与直接的是军事层面的改革,其涵盖范围涉及军种、军制以及战略等领域。曾有先王下旨大建海上力量,当朝又在此基础上设立了独立于国防部的皇家海军部并任命了对应的管理者(海军大臣),大大增强了暹罗海军的独立性与自主能力。1911年5月1日,一支被称为“野虎队”的准军事组织受拉玛六世指示奉诏成立。这支由宫廷成员组成的部队由国王本人亲自指挥,其军制效仿英国军队,在军改进程中起到了模范带头的作用。同样是这支部队,在成立当年粉碎了共和主义者策划的“却克里政变”,虽然这次对推翻君主专制制度的尝试没有成功,但依旧在当时的社会引起了轰动,这次不成功的政变也成为了三十年代初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的前奏。 1914年爆发于欧陆的世界大战在短短数月间将包括亚洲在内的几乎整个世界都拖入了战火与硝烟之中,也成为了暹罗国运的转折点。此时国内民意喧腾,无论是意图收复失地的保守派,还是渴望开疆拓土的扩张派,乃至希望通过战功提升社会地位的军人,都无一例外地认为达成目标的机会已经到来,而从日本传来的泛亚主义思潮也开始在民间传播并催化着国民的参战情绪。至于国境线以外,在东亚,日美联军在保持中立的北洋政府事实上的默许下于中国沿海各通商口岸展开的军事行动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至于南洋发生的战事情况,虽然英法两国的殖民地驻军在海洋与陆地陷入了与南下日军先锋部队和德属太平洋驻军的胶着状况并且逐渐显露出颓势,不仅如此,受到日本人的泛亚主义宣传攻势影响,在协约国军的战线后方引发了各族原住民的骚乱。就这样在国内外综合形势的影响下,经过再三考量,拉玛六世下令举国进入备战状态,同时派遣代表团前往东京,展开了与同盟国的外交活动,同盟国方面欣然接受暹罗的加入,暹罗方面也承诺将于会面结束后的至少六个月以内向协约国阵营宣战。经过数个月的准备,暹罗于1916年1月正式加入同盟国,而这一外交事件,成为了压垮南洋地区协约国军事力量的最后一根稻草。 仅仅是一个晚上的时间,印度支那的法军指挥官们的情绪就从失望滑向了绝望,暹罗的参战使得本就捉襟见肘的兵力调度更加难以布置。同样的绝望情绪也在马来亚的英军部队中蔓延,巡弋于泰国湾的暹罗舰队更是令协约国的海上补给路线环境更加恶劣。由于先前的兵力主要布置于海岸线以防备日军登陆,使得与暹罗的陆地边界相对来说防备更加空虚,因此,印度支那的法军仓促组建的防线毫不意外地被训练有素且谋划已久的暹罗陆军撕碎,而那些殖民地警备部队和土著仆从军则被成建制歼灭。而为数不多还能组织起抵抗力量的残兵则退入了老挝的山地与柬埔寨的丛林。 与此同时,在西部的战线,双方沿着萨尔温江对峙,尽管缅甸的英军自恃有来自英属印度的后援而且暂时顶住了敌方进军的脚步,潜入后方进行破坏的日本特工和德钦党人的煽动造成的后方不稳定使焦头烂额的英军陷入两难的窘境。战线就这样维持到1918年底,直到大战结束,作为战败国的英法撤出了曾经作为其势力范围的东南亚殖民地,昔日耀武扬威的白人如今却灰头土脸地从战俘营和游击据点中被赶进驶向西方的渡轮。1919年6月28日,暹罗代表以战胜国的身份,与德国、意大利、美国、奥匈帝国和日本一起在柏林商讨战后事宜。暹罗也收复了自百年前割让出的失地,同时获得了包括掸区在内的大量新领土。此时的暹罗从一个中南半岛中部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变成了称霸南洋的现代化国家。 1920年,暹罗与西方列国一起,发起“国际联盟”组织,并由拉玛六世颁诏,废除了原来的白象国旗,他亲自把暹罗国旗改为蓝白红三色旗,蓝色代表国王,白色代表宗教,红色代表国家。次年9月1日,美国人率先与暹罗签订新的贸易与友好条约。其后,法国、英国、丹麦、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瑞典及日本先后与暹罗签订了新的条约;对于领事法院,西方列强也给予很大让步,通过这些外交手段,暹罗在此后短短几年内收回了包括关税与法权在内的国家主权,实现了真正的独立自主。 1925年11月,拉玛六世在参加一场宴会后病倒,并在病卧十五天后于26日凌晨驾崩,享年45岁,仿佛他那与历史使命绑定的一生中唯一的目标就是为了振兴国家,除此之外再无他物。拉玛六世于1924年颁布的《关于王位继承的宫廷管理办法》,清楚地规定,女性不可以登基,因此他唯一的女儿佩拉达娜公主就不能合法继承王位。所以他留下的遗诏任命其弟巴差提朴继承王位。国号宝浩国王,为拉玛七世。 巴差提朴 我所处时代乃大幕将落之朝…… 先王拉玛六世的撒手人寰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已经达到顶峰的暹罗国运开始下落。新即位的拉玛七世在万般无奈之下开始了他的统治,他从主观上认识到自己与国家的命运将充满艰难险阻。而在客观的角度,也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先王拉玛六世生前推行许多政策,但在财政管理方面相当散漫(尤其是以童军为中心编制的保安队,此组织对财政造成相当大的压迫)。使得拉玛六世末年,宫廷开支大幅增加,导致国库紧张,国家财政于拉玛七世任内严重恶化。而这一状况又催化了国内政治生态的转变。 即位后,拉玛七世召集大臣着手于行政结构冗余的角度,立即开始进行削减开支。接着又取消了许多不必要的府、省级制。1927年,宣布改用新税法,以增加国库收入。除此以外,巴差提朴改革也涉及到包括文化教育和基础建设在内的一部分社会问题。同年,暹罗历史上的第一个现代政党——人民党在巴黎正式组建,其成员主要为一批留学法国的公派学生与青年将校,他们接受了西方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影响,团结于比里·帕侬荣、萨乃·尼育瑟、巴云·帕蒙门迪和贝·奇达桑卡等六人身边,在巴黎组织集会,商讨国家发展前途问题。 巴差提朴改革的第三年,爆发于二十年代末的全球金融危机毫不意外地对暹罗社会产生了强势而深远的负面影响。经济结构的崩坏直接导致了改革陷入停滞,社会矛盾在这一阶段发生了总爆发,街头的骚动蔓延至整座城市,地主和僧人争夺着乡村的控制权,边境地区的泰化进度放缓,而宗教与民族层面的冲突却反过来激增。与此同时,作为传统盟友的日本为了在遭受金融危机后纾困,露出本来面目的资产阶级文官政府开始下令从本岛以外的控制范围大规模抽血,不仅变本加厉地盘剥殖民地的资源,还打着“泛亚亲善”的幌子渗透诸如暹罗以及缅甸等国从而自肥,如此一来使得本就不堪的暹罗经济体系雪上加霜,日本所施加的影响力也因此与日俱增。 内外交困之下,原有的君主专制统治也开始逐渐变得摇摇欲坠。由于此前受到倚重的国际贸易领域遭受严重打击导致国家收支入不敷出,于是由时任海军大臣布里帕亲王牵头进行了针对公务员以及军方的大规模裁撤,然而这一举措除了获得大量非议之外收效甚微,此后几年内当局颁布的各项税款改动不但没能根本改善国家的经济状况,反而使社会形势更加混乱。人们不再信任王室贵族组成的咨议院和内阁能解决什么问题。他们认为真正有头脑有本事的人都在野,而王室贵族们却掌控着一切,他们认为应该给他们参与国家治理的机会。越来越多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开始加入人民党。终于在1932年6月的又一次公务人员裁撤实行后,军方再也按捺不住对于王室先前胡作非为的愤怒,一场兵变开始在短时间内迅速酝酿。 1932年6月24日凌晨,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除了王家卫队的武装,逮捕了摄政王、内政部长、陆军参谋长、警察总监等40多名政府要员和王室成员。占领了车站、警察局、电台等要害部门。当晚,比里·帕侬荣宣布成立临时政府,着手准备制订临时宪法。并向拉玛七世呈递了“迎王奏章”,向他要求在宪法政权下继续做国王和由民党另选王室成员为立宪国王中选择,国王在无奈之中选择了前者。比里·帕侬荣主持制定了暹罗临时宪法,并按照临时宪法所规定的程序,从临时议员中选出委员组成内阁,接替临时军政府。在内阁会议上,原上诉法院院长披耶·玛努巴功被选为第一任首相和人民党主席。暹罗国王依旧是国家元首,但权力受宪法限制,成为精神领袖。 披耶·玛奴巴功 1936年的暹罗依旧维持着自1932年民主化运动以来确立的君主立宪体制,时任首相披耶·玛奴巴功是一个态度暧昧的投机者,数年来一直在王室与官员之间小心翼翼地踩钢丝,生怕与其中一方走得太近而惹恼了另一方。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人的耐心都快要消耗殆尽,或许在其中一方展开越界行动之前,他就必须做出最后的选择:是公开投向保王派,亦或是站在人民党的立场上维护民主的尊严。然而目前的各项情报表明玛奴巴功首相开始逐渐倾向于王室,而这也就进一步坐实了前一种情况更有可能发生。与此同时,外部力量也在牵扯着这个国家的局势,以日本大使坪上贞二为首的日本使团暗中串通特务机关并依托历史悠久的日本侨民群体作为掩护,密谋在合适的时机行动,将这个国家的走向扭转至于日本有利的一边。 经过数个月的暗中谋划,集结于前国防大臣博沃拉代亲王麾下的保王党人将以“尊王攘奸”的名义向曼谷进军,意图以一场迅雷不及掩耳的政变恢复君主专制,而此时部署于首都的警备力量只得仓促应战。在近郊与城区发生的数次交火之结果将决定是保王派入主大王宫,拥护不情愿的拉玛七世重返暹罗政治舞台的中心,亦或是忠于人民党的部队粉碎了政变企图,这也就意味着政治斗争的重点从人民党与王室的斗争转变为了人民党内部军官派与文官派的斗争。 我同意社会运动将我描绘为‘领袖’,因为我希望其他人相信我们的全体国民能将信任赋予‘领袖’一人。领袖因其丰功伟绩而必将为人民所追随。 负责指挥镇压博沃拉代叛乱行动的陆军司令銮披汶·颂堪此时的名望已达到顶点,同时在他的身边簇拥着炮兵总巡披耶·帕凤裕庭、警察总监帕敖·斯雅侬以及屏·春哈旺少将等军界强人,现在,只要他愿意,就能独揽大权,通过强力手段根除一切妨害统治的因素,甚至如果这祸源被归咎于王室,那么军方“恭请”现任国王下台也不是没可能,至于他们想要的是一个更听话的傀儡还是君主制的完全废除,无论事态向哪一个方向发展,都会对此后数年的局势造成深远的影响。处于军队统治状态的暹罗将在其内部掀起一场激烈的革新之风以扫除国内脱节于时代的习俗风貌;在强调泛泰主义来团结主要族群的同时在边境的多民族聚居区实行强硬管制与同化政策。作为首脑的颂堪元帅虽然口头上称将会随着社会重建的逐步完善而将权力移交至民主派,从而在暹罗建立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但那一天的到来具体是什么时候就十分耐人寻味了。 銮披汶·颂堪 披耶·帕凤裕庭 我们缺乏有凝聚力的核心。我们拥有的是民族、宗教、国王以及宪法。但是,民族尚未真正成形,宗教己失去信徒的尊崇,国王仅能在相片上看到孩子,宪法不过是一纸空文。国家正面临缺乏凝聚力核心的艰难时刻。因此,我要求你们追随总理。 如果颂堪元帅给予民主制度足够的信任并且顶住了军队内部强硬派的压力,那么自1932年以来经历了数次护宪斗争的民主制度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德高望重的人民党元老比里·帕侬荣在战友颂堪的支持下组阁并就任临时总理,在1937年正式大选开始前的将近一年左右的时间,帕侬荣总理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治愈国家各个方面的痼疾:从土地改革到限制军队权力,从少数族裔问题到外交策略,有太多的事需要处理,而这些政策的完善程度又直接影响了大选的结果。在这之前,由于帕侬荣的社会主义倾向,导致党内持有不同意识形态的成员之间暗生嫌隙,随着党内裂痕日渐扩大,持不同政见者终于在前军官派成员宽·阿派旺少校与社尼·巴莫教授的带领下出走。这样的结构变化令人民党成为了一个更加纯粹的社会主义政党,而前述的这些走资本主义民主路线的反对者团体则组成了民主党并与之对垒。 比里·帕侬荣 宽·阿派旺 哪一方在战争中溃败,哪一方就就是我们的敌人 不论政治斗争之中是谁笑到最后,当他们望向边界以外,就会无法避免地发现泰民族的国家绝非孤立于更加险恶的东亚太之局势。战争的阴云从北方飘来,领袖们也会在这关头审时度势,而外部因素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鉴于与日本的外交关系颇有渊源,因此,无论是王室还是军政府都可以延续对日交好,乃至在必要的时刻加深这一纽带,成为共荣圈这一军事同盟的一员。或者,逐步降级对日外交往来,在即将爆发的中日冲突中恪守中立。至于那些民主派,他们对于日本人的态度是要冷淡许多的,倒不如说他们更愿意减少日本对暹罗的控制,而摆脱了日本控制的暹罗也将会因此成为一个真正的独立自主之国家,为此,他们甚至不惜与民族统一战线交涉,从武力的角度反击相较于西方列强来说更加隐蔽的压迫者。 今天为各位带来这篇介绍的同时,也有一个悲伤的消息需要告知大家:由于鄙人的电脑硬盘彻底寄了导致mod文件跟着硬盘一起被送走,将这个架空世界设定做成真正可玩的mod的期限可以说是无限期向后推迟了,因此,如果有任何对这个世界线感兴趣且愿意参与进来的朋友,无论是代码、美工还是文案,欢迎加入QQ群:248096181以进一步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