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民的启蒙(英安其他滞后) 启蒙运动 提倡以人的“理性”和智慧“照亮”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和充满迷信、偏见的基督教信仰。其是从18世纪初开始形成以法国为中心的全欧性的思潮,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和发展,为1789年法国大革命大造舆论,从思想上准备了条件。代表人物: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 启蒙主义的特点 1.鲜明的倾向性和教诲性。2.民主性。3.真实性。4.创造了一些新的艺术形式,如哲理小说、对话体、书信小说。 启蒙运动的发源和使命 启蒙运动发源于荷兰,17世纪的荷兰,航海业非常发达,是世界上最进步的国家之一,荷兰哲学家阿科斯塔写出了《灵魂必朽论》,用唯物主义精神对抗基督教的灵魂不朽说。英国的唯物主义哲学极大地影响了法国启蒙主义。 启蒙主义的思想体系 一、理性观 二、自然观 三、政治观 四、宗教观 五、社会观 “自由、平等、博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天赋人权” 六、伦理观 二、英国文学 (一)期刊文学 (二)古典主义诗人——亚历山大·蒲柏 (三)哥特小说 玛丽·雪莱的《科学怪人》成为哥特小说的巅峰之作。到了现代则以布拉姆·斯托克 的《德古拉》最为著名。 (四)现实主义小说 17世纪经验主义哲学促进了现实主义小说基本倾向的形成。这种哲学主张以个人感觉经验作为认识事物的出发点,它引导作家面向现实,把个人经验作为作品内容,把富有实践经验的资产者作为作品的主人公,并追求表现的准确性和客观真实性,这样,便形成了现实主义小说迥别于封建文学的唯物主义特色。 18世纪初兴起于英国的现实主义小说,经笛福、斯威夫特、理查生,到40年代的菲尔丁达到高峰。它以丰富广阔的现实主义画面和持续的发展,形成了欧洲启蒙主义文学的初澜。 兴起原因资产阶级反封建2.经验论的产生3读者大众的变化 4期刊文学的兴起 笛福《鲁滨逊飘流记》(近代写实小说之祖) 1719年,笛福的《鲁滨孙飘流记》发表,标志着一种新型文学形式的诞生。这个故事的创作背景是由亚历山大·塞尔扣克的亲身经历所启发。 马列主义史观认为: 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作为一部旅行与历险小说(冒险小说),在描写主人公鲁滨逊的种种经历的同时,也歌颂了人类的智慧与勤劳美德。同时,由于鲁滨逊的形象富有与18世纪的英国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类似的奋斗进取与开拓征服的精神也表现了一个私有者和殖民主义者的思想特征,作品亦被认作为歌颂资本主义精神以及企图使殖民主义合法化的叙事 。 笛福的另一部重要小说是《摩尔弗兰德斯》 2. 斯威夫特的《格列弗游记》 斯威夫特的文学生涯是从写作辛辣讽刺的小册子开始的。他对爱尔兰的状况有深刻的认识,始终为爱尔兰人民说话,受到爱尔兰广大人民的爱戴,被称为“爱国志士”。主要著作有《木桶的故事》、《一个小小的建议书——如何使穷人子女不成为父母和国家的负担并使他们有益于公众》 《格列佛游记》是斯威夫特惟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分为四个部分:《小人国》,讽刺宫廷中几个集团的争权夺利、大臣们的阴谋诡计、议会中各党派的斗争,《大人国》讽刺了议会的选举制度,《飞岛国》讽刺哲学家、议会。慧骃国是一个十全十美的社会。所以,这是一部严肃的政治小说。 3.理查生和《帕米拉》 理查生代表作《帕米拉》和《克拉丽莎》。他的小说全都围绕着男女爱情这一古老的题材做文章,但是处理方式又大异于前代。 4.菲尔丁的《汤姆·琼斯》 菲尔丁是英国18世纪著名的小说家和戏剧家。他的作品揭露了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卑鄙无耻、庸俗虚伪、贪婪腐败的种种罪恶;对贫富悬殊、强取豪夺等不公平的现象给予辛辣尖锐的讽刺;流露出作者对真理、公平、自由和幸福生活憧憬。他的第一部小说《约瑟·安特鲁斯传》出版。该小说对理查生的小说《帕米拉》进行了戏谑诙谐模式的攻击。他的杰作《汤姆·琼斯》出版,这是英国小说史上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司汤达称它为“小说中的《伊利亚特》”。 《汤姆·琼斯》的结构特色 ①以主人公的生平传记构成小说的故事主体 ②集中描写几个空间场景来丰富主要情节 ③以次要人物连接主体和场景之间的纽带 散文体的滑稽史诗:反映的生活面广阔,以普通人为描写对象,富有滑稽、幽默、讽刺的成分,利用了一些如一主一仆、旅途经历、旅店风波等传统手法。 菲尔丁之后,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出现分化的趋势。70年代后,现实主义小说逐渐为感伤主义小说和哥特式小说取代。感伤主义文学以小说和诗歌为主,起源于英国,后来流传到法、德、俄等国。感伤主义文学因18世纪英国小说家斯特恩的小说《法国和意大利的感伤旅行》而得名,它的哲学基础是贝克莱和休谟的唯心主义和怀疑论。这一派作家突了17、18世纪文学的唯理倾向和僵化的古典主义陈规,着力表现人的主观感受和情感,对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感伤主义:因斯泰恩的小说《感伤的旅行》而得名。是十八世纪后期产生于启蒙运动中的文学流派。反映了资产阶级中下层的感伤情绪。他们面对工业革命后的社会现实,同情人民的贫困,不满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暴虐,但又不理解社会变化的必然性,所以把目光投向过去。因此,他们在对“理性”社会表示失望的同时,转而崇尚感情,把感情看得高于理性。在批判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同时对宗法社会表示留恋。感伤主义开浪漫主义之先河,被称为“前浪漫主义”。影响及歌德、卢梭、卡拉姆辛。 斯泰恩《项狄传》 感伤小说代表作家之一。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表现在他对小说技巧、风格的革新。 5.“客厅文学”的代表 简·奥斯丁在这一时期写作的《傲慢与偏见》代表了英国社会的婚姻观、爱情观。 笔者用一种幽默的、讽刺的轻松笔调揭露了当时英国社会的虚伪和愚蠢,赞美了像二女儿那样重视个性自由的女性。 6彭斯:第一部诗集《苏格兰方言诗集》轰动了苏格兰。--农民诗人 三、法国文学 四大启蒙学者: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以及卢梭。 (一)法国启蒙时期文学的特征 法国启蒙运动展开最充分,启蒙主义文学也最典型。 “哲理小说”是法国启蒙运动最犀利的文学武器 。 “启蒙戏剧”又称“正剧”也是启蒙主义文学的典型样式。 (二)勒萨日的《吉尔·布拉斯》 (三)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 《波斯人信札》对于当时法国社会上层的封建政权和基督教会的黑暗统治造成的社会病态有深刻地揭露与鞭挞。 (四)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老实人》是其中的杰作(世间第一聪明人)另外还有悲剧《中国孤儿》。 (五)狄德罗:作为启蒙运动后期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狄德罗写下大量的现实主义美学、文艺论著和文学创作。他认为:新古典主义提提倡的美是一种奴隶的美。哲理小说是他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他的三部哲理小说《修女》《定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拉摩的侄儿》都以下层人物的平凡生活为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六)卢梭的《忏悔录》和《新爱洛绮斯》 卢梭是最激进的启蒙思想家和优秀的文学家。他的文学创作开了欧洲文学表现自我、抒写激情和描绘自然的先河。代表作:书信体小说《新爱洛绮斯》,《忏悔录》和爱弥儿》。另外著有《社会契约论》。 (七)博马舍:是法国启蒙时期重要的戏剧家,代表作是喜剧《塞维勒的理发师》和《费加罗的婚姻》。 四、德国文学 (一)莱辛---德国“新文学之父”《关于当代文学的通讯》,对高特舍特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并写了许多寓言。完成美学名著《拉奥孔》,系统地阐述了诗(文学)与画(美术)的特征与区别。写下了著名的《汉堡剧评》。完成著名的悲剧《爱米丽亚·迦洛蒂》。 (二)狂飙突进运动 18世纪末德国著名的思潮,是启蒙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因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突进》而得名。其主张介乎于启蒙主义、浪漫主义之间又具有德国民族特色,具有反封建、强调民族特色的鲜明特色,作家多为青年人,他们激情奔放,崇尚感情,又有幻想狂热的一面,青年歌德、席勒是他们的代表。 歌德在这一时期写下了名剧《葛兹·冯·伯利欣根》和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席勒的剧本《强盗》和《阴谋与爱情》。 席勒的戏剧创作 席勒:是德国文学中除歌德之外的第二座丰碑。 《强盗》是席勒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第一个悲剧。《阴谋与爱情》被恩格斯称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剧”。《强盗》和《阴谋与爱情》代表着狂飙突进运动的成绩,悲剧《唐·卡洛斯》则是席勒走向古典主义创作道路的开端。此后,席勒完成了《华伦斯坦》三部曲、《玛利亚·斯图亚特》、《威廉·退尔》等戏剧。 五、意大利文学(分裂落后,外侵,18世纪下好转) 代表作家就是卡洛尔·哥尔多尼。 改编了假面喜剧,创造了新的新型喜剧,代表作为《女店主》,主人公道琳娜。 歌德 歌德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期德国乃至欧洲最重要的作家,是狂飙突进运动和古典时期的代表人物。德国民族文学的最杰出代表。他的《浮士德》与 《荷马史诗》、但丁《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齐名,并称为西方文学史上的四座里程碑。与席勒订交,写作了《威廉·退斯特》和《中德四季晨昏吟咏》,提出了“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的著名论断。 《少年维特的烦恼》 德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国际影响的作品。 维特体现了狂飙突进时代德国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觉醒和他们的软弱。他们对落后、黑暗、一潭死水似的现实极为不满,幻想自由和高尚的新生活,甚至也做了某些反抗。但维特的反抗又是消极微弱的,他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没有走上政治反抗的道路,甚至在爱情上也没能冲破传统势力。这使得他的性格是感伤的、病态的,他越来越沉浸于孤独和绝望的深渊,最后走上了自杀这条消极反抗的道路。他体现了是18世纪德国知识青年患上“时代病”的痛苦。 诗剧《浮士德》是德国文学大师歌德的代表作,这部长诗的创作贯穿了作者的整个创作人生,从歌德25岁时写出初稿,到他82岁高龄完成最后的诗行,前后延续了约六十年,它既是诗人自身个体思想历程的总结,也是对欧洲知识分子集体思想探索过程的总结,还是对欧洲从文艺复兴开始的现代化历程的一种艺术写照。 浮士德形象源于16世纪德国民间传奇。传说他与魔鬼签约,以灵魂换取生前享乐,死后灵魂为魔鬼所有。 英国的克里斯托弗·马洛将这一传奇改编为剧本《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在剧中浮士德博士为追求无限知识而背叛上帝,以灵魂为代价在活着的时候获得役使魔鬼的权利。歌德受马洛影响,把浮士德塑造成追求自由,不断进取的叛逆者。 “浮士德难题”在我的心中啊,盘踞着两种精神,这一个想和那一个离分! 一个沉溺在强烈的爱欲当中,以固执的官能紧贴凡尘;一个则强要脱离尘世 浮士德》是一部韵文诗剧,全剧分为两部: 第一部:知识悲剧 爱情悲剧;第二部:政治悲剧 艺术悲剧 事业悲剧 政治悲剧说明为封建王朝服务,除了供统治者消遣取乐,不会做出有意义的事情。政治生活概括了歌德十年魏玛宫廷生活的体验,也是对17世纪古典主义依附王权,把改革社会希望寄托于开明君主改良的艺术思考。 4.艺术理想: 浮士德象征德国浪漫文艺,海伦象征古希腊精神和美的理想,两者结合意味着欧洲浪漫文艺和古希腊文化理想精神的结合。欧福良是两种文化结合的产物。 浮士德经历与需要层次 第一阶段:学者生活—知识需要 浮士德追求知识但并不满足,走出书斋。 第二阶段:爱情生活—情欲需要 浮士德恋爱失败,情欲不能开创个性解放道路。 第三阶段:宫廷生活—社会活动需要 浮士德为宫廷服务,最终放弃宫廷生活。 第四阶段:艺术生活—美的需要 浮士德发现古典美,与海伦结合。海伦认为“幸福与美不能长久结合”,离开浮士德。对美的追求破灭。 第五阶段:劳动生活—自我成就需要 浮士德围海造田,改造自然。创造性劳动生活使他感到欢乐和满足。 浮士德价值体现在不断肯定又不断否定的层次运动中。贯穿各个层次的主导行为动机是浮士德探索人生真谛、实现理想、有所作为的创造心理。 “浮士德的精神” “浮士德的精神”就是歌德总结的西方人的现代精神,这种精神的实质核心是人道主义及内容主要有三点:重视实践和现实,永不满足于现实,不断追求真理。 浮士德与靡非斯特:这是一对在欧洲文学中具有典型意义,充满了辩证精神的两个艺术形象,可看成为相反相成的统一体。 浮士德的一生概括新兴资产阶级的上升史,人们追求真理,热爱生活,有许多优点,挫折与迷惑,但更重要的是有崇高的理性追求,性格基本特征:有为哲学。歌德认为浮士德和靡菲斯特实际是人的一分为二,两者相生相克、相辅相成,他们一人一魔、一主一仆,如影随形、如呼与吸、如问与答,代表着人类将在自身矛盾和困惑中、在对自身生存状态的不满足中,不断提升自身。 《浮士德》的思想价值 一、歌德运用艺术象征方式,在对立统一基础上表现他所理解的人类社会特别是精神世界的矛盾运动形式及发展演进过程。 二、歌德用象征手法,通过浮士德几个阶段的追求,对文艺复兴至19世纪初300年来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精神发展历程作了深刻回顾与总结。 三、《浮士德》表达了歌德深刻的人生体验。 浮士德形象:1、浮士德表现了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2.浮士德是肯定精神的代表,是神性的写真,反映了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的最高理想。 3、浮士德的性格充满矛盾,这种矛盾性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 艺术特色: 1、现实与幻想因素相互交织,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手法巧妙结合。 2、主要采用象征创作手法。 3、运用多种诗歌艺术体裁,包容多种艺术形式因素。 4、对比手法的运用。 思考题:1.分析浮士德被称为时代典型的主要原因。 2.思考两希传统文化在浮士德身上的体现。 3.为什么说“西方人就是浮士德,浮士德就是西方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