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 才是最大的宝藏。 说起报纸, 简直一切人的印象中都是黑白版面, 满目密密麻麻的字, “冷傲”二字似乎是报纸的绝缘体。 却让一切人都跌破眼镜。 这么洋气的报纸, 惹得一众网友惊叹: 这还是我曾经看过的报纸吗?! 就算看不懂内容, 凭这个精巧的画面, 也要珍藏一份。 《中国日报》国际版 作为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渠道之一, 如此有国际范的中国特征 无疑让全世界看到了: 中国的报纸也是独具一格。 明明是明令遏止的报道, 却浪漫地传达着: 即便是大象, 也是如花般需求维护。 美好的生活, 就是如诗如画, 阖家欢乐。 中国网络掩盖全球, 毫无感情的数字信息 居然和漂亮的江南水乡融为一体。 高尚的靛蓝, 地球仪中显而易见的中式刺绣, 白鹤祥云中高铁破势而出, “全球文化”的神韵显而易见。 论大熊猫的力气, 大约就是无人不爱。 “上海肉体”就是海纳百川, 对等互利。 提起回家, 大约就是 让每个人都心花怒放的事。 如此具有中国特征的报纸, 连《中国日报》欧洲版的编辑 都反响说, 这份报纸与欧洲其他同类报刊相比, 辨识度十分高。 这么冷傲封面, 当然是出自根正苗红的中国团队: 《中国日报》美术部。 主任编辑李旻, 200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创作的《微信控》 曾获中国新闻奖漫画三等奖。 主创之一的罗杰, 创作的《中东闹钟》 曾获中国新闻漫画一等奖。 另一位宋晨, 同样毕业于清华美院, 从2012年参与清华大学 官方网站设计组以来, 400多张设计图被作为清华官网首页主图。 这个团队中, 每个人都频获各种漫画奖, 但他们却历来都不卑不亢, 依旧在探求创新, 他们不时都置信 走得慢才走得远。 但是,别看往常报纸版面这么酷炫, 它也曾“一穷二白”过。 在李旻进入报社之前, 并没有插图内容的编排设计, 和一切的传统报刊一样, 非黑即白的版面, 历来与美无关。 2009年,刚毕业的李旻 有幸被报社选中。 而那时海外版刚刚创刊, 一切的一切毫无前人阅历。 早期的《中国日报》 关于彼时的李旻而言, 更没有所谓“插画师”一说, 口口相传的“美术编辑”, 只是编排内容。 或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仰仗着对插画的一腔酷爱 即便身边一切的人都不看好, 人这终身就算只做一件事, 也要把这一件事情做好。 在探求尝试的过程中, 李旻同时去故宫博物院学习写意画。 没有人能一蹴而就, 直到2017年, 中国插画师倪传婧因登上 “福布斯30under30”艺术榜单而广为人知, 她第一次看到, 原来中国风的插画竟是这般共同。 最终发明出了往常 这样标新立异的画面。 这是一份中国窗口的报纸, 封面“讲好中国故事”的立意 和创刊肉体不约而同。 再次定版的报纸一经发行, 连外国网友都被 不只仅是封面如此诱人, 连内页单调的报表数据 都是多姿多彩。 仰仗着这样特别的版面, (可谓报业界的“奥斯卡”), 首获“最佳国际报纸奖。 看到如此精巧绝伦的中国报纸, 让人不由狐疑, 难道只需国际版才这么酷炫, 国内的报刊都没眼看吗? 中国风简直就是宝藏! 人文历史、神话传说、 山川湖海、文化遗产、 水墨、动物…… 无不是中华上下五千年里 凝聚的珍宝。 五千年文化留下的美, 在韵、在雅, 就算是一份普通的报纸, 照样独具风姿。 来源:腾讯网 -END- 倾情引荐 《欧洲大地的中国风 [专著] 》 深圳 : 海天出版社, 2005 索书号:K504/5 本书作者经过以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哲学、中国的艺术用生动漂亮的文笔,将大量“中国风”的图例贯串起来,再现18世纪法国艺术里的一个特殊风貌。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泰达图书馆档案馆微信端的“馆藏书目查询”,在检索框输入欧洲大地的中国风 [专著] ,点击确认按钮,即可查询细致书目信息。 图文编辑:宁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