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avigne 爱情,作为人类的最高情感,不可说不可触。而能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寥寥无几,阿格拉泰姬陵绝对能算一个,据说戴安娜王妃访问印度时曾在泰姬陵殿前流泪沉思。关于这座爱之宫殿及沙贾汗国王与泰姬爱妃爱情的传说汗牛充栋,Lavigne就不多叙述了。而关于这座建筑背后的美学价值,包括伊斯兰文化潜移默化进入印度,承载了古印度美学巅峰的莫卧儿王朝已经消散无踪……在这一站的游记中,Lavigne将在不可一世的莫卧儿建筑与华服间追寻萦绕千年的魅影。张爱玲说:服饰是一台流动的戏剧,是一本无声的词典。在历经众多教派入侵、王朝更替的古印度历史长河中,更是如此,或许只有从细微的注脚处着手,才能窥见一个王国恢宏的影子…… 你宁愿听任皇权消失 却希望使一滴爱的泪珠永存 ——印度诗人泰戈尔 倩影在召唤 上海地铁站里耀眼的灯箱广告“Incredible India”在轨道沿线有质感的墙上大肆铺展开来——水天一色的蓝中洗练出一轮纯白的泰姬陵,成对的骆驼涉水而行。我的心跟随骆驼昂首的方向靠近泰姬陵,时光面颊上的泪珠,闯入潮湿闷热的城市下午,不容分说的牵引我的目光——直到那抹微蓝被呼啸而来的列车撕长大长的流光碎影,车门打开,涌出香衣鬓影的都市男女。 呵!泰姬陵并不遥远,我在万里之遥畅想她的倩影,那一晚,我们就这样登上了开往阿格拉的夜行列车…… “Quick! Quick!!”我们背着龟壳般的大包,跟随印度贫民们追赶着到站的列车,车还没有停稳,人们就开始往上涌,第一次体会到印度低等车厢的疯狂,我们拽着手里的车票求助无门。由于临时变换了站台,车厢座位号都没用了,这昭示着一场恶战,没空调没座位,体验一回印度的下等车厢滋味吧! 在一片混乱中终于摇晃到了阿格拉,已是凌晨。传说中夜晚的泰姬陵更加迷人,据说在满月之夜,泰姬陵的白色大理石在皎洁的月光下有灵动仙气飘渺,恍若那绝色女子凝脂的皮肤仍在散发温润光泽。 世界上最美丽的爱情宫殿 这丝毫不夸张,泰姬陵之所以风情万千,还得益于她修建时选用对光线温度都灵动感知的珍稀石材——来自印度斋普尔和巴基斯坦的上等大理石、中国的玉石和水晶、西藏的绿松石、阿富汗的青金石、埃及的橄榄石、也门的玛瑙、斯里兰卡的蓝宝石、波斯的紫水晶、阿拉伯的珊瑚、俄罗斯的孔雀石、还有来自喜玛拉雅的石英和钻石、缅甸的翡翠等,耗资4000万卢比,经过22年……而这些都只为了印度历史上一个绝世女子:蒙泰姬·马哈尔。 这还得从一个真实凄美的爱情故事讲起: 古代印度的集市,不仅是商贾繁荣的流通之地,还是皇室子弟便服游玩的生动场所,一天王子玩心大发漫步集市,邂逅一位打扮成商贩的贵族美女,尽管包头束腰,还是不能掩饰她惊人的美貌,王子被吸引到她货摊前拿起一块晶莹剔透的石子问价,少女竟刁蛮地道出了一个天价,还说:“这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稀有的钻石,你根本买不起。”话音刚落,就见王子如数递上钱币, 买下了这颗钻石。 为了看到晨妆羞涩朦胧的泰姬陵,我们赶在日出之前就买票入内,蕾蕾一直趴在窗口催促我:“快啊!你看天都要亮了!”为了便于观赏泰姬陵,我们所定的旅店步行直泰姬陵也不过十分钟,远远隔街望去,淡蓝天色下标志性的伊斯兰圆拱大顶迎着东方一抹鱼肚白,果真如一朵顶着露珠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儿,亚穆纳河是她暗波流动惺忪的眸子,红了一半的大理石是她春梦无痕绯红的双颊…… 整个陵园呈长方形,外围被红砂岩门楼围起来,门楼上用伊斯兰文刻着一行小字:“尔等作为一名仆人正进入她的花园。” 消失中的莫卧儿艺术 光脚踏进陵堂,我用脚心感受大理石的温润和圣洁,近处看泰姬陵更是叹服于它表面雕刻的美轮美奂和玲珑剔透,仅仅主堂内一扇大理石透雕屏风,就耗时十年之久,当年沙贾汗集中了伊斯兰教各国精通天文、占星、宗教、艺术,拥有最精湛技艺的工匠们来打造这座爱妻的宫殿。建筑表面的花纹最全面的体现了伊斯兰教义中的装饰艺术和信仰,在这里我们要给大家插播普及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常识,那就是关于印度莫卧儿王朝的来历及文化根基,这对了解印度文化渊源非常重要! 印度莫卧儿王朝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自今中亚南下攻入印度建立的封建王朝。在帝国的全盛时期,领土几乎囊括整个南亚次大陆以及阿富汗等地。莫卧儿帝国上层建筑是穆斯林的,而基础则是印度教的。宫廷、公众事务、外交、文学和上流社会的语言却是波斯语。泰姬陵的美丽女主人就是一位来自波斯的绝艳女子,可见那时大部分皇室贵族都是来自波斯血统,信仰伊斯兰教。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这座爱之宫殿的建筑美学,来重新认识已然消失的古印度莫卧儿美学: 几何图案、植物纹样和装饰文字是伊斯兰艺术的三大主题,在伊斯兰植物纹样中代表图案的是花头纹和卷草纹,在世界上所有伊斯兰教盛行地区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纹饰。这与莫卧儿王朝盛行的细密画风格也有紧密联系,伊斯兰教是彻底的一神教,禁止偶像崇拜,清真图案都是植物花卉纹饰,绝少动物和人物,在细密画产生之前,画家和绘画艺术因被视为偶像崇拜而受到扼制。 实际上,印度本土的美学精神很早就开始将大自然中植物花朵的美感形式融入服饰艺术中,早在古印度摩揭陀国笈多王朝时,造型艺术进入黄金时代,在人体的造型中讲求“……女人的鼻子要象胡麻子花,润软、鲜红的唇则与红相思果相比,下颊比作芒果核,颈上横纹比作贝壳,身驱的柔软要如母牛的口鼻,而英雄的胸膛则如雄狮的肢体,肩部与前臂要弯曲得似象鼻,前臂应像橡树干,手指的丰满如豆英,腿的胖部要隆起象产卵的鱼,手与足则为两瓣莲花……” 印度的历史是建筑在荒凉沙滩上的 一连串城堡编年史, 海浪冲上来,沙堡消无踪迹, 可印度却留下了满国的废墟 ——印裔英国作家 奈保尔 记忆与现实交错的印度之旅 在奈保尔的幽暗国度中走到阿格拉,大病后睡醒看见枕边的泛黄书面上印着“记忆与现实交错的印度之旅”,恰如其分。一路上拿着印度三部曲,幸好是中文版,一个加拿大的教授告诉我印度人不喜欢奈保尔,因为他的评价过于激烈和偏颇。印度的历史是建筑在荒凉沙滩上的一连串城堡编年史,海浪冲上来,沙堡消无踪迹,可印度却留下了满国的废墟,这尖锐刻薄的讽刺,直到我走到阿格拉,它华服魅影的背后,是至今依旧恢宏的座座废墟。 在上一集的文章中,我们纵览了泰姬陵这座以爱为名的绝美建筑。一代君王沙贾汗耗时十年之久,集中了当时伊斯兰各国精通天文、占星、宗教、艺术,拥有最精湛技艺的工匠们来打造这座爱妻的宫殿。这座宫殿之所以美丽,因为它代表了当时印度莫卧儿王朝及伊斯兰文化的鼎盛风华时期。因此,读懂泰姬陵、了解阿格拉,也就是读懂了1000多年前南亚大陆上最昌盛的宗教文化美学,让我们从延绵柔软的服饰说起。 伊斯兰教影响下的服饰变迁 在公元1000年左右,随着伊斯兰教的入侵,对印度服装,特别是印度北部的着装风格带来了改变,尽管这种改变并没有取代印度传统的纱丽和托蒂,但是那时的男人和女人们都开始穿一种松垮的长裤和及膝长的束腰外衣。这是一种很具有伊斯兰风格的着装样式,据说最先起源于莫卧儿人的祖先蒙古部落,他们生活在马背上,所以无论男女都需要穿舒适的松垮长裤,长袍和帽子都是伊斯兰教的传统,广泛流传于波斯、土耳其、阿富汗各国。 我在一些欧洲旅行者作于18世纪的写生画中,看到了古代印度人被“伊斯兰化”后的服饰,虽在传统印度服装的基础上发展融合,但其特征还是能一眼辨别出来: 莫卧儿时期的繁缛服饰虽已难寻踪迹,但伊斯兰风格服装至今还在北印度、孟加拉邦等地区盛行,其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男人的服饰主要以长袍外衣和包头巾为主要特色: 由于伊斯兰帝国占领的大多是热带地区,因此人们常通过穿长袍来防避太阳,那时还没有防晒霜之类的产品,防止晒伤的最好办法就是尽可能用衣服包裹全身皮肤。同时,人们相信上帝让他们这样穿着,尤其对于女人,人们认为在衣服的遮挡下妇女将会更加安全,因为男人不能随意看见他们外露的身体。 男人的长袍叫做quaba,quaba通常是长及脚踝的袍子,并且没有缝制任何扣子。只用一条束腰带将前后两块布系上,印度教徒通常会在左边系结,穆斯林教徒会在右边系结。 如今在北印度十分流行的“巴贾马”和“古尔达”就是从quaba这种外衣样式发展起来的,在当时一些富裕人家的男子还习惯在quaba外披一件类似纱丽的斗篷在外面,用来遮挡太阳或雨水,在夜晚沙漠中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或用作御寒的毯子或桌布、或挑包、或在不想人认出你是谁的时候用来遮住脸颊,甚至有时也能作为背孩子的背兜。 男人们常常还穿戴另外一种相对小些的布匹缠住头部遮挡太阳,有点像后来的包头巾。缠戴头巾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时每一种方式都表明了你是谁,或你是属于哪一个种族部落的人,关于包头巾将会在后面拉加斯坦邦进行详细介绍。 当波斯人和莫卧儿人进入印度后,一些外来服装如萨尔瓦、衬衫、短上衣、男长裤、帽子等也随之传入印度,但这些服装仅限于王公贵族和城市居民穿,一般人大多穿陶迪,披围巾,包头巾等 2.典型的莫卧儿时期女装由四部分组成: 1) Choli(短袖外衣) 2) Kamiz(薄纱内衣):穿在choli里面的薄内衣,使用棉、丝绣上白色或彩色的花边。 3) Salwar(纱丽宽松长裤) 4) Choga(外套)外面的夹克外套,使用织有绣花的锦缎或精美图案的布料。 由于土耳其,阿富汗和莫卧儿的入侵,印度民间妇女的穿着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这个时代开始,人们开始穿非常艳丽的纱丽。阿富汗和莫卧儿带来了妇女穿着的宽松长裤。伊斯兰帝国的女人们都穿松垮且很长的束腰外衣,就像今天长及膝的T-Shirt衫,通常用棉或麻织成,有时也会使用丝绸材质。 红堡及西格里废都 一个不可一世文武双全的统治者,收复了整个北印度,统一强大的莫卧儿王朝,就如当年的成吉思汗,他什么都有了,人生却仍有遗憾,那就是大帝国后继无人,膝下无子的生活越到晚年越是着急。这时一个智者出现,预言他即将得子,果然第二年他幸得一子,他为了感谢智者,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前去智者所居之处——距离阿格拉都城西南40公里的西克里。登上山坡,俯瞰整个阿格拉城不禁心中舒坦,毕生的愿望圆满了,他说这真是一个好地方啊!身边的大臣忙恭维说此地是风水宝地,陛下考虑将皇宫迁到这里。 后方大面积的废墟遗迹,有工房、贵宾接见室、朝臣馆、浴场、文书馆、马厩……当年的生活场景历历在目,有个地下通道被上了一把大锁,后面一直追着我们要讲解的几个导游不断在旁边插嘴解说,这些野导游,无非就是一些当地人,通过给外国游客讲解赚点小费,在印度这样的人到处都有,他们会一直烦你,关于印度复杂的历史和典故,还是要提前做好准备功课比较好,想临时听讲解那是很艰难的,一方面这些导游的资历及消息可信度都值得怀疑,另一方面,许多艰涩的词汇甚至都不是英文,很难明白精确的意思。在这个上了锁的通道前,这个导游和我们说这是阿克巴大帝为了战争时传递消息的秘密通道,里面大的可以走马,长的一直通往巴基斯坦……我们惊讶的长大了嘴!这是何等长的通道,少说也有将近1000公里!值得怀疑。 到了泰姬陵修建的王朝,沙贾汗晚年由于儿子奥朗哲布发动宫廷政变,篡夺皇位,将沙贾汗软禁在阿格拉堡内面朝泰姬陵的房间,在生命的最后8年里,唯一能安慰沙贾汗的就只有凭窗凝望泰姬陵美丽的倩影,而他的另一半黑色泰姬陵之梦也就随着他的王朝一起永远留在了传说中。临终时,他令仆人将一面镜子悬挂在床对面的墙壁上,这样他就可以看见泰姬陵的轮廓,死后的沙贾汗的头还保持着侧向镜子的姿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