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目:开启“数字反哺” 超九成受访大学生会教晚辈用电子产品 “这个人的电话我怎样存下来?”“这个视频应该从哪里按出来?”爷爷把攒了半年的问题像子弹一样密集输出,由于年关将至,“梦绮回来了”。2022年暑假开学后,倪梦绮成了福建一所高校的大一学生。读大学之前,倪梦绮是爷爷奶奶的“智能产品助手”,手机、平板电脑有什么功用搞不定,梦绮立刻出马。离家读大学后,倪梦绮远程“指挥”不便,不外放假回家的第二天,“智能产品助手”就复工了。“固然读初中的妹妹手机也用得很溜,但爷爷奶奶总觉得她还是小孩子,还是要等我回来。”倪梦绮说。 就读于吕梁学院的李鑫淼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和姥姥“互换角色”。读幼儿园起,她就在姥姥的守护下长大,智能手机呈现后,曾经的孩童化身姥姥的“小教员”。在她看来,教会姥姥运用智能手机,让由于天文距离而“走远”的密切关系又回来了。 新兴技术飞速展开,一道“数字鸿沟”横亘在一些中老年人和数字生活之间,令他们无所适从。不外,随着“互联网原住民”长大成人,他们慢慢成为晚辈的“小教员”,“数字反哺”也成为他们与晚辈交流中的关键词之一。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各地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共回收来自142所高校学生填写的有效问卷3035份,95.19%受访者教过父母、祖辈或其他晚辈运用电子产品,其中91.86%受访者会在过年返乡或放假回家时教晚辈,远程语音或视频指导(33.81%)和远程截图、制造引导图(20.89%)的状况也时有发作。 带晚辈一同拥抱数字生活 “首席智能产品助手”的位置不可撼动,源自倪梦绮素日里废寝忘食地答疑解惑。60多岁的奶奶几年前开端学习运用微信,从怎样发语音、怎样视频通话,到怎样发朋友圈、给他人点赞,遇到想学的问题她都要问倪梦绮。奶奶也在追逐电子产品潮流,看到他人发视频,也想试试看,在孙女的指导下,她学会了拍视频、把日常生活和美观的景色发到App,再分享给她的朋友。 倪梦绮还特地教了奶奶怎样用平板电脑。“老人平常能文娱休闲的项目未几,奶奶喜欢看电视剧,由于电视的点播功用太复杂,手机屏幕又太小、看视频太累,我就把用平板电脑刷剧的功用教给了奶奶。”在倪梦绮看来,智能电子产品的确运用方便,应该让晚辈也享用它们带来的方便和新功用。 中青校媒调查显现,受访者教晚辈运用最多的是智能手机(94.76%),此外还有电脑(30.51%)、智能电视(28.20%)、平板电脑(20.13%)、相机或摄像机(8.11%)、智能手表及VR眼镜等穿戴设备(7.91%)、智能音箱(7.38%)等。28.17%受访者会主动教晚辈运用新产品、新功用,29.69%受访者在晚辈讯问如何运用时会教他们,还有42.14%受访者以上两种状况都有。受访者教晚辈运用的电子产品功用包含聊天通讯(83.03%)、拍照或录制视频(53.77%)、手机支付或网上银行(45.04%)、在线购物及点外卖(38.91%)、观看短视频(36.64%)、发表情包(34.40%)、朋友圈分享等动态发布(25.40%)、查阅新闻(22.21%),等等。 早在智能手机刚兴起时,汤桂圆就鼓舞父母赶紧学习新事物。“这是未来展开趋向,假如未来他人都用,你不会运用,就像他人开车、你只能骑自行车,一定会掉队。”但当时父母很抵触,觉得不会网上聊天,打电话也很方便,不用电子支付,现金也一定能处置问题。 直到后来,父母慢慢发现,向商贩售卖农产品时,商贩不再带现金,就带一部手机,一手转账、一手交货,没有手机支付账户很难买卖。汤桂圆于是帮爸爸下载了软件、开通了线上支付账户、教爸爸怎样收付款,为了避免运用不当产生财富风险,他还叮嘱爸爸只在收款时运用。不外爸爸没有逃过“真香定律”,很快就发现平常买菜、加油,用手机支付十分方便,对手机支付逐步接受了。 杨渊凯是山西一所高校的学生。作为爷爷奶奶的“小教员”,“杨渊凯智能小课堂”的授课内容是从最基础的解锁手机开端的。“先是将息屏状态解锁,翻开手机后找到手机应用软件商城,下载软件、注册登录,再教如何运用。”“小杨教员”的教学方式很严苛——教完以后,将手机软件卸载,让爷爷奶奶自己下载一遍。“能觉得到他们学习的劲头很足,学会以后特别开心。”杨渊凯说。 除了教父母运用电子产品,汤桂圆还会开启“避坑”教学。刚教爸爸运用线上支付时,他就给爸爸科普防诈骗学问,“好比各种短信里的链接都不要点、别随意点他人发的红包、不要置信天上掉馅饼,等等。往常爸爸很严谨,就算有人在群里发红包,他都不会去点开。” 假如遇到损失可能性小的状况,汤桂圆还是会选择让父母“试错”。有一次妈妈在电商平台看上一件衣服,觉得又低价又美观,汤桂圆则觉得衣服质量差,但拗不外妈妈,他决议先买下来。收到衣服后,果真衣服质量不好,妈妈也不喜欢,但只能先凑合着穿。“不外这样就会让爸妈知道,网上不是一切东西都像看起来那么好,当然也不是什么都像他们想象中那么坏,要学会理性地域分。”往常,汤桂圆既是父母运用电子产品的“指导员”,又是“顾问长”,晚辈在很多时分都会征求他的意见。 “像儿时晚辈抚育我们一样教他们” 中青校媒调查显现,受访者教晚辈运用电子产品时最常有的心情是耐烦(64.71%)、欢乐(50.15%)和成就感(33.18%),但也有时分是搞笑(29.52%),以至艰难(17.73%)、解体(6.66%)。 “耐烦是最重要的,有时分要重复很多次,他们才干记得住。假如有一段时间没用某个功用,他们可能就会遗忘。”但比起一遍遍重复的省事,倪梦绮更怕爷爷奶奶觉得自己老了、没用了。“我总是说‘往常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未几,你们能用曾经十分凶猛了’。一定要多鼓舞他们。” 李鑫淼觉得自己相对耐烦,有时分姥姥没学会,她就“有点不耐烦”。有一次姥姥在看视频时,点进一个人的主页,不知道怎样退出来,“像个老小孩儿,手忙脚乱不知道怎样办。”担忧李鑫淼不耐烦,姥姥就会像小孩犯了错一样,当心翼翼地问李鑫淼应该怎样办,以至明明还没学会,就伪装说“原来是这样,我知道了”。李鑫淼有些呜咽,她知道姥姥对自己特别好,但自己做得还不够。 认识到这个问题后,她下决计要改动。“姥姥学会拍视频后,每年正月初十是姥爷的华诞,家里人都会回去给姥爷过华诞,姥姥就会组织大家拍视频,一家人从年轻到年长,依次出镜,或者一大家子一同跳舞。”相似的视频已拍了几年,但是李鑫淼总是拒绝参与,她计划今年参与。“姥姥一定会很开心。亲情是相互的,姥姥希望我快乐,我也希望姥姥快乐。” 在不盲目的耐烦后劝自己要耐烦,不只是李鑫淼一个人的反响。一次让妈妈帮自己拍一张证书的阅历,让汤桂圆“解体”。为了远程教妈妈怎样把证书拍下来、发图片给自己,他花了两三个小时,好不容易收到了图片,却发现妈妈发的不是“原图”,图片含糊,“只好再教她怎样发‘原图’”。 2021年,汤桂圆从学校毕业,成为一名飞行员,每年在家的时间更少了。回家时,他会帮父母清算手机里的渣滓软件弛缓存,再问问父母需不需求运用一些新软件,帮他们在手机里下载好。他还会把一些常用功用的步骤写在小卡片上,方便父母随时查看。 也有时分,他要经过电话一步一步地指导父母。“他们明明也看得懂提示的字,但就是不敢点,还要一步一步地引导他们。”当妈妈要发送东西给他,他就率先提问“你往常看到了什么字”,当妈妈说看到了“发送”,他就说“那你往常要发送给我,就要点‘发送’呀”。 “觉得就像面对小孩,真的很解体。你需求一遍一遍又一遍地讲,今天讲了,明天又忘了。”但“焦躁”之余,汤桂圆又觉得,“我们小时分,爸爸妈妈教我们走路、说话,可能也重复了无数遍,我们才学会。”这样想来,这场“数字反哺”,他还是要竭尽全力。 究竟,在他终于喘了口吻、慨叹“爸妈可算学会了”之后,就会看到他们的成就感和“小自豪”。“五六十岁了,会线上支付、还会网上购物,在村里也是潮人了,有种抢先时期的觉得。”工作以后,汤桂圆还让父母把这份“小自豪”发挥到了极致。他给家里买了智能冰箱、智能推拿仪等智能家居产品。“听说家里刚摆上智能冰箱那会儿,邻居都可羡慕了。” 被数字生活拉近的代际距离 中青校媒调查显现,受访者表示能够主动留心一些新功用,教晚辈运用,增加共同言语(52.85%)。此外,33.94%受访者以为电子产品运用也是一种谈资,能够促进沟通,促进亲情。 李鑫淼觉得智能手机的呈现翻开了她和姥姥之间的话题匣子。“长大以后回姥姥身边的时间很少,相比小时分会有些疏远,有时面对面就不知道怎样启齿。但是往常过节、放假回姥姥家,她经常问我智能手机怎样用,平常的交流也变多了,觉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关系慢慢地近了。” 固然年岁尚轻的父母不怎样需求倪梦绮的电子产品科普,有时还会被她唠叨两句“手机不要看太久哦”,但电子产品的运用,也拉近了父母和女儿之间的距离。妈妈终年在国外工作,一年才回家一次。小时分没有视频电话,和妈妈很长时间没见的她,在妈妈回家时张口就喊“阿姨”。但妹妹小时分就不会再闹这样的“笑话”了,母女能够常常隔着网线相见。 杨渊凯不想由于年龄、距离和爷爷奶奶之间产生隔阂,“不想他们被时期丢弃,希望用自己的方式陪伴着他们。往常吃饭的时分大家经常玩手机,爷爷奶奶也不知道晚辈在手机里忙些什么。往常教会他们之后,他们其实特别开心,能知道晚辈在做什么、想什么,还能够参与讨论。” 临近过年,杨渊凯的爷爷主动请求学习“发红包”,“想着过节让大家快乐快乐,我演示了一遍,爷爷就会了”。完成“理论学习”后,爷爷立刻理论,连着给杨渊凯的微信号发了3个200元的红包。从红包里崭新的纸币到微信群里的电子货币,时期的变更,拓展了爷孙两代人的交流方式。 由于工作缘由,汤桂圆有时会错过节日和家人的聚会,但透过他教父母运用的电子产品功用,家的暖和传送过来。虎年春节时,他由于要执飞没能回家。大年初一早上5点多,他就起床准备新一天的飞行,妈妈则一大早发来微信语音:“过年好。不用担忧家里。你往常在工作,还是要以工作为主,保障飞行保险。”手机听筒里传来的声音熟习而质朴,为汤桂圆开启这一年暖和与充实的源泉。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毕若旭 程思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