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焦运杰 校正/李俊慧团队 逆流而上,还是顺势而为? 放眼全球智能手机市场,2022年已是第五个销量呈现下滑的年头。 面对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需求趋冷或紧缩的走势,不少国产智能手机厂商选择了逆流而上。 这种逆流而上主要体往常创新投入和新品发布节拍方面。 简单说,面对全球市场趋冷的应战和压力,包含小米、vivo等在内的诸多国产手机厂商并未选择放弃市场,丢掉创新,选择逃离,而是选择坚持,在坚持创新中寻求突破。 IDC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现,全年国内市场出货量约2.86亿台,同比降落13.2%。其中,vivo固然同比降幅高达25.1%,但是依旧仰仗18.6%的市场份额位列2022年国内市场份额第一。 那么,暂居国内市场份额第一的vivo,在手机市场寒流频发的这几年中,新品手机发布或打法呈现出哪些特性或趋向? 发布战略:近四年新品发布数量稳居市场前列近五年,固然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呈现萎缩态势,但是,vivo的新品发布数量不时位列前茅。 2019年至2022年,置身主要智能手机品牌或厂商之中,在历年的新品发布数量方面,vivo都位居前列,可谓“机海战术”的代表厂商之一。 细致来看,在包含苹果、华为、vivo、OPPO和小米等内的主要手机品牌或厂商中,2019年,vivo仰仗在当年新品手机发布中的占19.3%(共25款),位列第一;2020年,新品数量占比降至13.8%(共14款),仅次于华为,位列第二;2021年,新品数量占比为14.2%(共16款),重返第一;2022年则以21%的占比(共21款),稳居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包含vivo等在内的几家厂商一度被不少人吐槽为“高价低配”,究其本源在于其销售方式更多倚重渠道或代理。 恰是在2019年,vivo旗下子品牌IQOO正式亮相。当年2月发布新品牌,3月发布首款IQOO新品,并自我标榜为“生而强悍”。 其中心逻辑就是产品战略向小米等厂商看齐,增加以互联网为主要销售渠道、主打性价比的手机产品新系列。 型号战略:三系列渐成为主干,“一年两更”成常态时针拨回到2019年,彼时vivo旗下有多个系列或子品牌,包含:X系列、Nex系列、IQOO系列,以及U、Y、Z系列。 旗下系列之多,可谓令人眼花纷乱。 其中,X系列一度是颇受争议的系列,有人以为,该系列是典型的“高价低配”代表,旗舰机的价钱却配置中端机的处置器。 而在2020年,这个认知得到不小水平改观。 2020年,vivo旗下发布新品的系列主要有X系列、Nex系列、IQOO系列和S系列。其中,X系列逐步转型为“高价高配”的手机代表。 而vivo旗下的Nex系列,有点对标小米MIX系列的觉得,一度是vivo的一款王牌手机,以更高的屏占比为特征。而定价又与X系列相近。 2021年,vivo旗下发布新品中,Nex系列逐步淡出用户视野,而X系列则成为vivo品牌中的“挑大梁”代表,逐步演化为真正意义上的旗舰机,取代了Nex系列。 有网友以为,究竟在一切屏占比都十分高的手机中,再依托屏占比以及瀑布屏来博取眼球曾经行不通了。 2022年,vivo旗下主打的品牌就集中在X系列、IQOO系列和S系列,“三足鼎立”之势逐步稳定。 这三个系列基本坚持了每年两次新品发布的节拍,表示出很强的生命力或市场竞争力。 价钱战略:高档定位新品手机占比逐年上升价钱既是影响用户置办行为的关键要素,也是影响厂商市场收益和回报的重要缘由,更是品牌影响力上下的重要特征。 以3000元为“分水岭”,3000元以上的定价手机瞄准的是中高端用户市场,3000元以下的定价手机瞄准的是中低端用户市场。 必须看到,低端用户市场固然产品单价不高,但是用户基数庞大, 是绝大多数手机厂商不会放弃的一块“蛋糕”。 而站在中低端用户市场,向上生长或扩展地盘也成为大多数国产手机厂商的主要“打法”。 简单说,中档“腰部”市场吃得多未几,高档“顶部”蛋糕能否多分羹一杯,也就成为了分辨手机品牌市场份额和影响力的关键要素。 回想vivo的市场打法来看,高端定价产品的“稳步向上”是其重要的产品规划战略。 从定价3000元以上新品发布的绝对数量来看,vivo2019年共发布5款,2020年和2021年共发布9款,2022年共发布13款,较2019年完成了1.6倍的增长。 而从3000元以上新品发布在当年度新品的占比来看,vivo2019年的占比为25%,2020年的占比为64.3%,2021年的占比为56.3%,2022年的占比为61.9%。 由此可见,2020年对包含vivo等在内的智能手机厂商都是一个“转机点”,一方面,新品发布总量呈降落趋向,另一方面,对外发布的又都以定价较高的新品为主。 vivo作为国产手机厂商代表之一,固然其争议不少,但其依旧生动在市场,并且连续多年市场份额坚持抢先,一定有其过人之处,这或多或少也值得其他厂商学习或自创。 究竟,在华为逐步淡出智能手机市场后,一些品牌的市场表示忽高忽低,没能持续坚持市场竞争优势一定是有缘由的。 (中国政法大学学问产权研讨中心特约研讨员李俊慧,长期关注互联网、电子商务及等相关政策、法律及监管问题。邮箱:lijunhui0602#163.com,微信号:lijunhui0602,微信公号:lijunhui0507) |